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走入万塔之国

(2009-05-26 21:11:38) 下一个

赤足,脸上涂着黄色香楝粉,那女子悠悠然走进寺庙,传统的罗衣系在腰间,花纹斑斓,长长的有点绊脚;树荫下斜靠着辆自行车,车筐里有旅行指南和矿泉水瓶,枝头蝉声正烈;近旁伊洛瓦底江波光粼粼;远处,热气氤氲里,点缀着座座佛塔的山峦,如海市蜃楼般不可捉摸...... 


仰光印象 * 殖民色彩 * 苏勒佛塔 * 微笑的缅甸 

仰光原名大袞(DAGON),1755年缅甸国王雍笈牙(ALUNGPAYA)统一缅甸后,赐名仰光(YANGON),意为战乱平息。百多年前,仰光不过是个小小渔村,唯一可以自豪的是大金塔(SHWEDAGON PAYA)。1855年英国殖民者征服上缅甸后,把国都从北部的曼德勒(MANDALAY)迁到了仰光,其目的是将它作为出口柚木的港口。英国人称它为RANGOON,其实只是YANGON的变音。1948年在国父翁山(AUNG SAN)领导下缅甸独立。1962年奈温(NE WIN)将军发动军事政变,缅甸陷入军事独裁者的统治,国门就此关闭。曾经的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在短短二十多年里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十个国家之一。

一开始没有对这个城市抱有多大的希望。伴随贫穷的必定是肮脏和拥挤这个理论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仰光让人惊艳。街道出人意料的干净整齐,视野开阔,绿树成荫。城市南部沿着仰光河岸的老城区,街道笔直如棋盘格。南北向有四条干道,东西向街道主要由阿拉伯数字命名,从第一街到第七十街顺序排下去,想迷路都做不到。英国的统治带给仰光极强的旧殖民地色彩。在东南亚的其它英国殖民地里,建筑多为白色或淡黄色,仰光却有更多的伦敦色彩,建筑物均由深红色砖砌成,白色或淡黄只用来勾砖缝或饰线,代替伦敦浓雾的是黄花茂盛的绿树。殖民统治带来的另一个烙印就是缅甸人大多会说英文。除了中国和印度移民,缅甸共有67个民族,英文方便了各民族间的交流。

老城的中心就是有2000年历史的苏勒佛塔(SULE PAYA)。塔内藏有佛祖遗物,还有苏勒塑像。苏勒是大金塔所在圣山的守护神,位列纳特崇拜里的37个主要守护神,而非佛教神灵。塔四周集中了市政厅,独立纪念碑,最高法院和众多商铺餐馆。黄昏时分,当地人聚集在在这一带,拜佛的,吃饭的,约会的,闲逛的。鲜花和罗衣(LONGYI,缅式沙笼)汇成一片彩色海洋,屹立在海之上的是金色的苏勒塔,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对缅甸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的笑容。到仰光的第一天,闲逛进一个正在做弥撒的教堂,眼神无意中和一祈祷的妇人相遇,她的灿然一笑让我忘记了酷热。一年后的今天,当我想起那个瞬间,依然如沐春风,妇人戴着眼镜,已不再年轻。出乎人们想象,在缅甸很难见到愁眉苦脸的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妨碍他们感受生命的愉悦:女子笑的妩媚,男人笑的满足,孩子笑的无邪,老人笑的智慧,而佛则笑的慈悲。缅甸,我要称你为微笑的缅甸。 


孟族故都勃固 * 大卧佛 * 早茶 * 香楝树粉

 勃固(BAGO),距离仰光八十公里。公元1369年孟族(MON)第六代王頻耶宇迁都于此地,勃固王朝因而得名。1539年勃固王朝为东吁王朝所灭,再加上伊落瓦底江的改道,现在的勃固只是残喘于仰光阴影里的一个小镇,唯有那椰林里的十几座庙塔在展示着往日的繁华。勃固诸庙中,瑞泰立安(SHWETHALYAUNG)庙最现代,轻钢结构主体,入口处是一七重飞檐玲珑塔,两边各有一巨狮石像守候,旁边的相思树总是撒一地花瓣。庙内的大卧佛塑于公元994年。卧佛洁白如玉,着金色袈裟,眉眼生动,微笑斜卧于宝榻之上。佛像很大,不论别的,光那描金镂银的脚掌就长七米七呐。原庙毁于数百年战乱,只余佛静卧于荒芜森林中,被人遗忘,直到1881年,英国人修建铁路时才再现于世人面前。

