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笔会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个人资料
亚特兰大笔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老秃笔: 闲逛牛妖城杂记

(2016-10-08 08:07:24) 下一个

闲逛牛妖城杂记

九月底,牛腰城正是夏尽秋来的季节转换之刻。此时,白天不热,入夜不冷。秋高气爽,微风和煦,蓝天白云,乃旅游的黄金时机。屈指一算,九月二十四那个周末天高云淡,无风无雨,正是出行的黄道吉日。遂招呼文青女二人,文学老汉三人周末同游牛妖城。

具体玩法是,黄昏先去一不错的法国/希腊饭店用餐,再去听纽约爱乐音乐会。之后,泡哥伦布圆环附近的酒吧。夜里神游上西城干净整齐的街道。回到旅馆牛饮红酒,高谈阔论至周日晨。不睡,用完早餐,五人乘车去著名的城北洛克菲勒庄园游览。+

总体看,牛妖城虽然不喜它的拥挤嘈杂物价贵,偶然来一次神游,感受人气滚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比起新洲乡下天黑就不见人影的冷落来,也很惬意。

观感良多,写下来与读者们分享,作为“新州秃爷到此一游”的记载,省下一泡尿留在纽约地铁里作为“秃爷到此一游”的证据的麻烦了。

赶路与找路

俺和一文青女先在新洲乡下一火车站汇合。把车停好。买票。火车很快就把俺们送到城内的Pen Station. 之后俺们就晕头晕脑地找地铁。随着下车的人流来到一大厅,上面有去到各个方向的标识牌。有朋友已经指示俺们坐地铁D线北上二站。截住几个人问路,居然全跟俺们一样二眼一抹黑。这不就是问道于盲了嘛。想起俺回去在北京大街上也常被问路,每次都很尴尬地说,俺从延庆县高老庄来交租子的,不认识路啊。点头陪笑,连声说对不起。无奈之下,急中生智,沿着墙上的警察标志,找警察问路。得到热情指点。 找到D线后,俺们又蒙了: 站台上写着不同的街名,不是俺们要去的地方。赶紧再打听,一貌似老莫的旅客告诉我们就是那地方,出来走二条街便到了。等车时候俺把文青女拉到站台中间。俺自己找个站台中间的广告牌紧贴着。她奇怪地看着我。俺告诉她,小心有人背后推你下去啊! 这样谁也没法子从背后推俺嘛。过去二年里纽约发生好几个旅客被推下轨道的事件。估计她大概觉得俺警惕心高到神经质了。俺俩嘻哈一笑,这牛妖城啊,走路都得防贼防抢防碰瓷防推人啊。

地铁到站后,俺们跟着人流七拐八弯地上到地面。当俺看到阳光,听到车辆噪音,由不得长嘘一口气。有种奇怪的感觉出现了:俺怎么象只老鼠,从地下窜出来了呢? 这牛妖城地铁历史悠久,四通八达。唯一问题在于破烂不堪,陈旧无比,无法跟北京的干净地铁比。楼层低矮简陋,让人有压抑感。而且,坐地铁的族群繁杂,让人没有安全感。一路上才二站地,车里一个二岁左右的黑人男孩玩命地哭喊,他妈努力想制止也止不住他的哭叫。搞不好,长大又是一个玩命贩毒抢劫的苗子(别说我种族歧视,有数据证明罪犯种族比例)。满车人沉默着,望着黑暗的窗外,其实啥也看不到。车厢里味道大,人身味道,汗骚味,俺有点窒息的前兆了。这牛妖城地铁啊,坐车方便,可让人神经兮兮的。。

旅馆与品尝西餐

纽约第57街西部,靠近林肯中心。环境很不错。街道干净,行人多为白人。不少餐馆在街道上摆桌子,供客人们就餐。在街上坐着晚餐,看上去比较有意思。反正俺不愿意玩这么吃法。满街汽车的噪音,废气,满街的匆匆行人。 二人在街上吃饭说笑,这算什么事儿啊? 要是从楼上跳下个党军将领呢?那还不得陪着贪腐的党军将领一起倒霉啊? 要是民国时期的老北京人看见了,一定以为牛妖人挤得屋里都没地方吃饭,只好把桌子摆街上了! 要是倒回四十年前,咱党的口舌肯定会出号外“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下,牛妖崽们穷得在街上吃喝了!”

