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宽

时易乾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很烦很无奈: 中美同吹高等教育大泡泡 吹爆为止(组图)

(2009-07-03 13:17:57) 下一个
很烦很无奈:中美同吹高等教育大泡沫(组图)


最近一段时间来大家对“泡沫”一词都不陌生,所谓股市泡沫、楼市泡沫,消费泡沫等。我今天要讲的是教育泡沫。 


所谓泡沫,简单地来说,就是一下子很多人和钱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比如很多本来买不起房子的人住进高级住宅,就会搞出楼市泡沫。同样地,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出来找不到与其学位相称的工作,对教育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也就是教育泡沫了。 

前几天看到一条消息,说美国今年很多高中毕业生放弃了外州的名牌大学,选择了本州的公立大学,原因是付不起或不愿意付高额的大学学费。从文学城的论坛里,我也经常看到家长们热议,到底是花钱上藤校好,还是拿奖学金上一般大学好呢?华人家长大多能做到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血本。我们中国人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海外华人对孩子的教育的重视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实际上,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为孩子咬紧牙关、流汗流泪,是期盼着他们将来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之材,也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试想,如果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孩子出来了没有工作保障,你还有这么大的积极性吗?根据2009年4月对美国3.5万名大学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仅20%的学生找到了工作,而在2007年,这一比例是51%。换个角度,如果你自己的工作都朝不保夕,你还有多大底气去为孩子负担这笔天文数字的学费? 

我认识一位家庭,每年收入不多也不少,大约13万。孩子很有出息,同时被几所藤校录取了,但没有奖学金,每年的学费加生活费用高达5万多。这个孩子也被一所公立大学录取,而且给了全奖。如果是你,你会做何选择?我的这位朋友经过一番挣扎,最后还是选择了去有全奖的公立大学。这样,大学四年家庭负担一下减轻许多,而如果上藤校对他们来讲简直就是恶梦。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美国的大学学费涨幅惊人。根据一项统计数据,从84年到2007年,平均物价指数涨幅约100%,中等家庭收入增加约150%,医疗费用上涨250%,而学费则飙升了约450%。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这种巨额的学费,如果不借贷,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不堪负荷的。每年有10万美元收入的家庭在美国已经是中产阶级了吧,如果孩子的学费用掉收入的一半(藤校)或1/3(普通大学)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好在美国对穷人有特殊的照顾,会给一些优惠政策,但受益面毕竟很小。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他们招生的时候就不可能不更偏向有钱的人,否则都招了穷人,都不付全学费,他们也没法维持下去。所以,偶尔做做样子还行,真做到“任人唯贤”还是任重道远。 



美国的大学学费涨幅惊人

正是由于学费高涨,有人经过计算,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上大学、读硕士、博士后所最终得到的收益,如果扣除这些年的贷款和没有工作的损失,生活质量还不如那些不受高等教育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已经有人惊呼,高等教育的泡沫即将破裂。 

由此联想到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越闹越凶,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不幸“下岗”。他们几十年来辗转中美两地,书读了一大车,好不容易学有所成,正当要回馈社会也从社会得到回报时,却遇上了这样的不景气。他们这么多年的教育投资基本上付诸东流,这不是个大泡沫又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选择了海归。殊不知,在中国一个更大的泡沫已经形成,或正在破裂。 

毫无疑问,中国这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每想到30年前我们这些7778级的学生几乎都是裸身上大学,我就有一番感叹。当时很多人,尤其是从低收入家庭出来的孩子,基本上一切费用均有政府负担,毕业后国家还包分配,为你找工作。我们怀恋那段时光,打心底里庆幸自己生活在那个年代。时代在进步,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改革原来的收费制度也是合情合理的。然而,中国这20年的高校改革似乎走入了歧途,也似乎一直在吹着一个大大的泡泡。 

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国内一年一度的高考刚过,成绩也下来了,很多家长此刻正在因为孩子考得好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上大学对我们那代人来说,意味着幸福和成功,但对新一代人来说却可能意味着痛苦和煎熬。原因之一,和美国一样,学费太高,很多低收入甚至和中等收入的家庭都付不起;原因之二,比美国还糟糕,上大学可能意味着4年后的失业。近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已经达到40%以上,非本科毕业生可能更高,这个数字足以让很多家长望而生畏,难怪今年有84万应届毕业生放弃了高考。据华尔街日报报导,去年560万名大学毕业生仍有三分之一处于失业中,今年610万名毕业生又将冲击劳动市场,对中国的社会整体稳定形成了无形的压力。 