除了拜佛,缅甸人开门七件事的头一件就是喝茶。那天走进勃固河边的茶馆时,差点被众多的目光烤焦,原以为是游客装束的缘故,后来才知道,茶馆是缅甸男人社交的地方,女子从不涉足,更惶论单身女子。茶馆由木头和竹子建成,一半悬在河上,如湘西的吊脚楼。桌椅板凳都象小孩子过家家用的,与其说是坐着,还不如说是蹲在那儿了。每天全缅甸的茶馆里,目之所及都是蹲着的男人,穿着不同颜色的罗衣(LONGYI),而茶一喝就是半天。缅甸茶味同印度奶茶,只少了点香料的味道,点心油炸居多,同样受印度影响。也有咖啡,雀巢速溶,和环境不配。施施然喝了两杯奶茶后离去,全不顾背后的骚动。次日,当LOK来到同一个茶馆时,人们争先告诉他有个中国女子曾在此喝过茶。LOK笑我:你已成传说了!

勃固的市场虽没有仰光的大,但更生机勃勃。很多摊位卖一种淡黄色树枝,粗细从酒盅到碗口不等,截成一拃多长,那就是闻名遐尔的香楝树枝(THANAKHA),缅甸女子用来防晒美容的。树枝沾水在一种特制的石板上磨出粉浆,涂在颧骨和鼻梁上,爱俏的,还用刷子刷出图案来,看惯了倒也别有一种风韵。有这等天然化妆品,我自然是早将防晒霜扔在脑后啦。只可怜了LOK,不得不干着磨工的活。据说缅甸男孩的人生功课之一就是每天帮妈妈或姐妹磨香楝树浆。 

夜行车上的老和尚 * 缅族商人 * 油炸蟋蟀 

去曼德勒(MANDALAY)的车全满了,好在出租车司机熟悉车站,找到另一家公司的巴士,只余两个位子,车头2号和车尾的40号位。当然不想车尾座位,整整一晚上呢。可1号已经被和尚预定了。知道缅甸的规矩,和尚与女子是授受不亲的,更何况坐在一起。沉吟间,售票员问有问题吗,我当然没有问题,就怕和尚有问题。人群中站起了和尚,说不妨。次日清晨突然醒来时,车窗外不再是浓绿满眼,旷野里稀稀拉拉的几棵树,仿佛非洲旱季的大草原。靠窗盘腿跌坐着个老和尚,披着黄色袈裟,见我醒来,便微笑着递过一袋槟榔。一时间怔住,竞不知今夕何年,此身何处?夜里和尚把我的大包挪到他的座位前,好让我能有个较舒适的睡姿。语言不通,只能双手合十,以微笑致谢。

两个小时前就应该出发的巴士踪影全无,问售票员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其他人倒是个个神定气闲。暮色渐浓,忍不住烦躁。有人上前解释是因为车的空调坏了要修。那人是缅族商人,经常来往于仰光和曼德勒之间。他说让外国人在这里等了这么长时间真是不好意思。他的一再道歉和周围人的颔首微笑让我很是羞愧。间谈间,他告诉我在缅甸,女子很早就结婚生子,从来没有那一个女子会单独上路等等。看得出他的好奇,但他很礼貌的没有打听我独自旅行的原因。那天晚上他坚持要请我吃晚饭,并告诉我那是缅族的传统。我没有坚持,尽管我知道缅甸的月均收入只有20多美元。第二天早上我付了两个人的早餐,赶在他反对之前。我告诉他那是中国的传统。

因为车的迟开,到吃晚饭的地方,正好是凌晨一点,缅族商人大声叫着昏睡的我。糊里糊涂跟着众人下车,饭店前三两个小贩,竹匾里堆着高高的,背光看不清楚。好奇,问卖的是什么,小贩早就了拿起一个,熟练地拉掉点什么,递在手里。半梦半醒间看也不看就放入嘴里,好香。这时才看清楚原来那满满的都是,油炸蟋蟀! 


