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生活变迁(81): 加夜班、夜生活

(2012-03-10 05:55:30) 下一个

 

 

文革中有一段时间,工人们还是比较清闲的,经常有人去打猎钓鱼(偷偷的),除了学《红宝书》和写大字报。“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后期,“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和“备战备荒为人民”之后,工厂就开始忙呼起来了。

 

父母亲所在的工厂,每天都要加班。那时候不是轮班制,而是加班制,就是除了正常的8小时之外,晚上还要加班,而且是主动的、积极的。不知道是否有加班工资,但加班似乎是记在档案中的。父母亲也是几乎每天晚上加班,晚上11点左右回家,就带回来免费提供给加班工人的“宵夜”,我和姐姐一人吃一碗。

 

80年代初期,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之后,加班制就变成轮班制了,而且有了加班工资。那时候,小城市工厂的基本工资在100元-200之间(工人要考级,干部也是,按级别拿工资),有些效益不好的工厂,只有50元左右。工人每月的加班工资,则可以拿5080元,收入还是不错的。而且晚上加班,还一样有“宵夜”,也就是肉丝面,有时候是肉包子、其它面食或油炸食品。那时候,我正上高中,晚上自习结束后,就去父亲所在的工厂吃“宵夜”。

 

80年代开始,由于电视机开始进入百姓家庭,人们的业余生活(夜生活)就主要是看电视。另一方面,城市也开始流行跳交谊舞,一些体育馆、群艺馆以及公共场所都开设舞厅。因为工人们业余时间多了,也不是每天加班,还可以从加班工资中拿一部分钱去跳舞消费,当然,主要是年轻人。我一个亲戚就在当时的工厂开设舞厅,我还带全班同学去跳舞。8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麻将,一直到现在。似乎觉得人们主要的业余消费就是打麻将了,除了输赢,还有打麻将时要吸烟、吃零食。

 

90年代以后,城市下岗工人剧增,没有地方加班了,下岗工人只有自谋出路,每天晚上在自己家里准备各种食品(比如烧烤、凉粉、雪糕、绿豆汤等),第二天就到大街小巷去卖。90年代中期以后,城管开始值勤了,大街小巷的叫卖减少了,多数人就只能租借门面、开设小店铺做生意,当时有一句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商”,小摊小贩就只能在城管下班之后“做生意”了;另外,大型超市逐渐增多,很多人去超市打工;主要大街的专业店、专卖店、商业一条街、小吃一条街也越来越多,给人们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自己开店,给自己打工;自己加班,自己做老板。

 

参加工作后,我第一个月工资54元。除了一年半的农村实习阶段,开始几年属于基础学习阶段,也不加班。后来开始有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为了完成任务,经常通宵加班。做生物医学研究,不是说下班就下班的,要看实验进展到了哪一步,能够休息就休息,吃饭是没有固定时间的。参加工作几十年,基本上没有夜生活,晚上大多数时间都在实验室和办公室,要么做实验,要么写论文。当然,出差时间也很多,一年有半年在外。也就是这样一路拼搏下来,才有机会生存。

 

结婚以后,也认识一些新朋友,我们在一起的夜生活,屈指可数的几次歌舞厅、拉卡OK厅、咖啡厅和茶馆,其它时间就是打牌。儿子出世之后,晚上时间主要用来教育儿子。有时候加班,也要把儿子带上,同事们说是从小培养“科研思想”。现在看来,似乎有些道理。遗憾的是,儿子至今还把中国的“四大家鱼”认不全。

 

在加拿大工作,一般不会加班,除非是申报课题急需一些数据。不过,晚上去实验室看看实验进展,也还是有的,前面已经说过,做生物医学研究,也就是这样了。老鼠生活如何?细胞还是不是活的?病毒死了吗?蛋白质变性了吗?仪器工作可正常?这就是事业,谋生的方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