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解放军过去两个月最重要的消息汇总

(2015-12-03 12:08:07) 下一个

 

王孟源:共軍小道消息汇总 过去两个月最重要的消息

 

过去两个月最重要的消息,当然是共军的军制改革。习在九月3日閲兵致辞时,出人意料地宣佈将裁军30万人,并将做体制改革;但是其实这次的改革的层面之深,是中共建国以来从所未有的,裁军相对地纸是改革的很小一部分,所以头面上的规模虽然比不上以往的裁军,实际上却有极大的历史性意义。

 

 

中共原本以战略防御爲宗、以陆军爲主,其他军种很明显地不在同一水平綫上,以致至今仍独缺陆军司令部。最近20多年来的国际形势发展却代表著战略现实已有了颠覆性的变化:外敌入侵本土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共军的主要任务日益向远洋的制海制空迈进。在强大的经济和工业实力支持下,共军各种新式武器层出不穷,也就益发凸显其制度上的局限,这些局限主要反映在指挥层级太多、军种协同困难、作战与行政混淆、军制爲陆战优先考虑等等。

改革军制素来必须打破军中既得利益者的地盘,因此中共纸能等到习近平反腐初有小成、对军队的掌控绝对化之后,才能动真正的大手术。而习近平也没有浪费任何时间,一旦内部环境容许,就正式啓动了改革。目前我们还没有全面的细节,不过从上週公开的一些讯息来看,都是针对在境外打海空战役做的准备。简单来说是将作战指挥链从行政系统独立出来,并且简化爲三层,即军委-战区-部队。所以取消了四总部的三个;总参成爲军委的顾问机构;七大军区缩减爲四个战区,并且获得了所有军兵种的联合指挥权。这在精神上和美军及俄军的现代化改革很类似,不过细节上当然视国情而有所不同;例如美军在地理战区之外还有以职能分类的联合指挥部(如特战指挥部),共军似乎觉得这样的划分不够明确,造成争夺权力与资源的现象,所以没有采纳。

目前虽然没有明说,陆军的裁减应该是远超30万人的,而空军和尤其是海军将被大幅扩张。我还须要继续观察的是一些新出现的尖端战力的组织归属问题,特别是反导、反卫星、新卫星部署这种“天军”的职能。我个人认爲成立一个独立的天军没有必要,而未来最可能的军事斗争应该是非核的,所以核心任务是战略核武的二炮也不如空军合适。这次改革的技术细节应该是许其亮主持拟定的,那么空军自然会得到足够的优先考虑。不过反过来说,军种归属主要是行政问题,如果这次改革成功,不论这些天军是怎么组织的,应该都不影响实际的作战能力。

在硬体方面,中共天军的发展真可以日新月异来形容。11月1日有一个新火箭试射,当时的媒体报导语焉不详,后来航天科工集团发了一篇八股文,才证实这是一个“某重点武器型号固体发动机”的成功首飞,那么这又是一种全新的武器,不纸是HQ-19这类反导系统或去年射高10000公里的“民用”火箭的再次试射。我个人猜想可能性之一是射高35000公里的反地球同步卫星飞弹早期验证性试射,不过证据严重不足,所以纸算是瞎猜。

在高超音速飞行器方面,十月有另一篇八股文,宣佈一架“等同X-51A”的飞行器试飞成功。这可非同小可,因爲X-51A不是我以前讨论过的大气层边缘滑翔器,而是货真价实的高超音速飞弹,其关键技术在于所谓的超燃衝压引擎(Supersonic Combusting RAMJET,简称SCRAMJET)。一般的衝压引擎先让吸进的空气降到次音速,然后再点火;其好处是作用稳定,缺点则是飞行速度不能超过马赫4,否则空气减速太多,燃烧后的推力不够弥补阻力。所以要有马赫10或甚至马赫20的高超音速飞弹,就必须攻剋引擎内气流在超音速状态下点燃的难题。SCRAMJET的技术一向由美国和欧洲领先,而X-51A又是尖端中的尖端,现在中国能做到等同X-51A,实在是技术上的一大成就。我说“技术上”而不是“军事上”,是因爲连X-51A都还很不成熟,目前纸能以马赫5飞行3分钟,所以要实用化还遥遥无期。此外SCRAMJET和电磁炮一样,即使技术问题能解决,也先天没有军事上的优势(主要是能拦截这类武器的系统没有技术鸿沟,纸能比数量、价钱和複杂性,那么它基本上必然会输给滑翔式飞行器),所以我很不看好。