教育费用与医疗、住房并称“三座大山”。1988年前,中國高等教育一直都是“免费的午餐”,直到1989年,国家开始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其实当时的收费也只是象征性地只收200元,但却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1994年以前,高校对按计划招收的大学生实行公费培养,毕业后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统一分配,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本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承担。免费上大学给多少贫困家庭的孩子带来了上大学改变命运的机会!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学费一下子涨过了2000元,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1997年全面并轨后学费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但2000年的收费标准猛涨,学费一下涨过4000元。到2004年全国高校生人均学费上涨到了5000-6000元,住宿费从上涨到了1200元,再加上基本生活费开支等,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费用在万元以上,4年大学需要4万多元。然而,一直攀升的大学学费就像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2009年,据说一个大学生每年上学的费用达2-3万!这就是说从1989年大学学费加生活费500元,到2009年的2万元,总费用暴涨了40倍。 

大学学费与国民收入。1996年当每年的大学学费涨到2000元的时候,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够这个学费。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854元,而农村居民收入仅为2210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一个城镇居民一年的收入只够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农村居民则要二至三人的年收入才够。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9422元和2936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加上高中也实行收费制度,稍微好点的高中,学费和大学一般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孩子进了高中,又顺利考上大学的话,只有平均年收入的家庭,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将处于负债状态。而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情况则更糟。 

1989年到2009年,学费涨了40倍,工资收入只涨了不到4倍,所以,大学学费的涨幅十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就业困难的根源。近十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2008年大学毛入学率已达23%,大学生在校人数已达2700万人,就其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学校规模在短时间内以近乎“大跃进”的速度扩大,学校的设备和师资均跟不上。一方面,学校大搞基建,债台高筑,为了创收,就更要多找学生,增加学费;另一方面,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学生质量下降、教学评估弄虚作假、研究生质量泡沫化。很多学校简直成了文凭工厂,只管招,不管教,危害学生,也危害社会。 

教出来的学生素质低下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学校的专业设置也是多少年来千篇一律,没有能够根据现代化和社会用人的要求来及时调整,以致于现在许多公司拒绝雇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某些“产品”。家里有背景的还好,通过自己多年经营的关系网,还可能我自己的孩子找条出路,穷人的孩子,没有后台的普通家庭的子弟就不免在就业大军中长期坐“冷板凳”了。 我有一位朋友就告诉我说,他的孩子选和自己一样的专业,就是为了以后毕业工作安排有保障。在中国,很多父母从孩子上大学那天起,就已经在私下盘算他们的出路了。人际关系提前几年就要开始疏通,否则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结果是,一方面,教育资源加速向少数人集中,越来越多的贫穷人家的子弟上不起学,造成社会越来越不公平;另一方面,大学培养出来的人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造成了社会的巨大浪费。 

解决之道。我以为,中国要解决这些问题,回避是无益的。眼下当务之急是正视问题的存在,制订出一套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政策。比如对于公立大学,可以强制规定对2030%的贫困生、高材生一律免除学费,解决上学难问题。就业难的问题更加棘手,由于这么多年下来积压了很多本不该培养的专业的学生,他们不改行,找工作总是有困难。国家应当鼓励各高校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同时还应当帮助那些所学专业没有市场的毕业生通过夜校的学习方式,重新寻找适合的专业。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很多华人到美国以后改行的故事。美国有和中国一样的问题,一方面,工作市场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另一方面,有些专业就是很难找到职位,谁都不能迷信。我认识很多本来学工的、学文的,毕业后在美国也多年找不到工作,后来他们自己学一个IT的硕士,很快就拿到一份待遇不菲的好位子。IT也曾一度不景气,大家又去学财会,搞房地产。总之,要不断的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难道这一点不值得很多中国的毕业生借鉴吗?难道我们社会不应当为他们的改变而敞开大门吗? 