阿瓦古都 * 猫头鹰石像 * 悬空柚木庙 * 永历皇帝 

公元1287年缅甸的蒲甘王朝为元朝忽必烈所灭,缅甸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就此结束。之后的战国时代,孟族在南部建立起勃固王朝,掸族在北部建立了阿瓦王朝,定都现曼德勒附近的阿瓦(AVA),形成南北对峙状态。公元1386年,两个王朝间爆发战争,史称四十年战争,国力因此消耗殆尽。公元1555年,阿瓦王朝为东吁王朝所灭。阿瓦也就此走向末落。昔日车水马龙的街道,变成今日的农田和糖棕榈林,间或有寺庙和佛塔废墟散落其间。几乎堙灭的城墙现在成了古都保护区的边界。也许是6美元门票的原因吧,那个下午只有我一个游客。

马车停在一组白色佛塔前,塔侧,一座猫头鹰石像站在砖柱上,眼大嘴翘,体肥翅短,头戴几乎和身体一样高的锥形王冠,憨憨的象只卡通小鸡。在缅甸,猫头鹰是智慧和吉祥的象征。奇怪的是我只看见了这一座石像。请教车夫,他那大半缅语小半英语的回答实在是个挑战。结果是压根没记住任何没列在旅游指南里的寺塔名。

阿瓦最吸引人的是巴冈亚恰(BAGAYA KYAUNG)庙,整座庙悬空建在267根柚木柱子,庙本身也是由柚木建成,到处都是精美的浮雕,出现的最多的当数称作KEINARAYEE的女首孔雀身的形象,其次就是叫揭路荼(GARUDA)的鹰头男身形象。KEINARAYEE多出现在门楣上,而揭路荼则守卫着佛前的柱脚。庙里阴暗凉爽,只佛前点着蜡烛。和尚全神贯注读着经书,毫不理会我这外人。眼角闪过小沙弥的红色僧衣,哦,那一边还有座雕刻精美的凉亭。

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永历皇帝南逃至曼德勒,被缅王囚禁在阿瓦古城,不久又被送回云南,死在吴三桂的手下。阿瓦见证了一段中国皇帝的亡国痛。 


伊洛瓦底江之晨 * 尼姑 * 明宫砖塔 * 世界上最大的铸钟

清晨六点整,三轮车夫已等候在楼下了。小伙子精瘦结实,光头,口中老是嚼着槟榔,笑起来有点象吸血鬼,当然是可爱的那类。LOK从仰光过来应该中午前到,如果按原计划乘客船去明宫古城肯定是赶不回来的。只好雇船。船是二十多人的那种,一个人坐实在奢侈。没有现代工业的污染,伊洛瓦底江水依然很清,渔人划着小船在江上撒网。更多的是两头翘的帆船,灵巧如点水蜻蝏。

如今的明宫只是个沿江的村子,村口就有一座装饰繁复的佛塔,一对雪白的石狮注视着江水,也注视着江中沐浴的姑娘。尼姑正从江边提水回来。缅甸的尼姑都穿粉红袈裟,玫红裤子,比起其它国家的白色或灰色僧衣,倒也平添了几分妩媚。

