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笔会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个人资料
亚特兰大笔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岑岚:家乡美食何处觅,如今流行大排档

(2011-04-28 19:14:20) 下一个

前几次回国,亲朋好友们都热衷于到比较高档的大饭馆吃饭。包间装修考究,陈设豪华,好几名服务员送菜递毛巾等等,特别是让我见识了一下那礼仪小姐成队接待的气派。但是那高档的饭馆吃了几次也就那么回事,基本菜式都差不多,没有太多特色。包间里服务倒是周到,环伺左右的好几名服务员目光炯炯地看着你,一看你水杯里剩半杯水了,马上殷勤地上来加水;盘子里留下了块骨头,也马上给你换盘。过分殷勤的服务咱们好像有些消受不了,有点让人监视着吃饭的感觉,吃了什么也没有滋味。其实我们在海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地方风味小吃,当地特色吃食,那些才是真正的家乡味;还有听着家乡话的随意亲切的就餐氛围,才有回家的感觉。如此,才能真正解我们的思家乡美食之馋,思乡之渴。

这次回国发现风气有些改变,家乡人非常热衷于当地菜色,称为土菜,而且是越土越好。一说去哪里吃饭,脱口而出就是去“大排档”。但家乡人说的大排档和广东、香港一带所说的大排档即街头小吃摊不同,那其实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餐馆,有的规模还挺大,有的还有包间,只是餐馆装修简单,没有那些花饰红灯笼之类的,也没有高级家具,更没有目光炯炯地看着你一举一动的服务员环伺左右。就是正常的点菜、上菜,如同在美国的中餐馆吃饭差不多。

那天我们全家十几口人去了一间当地非常著名的所谓大排档餐馆。那是一个家庭餐馆,做的是自家拿手的家常菜,也可以称为当地的私房菜。他们农村有亲戚,每天直接送只施用农家肥种的新鲜蔬菜来。

这一点对招徕顾客是非常重要的,有必要说明一下:在我们那个城市,居民都有吃新鲜菜的习惯。像我们在美国这样一买就买一周的蔬菜的情况在我家乡的城市里很少见。每天早晨去买菜是许多家庭主妇一天中的第一件事——买了菜再去上班。郊区农民清晨从地里摘了菜直接送到菜市场或者沿街叫卖,卖完菜再收买居民家的小便(例如一角钱一桶)挑回去。多少年以来都是如此,即使是文革期间也不例外。现在农民早晨进城卖菜的我还见到,但是否还有农民收买或者还有居民出售积攒的小便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人们买菜时都会问是农家肥还是化肥种的,前者要比后者价钱贵。

再回到我们去的大排档餐馆的餐桌上来。首先让我感兴趣的是餐具,主要是指盛菜的器皿五花八门,相当有特色,绝对乡土:有的是造型可爱的瓷盆、瓷碗,有的是陶罐,有的是鼎,有的是小木桶或者铝盆,还有的干脆就是一口铁锅……




看到这样丰富多彩的餐具,不用我说里面装的是什么,您一定也看出来了,都是香喷喷的令人垂涎的好吃的菜。据说,这家餐馆的生意好得不得了,连市长宴请外地客人上级领导也都到此来。其余各路神仙也是络绎不绝, “食为天”的普通老百姓更是趋之若鹜,需要提前几天预定才有位置。

  



  



  


当然,我们那个城市里著名的有特色的大排档还有许多。随便走过一条街,就是一大排:

  



  


这不,侄子也带我们去了一家。这一家里有两样菜我想特别说一说。

一样是青辣椒炒猪油渣,闻着香,吃着更香。




想当年,在插队的时候,缺油少肉,猪油渣可是最好的好东西。记得有一次,我们知青队通过关系买了二十斤猪油渣带回到乡下。因为有了这二十斤油渣,全体知青吃了两个月的幸福餐,炒任何菜都切几块油渣去炒,既有油又有肉。哪怕是炒萝卜干,炒南瓜,炒土豆,哪一样都是美味,又下饭。事后算伙食帐,那两个月个个都超过粮食定量,有的男生居然每天吃一斤八两饭。我们一边吃,一边回忆往事,也算是忆苦思甜了。呵呵呵。为了预防高血脂,多少年我们都没有碰过猪油渣,但并不等于我们不想念它。也有某种科学依据说,适当吃点动物油其实对身体也是很有好处的。

另一样是梅鱼尾巴,听说过吗?




鱼尾巴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记得我奶奶老说,吃了鱼尾巴会寻尾(客家话,即吃了还要吃的意思),所以我一直喜欢吃鱼。不过,这样美味的鱼尾巴我还是头一回吃到,外酥里嫩,又香又辣。大家一人一块一会就吃完了一盘,还不过瘾,又再点了一盘,又吃完了,还想点第三盘,可惜大家的肚子都满了,再也吃不下了。如果不是第二天我们就动身回美国了,相信我们还会再去吃一次。至今我们还经常垂涎无比地怀念着那盘鱼尾巴,什么时候,还能再吃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土豆沙拉 回复 悄悄话 这里的菜看来也馋人。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看起来很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