 

大学毕业生挤爆招聘会,印证中国高等教育泡沫破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8)
评论
种海的农民 回复 悄悄话 可问题是有什么可以代替的哩?
如果没有那就继续吹吧~~~
asiangirl 回复 悄悄话 泡沫又能怎样,孩子们到了上大学的年龄还得让他们上,再说接受高等教育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而不单单是追求有丰厚回报的结果.
美国许多elite schools给need-based的FA也不是单单学雷锋,做好事,而是学校抢各方面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以后成为社会各方面精英的可能性大,等他们出息了,回馈给学校的可就不仅仅是四年的学费了.所以招生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必要来猜这个学生要不要FA.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中部的评论:
你的问题我已经回答过了。
中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浪宽的评论:教育的泡沫是谁定的没有关系。不是每个人都有清晰的思维。难道教育也要根据就业市场来计划,限制才不是泡沫吗?经济总是有上有下的循环的。教育是不可以等的。每个人都要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他们自己的人生规划。他们受教育是和他们自己的年龄等其他因素来决定的。是不可以等待的。
中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浪宽的评论:泡沫是用在价格的形容词上的。是说明价格是吹大的泡沫,会回到原来的价格。
中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浪宽的评论:哈佛的招生办公室和财政帮助办公室是分开的。你还是用中国的思维来下结论。他们公开这样说他们的录取和学生的家庭收入没有关系,为什么要有阴谋论的结论呢。哈佛富可敌国。学费对于他们更本就是毛毛雨。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中部
【哈佛和其他很多学校的招生是叫做Need-blind admission.】
--
你是怎么理解Need-blind admission?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东西,实际操作时名堂可能比你我想象的要多吧。他们根本不用调查你的收入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比如一个申请人来自一个富有的居民区,或来自一个私立中学,还要去问吗,肯定会交全学费的。而一个来自穷人区的公立学校的学生一般不可能交全学费的。

哈佛是最贵的,同时也是在学费方面做得较好的,他不会因为你没有钱而让你失去上哈佛的机会,这一点我们应当肯定,也值得学习。但有一点要明白,这种贫困生不能多,否则他们最终也要破产。哈佛确实在两年前重新调整了学费,也是因为经济危机闹的。按照新规定,家庭收入12万时只要交10%这一点你是对的。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中部 :
【你对泡沫的定义也是错误的。】
--
我不能接受你的意见。房地产的泡沫就是因为短时间内过多的人买了他们本来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买得起的房子,人为刺激房价轮番上涨,直至有一天陡降,就叫泡沫破碎了。

【教育是不能用泡沫来安装你说的来定义的。教育和就业是两条线,教育不是全部为就业而设立的。你用就业来定义教育的需求是极大的错误。教育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和就业有一定的管连。但教育不是建立的就业的地基上的东西。 】
--
你也许有你的道理,但教育泡沫不是我的发明。我可以给你几个网址,你自己看吧。

http://roomfordebate.blogs.nytimes.com/2009/06/30/what-is-a-masters-degree-worth/

http://www.jamtoday.org/post/70265208/when-the-education-bubble-finally-pops

http://blog.beliefnet.com/crunchycon/2008/05/the-higher-education-bubble.html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中部 :
谢谢你的犀利直言,对于砸砖我是有免疫力的,所以,只要你认为我有错的地方,尽管来,不必介意。

【大学毕业生挤爆招聘会,就这么简单的下了“印证中国高等教育泡沫破灭” 的结论吗?】
--
看来你是个做严谨学问的人,对因果关系扣得很死。这应当说从一个侧面发映出来,没有不妥。找工作的人挤爆了,你还能说Job market很好吗?如果我去一个餐馆吃饭,要排队等40分钟以上,我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这家餐馆看来质量不错。这个结论当然不是一个科学的结论。至于人多了是不是“计划生育的政策的不成功”要看人是怎么个多法?

