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

往昔的记忆,在文字中回荡
个人资料
美丽的人生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这样的女人

(2015-04-27 20:04:34) 下一个
《朗读者》(The Reader) 是我喜欢的一部电影。不是所有的奥斯卡得奖影片都对我的胃口。而这一部,是。
 
某天晚上,一进门他就放电影。我照例先去厨房,弄饮品。音乐响起来,画面上简洁的字幕,顷刻抓住人的眼睛。果汁还没有打完,要求重放。坐下来,一动不动,专注看完。他说,这是 (《朗读者》)。
 
原著有人翻译为《生死朗读》,作者是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他是法学博士,大学教授,推理小说作家。这部作品轰动世界,获得多个奖项,史无前例地以德国小说登上《纽约时代》最畅销书排行榜。我只怀疑这故事里有多少他自传的成分。
 
2008年,英国导演史蒂文戴德利依据它拍成同名电影,同年12月在美国上映。第二年,2009年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女演员凯特温斯莱特荣获最佳女主角奖。               
 
故事有几分奇特,讲的是德国二战之后一对不对称的男女之间发生的一段奇异的恋情。之所以说不对称,是因为男主人公只有十五岁,是个青春萌动的少年。而女主人公,已经是36岁的成熟女人。
 
虽然,男女之间,因年龄差异而产生或阻碍产生某种异性之情,皆属自然 。但几乎相差一代人的年龄差距,却因偶然生出影响男主人一生的情感,应属罕见。
 
小男生迈克乘车去图书馆,雨中他生了病。在一个陌生街区的门洞里,被匆匆下班回家的女主人公汉娜发现,并救助了他。这是情缘的起始。
 
病愈之后,迈克持一把花束去汉娜公寓道谢,情事萌芽。从电影简洁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整个事件的主导和推动,是汉娜。小男生道谢,是人之常情,也是礼仪之道。假若就此而止,没有后续,也就没有了整个的故事。
 
问题是汉娜这个人,她不是个通常意义上的正常女子。她显著的特点是,不通人情。这在她36岁却一人独居上有所体现,在后面一系列情节中也陆续体现。最初看到这个情节,作为观者的我,很自然产生一连串疑问。她为什么没有家人?为什么没有朋友?为什么不与任何人来往?
 
有影评说这是战后德国的现实状况,人们独来独往,对世界持疑,互不信任。但我不如此认为。汉娜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她的个性是注定的。即便没有战争发生,她也不会变成一个开朗活络,敞开心扉接受世界的人。要知道,社会历史背景对人性是无法改变的。比如中国的文革,暴露了人性中的许多恶。但不是文革本身造成了那些恶,而是激发出了人性中的恶。没有文革,那些恶也是存在的。反而可以说,恰是因为恶,才有了文革,才有了纳粹。因果不能颠倒。
 
另有一篇评论把汉娜写成整个电影里唯一坚毅勇敢,勇于担当的女人。相形而下,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包括法官和迈克都或多或少对现实有逃避和怯懦的嫌疑。出于对人性弱点的揭示,后一点我没有异议。但把汉娜拔高到亮点的程度,我认为是过度解读了。汉娜的性格,思维方式异于常人。闭关自守,孤家寡人。这终将导致她的悲剧人生。如果用“性格即命运” 来解释,尚可讲得通。是她生来具有的偏执固执一根筋的个性,让她拥有逃不掉的那样的命运。
 
且看这段不合乎世俗伦理的恋情是怎样进展的。迈克送去表达谢意的花束,本想即刻离开。而汉娜却看似无意地说,她马上要去上班,可以一起走。这个细节,表现出汉娜生活的孤独。她的生活单调,乏味。现在有个年轻人出现,直觉上是可以信任的。不会搅乱她的固有的生活,又有隐隐的新鲜。——这让我增加了又一个人生体会,就是再孤僻的人,都有与人交往的诉求。只要碰到恰当的人。
 
问题就出在这儿。汉娜换衣服,迈克原本很自觉地规避一边,但又忍不住好奇张望。这一望,望到汉娜丰满修长的裸腿,望到女性几乎尽头的秘密,望到小男生心底深埋的天然窥欲。
 
他慌了。胸中小兔乱撞般夺路而逃。少年情欲的萌发,如若没有机缘触动,或许依然沉睡。但一旦点燃,就难以抑制了。迈克匆忙下楼,冲出黑暗的门洞。一来到大街上,马上假装若无其事,放慢了脚步。这一细节,镜头表现得十分得当。饰演迈克的大卫克劳斯表演得自然逼真,恰如其分。难怪他以此得到柏林电影节欧洲闪亮之星奖。
 
