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宽

时易乾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能不听】管弦:圣-桑之最 (1)-天鹅-死之舞等5首联播

(2009-02-08 19:39:30) 下一个


【不能不听】管弦:圣-桑之最(1)-天鹅-死之舞等5首联播


-桑一生作过很多曲子,但流行并有地位的很少,尤其是他的钢琴曲、小提琴协奏曲、交响曲都不被看好。我以前介绍了《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和《 C 大调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两首,加上今天要帖的《天鹅》可谓最流行了,也是我自已的最爱。

其实,圣-桑的作品在其形式和技术上的润饰是突出的,他的配器尤其高明,音乐本身的优美和其深刻的幽默感更是深得人心。有人认为《钢琴协奏曲1-5》集圣-桑艺术造诣之大成。我有一次从电台里听到他的第一钢协的第一乐章,感觉很活泼华丽,被吸引住了。这样再去听其它几部,感觉风格都差不多。仅以第二钢琴协奏曲为例,在罗热精致细腻、清澈透亮的演奏中,钢琴幻想化的序奏,以及华丽、优美的分散和弦,还有随着主题的层层推进而难以抑止的华彩,无不让人叫绝。

我这里分两节帖完圣-桑之最。


动物狂欢节组曲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Le Carnaval des Animaux-Fantaisie zoologique

《动物狂欢节》圣-桑曾于1886年,先后到布拉格与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

(一)序奏及狮王的行进;(二)公鸡和母鸡;(三)野马;(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其中只有《天鹅》一曲是在作者生前发表的。

1、序奏和狮王的进行曲:由双钢琴的序奏开始,出现雄伟庄严的进行曲,表示狮子的登场;这只万兽之王,迈著堂皇的步伐,带领看动物们的行列。

2、公鸡和母鸡:母鸡用单簧管表示,公鸡则以最高音的钢琴表达。

3、野驴:由钢琴飞驰般的演奏,描写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驴。

4、乌龟:这一段音乐是取用作曲家奥芬巴哈的「天堂与地狱」序曲中的一段,活泼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来,跟前段恰成鲜明的对比。

5、大象:在钢琴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白辽士所作「浮士德的天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孟德尔颂「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这些轻快的音乐,圣桑却将它拿来描写大象笨拙的步伐,与滑稽可笑的舞步。

6、袋鼠:袋鼠以长而健的后腿,踢著地面向前跳跃行进。袋鼠那出奇地长且大的尾巴,也能帮助其跳跃平衡的动作。圣桑用两合钢琴交替奏出的装饰的乐句,描述袋鼠轻快的动作。

7、水族馆:由钢琴弹奏出轻缓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里头清水的波动,长笛与弦乐,奏出安详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游的鱼。

8、长耳人: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别的乐句,像是一头驴头人身的怪物嘶叫的声音。

9、林中杜鹃:钢琴的和弦表现幽静的森林,模仿杜鹃的单簧管反覆的奏出两个单音一咕!!

10、大鸟笼:由弦乐器的颤音来表示鸟儿振翅飞翔的声音,长笛主奏表达小鸟飞跃的情景;钢琴则模仿鸟笼中小鸟的鸟叫声。

11、钢琴家: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曲中反覆弹奏彻尔尼的练习曲,讽刺钢琴学生不断苦练单调乏味的音阶,多可怜。

12、化石:木琴跟管弦乐合奏出圣桑自作「骷髅之舞」中,骷髅们跳舞的旋律。

13、天鹅:由钢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丽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鹅以高贵优雅、安详地浮游的情形。

14、终曲:这是最后所有动物一起活跃热闹的大团圆场面。最后汇集成欢乐的气氛,在灿烂欢愉的高潮中结束。

交响诗《骷髅之舞》死之舞 Op.40 Danse macabre (Dance of death)

交响诗《骷髅之舞》又名《死之舞》,作品完成于1874年,1875年在巴黎首次上演,是作者所作的四部交响诗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乐曲是根据法国诗人亨利• 扎里斯的一首奇怪的诗写成。

乐曲旋律采用了中世纪末日审判的圣咏《愤怒的日子》的曲调,给人以阴阳怪气的感觉。起初音很弱,逐渐发展到全奏,好像聚集到墓场上的骷髅越来越多,舞跳得越来越热烈。木琴的干枯音色,描写了骷髅在跳舞中的互相碰撞声。乐曲根据诗的内容,从半夜的钟响开始,先用竖琴在D音上反复了十二次,表明半夜零点的到来。突然,独奏小提琴奏出圆舞曲的节奏,描写死神的骷髅互相击碰着出现了。作品要求小提琴用特殊的调弦,形象地刻画出骸骨的击碰声。接着由长笛以弱音奏出富有特征的主题,小提琴奏出坟墓的主题,也就是第二主题,描绘出深夜墓地寂静和恐怖的气氛。整部作品具有神秘、恐怖的特色。  

  这首曲子根据法国诗人卡扎利的诗歌而作:

  咕咕,咕咕,咕咕,

  这是死亡之舞,

  脚跟着节拍起舞,

  死神也敲着基石,

  在深夜里猛奏舞蹈的音符;

  咕咕,咕咕,咕咕。

  这是死亡之舞,

  深夜里寒风呼叫,

  菩提树的呻吟像海浪呼啸,

  发亮的骨架,

  带着帷帐在东奔西逃;

