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zd3y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世界最昂贵的药物成为画饼谈生物科技的投资泡沫

(2017-09-21 15:08:04) 下一个

5年前,Glybera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上市的基因制剂,给基因疗法市场带来一场爆发式投资热潮。Glybera的适应症是一种超级罕见的疾病——脂蛋白酯酶缺乏症(LPLD),由荷兰UniQure公司开发。

2012年10月,Glybera获得欧盟药物管理机构批准。2014年,Glybera正式上市。2017年4月,即将迎来上市期限(10月25日)之际,UniQure却对外宣布,将不再申请延期。并在本月 退出美国市场的上市申请(因为FDA要求更多资料),这意味着这一药物即将彻底退出市场!

为什么Glybera会黯然退市?

Glybera借助一种腺相关病毒(AAV)将产生功能性脂蛋白脂肪酶的基因递送到患者骨骼肌,从而降低患者胰腺炎的发病率。该药用于治疗一种极其罕见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LPLD)。LPLD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不超过百万分之一或二。LPLD患者无法处理血液中的脂肪颗粒,具有急性及潜在致命性胰腺炎症风险。在临床试验中,LPLD患者接受一次Glybera治疗后,就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值得注意的是,Glybera的临床数据并未达到主要终点,且证实其持续性的数据也不充足。Glybe可以减轻胰腺炎发作,但是不能彻底治愈。

现在,Glybera却面临退市的困境。究其原因,多与定价太高、市场需求受限两大因素有关。Glybera针对的适应症过于罕见,发病率约为1/100万而且误诊率较高。全欧洲现有150-200 个病人。 更离谱是Glybera平均一次疗法费用高达120多万美元,这无疑超出了多数患者负担能力。药物上市后至今只有少数患者接受了该药治疗。搞药价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而言也是较大的负担, 因而只能以个案处理决定涵盖的程度。

 

Glybera的黯然退场不得不让其他处于临床后期的基因疗法慎重思考“支付能力”这一关键问题。2016年5月,葛兰素史克公司(GSK)的Strimvelis在欧洲上市,成为全球首个用于治疗儿童腺苷脱氨酶重症联合免疫缺陷(ADA-SCID)的基因疗法。它的治疗机理类似于CAR-T,在体外借助携带有腺苷脱氨酶的逆转录病毒引入患者干细胞内,再将改造后的干细胞再回输至患者体内。

不同于Glybera的坎坷,Strimvelis历时6个月就通过了监管审批。但是GSK对Strimvelis的定价却同样迟疑。直至2016年8月,GSK才对外正式宣布Strimvelis售价为59.4万欧元(650000美元)。GSK在支付方式上做出了改革,采取分期付款模式并保证无效退款。

理论上,Strimvelis只需要治疗一次就可以实现永久性治愈。所以,相比较传统的干细胞移植和一年价格高达400000美元的酶替代疗法,其实Strimvelis并不算太贵, 因为研发费用不菲, 病人数量相对很少。

现在有关研发基因治疗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膨胀, 这也正常, 毕竟以现在开发的技术水平, 改造, 纠正基因错误已经不是难事, 将正确的基因序列依各种载体和方式输入人体来治疗某些罕见的基因缺陷疾病, 如血友病,重症肌萎缩, 和其他因基因缺陷导致 的遗传病。

他们未来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即搞研发费用的投资和病人数量少所限制的市场前景。

前不久SRPT治疗重症肌萎缩 的药物在病人和道德舆论的双重压力下批准上市, 30万一个病孩的治疗费使许多保险公司摇头, 况且其疗效根本不能确定,只是个别实验室指标 有些苗头,没有任何肌肉功能改善的根据, 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总比没有有好, 说句难听的就是死马当活马医。不过最新季报显示市场开发比预期好一点, 将来最大的疑问还是疗效,该股票的风险是非常高的。

ICPT开发治疗原发性胆管炎的药物, 大约3年前吧, 因为临床试验显示出某些疗效, 尽管实验病例极少, 还发现有严重副作用, 但所有人视而不见, 临床试验报告后股价一时冲击到600多块, 随后逐渐徘徊而下。 今天的股价狂跌想必都看见了, 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太大,引起多例病人死亡,  前景非常不妙。

无论是五花八门的基因治疗, 还是风靡股市的Car-T治疗, 人们似乎把风险不当回事。 生物科技技术确实在进步, 但这种研究确实不是一蹴而的的事, 特别是临床试验的基本过程不能省略, 任何疾病的治疗之路 都不简单, 那种说什么治愈了什么癌症的例子, 基本就是吹牛, 一些药物的疗效, 特别是癌症的治疗,病人的寿命延长几个月, 5年生存率提高个10% 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FDA今年8月批准了Novartis的首例Car-T 细胞治疗,Kymriah(TM) (CTL019)复发性B前体细胞白血病, 从现有资料看, CAR-T治疗可以使80% 的患者病情在3个月内缓解,并发症和副作用的发生率也相当高, 突出的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 等。

早期研发期的公司股票风险是非常高的, 一旦有成功苗头, 股价就能翻番, 实验结果不好, 股价腰斩, 十去八九都是平常事。

Glybera的失利并不意味着一百万的定价对于所有基因疗法而言都太高了。但是,基因疗法商业化之路显然还有很多挑战。如何在为患者带来福利的同时确保公司的盈利?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解决的困扰难题。你抱怨药价太高, CEO说就这价, 我们的投资成本都难以收回来。药价太高病人望而却步,常常人财两空。

不过,今天QURE股票倒是涨了, 

两年多以前我写过一篇关于生物药股泡沫的文章, 回头看,还是有些价值的。问邂逅不久, 生药股票就大幅回调, 主要指数股半年后基本折半。现在生物药股今年已经涨了 很多,大约25%, 现在出于上下两难的境地, 我仍然是不大看好的, 投资这个领域的个股尤其要谨慎。那种尚在临床试验早期阶段的公司股票, 动扎 几个B的市值, 十有八九都是泡沫。

两年多前写的文章: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6352/201505/687.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Northern 回复 悄悄话 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