少年拥有了心事,就不再云淡风轻。迈克的双腿不由自主又来到汉娜公寓楼下。这青涩的懵懂的情感,像极了青春的初恋。我想,人在情窦初开的时候,爱恋的对象是不容选择的。外人眼里多么不般配,不和谐,不对称的人,陷入情网的一方执意迷恋,九头牛都拉不回。这一点,在我个人的生活里,目睹无数。男孩儿女孩儿,皆然。从生物本能的角度讲,这样的爱情,倒是符合爱情本身的特质。现代人的爱情,掺杂了太多的物欲世俗,早已背离了感情的本真。用直露的词说,就是利用的成分占据了多数。
 
这次见到迈克,汉娜并不惊奇。她应该说也喜欢这个少年。但与他纠缠成男女情人,怕不是她自己的初衷。但事情就这样不可遏制地发生了。怎么能说是汉娜的预谋?难道她不是个孤独的人?孤独的人又怎么会不渴望温情?
 
汉娜指使小男生帮她铲煤,迈克乖乖顺从。眼看一脸黑灰的男孩儿那滑稽可笑的样子,汉娜禁不住笑起来。“洗澡去,你不能这样回家!”洗澡,脱光衣服,男孩儿的羞赧好奇,对未知禁区的向往;女人隐秘的情欲,肉体的渴望,顺理成章,都有了契机。
 
男生躺在浴缸里,双手捂着私处。这还是一个未见过世面的小男子呢。汉娜拿来毛巾,迈克从浴缸爬起来,背对着她,由她用毛巾帮自己包裹。却不知后面站的已是全然裸露的汉娜!女人柔软的身体,让小男生尝到从未体验过的惊悸,甜蜜快乐。初尝禁果的滋味,欲罢不能。
 
在两人微妙的关系中,是汉娜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她看穿了少年企图,主动挑明了他。“你就是为此才回来,对吗?”性爱无比美妙,莽撞的少年不懂风情,汉娜点点教导。“慢一点,慢一点……”迈克献出初吻,像小鸡啄米,汉娜轻声告诉。
 
以后的肉体接触,两人脸上都现出了灿烂笑容。有一个地方,直通灵魂。电影画面拘谨克制,重点表现性爱后读书的场面。汉娜是个文盲,起初迈克并不意识。后来两人结伴远足,像一般的情人一样共度郊野时光。汉娜推脱不肯点餐,其实是她看不懂文字。
 
在这段貌似不平的恋情中,少年迈克急不可耐想对世人宣告他与汉娜的关系。而汉娜却不。那段短暂的夏日时光,迈克在汉娜心中究竟是什么角色?占有什么地位?或者换一个问法,汉娜究竟有没有真心地对迈克付出过爱?
 
以我三遍观摩的理解,是没有。如果以“有多少需要就有多少爱”的原则衡量,那么汉娜对迈克的感情仅仅停留在给自己寂静的居住增添了些许活力。但当一件事情发生,他们之间悬殊又不协调的关系,就面临极大的挑战。
 
小男生像所有被爱情俘虏的少年一样,心里眼里时时刻刻都是汉娜。他贸然出现在汉娜值班的公共电车上,让汉娜大发雷霆。未经世事的迈克极不理解,也非常委屈。这是甜蜜过后,一对恋人难以避免的第一次冲突。
 
冲突的调和剂还是性。汉娜虽然在年龄上年长迈克几乎一辈,但她心智并不成熟。所以,她与少年发生恋情,一方面显示出她有肉体的需求,一方面表现出她自身的幼稚矛盾。
 
当她气呼呼小题大做的时候,迈克一看见她裸露的肉体,所有的委屈都被新的欲望取代。一番温存过后,烟消云散。如果说这次风波平安渡过,那么汉娜的不辞而别却让迈克遭受了巨大的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汉娜工作兢兢业业,得到上司赏识,被提拔到办公室任职。但所有人都不知道,她心中隐瞒着一个秘密——她不识字。这个对平常人来说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对汉娜却是一个灾难。她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胜任办公室工作,她的能力和乐趣更愿意让她在公交车上做简单重复的工作。但她不想暴露自己的弱项,既不向上司阐明,也不向迈克告别,她选择了逃离。
 
逃离职位,对电车公司无足轻重,但对一个正在情网中挣扎的少年,却是无情的抛弃。迈克望着空荡荡的公寓,痛苦地躺倒在地上,
 
汉娜再次出现在迈克视野,是迈克以法学院实习生身份在法庭见习。汉娜的身份是被起诉的纳粹杀人罪犯。原来汉娜走后,为了生计应征了一份纳粹集中营看守的工作。在那里,她听从命令,协助主管挑选被杀的犹太人,变成间接的杀人帮凶。头脑简单几如白痴的汉娜,在这件事上更表现出她的无知,甚至弱智。她解释参与杀人的理由竟然是忠于职守。在被法官要求指证的过程里,汉娜成了六七个被告同伙中判罪最重的一个。就因为她明明看不懂文字,但怕久守的秘密公之于众,竟然担当下来所有的罪过。
 