俺们住在一个叫Salisbury的老牌旅馆。一睡房,一客厅,算套间吧。中等档次,历史近百年。

大家到齐后即去一家叫Rue57的希腊或者法国饭店。Rue57在法语中就是57街的意思。估计该是家法国店吧。住牛妖城内的文青女说这家是希腊和法国菜都有。店内格调不错。进去一看,古色古香的。深色木头地板,墙饰,走廊扶手,加上高背椅,白桌布,点燃的蜡烛,摆放整齐的水杯酒杯刀叉餐具。一水儿的帅小伙伺者,礼貌客气的让俺以为俺是谁谁呐。这一切,果然是在遍布各地的中国饭店里找不到的感觉。在美国的中国饭店总给人以大车店的感觉。三十年前刚来牛妖时候就这感觉,现在还是这感觉。相反,回国约朋友吃饭,北京随便一个中档饭店就很有档次感。看来,在美国的中国饭店大车店的名声一时半会儿的不会改变的。这和在美国经营中国饭店的群体文化素质有关。这文化二字,也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说多了得罪全体经营中国饭店的群体。各有各的苦处不好多说了。

俺们每人点了不同的食品。鸡,牛,鳕鱼,三文鱼四种主菜。跟来的头台有土豆条,土豆泥,还有什么我忘记了。其他四人一致称赞土豆条好吃。我倒是没觉得有啥特别的。他们很快把一小篮土豆条分光了。我点的三文鱼排。不大一块三文鱼排,一面煎的焦黄发酥。盘内有黑色佐汁沾着吃鱼。汁内有洋葱蘑菇橄榄,倒也开胃。 别人点的鸡肉排我也尝了。肉做的松软,用刀叉分开,沾着盘内的佐料吃。跟我的鱼排一个味道。量实在不大。三两口就吃得差不多了。幸亏五人谈性很浓,从当晚的音乐曲目到文学题目谈的很投机。 安静的饭店里全是白人食客,悄声说话。俺们也自觉地降低音量。留着力气待会儿在街上喊。 结账时候一算,平均每人六十元再加小费。心说,贵啊。算老汉来吃个气氛吧,那点东西,成本七元就足够了。土豆条好吃,就一小篮子,平均每根也得二毛钱吧。 牛妖城物价贵,俺真信了。那土豆条几乎成了金条了么。 记着点儿啊,等俺退休了,来这个地方专卖炸土豆条吧。

饭后,大家散步着走去林肯中心。在哥伦布圆环那地方,人流大,警察极多。当街排着二十辆左右的警察摩托车。其他还有类似防暴车指挥车也在小街上停着。迷路了问二个巡警,他们想了半天指点路,其实不过是左转二条街再右转一条街再左转过街就是。没听明白,但也假装明白了,不想让警察再重复几遍,感谢不尽地走开了。拿出手机导向,一路倒也顺利。满街都是兴高采烈的年轻人。游客居多。幸亏美国各地人民说话没有啥口音区别。 而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你可以听到五花八门的各地口音,那也是一景呢。

林肯中心听音乐会

林肯中心,不太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表,建筑形式老旧,明显落后于时代了。俺嘀咕着,这破旧地方怎比得上北京任何一个音乐厅啊? 进去后,那地面,楼梯,墙壁,扶手均现出沧桑感。大概就一个九十年代县团级剧院的样子。现在的话,随便一个村剧院或者卡拉OK中心都要奢华,好过林肯中心的装修。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有钱就任性啊!俺估计国内来的土豪们进门都会失望,跟俺的感觉一样吧。