继九月的2016号J-20原型机之后,2017号在十一月出现并首飞。它的机体完全没有变化,纸有座舱盖的前段从弧形改爲平直。这是自1970年代以来世界战机的首例,其用意应该是爲了减低正面的雷达截面。F-22、F-35和J-20的座舱盖都是一体式的,而且内含金属丝以屏蔽雷达波,避免座舱内部的杂乱细节做出强力的反射。现在J-20更进一步,牺牲了些许气动力学上的优化,把完全光滑的弧形外表都爲了隐身性而改掉了,那么其整体的雷达截面积,至少在正面上必然已经优于或等同F-22(F-35的隐身性能差F-22一截)。换句话说,成飞应该已经成功设法解决了鸭翼的雷达反射问题。

徐其亮在十一月访问了莫斯科,终于签了24架SU-35的合约,总价是20亿美元。这在当前的国际战机市场,并不算高,不过不知航电是用了中方的还是俄方的。若是没有航电的空机,应该比这便宜,但是俄方必须做兼容性的验证工作,而且中方也必须补偿他们的让步,所以即使是用了中方的航电,也不能以空机计价;总之纸知道价码并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这个谈判如此艰难,应该的确是爲了航电的争议。中方不但有更好的雷达和自己武器的兼容性问题,如果飞控系统也用中方的,那么俄国就很可能必须开放飞控软体的源代码,渖飞要照抄SU-35就更加没有困难。俄国人不是傻子,必然把数位飞控源代码保护得很紧,所以双方到底是怎么妥协的,是一个很重要的疑点。

中国的军工发展到现在,算是已有小成,最大的短板仍然在于引擎,尤其是航空用的涡扇引擎。虽然这个技术上本来就有极大的困难,国家投资历史上也来的太晚,但是有种种蛛丝马迹显示人谋不臧也是问题之一,所以我觉得十月宣佈的产业重组有相当大的意义。中航动力、成发科技和中航动控这三家负责涡扇引擎研发的机构将被剥离其母公司中航工业,另行组成独立的集团。这应该对改善管理和效率会有帮助。此外有未彻底证实的消息说中方已签约购并乌克兰的军用引擎厂;乌克兰的工业实力流失很严重,此举并不会对中国引擎工业有重大的帮助,但是可以保障JL-10(原称L-15)教练机的生产綫。JL-10是相当优秀的高级教练机,共军已经决定大量采购;在引擎成功国产化之前,花一点小钱确保乌克兰製的引擎供应是很合理的。

在大飞机方面,ARJ-21终于交机,将开始爲成都航空做商业化飞行。不过真正的难关,也就是欧洲或美国的认证,还遥遥无期,所以不能说大功告成。美国现在举国上下能齐心协力做的,就是刁难中国,所以要拿欧洲认证大概会快些。第一架C-919在11月2日下綫,但是离首飞还早,交机更是一延再延。这类主力客机必须能飞国际航綫,所以ARJ-21的认证经验会是很有用的。当然在军事层面上,重点不在于国际认证而在于国产引擎;WS-20最近没有试飞的消息,不知何时能量产。此外Y-20运输机似乎进展顺利,但是它的总师却在十一月初被免职,至今没有后续的消息;如果有读者知道他的下落,请留言告知。

在海军方面,我在九月特刊里提到的901级航母补给舰,其保密度、进展和吨位都远超我的预期。忽然出现在广州造船厂的南沙厂区船台上,等十一月照片曝光已经接近完成,可能在明年一月前后下水,而且目前吨位看来有55000吨(满载排水量)左右,比美军现役的四艘Supply Class补给舰还要大半号,著实给人深刻的印象。如果还有人怀疑中共海军前进远洋的意愿和能力,现在应该完全扫清了。

中共在1999年买了两艘现代级,2001年又追加了两艘改良型。当初是爲了应急以增强台海方向的战力而买的,但是共军的造舰能力进展太快,一旦054A和052C/D批量服役,现代级就成了鷄肋。尤其是俄製的数据链与共军自己的不通用,以致8000吨级的现代级和4000吨级的054A编队巡航时,反而是后者必须担任指挥任务。本季共军序列中的现代级开始进厂接受中期大改,改装中国系列的C4ISR是必然的,武器可能也必须换装,不过细节还没有公佈。

最后提一提电磁炮。我已经解释过,电磁炮适合外太空的歼星舰使用,海军舰隻的主炮还是乖乖地用传统火炮爲宜。十11月16日,航天科工发表文宣,透露其所属的二院206所正在开发电磁炮。不过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航天科工并没有被美军忽悠,他所列举的两个目标分别是“未来航天器”的速射炮和发射飞弹的助推。这两个任务都先天适合电磁炮的物理性质,所以有可能完成研发而实用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UnBelDi 回复 悄悄话
不懂装懂。电磁炮适合于外太空的歼星舰?你知道电磁炮要耗费多少电力来发射吗?你那个吹牛不见毛的歼星舰是什么东西?能发多少电来供电磁炮?太空发射电磁炮,反作用力用来回老家还是上厕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