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宽

时易乾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能不听】宫廷音乐大师亨德尔-水乐-船乐-弥赛亚精华

(2009-02-06 17:14:11) 下一个


【不能不听】宫廷音乐大师亨德尔-水乐-船乐-弥赛亚精华


亨德尔《水上音乐》Water music

《水上音乐》,又称《水乐》、《船乐》。亨德尔作于1717年,是一部管弦乐组曲。传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全部组曲由二十首小曲组成,开始是一首法国式的前奏曲,其后是布莱舞曲、小步舞曲等各种形式的舞曲,同时也有缓慢乐章。乐器使用了小提琴、低音提琴、日耳曼横笛、法兰西横笛、双簧管、圆号、小号等。 亨德尔的《水上音乐》,乃亨德尔访问伦敦时,为伦敦的王室而作。当时,在泰晤士河上夜游,是皇室喜爱的夏季活动。乘坐挂着彩灯的游船,周围有成群结队簇拥着的大小帆船,国王乘坐的船旁有音乐家的船演奏音乐。亨德尔一共参加了三次这样的夜游活动(1715年8月22日,1717年7月17日,1736年4月26日),他的《水上音乐》最早的原始手稿其实已丢失,最细致的复原本乃莱德利希所复制。

这部作品根据亨德尔的三次夜游,编为三组,第一组包括10首F大调的曲子:

1、序曲,华丽的广板开头,然后是活泼的赋格段。
2、柔板,弦乐为双簧管而伴奏。
3、快板,突出两只独奏圆号。
4、行板,木管组与弦乐的对比。
5、快板,还是以两只独奏圆号为主。
6、咏叹调,雄壮威严的弦乐旋律。
7、小步舞曲。
8、布列舞曲。
9、号笛舞曲。是18世纪英国水手的古老舞曲。
10、快板。

第二组包括5首D大调曲子:

1、快板,欢庆,进行曲式。
2、号笛舞曲,成对的小号圆号对比,带诱人的切分节奏。
3、小步舞曲,继续强调圆号和小号。
4、缓慢地,有类似声乐的优美线条。
5、布列舞曲,变化多端的节奏,这一曲标有“从头到尾演奏三遍。”

第三组包括4个舞曲乐章:

1、萨拉班德舞曲。
2、利戈东舞曲,这是法国普罗旺斯的一种民间舞曲。
3、小步舞曲。
4、吉格舞曲。 

我这里帖上两首最受欢迎的,一首咏叹调(air),另一首是第二组曲第二首号笛舞曲(hornpipe)


亨德尔《焰火音乐》组曲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皇家焰火音乐是亨德尔晚期最伟大的乐队作品之一,它是受命为英国庆祝“爱克斯-拉夏贝尔和约”的签订而作。这个和约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庆祝活动有焰火表演和与之配合的辉煌音乐。在创作时,国王强调不要“提琴”。这首焰火音乐首演于1749年4月21日,在伦敦渥哈尔花园。

这部作品共分六个乐章:

一、序曲。以华美而富丽堂皇的慢板旋律开头,然后以传统的赋格开始快板主体,利用乐器的对比重叠,表达出有活力、复杂的织体,然后又回到慢板。

二、布列舞曲。这是一个小巧的中间插段,其旋律轻松而朴实,有跳跃感。

三、西西里风格。这是一个宁静舒缓的广板,类似圣诞音乐中的田园曲。

四、欢乐的快板。以巴洛克式小号主题表达的欢乐气氛。

五、法国式的小步舞曲,柔和的对比乐章。

六、小步舞曲,双簧管与大管的合奏。


亨德尔弥赛亚(Messiah)

“弥赛亚”是“救世主”的意思。《弥赛亚》的歌词全部节选自《圣经》(如《以赛亚书》、四大福音书、《诗篇》、《启示录》等),叙述了耶稣出生、生活、受难、受死以及复活的全部过程。亨德尔弥赛亚是脍炙人口的宗教音乐,乐曲有人声,独唱,合唱,各种管弦乐声及管风琴穿插其间。

全曲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耶稣降临的预言和他的诞生(21曲)
第二部分:救赎的信息和耶稣为全人类的牺牲(23曲)
第三部分:耶稣的复活和最终的审判(13曲)

亨德尔的音乐以旋律的简朴流畅、气势的雄伟、音响的明亮以及对人物、情节生动的描绘而著称。他使咏叹调的性格更多样化,使宣叙调的音调更旋律化,并加强了序曲、间奏曲、器乐伴奏的标题性和造型性。对合唱的运用方面,他不拘泥于复调音乐,而广泛地运用主调音乐,使两者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合唱在清唱剧中的地位。 我知道我的救主活着(I Know My Redeemer Liveth)是第三部分中的第一首(总第45首)。

Messiah: I Know My Redeemer Liveth Lyrics

(Chorus)
I know my Redeemer liveth
And I know He lives inside of me
I know my Redeemer liveth
Through HimI am free
And I've got the victory

When I stop and think things over
If it had not been for Him
Oh, I would still be bound
I can remember when I couldn't lift my hands
Or do my dance
But now I'm free I've got the victory
Because He lives in me

(Channel)
I know my Redeemer lives
And He lives inside of me
The grave couldn't keep
Him in Hell had no victory
He hung and died on a cross
For you and for me
But on the third day He rose
And that's how I know my Redeemer lives