1752
年缅人雍笈牙建雍笈牙王朝,随后几年统一了南北朝。孟云王费时十一年在明宫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砖塔--明宫砖塔(MINGUN PAYA)--和一口大铸钟,还有无数佛塔。不同于其它佛塔的圆形,明宫砖塔整个一个高大厚实的长方体,正面有狭长的大门,和三重门饰。除了大门是白色外,整座塔是厚重的黄棕色。右侧修复的台阶通向半坍塌的塔顶。从侧面看,更象自然的小丘而不象人工建筑。明宫钟号称为世上最大的钟,重87吨,直径5米。实际上俄罗斯有一口更大的钟,但已残破。明宫钟离开地面半人多高,钟的内侧满是不认识的文字,想必是缅语的佛经。敲一下,钟声洪亮,属于夜半到客船那类。 


实皆古城 * 乳塔 * 观音寺和康有为 

绵延2000多公里的伊洛瓦底江(AYEYARWADY),只有一座英国人建的桥--阿瓦桥(AVA BRIDGE)。过了桥便是遍布寺庙的实皆山(SAGAING HILL)了。一条长廊直上山顶的SOON U PONNYA SHIN 庙。还亏的有天棚,否则在热季的阳光下,赤脚走在石阶上不亚于刀山火海。 站在山顶眺望,百余座各种形状大小的佛寺散落绿树丛中,白色和金色塔身与相思树的累累红花相辉映。其中的KYAZW KYAUNG可容纳数千僧人,是缅甸的坐禅中心,也吸引了很多外国人也到此学习。

实皆最出名的佛塔当数造型奇特的贡慕祷佛塔(KAUNGHMUDAW PAYA)。缅甸的大多数佛塔呈钟型,而这一座却形似乳房,俗称乳塔,据说建筑灵感来自一个王后的完美乳房。环塔有八百根油灯柱,当年每到夜暮时分,和尚点燃所有油灯,雪白的乳塔凸现黑夜之上,那早归尘土的王后是不是也一般的美艳绝伦?

附近还有缅甸华侨1773年修建的观音寺,寺中碑文上刻着5000多中国玉石商人的名字,他们大多来自云南腾冲的侨乡--和顺。从和顺现存的各姓家谱中,还可以核对出碑文中的不少人名。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海外,也曾留宿观音寺,寺中至今留有他的墨迹。 


古都阿玛拉普拉 * 柚木大桥 

阿玛拉普拉(AMARAPURA),曾经的上缅甸王国的国都。在这个有不朽之城美名的地方,如今只留下一样可称做不朽,一座完全由昂贵柚木建造而成的大桥--乌卞大桥(U PEIN BRIDGE)。桥高三米,全长1.2公里,之字形跨越陶塔曼湖(TAUNG THE MAN LAKE)。大桥共用去1086根直径40公分的实心柚木,木料拆自阿瓦(AVA)古城的英瓦皇宫(INWA PALACE)。桥由当年浦甘国王(KING BAGAN)的大臣乌卞(U PEIN)提议并监造,历时三载于1851年完工。有意思的是,乌卞是个虔诚的穆斯林。

到达乌卞桥正是黄昏时分,鹅群绕过泊在湖边的蚱蜢舟,径直走回大树下的窝棚;夕阳下湖水似金,静静流过,如百多年前;桥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年青人成群坐在桥上的凉亭里,看女孩,也看小沙弥;桥下大片良田里,农人荷锄而归;桥那端的村子里,炊烟混合着暮蔼,缠绕着树稍。这就是缅甸:贫穷,淳朴,满足,恬静,还有微笑。

  
曼德勒山 * 暴风雨 * 曼德勒火车站 * 头等车箱 * 旅伴LOK 

曼德勒山(MANDALAY HILL)位于缅甸北部重镇曼德勒市东部,海拔虽然只有326米,但登山石阶却有一千七百多级,串联着八座大寺院。山顶上俯瞰,四周点缀着无数白塔,尤其是左前方,简直是一片雪塔林,那就是著名的鸠朵低千塔寺(KUTHODAW PAYA)。再远处是曼德勒皇城,伊洛瓦底江蜿蜒如带。

突然间狂风大作,松针松球落到石阶上,硌的脚生痛。无奈只好求佛原谅,穿上鞋跌跌撞撞向山下奔去,此时山道上一片黑暗,电力全部中断。上了三轮车后没多久,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前景恰好是旧皇宫的飞檐角楼和城墙,倾刻间暴雨如注。