  咕咕,咕咕,咕咕,

  骷髅拥抱着狂舞,

  带给人们恐惧和痛苦,

  嘘, 

  舞蹈的声浪已经停止,

  骷髅们仓皇逃跑,

  因为已鸡鸣破晓。

圣-桑: 歌剧《参孙与达丽拉》Op.47 Samson and Delilah

歌剧概述

三幕歌剧,脚本是圣桑的堂兄弟费迪南•勒梅尔根据圣经旧约故事改编。圣-桑作曲,1874年再次在魏耶德府邸举行第二幕的试演会,由魏耶德夫人饰演达丽拉。次年以演奏会方式演奏第一幕,由克洛纳指挥首演。直到 1877122日,才由当时对歌剧极感兴趣的李斯特,在威玛大公歌剧院举行全剧的正式首演,巴黎的首演则迟至18921123日才实现,由德尚•朱安演达丽拉,韦尔纳演参孙。除这部歌剧之外,亨德尔所写的清唱剧《参孙》(1743)也很有名。

作曲家圣-桑斯一生共写了十三部歌剧音乐作品,《参孙与达丽拉》反响较大,成为他的代表作,也是为数不多以次女高音为主角的歌剧作品之一。

-桑在法国常被视为瓦格纳的信徒,但《参孙与达丽拉》却具有典型的法国特征,旋律温暖动听,剧辞均衡有力,合唱尤其构思巧妙。

圣-桑简介

圣-桑(18351921)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和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他出生于法国巴黎的农民家庭,幼年即表现出惊人的音乐才能,美国音乐历史学家吉尔伯特•蔡斯认为 “他的早熟堪与莫扎特媲美”。圣-桑五岁起开始作曲,十一岁即以钢琴家姿态登台演出,十三岁进巴黎音乐学院学管风琴,曾多次在比赛中获奖。1853年起他开始在教堂任管风 琴手,其中有四年在尼德尔学校兼任钢琴教授,杜卡和福列都是他的学生。1877年他辞 去教堂的职务,埋头作曲。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艺术界出现了一个以振兴民族音乐文化为宗旨的“民族音乐协会”,圣一桑是这个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他积极从事音乐活动, 又以钢琴家和指挥家的身份到各国演出。晚年则热衷于旅行,19211216日客死于阿 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城。

圣-桑的音乐创作具有浓厚的法国传统风格,形式严谨而不呆板,旋律流畅,和声 典雅,通俗易懂,配器绚丽多彩。其作品数量超过一百七十部,几乎涉及每个音乐体裁和领域。但玉石混杂,质量不匀。较优秀的作品是歌剧《桑孙与达利拉》、《第三交响曲》、 《大提琴协奏曲》,交响诗《骸髅之舞》、第二,三、五《钢琴协奏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小提琴与乐队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他与同时代的音乐家李斯 特、柏辽兹、瓦格纳等都有交往。1892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的名誉音乐博士学位,1913年 获法国(“荣誉团”勋位的光荣称号(此勋位授予对法国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此外,他还写诗作剧,另有《和声与旋律》,《唯物论与音乐》等论著。

圣桑是技巧最圆熟的作曲家。他有许多作品目前还活跃在乐坛上,但是在法国以外的地方, 其声誉却不见上扬。一般对圣桑音乐的批评是:处处都是技巧,却不见乐念, 徒具形式; 虽说高雅,却流于肤浅。他在某方面真可说是法国的孟德尔颂。

圣桑也像当时稍具野心的法国作曲家一样, 著手撰写歌剧。他在经过两度尝试后,终于在1877年目睹《参孙和达丽拉》的成功。圣桑的其馀十二出歌剧在受人欢迎的程度上都未能超越它。虽然有些学者专家仍坚持《阿士加尼奥》(1890)品质更佳, 但是至今仍然活跃于剧场的却是《参孙和达丽拉》。实际上尽管世人对他的音乐口碑不佳,但是其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乐曲数量令人讶然。世人百听不厌的有 G小调钢琴协奏曲、 c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五号 F大调也时获青睐,其他还有C小调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A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以及《天鹅》原始出处《动物狂欢节》。供小提琴与管弦乐团演奏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也是世人耳熟能详的作品。交响诗中以《骷髅之舞》最为著名, 《温花儿的纺车》也偶尔东山再起。

他那些甚少为人演奏的钢琴曲虽然近似沙龙式的轻音乐,但是却能以其特质与客观性而不至流为窠臼,反而颇具效果, 尤以 C小调触技曲 (第五号钢琴协奏曲最后乐章的独奏版) 为最。此曲的光芒可视为衔接李斯特与拉威尔乐风的一座桥梁。或许圣桑在今日乐坛的地位值得我们重新评价。 

如果有一天人们的口味也随著时代递嬗而有所改变,突然惊觉圣桑出神入化的技巧,轻盈又不失典雅端庄的乐念竟是那么迷人, 届时圣桑音乐的卷土重来就有望了。然而问题征结是,圣桑始终以次级作品最为人知——如《参孙与达丽拉》、《天鹅》、《骷髅之舞》—— 而非出色的钢琴、喇叭、弦乐七重奏、 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以及降B大调钢琴四重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