进到音乐厅里,简单的结构,四方形。四层高。俺们五人的四楼座位于大厅舞台对面但距离舞台远。狭窄的水泥过道,漆成黑色的铁扶手。 俺有恐高症,上半身和腰部暴露,高于扶手,让俺觉得随时可以掉下去。紧握着扶手,俺慢慢地走过去坐下,才松了一口气。这扶手设计太低,不管过时与否,哪天谁经过,一个晃荡,很容易掉下去啊。突出的楼座也没有任何装饰,不像欧洲剧院的楼座都美轮美奂的。这地方就是一水泥盒子装上座位。不知道为啥牛妖人没有把林肯中心给修饰的好些,按说也花不了几个钱么。

放眼一看,哇,全部满座。乌泱泱地坐满了。难怪买票时候不卖单张单场票,必须买季节票啊。全美国大概只有牛妖城有这么多古典音乐迷们,足够让牛妖爱乐不必求爷爷告奶奶地央求听众买票。

当晚曲目上半场是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由一祖籍乔琪亚的女子演奏。凑巧,这女子在一所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正好跟俺们这次一个小提琴博士一个学校。这女子已经同世界各大乐团合作独奏多年了。她使用的琴,不用问一定是好琴。那琴音色柔和,共鸣好,在她手里,华彩乐段听得俺们如痴如醉的。她拉的每一个音符都听得清楚至极。完美的技巧,完美的音响,完美的提琴,完美的乐队合作。返场鞠躬三次才谢幕。

下半场是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乐自新大陆。这首作品是1905年德沃夏克来美国访问期间作成的。 纽约爱乐在新指挥Gilbert 棒下,显示出真实不俗的实力。强弱掌握,各种乐器进出交融,天衣无缝,乐队间似有灵犀一点通。俺闭着眼听着乐队,那真的是听出立体感觉了。感叹着,一流乐队,那功底真的是百年修为才能有的。整个乐队音色统一和谐,合作默契,那真的不是吹的!

乐队奏出第一段音乐,俺就知道这音乐厅音响效果真好。去了好几家音乐厅,这次感觉果然不一样啊。后来音乐会全程,俺和其中一位音乐博士一致认为,这音乐厅虽然老旧了,但是音响效果太好了。难以形容。 那么远传过来的音,一点没有失真。那么清晰,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这场音乐会是俺听过的上百场中最好的。就这一句就够了。那感觉,无以伦比。你不信,只有自己来听了。

午夜泡吧漫步街头

走出林肯中心,曼哈顿一不夜城。车流滚滚,人流滚滚。俺们信马由缰地走着。来到旅馆附近,看到一家希腊饭店。进去要喝酒。人家说他们要关门了。女老板非要亲自送我们走二条街来到Ritz Carlton饭店的酒吧。我们给小费也不要。她热情洋溢,简直不像牛妖城里的。酒保是一个看上去很文雅的男性。大约五十上吧。年轻时候走遍美国做酒保,住过大约二十多个城市,东西岸的,南部的,中部的,最后来到纽约定居二十年不走了。酒吧台满员,没地方了。等一会儿,才有客人离开。俺们坐上去。其他人点了二个“马踢你,” 一个酸甜的草莓碎冰。俺只要了一瓶啤酒。这瓶啤酒加小费,15元。俺们坐在吧台上聊着。山南海北。年轻的浪漫史等等。耗到了四点钟,酒也不再续了,其他人其实平日不喝酒,就是为了体验一下泡吧的感觉。那二杯马踢你还在那里放着,说是不好喝。俺拿过来干完了。果然,是金酒Gin,发苦。难怪他们不喝呢。这就跟外地人到北京品尝豆汁一样么:这么苦酸臭稠的,真难喝啊。不会喝酒的人,还要泡吧?这次算被吧泡了。下次,叫他们点可口可乐好了。

