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笔会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个人资料
亚特兰大笔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老秃笔: 北京没有死---闲谈对北京变化的感觉

(2014-10-16 18:32:03) 下一个

(旧文重贴,振兴笔会博客)

网络上有篇转载的短文,(北京死了),述说了老北京人对北京变化的爱恨情节
: 它 变得不再是记忆中的那个古色古香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北京了。住在北京的也不再是记忆中的讲究礼节敦厚的老北京人,而是来自各地操着南腔北调的新北京人了。北 京越来越大,新建筑林立,胡同群被拆,老北京人被迫搬出北京。没有了胡同和老北京居民的北京能是什么呢? 文中结尾发出哀鸣:北京死了。

 

 这话对吗?以我看来,有道理也没有道理。
嘿嘿,我不是在打马虎眼儿,两边说好话,谁都不得罪。这事情嘛,得引用红朝太祖毛爷的简单哲学辨证法了:一分为二嘛。
首 先,老北京,对于俺们五六十岁这类老邦子来说,你知我知的那个儿时的北京,那个满城四合院,大槐树,走不出去的胡同群,街头巷尾的京腔问候声的老北京,真 的被拆,被五马分尸,被栽上水泥桩子(建筑物)。 从城市外观上看,老北京城几乎不存在了。哀叹派的确有道理。咱也得跟着陪哀叹派干嚎几声表示一下。 今 日的北京,蒙住你的眼带你来到任何一处,再睁开眼的话,你肯定不知道你在北京。也许你在上海,你在广州,你在深圳。这也难怪,现代化建筑物大同小异,玻璃 高楼,式样新颖,几乎不带重样。新潮之余,自然缺少了地方文化特有的建筑特色。在这个意义上,王府井大街和南京路,解放路,中山路,看上去没有区别。
走动的人群也不再地方文化色彩浓厚,比如京腔京调儿和吴侬软语这种地域色彩的语言。这看在所有上岁数的人群眼里,都是百味交集,感觉不太舒服。打个比方 说,洋妞儿装扮新潮虽然让俺们开眼,可是心里还是认可单眼皮没曲线上身长下身短的北京大妞儿嘛。现在,全国城乡都一个面孔,分不清北京大妞儿,江南水乡妞 儿,陕西米脂妞儿和高大粗壮的山东大妞儿。
再说,随着物价和房价上涨,没有发财的老北京人被迫因为拆迁因为贫穷而搬出破旧的胡同群,远远地离开老北京核心区域,在远郊区栖身,比如房山,门头沟,延 庆,甚至跑到河北边上居住。而新北京人群来之神州各地,五花八门的南腔北调。咱不能小心眼儿地说这是雀占凤巢,可新人群合法合理地把老北京街坊们赶出去也 是事实。时代的进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来过去只能想象的北京打拼。新北京人带来活力也冲淡了老北京的色彩。这是让人又喜又愁的变化。
接受它,如同清朝的老北京人接受民国时代的北京人,民国时代的老北京人接受红帮朝廷那代新北京人,红都时代的老北京人接受改革后的新北京人。以此类推,北 京一直在变化中嘛。城还是那座城,过去的二百年变化幅度不大,哪代新老人群都互相适应着,似乎视觉和感觉上冲击不太强烈。而新北京过去三十年的变化远超任 何朝代的总和,让俺们这些所谓的老北京人在视觉上和感觉上冲击太强烈了。
这好比晚清和民国时代的老北京人玩蛐蛐儿。一个蛐蛐罐子里放二,三蛐蛐的,再看蛐蛐们开牙咬斗,挺有乐的。可是往那罐子里塞进一群蛐蛐,让你看着就眼晕,还有心情玩蛐蛐么? 蛐蛐们倒霉,“人挤人的,”咱就体会不到了,可是一罐子蛐蛐,咱这玩主儿也受不了啊。
即便历代老北京人多不喜欢变化,变化依然在悄悄地进行着。这是历史过程,谁也没法子阻止,只能接受,听之任之。这就是为什么俺前面说要陪着哀叹派干嚎几声,因为俺根本就没有真的伤心过嘛。人生轮回,世代交替,看它高楼起,看它亭阁凋,什么都是历史一部分么。

 

其 实,北京失去地方特色,成了四不像的根本原因在于胡同群的消失 平房胡同,使得居住的人群每天总能遇到,互相打个招呼寒暄一下,拉近人群间的距离。一个笑脸,一句问候,温暖人心嘛。高楼群立,关上门各自为政,割断人间 联系。同住一个楼,都不太互相认识来往的。这样,北京不就成了纽约了吗? 孩提时代走家串户游玩,谁家都不关门,自然混个脸熟。再有礼节,见面必称张大妈长李大爷短的,人际关系自然亲近多了。俺童年时代在东直门那带出没,恨不能 谁家住哪儿都一清二楚的。现在,俺父母家住的那栋十层楼里,俺就不认识几家。 这可是已经居住二十年的老楼老邻居了!!唉,一个平民么,关上楼门就体验到“侯门深似海”的境地了。真让人哭笑不得嘛!关上楼门,有了隐私,也有了红朝太 祖毛爷那种“住在海里”的孤独感了。