【教育,包含高等教育是每人的人生规划。按你的意思是不让这些人受到高度教育才不是泡沫吗?】
--
你这样说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我们讨论教育的弊端,并不是不鼓励大家抓教育,而是如何把教育抓得更好。另一个意义上说,教育也是一种投资,也符合市场机制。不计收益只管往里投钱的思维方式在现实面前往往行不通。如果说,一个孩子从大学一直到医学院都要贷款,那么他毕业出来行医时欠款可能超过几十万。要他有动力去这样做,是因为他相信明天会更好,即他毕业后一定能找到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能在3-5年内还清债务,否则,他不会这样做,别人可能也不借给他钱。投资得不到回报就是泡沫破碎,当然,这是指在大人群中发生的事,一个人或几个人不算。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EnoughIsEnough的评论:
你说的对,其实没有必要比,把现在的事做好了就行,只要上心,真的去做,不是没有办法。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山哥的评论:
在这里见到山哥很高兴。图个乐,有时间侃着玩,慢步走,不太需要加油。:))
中部 回复 悄悄话 大学毕业生挤爆招聘会,就这么简单的下了“印证中国高等教育泡沫破灭。”的结论吗? 如果有另外一个人说是计划生育的政策的不成功呢? 教育,包含高等教育是每人的人生规划。按你的意思是不让这些人受到高度教育才不是泡沫吗?
中部 回复 悄悄话 你对泡沫的定义也是错误的。 房地产的泡沫是价格是人为高于实际的市场价格。然后市场的这是手会再次把泡沫的价格调整为没有泡沫的市场价格。你把银行的问题套在房价的泡沫上面了。教育是不能用泡沫来安装你说的来定义的。教育和就业是两条线,教育不是全部为就业而设立的。你用就业来定义教育的需求是极大的错误。教育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和就业有一定的管连。但教育不是建立的就业的地基上的东西。
中部 回复 悄悄话 浪宽你的中国文风很严重。下结论没有根据事实,都是凭你自己想象的。
哈佛和其他很多学校的招生是叫做Need-blind admiss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Need-blind_admission
哈佛的学生家长的家庭收入在12万时只要交10%的家庭收入的学费。其他的我就不给你一一点出来。
EnoughIsEnough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浪宽的评论:
七七级全国大学总招生人数不到三十万,毕业时当然人人有工作。当时没有泡沫是因为老毛文革作孽十年,现在有泡沫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太多社会无法消化。所以现在和三十年前可比性不大。

比较今天的中美两国,其实美国的泡沫更悲哀。号称世界一号强国,地大物博,人口不到中国四分之一,竟然只有20%的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惨!
山哥 回复 悄悄话 浪宽兄大作很好,加油。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EnoughIsEnough的评论:
【“包分配”其实很黑。有后台的和党团干部分到最好的工作单位,人为改变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
你说的当然对,我自己也是受害者之一。但话说回来,不包分配了,原来的“黑”并没有消失,而是更黑了。不仅如此,没有门路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凭自己的本事找到一份好工。当然,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以前有5%的优秀学生还是能靠本事打开一片天空,现在也一样,可能比例会更小了。

所以,权衡利弊,原来似乎对弱势人群更有利些吧,这只是我的看法。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ia的评论:
严重同意你的观点。根据我的观察,不管在中国那个大学毕业的,中国人到这儿,只要进入一流的博士站或研究机构都不比别人差。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http://www.naceweb.org/spotlight/2009/c051309a.htm#1
1. Fewer Grads Have Jobs, More Headed to Grad School
Results from NACE’s Student Survey show that less than 20 percent of 2009 grads who have applied for a job actually have one in hand.
In comparison, more than half of 2007 grads and 26 percent of those graduating in 2008 who had applied for jobs had one by time of graduation.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http://www.naceweb.org/press/display.asp?year=2009&prid=301

News for Media Professionals

CONTACT: Edwin Koc, ext. 164, Mimi Collins, ext 119, 800/544-5272 or 610/868-1421
EMAIL: ekoc@naceweb.org or mcollins@naceweb.org
DATE: May 06, 2009
SUBJECT: College Class of 2009 Graduates With Fewer Jobs in Hand

BETHLEHEM, PA—The 2009 crop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stepping off campus and into the “real world” with fewer jobs in hand than their 2008 counterparts, according to a new report from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 (NACE).

NACE’s 2009 Student Survey shows that just 19.7 percent of 2009 graduates who applied for a job actually have one. In comparison, 51 percent of those graduating in 2007 and 26 percent of those graduating in 2008 who had applied for a job had one in hand by the time of graduation.*

Interestingly, fewer 2009 graduates sought out jobs than their predecessors. Approximately 64 percent of the Class of 2007 and two-thirds of the Class of 2008 had started looking for a job by this time.

