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东北人

有关钓鱼、汽车、房屋、运动?对您有益处我就欣慰!
个人资料
正文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08-08-14 08:27:22) 下一个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1年,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建立起来的。1923年起筹办大学部。1925年建立国学研究院,导师有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讲师李济等,主任为吴宓。在开学日,吴宓阐述国学院宗旨,说:"惟兹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而研究之道,尤注重正确精密之方法(即时人所谓科学方法),并取材于欧美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此又本校研究院之异于国内之研究国学者。"王国维所开《古史新证》、梁启超《历史研究法》、陈寅恪《西人之东方学之目录学》和赵元任的《现代语言学》、《方言学》等课程均显示出借鉴西方现代科学方法重新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当时曾在国学院就读的有王力、吴其昌、刘盼遂、姜亮夫等,清华国学院于1928年终结,时间很短,但为现代中国培养了一批善于用新思想治理国学的优秀人才,在我国学术史和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清华的大学部于 1925 年开始招收新生,1926年分设国文、西洋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系等系,1928 年组成文学院。在教学方针上,与当时其他大学不同之点即多数系强调 " 中西兼重 " 原则,希望培养博通中外文史知识的通才。如中文系比较 " 注重新旧文学贯通与中外文学的结合 " ;外文系提出要培养 " 汇通东西之精神思想 " 的 " 博雅之士 " ;历史系则提出 " 中外历史兼重 " ;哲学系强调东西方哲学的相互阐释;社会学系也主张学生应有广博的基础知识。为此,各系都十分重视外国语文的教学,例如中文系必修的外文课程约占全部必修课总额的五分之一(联大以后有所削弱)。而学习外国语言及文化之目的则在于学习 " 西洋的方法 " 来 " 整理国故 " ,或创立新学派。与这种教学方针相适应,教师的学术研究也表现出现代释古学的种种特色:如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强调兼取 " 京派与海派之长 " 追求宏观上的开阔与微观上的谨严,代表作是《诗言志辨》。闻一多以立论上的大胆与考证上的绵密见长,对上古神话研究及诗经、楚辞的研究既富于历史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其它如杨树达的汉字研究,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许维遹的管子、尚书研究和浦江清、余冠英的研究都显示出开阔与谨严相结合的特色。外文系的突出实绩是开拓了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先河。吴宓的《中西诗之比较》、瑞恰慈的《文学批评》、《比较文学》课程都对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是吴宓的《文学与人生》,在中西文化的 " 相互阐释 " 方面有突破性贡献。该系所培养的学生如吴达元、赵萝蕤、季羡林、李赋宁等均为比较文学界之中坚,特别是钱钟书,以其《谈艺录》和《管锥编》将现代释古学提到了新的高度。哲学系强调横切面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强调论证、逻辑和概念分析,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所缺的,其中金岳霖的《逻辑》、《论道》和冯友兰的《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影响较大;历史学系在继承国学院传统倡导 " 新史学 " 的目标下,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编》和《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张荫麟的上古史研究、雷海宗的通史研究、吴晗的明史研究都在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研究者的见解和观点尽管有所不同,但都注意对某一历史现象找出它所以如此的时代和社会的原因。概括地说,清华文学院继承和发展国学院时期的优良学风,在运用近代科学思想和方法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既能做到视野开阔,又不大而空;既立论谨严,又不拘泥细节,力求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做出既符合当时情况又富于时代色彩的解释。在文学院执教的著名学者有:闻一多、朱自清、俞平伯、杨树达、刘文典、王力、陈梦家、浦江清、王瑶(中文系);吴宓、王文显、叶公超、翟孟生、温德、瑞恰兹、燕卜荪、钱钟书(外文系);陈寅恪(历史与中文系双聘)、雷海宗、刘崇鋐 、蒋廷黻、张荫麟、吴晗、周一良(历史系);冯友兰、金岳霖、贺麟、张岱年、沈有鼎(哲学系);陈达、潘光旦、费孝通(社会学系)等,现当代的著名学者、作家、艺术家如钱钟书、杨绛、季羡林、赵萝蕤、王瑶、林庚、季镇淮、费孝通、曹禺、何兆武、李学勤、傅璇琮、何炳棣、端木蕻良、吴达元、吴组缃等曾就读于文学院。

  清华文科师生有着优良的爱国、进步的革命传统。早在五四运动时,闻一多曾贴出岳飞的《满江红》,以号召清华学子外抗强权,内除国贼;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抗议日本侵略者炮轰大沽口事件中英勇牺牲的韦杰三烈士系中文系学生;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的领导人与骨干蒋南翔、姚依林等均系文学院学生。在西南联大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中,清华文科师生都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和平民主发挥了先锋作用与桥梁作用,有些同志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反动派的手枪,宁肯倒下,不肯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显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闻一多、朱自清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榜样,也是我校文科师生的光荣和骄傲。

  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科大学,文科各系遂告中断。师生分别转入北京大学等兄弟院校或其他学术单位。

   1978 年以来,清华大学先后恢复和建立了外语系、社会科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室和艺术教育中心。1993年12月,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并陆续组建了国际问题研究所、政治学系、社会学系等单位,学院的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清华大学正在朝着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在清华大学的总体发展中,提出了加速发展文科的指导思想,文科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努力从清华大学在国家的地位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整体目标出发,适应新世纪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的要求;遵循“古今贯通、中西融会、文理渗透、综合创新”的学术范式,打好基础,突出应用,注重交叉,形成特色;在所涉及的宽广的学科门类中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重点分阶段地建设一、二级学科。

  学院现有7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理论经济学(与经管学院合办)、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院合建);4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二级学科;国际关系 (法学)、高等教育学 (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育学)、英语语言文学 (文学);8个仅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二级学科: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教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育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学)、运动人体科学 (教育学)、日语语言文学(文学)、艺术学(文学)、科学技术史 (理学);4个本科专业:人文科学实验班(含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专业方向)、社会科学实验班(含经济学、社会学、国际政治专业方向)、英语专业、日语专业;5个博士后流动站:哲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1个重点学科:专门史。学院现有在岗博士生导师80人,硕士生导师130人左右。现有教工298人,其中教授109人、副教授112人、讲师42人。现有学生1790人,其中本科生585人、硕士生423人、博士生289人,在站博士后56人,外国留学生(含进修生)477人;每年在对外汉语中心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学生有1200余人。

  学院现有8系5所3中心26个机构(详见学院机构设置),学院承担着《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核心刊物的编辑出版任务。近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370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96项,共获得各类奖项约200余项;发表论文2970篇,专著、译著、教材等共589部。学院还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合作和交流活动,与北美、欧洲、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近五年共组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为适应社会需求,学院设有培训部,进行学历、非学历等继续教育培训。每年学院受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委托,在校内外举办数十期研究生课程班、高级研讨班、培训班,受教育人数在1000人以上。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新世纪的发展,虽已具备良多条件,但仍需付诸努力。我们将以建院十周年为新的起点,继续下大力气使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水平、办学条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再上大台阶,为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