走出酒吧已是早晨四点了。站在街上,一群青年人兴高采烈地走过。俺拿出烟来抽。其他四个有人见状也要烟抽。五个人站在街头嘻哈着。夜里外边也不冷。我只穿一件T衫,满身的五花肉足够当毛衣御寒了。

走回旅馆,兴犹未尽,聚在俺房间里打开带来的红酒。每人讲起自己的初恋,男/女友群,心仪的男/女同学等。 在酒精作用下,俺已经在酒吧向一文青女摘要一部口述情史,叫做“我生命中的五个女人。”号称要等退休后写出来。 那余下的三个人要求俺再讲一次。 觉得不能过度暴露,俺以喝多了困了为由推辞了。

上床小息一会儿。早上八点要去著名的Kykuit 庄园。

参访Kykuit 庄园
广为人知的洛克菲勒家族到处有庄园。这所牛腰城北的是最早的,于1905年建设好。这是一座山啊。山顶推平,建设主宅,面对牛腰城边那条著名的哈德逊河。西边的客厅俯视哈德逊河。宅院所有房间都可以看到四周郁郁葱葱的山脉。哈德逊河在这个地方最宽广。水面极宽。放眼望去,水平如镜,远山如影,颇有烟波飘渺的气势。 当时,老洛克菲勒指定这个地方,要求不能有任何建筑物出现在他的视野里。建成后七十多年,四周均是山脉植被,南望牛腰也不见踪影。现在,唯一能看到的纽约建筑物就是川普大楼,那还是在遥远的山脉后显出的楼影。导游撇撇嘴,一副不满意的样子。俺回头看了一会儿,只见到一个楼尖,似乎没有毁掉老洛克菲勒的景致。

这所庄园叫Kykuit. 取自荷兰语,导游解释,俺忘记了。

所有建筑全部是石头外墙,古朴气派。从山下要坐车上去,有导游带领,不接受散客。只开放一楼的大客厅,门厅,厨房,夫人房,办公室,音乐房等。二楼不开放。屋外,有二个日本花园,各种喷泉,各种雕刻原件。导游再三告诫不可抚摸,不可太近。随便摔一个跟头,就可能把原作破坏了。谁赔的起啊?庄园主宅南花园

简单说一下,豪宅满屋子瑰宝。 洛克菲勒第二代酷爱亚洲文化艺术。藏有唐代的武士像,唐三彩,佛像,石狮,侍女像,均是原版,不是仿造的。来自日本和印度的珍品也不少。光这点原版的文物,就价值连城。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地下室全部是各类艺术原作。皮卡索的原作,像大白菜般晾在墙上。他专门为洛克菲勒画的定制唯一作品就有十几件。其他各类艺术品,不可计数。随便哪件拿出来拍卖,都得百万千万的。
可惜,不让照相。跟团走也无法细看。每个团前后都有导游看守,一人领头,解说,一人殿后,看守。跟防贼似的。不过,这也可以体谅。随便顺走一件,就不是小事情啊。那游览公司就得破产了。这所庄园至今仍被洛克菲勒后人不时使用。山中还有几处豪宅,有不开放的娱乐馆所,室内游泳池等,还有当年的马房,车房,巨大的像座博物馆。这马房/车房还真改成博物馆了。里面陈列着1860年开始的各式马车,1896年开始的老旧汽车,直到1959年的礼车。 

最吸引人的是在西边的大平台上看美如油画的哈德逊河和山脉。俺捏了不少张。 看完后,俺变得有点郁郁不乐了: 人家过的日子叫生活啊。 俺过的日子叫活着!心里痛苦着,捉摸着。 看来得尽快找个文青老踏踏包二爷,也许能过上惬意的文学浪漫生活啊!钱啥的,命中没有,神已经暗示给俺了、就不多想了。嘿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落英如雪 回复 悄悄话 笔兄好幽默,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