In comparison, “just 59 percent of this year’s class has started the job search,” says Marilyn Mackes, NACE executive director.

This may be due, in part, to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the increase in nationwide unemployment,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recent months,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developments on the recruitment and hiring of new graduates by specific industries.

Data indicate that among specific majors, engineering and accounting graduates are more likely both to have started their job search and to have a job in hand. They are also more likely to accept an offer they received. Additionally, the study shows that liberal arts majors were more likely to turn down the job offers they received.

Salary may have played a role in acceptance of job offers.

“On average, engineering graduates expect to earn an annual starting salary of approximately $62,000, while accounting majors expect to earn an average of about $45,000,” says Mackes.

Those expectations match up fairly well with the reality. In a separate survey, NACE has found that salary offers to engineering graduates average more than $58,000, while the average offer to accounting graduates exceeds $48,000.

Despite the lack of jobs, “most respondents say they expect to enter the job market. Surprisingly, at this time we do not see a strong indication of increases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planning to go to graduate school,” says Mackes.

Approximately 24 percent of Class of 2008 graduates reported plans to forego the job market in favor of graduate school, while approximately 27 percent of those graduating in 2009 report such plans.

About NACE’s 2009 Student Survey: NACE polls students about their job search, career plans, and other issues related to employment on an annual basis. The 2009 Student Survey was conducted February 19, 2009, through April 30, 2009. More than 35,000 students representing more than 84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onwide took part; more than 16,500 of those were graduating seniors. Information in this release is based on data gathered from graduating senior respondents.

* Note: Data from the 2007 Student Survey provide a better comparison with 2009 survey data than do results from the 2008 survey as the 2007 and 2009 surveys were conducted during comparable time frames.

About NACE: Since 1956,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 (NACE) has been the leading source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llege job market. NACE maintains a virtual press room for the media. NACE is headquartered in Bethlehem, Pennsylvania.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南方来信的评论:
讨论问题是可以的,你不同意我的资料我也能接受,但不应当口出不逊。我了回答你的指控,我花了一点时间将英文的原始出处找到了,证明了我的判断。请你查看。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美国的大部分数据都是抽样调查得来的,没有人去把每个学校的数据都统计出来。而抽样的结果也是科学的,有说服力的。

这篇文章里,我主要是说美国和中国都有教育泡沫的问题,并没有深入比较这两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优劣。
EnoughIsEnough 回复 悄悄话 "每想到30年前我们这些77、78级的学生几乎都是裸身上大学,我就有一番感叹。当时很多人,尤其是从低收入家庭出来的孩子,基本上一切费用均有政府负担,毕业后国家还包分配,为你找工作。" 过去也不是什么都。你忽略了一点,“包分配”其实很黑。有后台的和党团干部分到最好的工作单位,人为改变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bia 回复 悄悄话 小学初中应该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学,那样才不会厌学。
高中大学有选择的学,不是选校,而是选爱好和专业方向。
俺觉得真正的学习应该在大学毕业后,俺大学毕业后学的最有用。所以读硕读时博应该选校,长青藤学校和普通高校有些区别。
南方来信 回复 悄悄话 你以为你是谁,制造那些垃圾还数据什么的。“2009年美国3.5万名大学毕业生中仅20%的学生找到了工作”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还引经据典的。我说美国大学毕业生仅有2%的学生找到工作,你也作为数据?网上的东西你都信?完全一个。告诉你,中美两国不是一个等级的国家。不要随便乱比。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名牛的评论:
是啊,我也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华人家长大多倾向于挤破头、倾家荡产上藤校。实际上可能只有不到10%的人真能供得起。藤校出来的如果不是凤毛麟角,做一般工作也不一定就更成功。权衡一下这笔投资是否值得,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谢谢你的点评。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mi00000 :
【对于解决之道,个人有个看法:(中国)应该在更多的行业实施就业认证(或执照)制度,然后相应地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行业培训。这样对个人,可以更灵活地转行就业;对社会,保证从业人员的质量。】
--
你这个想法很实在,我觉得可行。