 

因 为胡同群消失,新移民们得以保存自己从老家带来的风俗,语言等地方特色,融入老北京文化的程度减弱很多。 毛爷立都北京之后,从各地带来大群官宦。这些官宦们一辈子乡音难改,夸了夸气的。当年毛爷蹬腿儿咽气,红朝庭的华爷粘着口水念悼文,叫全国草民们“一鞠 躬,二鞠躬,三鞠躬”的口音,俺听了一辈子也没有忘啊。印象太深了,至今还能学着华爷口音娱乐自己呐。和毛爷那尖声尖气的湖南骡子口音比起来,华爷那山西 老醋口音听起来那么夸那么忠厚的,让俺从此对山西人另眼相看。一般山西人一开口说话,俺就立马让他们打住:别扫了俺的兴致么。可是,官二代们,特别是级别 低的走卒马弁们的子女,上城里普通学校的话,跟俺们草民孩子一起嚼窝头咸菜, 在文化上就贴近草民们很多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新红北京人很快能融入也认同老北京文化,不至于跟个呆头鹅似的独立于俺们北京鸡群中。这就是所谓的居住 环境让你同化的效果。俺亲爱的母亲当年从湖南过来投奔共军,满口乡音。等老人家在京待二十年,一点乡音都听不出来了。所以,俺觉得老北京们不必太悲观,新 一代的北京移民们能保持各自家乡特色,但是,熬不过时间,他们的第二代,跟你我一样,早晚都会融入北京文化的。

 

不过,真正的担心在于能否保持北京文化的原汁原味,也就是浓度问题。 移民过多,老居民迁出,因为居住环境改变导致居民见彼此间沟通和影响变弱,这才是会导致北京文化变弱变淡乃至没有特色的根源。这话也要看怎么说了。比如, 我自己,从南方红脖子的地盘来到纽约城外居住,马上感到纽约人的直率,热情,和俺居住多年的南方不一样。 即使以纽约这样大城市,你来我往的人群变化,依然可以感觉到纽约的人情特点。这样,俺对北京文化保留问题,不太悲观。没有必要非要跟乾隆爷时代一个样子 么。活在大清时候, 你见到长辈们就得立马跪下磕头请安你肯定不愿意。 在乾隆爷时代,长辈们就得大嘴巴子伺候你,骂你没有礼节了。在毛爷时代,见到红朝官宦们不称呼“同志,” 称呼先生女士的话,你也会被怪罪为“资产阶级意识习惯”么。所以,哪天你在北京大街上见到一个昂着脑袋不理人的,那大概是山西来的煤老板,煤一代,还没有进化到知礼知俗的地步。 跟当年毛爷带进来的红一代一个德行嘛。如果遇到一个笑嘻嘻的来你家蹭饭的,也许是煤三代的辈分了, 该进化到跟老北京人不分彼此的地步了。住北京三代,那自然是北京人么。

 

长话短说吧,我坚定地认为,北京没有死!
北京变化了,那是理所当然的。乾隆爷哪天醒来从十三陵过来看到你,他会说,哪里来的野民在朕的金吾之地晃荡? 绑起来,送去花市口喀嚓了。毛爷从天安门那座大王八坟里走出来也得惊诧一会儿,怎么满街红男绿女的,资本主义复辟了么!

 

 不过,我也感觉,这北京现在有点四不像啊皇城的民居被改造成啥了? 那感觉就像男人被变成太监了么。这次,俺照样开罪于红色朝廷:当年梁思成大师傅建议毛爷另建新都,保留老北京城区,那是多有远见的奏折啊! 现在北京这个太监样子,完全是毛爷这厮当年不听进奏造成的么。

 

 唉, 再过一百年,北京成了纽约,反正那个时候,俺和一帮老北京人早成了骨灰,也顾不上哀叹了。新北京人们, 早习惯北京的高楼大厦,谁还记得老北京的样子啊! 对于他们,老北京就是跟纽约一样么。如果那时候有人盖起一片四合院,肯定有人抱怨破坏北京的景观,四不像啊!其实,这世界,人是过客,城有兴衰,一样是过 客么。