Now there's more to the story
But I can't tell
All I can say is
I was on my way to hell
Through His precious blood I'm saved
Through His love He forgave me
And took away all my sins
(Channel)
(Chorus)


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

1685年2月23日,亨德尔出生在德国中部的哈雷镇。与他伟大的同龄人巴赫不同的是,他的家庭并没有多少音乐气息: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生,认为音乐是卑贱的职业(的确,在当时的保护人制度下,音乐家只能算是有技艺的仆人)。但天生喜爱音乐的小亨德尔不顾父亲的反对,偷偷的练习弹古钢琴(难以想象,后来在键盘乐器演奏领域可与巴赫匹敌的亨德尔,竟是这样接受他的启蒙教育的!)亨德尔就是在这样充满矛盾的逆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

1705年,亨德尔创作的歌剧《阿尔米拉》的上演获得了成功,使他得以踏上留学的旅程。在当时意大利是全欧洲歌剧艺术的圣地。亨德尔越过阿尔卑斯山,在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仑萨和威尼斯等地学习了三年,同斯卡拉蒂和科雷利等大师都有交往,把意大利的歌剧艺术学到了手。

学成归国的亨德尔在德国处处受到欢迎。1710年,这个25岁的年轻人就任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乐长。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个不错的差事,而是把眼光放到了海外。当时的英国比德国富裕得多,歌剧艺术在那里也更受欢迎。但自从普赛尔1695年逝世后,英国的歌剧艺术就止步不前,需要新鲜的血液。亨德尔看准了这个机遇,就向主人请了一年的假,渡海去了英国,此后几年亨德尔就往返于英德之间。他的到来给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一股清风,在伦敦他的歌剧《里纳尔多》大获成功,1713年他以一首《女王生日颂歌》博得了安妮女王的赏识,于是亨德尔索性就不回汉诺威了。

命运捉弄了这位开了小差的宫廷乐长:1714年没有子女的安妮女王驾崩,亨德尔的“老导”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以英王亲戚的身份继承了英国王位,亨德尔恐怕要遭殃了。可他镇定自若,以一部精心创作的《水上音乐》欢迎了新国王乔治。国王对乐曲的华贵典雅赞叹不已,问这是何人所作。当得知作者是老部下亨德尔时,不仅原谅了他的旧过,还当即增加了他的年薪。

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亨德尔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特别是歌剧,这为他在全欧洲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也是举世公认的管风琴大师,在当时也只有巴赫才可与他匹敌。但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原来盛行的意大利语歌剧在英国开始衰落。1729年由普佩什作曲的一部名叫《乞丐的歌剧》的喜歌剧在伦敦上演。此剧采用英语对白,取材于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该剧上演后大受好评,传统的意大利歌剧相比之下显出了严重的弊端:用意大利语演唱限制了英国听众的理解;神话故事、贵族恩怨等等题材也不能引起新兴市民阶层的兴趣。作者通过此剧对亨德尔和他的意大利正歌剧作了无情的讽刺。当一群盗贼上台时,响起的音乐竟然是亨德尔在英国的成名作《里纳尔多》中的《十字军进行曲》!

靠意大利正歌剧起家的亨德尔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的几部歌剧上演相继遭到失败,最终他经营的歌剧院被迫关闭。嫉妒他的政敌趁机制造各种流言蜚语……1737年,内外交困的亨德尔中风偏瘫,人们以为他的音乐生涯完了。

就在这种绝境中,亨德尔奇迹般的站起来了。经过几个月的温泉治疗,他战胜了偏瘫。面对萧条的意大利正歌剧市场,他把精力转向了清唱剧的创作。清唱剧(Oratorio)是一种从十七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常以宗教的或半宗教的故事作为主题,没有复杂的舞台情节而注重音乐的表现。由于剧情取材于英国人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而且采用英语演唱,在英国会有不错的市场。1742年,他在一种不可思议的热情驱动下,仅用24天就完成了清唱剧《弥赛亚》的创作。同年这部作品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低调上演。出乎很多人意料,这部作品在都柏林一炮打响。亨德尔又重新回到了英国人的音乐生活中来了!

消息传到伦敦,人们纷纷要求一睹位快。次年在伦敦上演时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终乐章《哈里路亚》奏响时,国王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站起来听完了全曲(《哈里路亚》要站著听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到今天)。为了维护《弥赛亚》的地位不因过多的演奏而受损,英王下旨每年只在春天演奏一次,且只有亨德尔本人才有资格指挥。

亨德尔的清唱剧质朴感人,把高度的艺术性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融入了一个个音符之中。从《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到《参孙》都同样出色。1750年(巴赫在这年逝世),年迈的亨德尔在车祸中受了伤,第二年他的视力开始减退,不久完全失明。他依然拖著病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包括每年春天指挥《弥赛亚》的演出。 1759年春,74岁的大师照例指挥了演出,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老人倒下了。几天以后,这位乐坛上的巨星陨落了。

亨德尔享受了国葬的待遇,长眠在历代国王圣贤下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在那里有一座亨德尔纪念像耸立至今。

回顾亨德尔的一生,他确实是乐坛上的常青树和多面手: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罗克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