当车夫说火车站到了的时候,我说他搞错了,眼前的火车破烂不堪,月台上挤满了人,检票口泥水遍地,尽管问到的每个人都发誓说这就是晚上十点开往蒲甘的火车,但我绝不相信大理石的候车室会在一天内变成露天的泥地。最终到了我要去的火车站时,里面却一片漆黑,渺无人迹。幸运的很啊,正赶上全城停电。千辛万苦找到发车月台,差点晕倒,车夫没搞错,就是第一次拉我们到的地方,区别只是前门和后门。奇怪的是火车不见了,人们各自找地方躺下,一副打持久战的样子。现在还佩服自己当初怎么能在黑暗混乱中找到车站主管。最终结果是火车延误五个小时,蚊子们也开了五个小时盛宴。

我们买的是头等车箱,但我早上醒过来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走错地方了,车窗上应该是玻璃的部分变成隔栅状的铝制品,当然空调想都不用想;天花板上怎么也找不到灯的痕迹,记得昨晚上车时是灯火通明的呀,半天才发现灯藏在天花板上的三个大破洞里。唯一优点是座位间距是比国内硬座宽一倍。问晃了一圈回来的LOK,他说没错是头等,隔壁二等的座位,根本就是把公园的木制长椅搬来了,坐得时间长了,便会硌得身上一条条的,象斑马。

在开罗的太阳旅馆(SUN HOTEL)里认识了LOK,当时是为了一起包车去孟菲斯。离开埃及的前夜,他陪着我逛巴扎(BAZAR,市场)直到凌晨三点。那夜我们两个坐在街头喝啤酒,周围全是长袍水烟武装起来的埃及人。听说我要去缅甸旅行,便约好在仰光汇合,但我临时改变主意坐夜车到了曼德勒。那天当我从明宫古城回到曼徳勒时,他已经按留言找到了我住的旅馆,还在背包上贴了一张笑脸,上面大大的写着我的名字。火车上看我困的前仰后合,就让我躺下来睡,他说其它地方有空位,他坐过去。第二天早上才知道,火车爆满,他是在车厢连接处站着抽了一夜的烟。我为自己的自私内咎,为他的照顾感动,同时还有点恼怒,都是背包旅行者,我不希望别人牺牲太多,因为有些东西我是还不起的。 


罗衣 * 英国王子下榻过的酒店 * 四百万宝塔之城 * 蒲甘的黄昏 

袅乌(NYAUNG U)是蒲甘古城外的一个小镇,喜欢这个名字的发音,实在是因为我的猫就是这样说话的。在小镇市场上买到了可心的罗衣。罗衣(LONGYI)是缅甸男女皆宜的传统服装,一块桶状的棉布套在腰上,向左折过去再绕回中间掖入腰间是女性的穿法,直接在腹部打结是男性的穿法。一点乱不得的。看着我穿新衣的得意状,LOK忍不住笑。极力怂恿他也买一条,没有成功。也是,LOK穿上罗衣真能和阿瓦古城的猫头鹰石像配对了,两个都是胖胖的。

THANTE HOTEL的理由是它在古城里,而且靠着伊洛瓦底江,12美元一晚贵了点,但很干净舒适,卫生间大的可以跳舞。房间在二楼,只能看到花园。楼下是餐厅,无意中看到餐厅门边的铭牌,哈,这幢楼原来是专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访问蒲甘建造的,当时他还只是威尔士王子。