假装能看懂,喜欢书里的世界,只能听人朗读。这是这部电影一个关键的扣。法庭上不期然的邂逅,对迈克带来的震惊,不亚于汉娜的突然消失。在那里,他其实是唯一一个能够说明事实,拯救汉娜免坐大牢的证人。但迈克几经折磨,思虑重重,最终决定沉默。
 
有评论说,迈克在这一时刻,表现像懦夫,没有挺身而出救汉娜,担心的是那段不伦之恋为世人所知,从而影响个人前途。我只能说,这简直是纯粹的中国式思维!
我看到的迈克,在那个时刻,所思所想的依然是汉娜。因为汉娜自己特别想保守那个绝世秘密,她特别在意不会念字这个事实。迈克必定思前想后,以他对汉娜的了解和认识,没有做惊人的决定。不然,汉娜的自杀结局,就不是20年之后,或许宣判之刻,就是她绝决之时了。
 
这个事件中,汉娜是不知道迈克的存在的。迈克的双重痛苦,失落的打击,与随着而来令人惊讶的突然现身,都让这个早熟的少年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人生滋味。两人重新建立关联,是汉娜入狱之后。迈克已经是成年律师,个人生活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他似乎已经不具备再爱别人的能力了,他对异性的兴趣和爱都被汉娜带走,以至于和法学院的女生有了女儿,却无法保持住婚姻。影片开始时,那位裸身出现,惊鸿一瞥的女朋友,暗示着他现实的生活状况,也隐喻着他与女性随意却不安全的关系。
 
他开始为狱中的汉娜朗读。一盒盒的磁带载着迈克深沉的声音,载着书中多姿多彩的故事为汉娜带去人生的意义。一晃20年,狱中的磁带堆积成排,迈克录制的书籍也积累成山。重要的是,汉娜在狱中竟然按照迈克的朗读,渐渐学会了书写。她写了自己的名字,并开始给迈克写信。我相信,汉娜的爱情,应该是此时才真正开始产生的。但迈克却从未给她回信。
 
两人的关系已然又必然产生微妙且意味深长的变化。迈克对汉娜的感情,早已从深深的眷恋,转变为深深的同情。当汉娜服刑期满,准备出狱之前,狱方联络唯一与汉娜有联系的迈克,他们的监狱餐厅见了此生最后一面。画面相当耐人寻味,导演的表现功力,汉娜的表演者凯特温斯莱特精湛的演技,让屏幕上的一切,都仿佛真人再现。它一次又一次催下我的眼泪……
 
汉娜白发苍苍,佝腰驼背,双目浑浊,老态龙钟。迈克成熟稳健,风度翩然。他坐下来,汉娜一如多年以前一样,叫他“Kids”(孩子)。迈克拘谨地微笑,没有去碰餐桌上汉娜伸过来的双手。这个拒绝的微小动作,是否对汉娜的自杀产生影响?他们简短交流,汉娜询问了迈克的生活。结过婚?迈克回答她,有一个女儿。一周后,当迈克按照约定,拿着一束鲜花迎接汉娜出狱的时候,被告知,她已经自杀了。
 
也许这是汉娜最好的结局。这个影响了迈克一生的女人,躺在了教堂的墓地里。整个影片以迈克的回忆贯穿,他个人的生涯,求学与父母的家庭,职业场景。与汉娜的交往只有短短的十五岁的夏天,却改变了他一生的生活。他与女人的关系,再也无法摆脱汉娜的烙印。这个秘密,困扰他,苦闷他,最后他选择对女儿倾诉。
 
汉娜走了,迈克的后半生会怎样呢?看了几张关于影片的资料,中文网站的评论多侧重于历史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强调战争对人性的扭曲破坏。我仍然偏重于人性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迈克父亲的冷漠,汉娜的偏执粗暴,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机器一样的听令运转,不辨善恶,不是德国民众固有的。我相信,人类世界,每一个族裔,每一个时代,都不乏汉娜这样的女人。
 
最后,向扮演汉娜的凯特温斯莱特,向扮演少年迈克的大卫克劳斯,向扮演成年迈克的拉尔夫费因斯致以崇高敬意!下一部我将评论的电影,是拉尔夫费因斯主演的《英国病人》(English Patien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