【尽管作者提到美国学文,学工的人转行读it而成功就业的例子,但是,如果每个转行都要一个新的学位,则无论时间还是金钱,都很难满足。一辈子能赚一次行了不起了。】
【而对教育本身来说,本科(大学)教育更应是素质,通才教育。真正的行业专业教育,不见得需要4年时间。 】
--
在美国转行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在中国其实不一定需要有个新的学位,在大学毕业的基础上培训一年左右也就够了。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月亮弯弯 :
【中国的问题是人口太多,把知青赶到农村和进学校一样不好办。上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更糟。】
--
你说的对,大学生没工作会影响稳定。其实,中国的人材不是过剩了,而只是相对过剩。你想每年培养那么多搞古汉语的、考古的、历史的、地质的、等等,谁会要?脑筋要换了。太浪费了。

xxxxyyyzz :
其实我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只是觉得有问题。



疯一样的男子 :
【2009年美国3.5万名大学毕业生中仅20%的学生找到了工作
你这个数据是哪里弄到的?3.5万怎么可能?】
--
你提的问题合理,应当是抽样调查,而且是4月份的参数。中文原文是:
http://www.yes-asia.com.cn/html/ExamNews/2009-5-871207974536.html

“美国大学毕业生在2009年遇到就业寒冬,根据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在今年4月对850所大学的3.5万名毕业生所作的抽样调查,在申请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中仅有19.7%的学生找到了工作,而在2007年,这一比例是51%。”

英文原文如果你想找应当可以找到,我相信这个翻译的数据,没有去找。

南方来信:
你还是回家把嘴洗洗吧。

fitwxc :
【网上3天,胜读十年。】
是的,现在想学东西是太容易了,但还得有个文凭。网上大学以后是趋势。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想说我就说 :
【你的数据有问题。89年我的收入是100元/月,现在是10000元/月,涨了100倍。当时一个农民每天收入是1元,现在是每天100元,也是100倍。】
我说的是人均收入,不是只拿工资的人的收入。你涨了100倍,但绝不是全国的人均收入涨了100倍。

名牛 回复 悄悄话 以前上课的时候教授就必提医疗、教育问题。共和、民主党闹了这几年,也没见真的下功夫解决点问题。
我是在中西部上的公立大学,普通的美国学生基本上都是欠上三四万的贷款才能毕业。无法想像读藤校没有奖学金对于家庭的影响。
其实接受教育确实还是应该从实际出发,能给上藤校当然好,去公立大学也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我是文中那位华人学生,我也会选择去全奖的州内公立大学。
至于国内的大学教育,了解不多,不便评价
想说我就说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数据有问题。89年我的收入是100元/月,现在是10000元/月,涨了100倍。当时一个农民每天收入是1元,现在是每天100元,也是100倍。
月亮弯弯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的问题是人口太多,把知青赶到农村和进学校一样不好办。上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更糟。
xxxxyyyzz 回复 悄悄话 文章分析的很对。现在什么都是泡沫。房地产泡沫我们没有能够把握住,希望能把教育这个泡沫把握住。也就几年的功夫。
mi00000 回复 悄悄话 赞同!

此文写得很好。对每个面对教育选择的人都很有意义。个人以前也认同多读书,拿高学位的做法,但现在从教育投资角度考量的话,真是会有很不同的结论。

对于解决之道,个人有个看法:(中国)应该在更多的行业实施就业认证(或执照)制度,然后相应地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行业培训。这样对个人,可以更灵活地转行就业;对社会,保证从业人员的质量。

尽管作者提到美国学文,学工的人转行读it而成功就业的例子,但是,如果每个转行都要一个新的学位,则无论时间还是金钱,都很难满足。一辈子能赚一次行了不起了。

而对教育本身来说,本科(大学)教育更应是素质,通才教育。真正的行业专业教育,不见得需要4年时间。
疯一样的男子 回复 悄悄话 2009年美国3.5万名大学毕业生中仅20%的学生找到了工作


你这个数据是哪里弄到的?3.5万怎么可能?
fitwxc 回复 悄悄话 赞同。

你想,Internet上什么知识都有,还花那么多钱,时间和精力去读那么多年书干嘛?网上3天,胜读十年。

有志当总统的话,上个疼校可能还有点溢出。不过,经济如此下滑,花花公子总统像克林顿,布什,奥巴马是最后一批了。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