公元1044年,阿奴律陀(KING ANAWRAHTA1044-1077在位)在蒲甘(BAGAN)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 蒲甘王朝。蒲甘从此成为蒲甘王朝历代君王的都城,前后长达240年之久。蒲甘的黄金时代源于1057年,那年阿奴律陀国王征服了直通王国(THATON),用三十头白象驮回宝贵的《巴利文三藏经》,同时带回的还有三百名博才的高僧和大批技艺精湛的各类工匠,随后的两个世纪里浦甘开始营建大量佛塔、佛寺。据说佛塔多达一万三千多座,另一种说法是在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建了444万余座,蒲甘因此享有四百万宝塔之城的称号。建筑精巧、风格各异的佛塔遍布城内城外,山上坡下,江边河岸。塔内佛像形态各异,壁画精美。直到1287年的一天,蒙古骑兵的铁蹄踏响了太平盛世的丧钟。七百多年来,政治中心的转移,战乱,殖民者的入侵还有地震,天灾人祸使得蒲甘的佛塔只留下了两千多座。但它依然是真正的亚洲奇迹。

落日时分,骑着自行车穿梭于佛塔间,于光影变换之时感受沧桑历史,猜测藏在每块砖头后面的故事。站在高塔上,看夕阳将几千座佛塔镀上黄金,然后慢慢褪色,只留下浓黑的剪影衬着满天云霞;或坐在江岸上,看伊洛瓦底江在余晖中流光溢彩,直至暮蔼升起在对岸的山峦叠嶂中。然后找家乡村小饭店,一边吃饭,一边和店主夫妇聊天。旁边,店主的女儿和女友们铺开绷床,就着灯光绣珠绣。 


纳特崇拜 * 蒲甘诸塔 * 被掳王子的卧佛 * 石刻莲花和王杰的歌 

纳特(NAT)崇拜指的是东南亚特有的万物有灵论和亡灵崇拜,从史前时代就已经广泛流传。佛教的传入并没有使它消亡,反而因和佛教相结合更具生命力。缅甸人相信全缅甸有三十七个重要纳特,他们可能是动物,亡灵,山峰或是河流,简而言之是自然万物。事实上缅甸人的纳特崇拜和佛教分工明确:来世的事找佛,今生的问题找纳特。建于九世纪的蒲甘古城城墙如今只剩下东边的撒拉哈门(THARAHA GATEWAY),一双兄妹纳特是此门的守护神,至今享受香火。右边那个是兄,名慷慨承担(LOAD OF HANDSOME),左边的妹妹名金脸小姐(LADY OF GOLDEN FACE)。我吵着要和哥哥纳特合影,只因为他的名字也可译成英俊负担

瑞喜宫塔(SHWEZIGON PAYA)是蒲甘塔群中唯一用石头建造的佛塔,实心的塔里供有佛骨和佛牙,故为蒲甘最受崇奉的塔。买张金箔贴在塔下的浮雕上会带来庇佑。阿南达塔(ANANDA PAHTO),建于1091年,高五十米,边长六十米,四方加倒圆钟的造型堪称典范,是蒲甘现存佛塔中最大最美的一座。塔内四方位各有立佛一尊,被公认为蒲甘最庄严美丽的佛像。尤其是南面的大佛,当你走进佛塔时,大佛笑的非常慈祥和藹,但是当你走到大佛的脚下再抬头,法相却变得庄严非常,令人不由自主地跪地膜拜。蒲甘最高的塔当属达比纽塔(THATBYINNYU PAHTO),高约61米,有神庙之称。明噶拉塔(MINGALA ZEDI)和瑞山陀塔(SHWESANDAW PAYA)则是看日出和日落的好地方。

瑞山陀塔(SHWESANDAW PAYA)边的佛庙内有尊20米长的卧佛,与众不同的是,入口狭窄,庙内逼仄,游人只能侧身而过,据说建此庙祈福的的是被蒲甘王朝掳为人质的骠国王子。昏暗中一束阳光正照在卧佛嘴角的那一缕笑容上,或许那就是当年支持王子活下去的希望。