嘿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0)
评论
eater111 回复 悄悄话 北京原本是个大家闺秀,现在是有点俄国,欧美,港台味道的风尘女。
群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pletea' 的评论 : 真谢谢了。不听不知道,一听心一跳。一是不知老舍还有这么一篇。这么没收到老舍散文集中呢?在老舍博物馆也没看到提这篇。 写的太好了!!俺是有幸还看到过老舍说到的那样的北京。现在以不复存在啦!再谢!
24KF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ussie-2' 的评论 :

还是问博学多识的老秃本人吧。
aussie-2 回复 悄悄话 24kFe:满族人怎么不算是中国人了?
mapletea 回复 悄悄话 这里有个“舌尖上的中国”的配音演员李力宏朗诵的老舍的《想北平》,老北京可能愿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5p85g54YZU
24KF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雑家1' 的评论 :

既然是亲戚那肯定要美化自己家人了,所以就更不靠谱了。
24KF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雑家1' 的评论 :

按毛与梁的身份和地位来讲,更应该是梁脖子一梗才对吧。而且这样的描述也太文艺化了吧?
雑家1 回复 悄悄话 免得這位網友再質問,我們家和林徽因家是遠房親戚。
雑家1 回复 悄悄话 "脖子一梗"是梁思成的兒子梁從誡說的。
24KFe 回复 悄悄话 毛澤東脖子一梗????以為然地說:保留下來有什麼用,你梁大教授去找幢漢魏時代的房子給我看看!
===========================================
毛泽东的脖子一梗是你亲眼所见吗?
24KFe 回复 悄悄话 北京的古迹很多也就几百年,而且这些古迹也是在毁坏更古的古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有5000年文字历史,如果所有的古迹都要保存,现代人恐怕连站脚之地都没有了。对于北京的古迹只能是选择的保存,这点49年以后做的不错。颐和园,故宫,天坛不都保护的很好吗?
雑家1 回复 悄悄话 建國初期的一次國慶大典在天安門城樓上,梁思成站在毛澤東身邊,毛澤東和梁思成談城市規划,把手一揮對他說:幾年之後你就會看到現在阻礙交通的牌樓和幾百年的老房子不復存在了,北京城里到處都是冒煙的煙囱,一派社會主義建設新氣象,梁思成說:古代建築還是保留給后世為好,毛澤東脖子一梗????以為然地說:保留下來有什麼用,你梁大教授去找幢漢魏時代的房子給我看看!
現在基本上還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建設規劃的。
24KFe 回复 悄悄话 老秃的文章一贯如北京的卤煮火烧,看着不错,其实就是下水类的大杂烩。谈谈着文化又扯政治,就是不谈自己所谓的老北京的真实身份。老秃,不知你家是第几代的北京人。49年后的北京,有一半是外地人进京,如众多各部委,大专院校工作人员。如果老秃的爹妈不属于这类人,估计也无非就是满族后裔,这些人也是随着清王朝进的京,严格算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北京人,甚至其祖先都不是中国人,而是满清达鲁的蛮子。
越吃越蒙山人 回复 悄悄话 乾隆怎么会从明十三陵跑出来?看来阴世间人也会串门哈。
亚特兰大笔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雑家1' 的评论 :
老秃笔:
鄙人刚从牛妖城回来。 你能想象二百年前这里不过是一个渔港,皮毛集散地?
一百三十年前,牛妖城早已成为大都市,但是没有现在这么多拥挤的高楼大厦。 那个时候,除去市中心大约二十条街道外,居民区多是小房子,二楼,有树木。现在你去看看。
曾经跟老牛妖城人聊过,他怀念五六十年代的牛妖城,也说牛妖城变了很多。有些不自在。 这是自然的么。
牛城地主 回复 悄悄话 对老祖宗的东西那么不在乎的,世界上还真难找
雑家1 回复 悄悄话 雑家1 2014-10-17 08:11:38 如果到歐洲和日本去看看那些文明國家的人民是如何保存和愛護自己國家的文化遺產和數百年建築的,人們就知道現在中國面臨着的是什麼樣不可逆轉的古文明毀滅了。
雑家1 回复 悄悄话 如果到歐洲去看看那些文明國家的人民是如何保存和愛?文化遺產和數百年建築的,人們就知道現在中國面臨着的是什麼樣不可逆轉的古文明毀滅了。
亚特兰大笔会 回复 悄悄话 老秃笔: 先谢一声,感谢阅读。 再喊一声,你也在扯淡。 按你的逻辑,这世界上基本所有城市都死了。 大城市尤其如此。 认死理么,那就没法对话了。
雑家1 回复 悄悄话 如果你這篇文章的標題再多加一兩個字,我就嚴重同意了。
標題應該改成"北京人還沒死",那就完全正確了。
至於你說北京還沒死?我送您三個字:扯淡吧!
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北京原來是什麼樣子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