明卡巴村(MYINKABA)在蒲甘古城以南,村后的小佛塔内有漂亮的浮雕。乍走进塔内,什么也看不清,慢慢地,塔壁上雕的莲花从黑暗中浮了出来,一瓣一瓣好象正在绽开。出得塔来,便听到了安妮,我用生命呼唤你,永远的爱你,很多年前,一个人就是唱着这首歌走近了又走远。想不到多年后,在千万里外的异国,在蒲甘正午的阳光下,又听到那首歌,过去犹如浮雕莲花一点一点清晰起来......。唱歌的缅甸小伙子停下来,望着发呆着的我很是诧异。我笑了,对他说:我就是安妮,谢谢你的歌。就在那一刹那,我感到了生命里正有莲花怒放。   

大金塔 * 浴佛 * 洋和尚 * 生日快乐 * 回眸


缅甸万千佛塔之中,最宏伟壮丽、璀灿华贵的是仰光大金塔(SHWEDAGON PAYA“SHWE”之意,“DAGON”是仰光的古称)。大金塔位于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圣山上,是仰光的最高点。它始建于公元前585年。相传科迦达普陀兄弟从印度带回八根释迦牟尼的佛发,献给缅甸王奥加拉巴。于是修建了一座高8.3米的佛塔珍藏佛发。现在的大金塔建于18世纪,塔身高99米,连基座总高113米。塔基为十字折角形,饰以无数水平线脚,总周长达435米,四周环围着64座姿态各异的小塔。基座内设有佛殿,供奉玉雕佛像,外设4门,每座门前各有一对石狮。塔身遍贴金箔,所用黄金达七吨多。塔顶宝伞上嵌着5000颗钻石,其它珠宝2000余颗,顶端的大钻石重达76克拉。大金塔东南角还有一株菩提树,据说是从印度释迦牟尼金刚宝座的圣树分出来的,也是人们顶礼膜拜最多的地方之一。

日出前就赶到了大金塔,此时查门票的还没有上班。五美元的门票费意味着缅甸一天的食宿,值得早起。入口处缅甸人排着长队领装满清水的陶罐,虽不明其然也要凑凑热闹。水是用来浴佛的,大金塔上有无数的佛像,黄铜,玉石各种材质都有,但无一例外都被清水洗的发亮,佛前还供着新采的茉莉花环。就象拉萨人每天早上要转三圈八廓街一样,仰光人每天要在大金塔上浴一圈佛。

正赶上一个佛教节日,五色佛旗阵后是穿校服的天真少女,然后才是僧侣和俗人。游行队伍沿着大金塔转了一圈又一圈。突然看见队伍中有个人,高鼻深目,光头赤脚,披着袈裟,是个洋和尚。除了外貌,他那宁静的眼神和恬淡的表情,与每天在缅甸大地上托钵奔走的僧人们没有什么两样,不知道是什么让他远离故国亲人,在世界的这个角落里扎下了根。半年之后和一个美国同事闲聊,他告诉我他的同学十四年前去了缅甸出家,该不会这么巧吧!

这天是我的生日,每年在不同的国家渡过这一天是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不知LOK怎么发现了这个秘密。头一天晚上吃饭时他借口买烟溜出去好长时间,最后带回来一枝玫瑰和一个生日蛋糕。要知道那不是在面包房满街的香港或上海,而是在物质贫乏的仰光啊!那天,在倒印着大金塔的茵雅湖畔,在LOK祝你生日快乐歌声中,我切开了生日蛋糕,一起分享快乐的还有蚂蚁,青蛙和水中的鱼,我知道这个生日我会至死不忘的。

飞机钻入云层的刹那间,我下意识地望了一下脚下的大地,一束阳光透过浓云正照在大金塔上,于是我永远记住了仰光--阳光。

结尾 

LOK来信说,那天我走后,仰光下起了暴雨,象是为我的离去哭泣,不,是我在为我的离去流泪。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穿着灰色套装,坐在十二楼的办公室里,看阳光在东方明珠塔上嬉戏时,我又看见了自己赤脚走入佛塔的背影......

 

 缅甸背包旅行攻略

 

 2002年7月15日于上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vol86 回复 悄悄话 多谢好文.

"老僧,默守佛前四十二年" 看过好几遍. 能把它转贴到别的地方吗们(bskk.com)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