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雨轩

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新雨初来。
正文

经济的眼重看历史(二十七):辛丑条约对中国是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2008-06-20 01:06:10) 下一个

谁是谁非任评说

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太多了,有大量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国赔款最多的就属于辛丑条约了,有这个条约,实际上把中国从世界上的最富裕国家的宝座上打了下来。

中国在19世纪的富裕,是很多历史学家所不愿意提及的,因为他们的理论为执政者的要求是需要中国当时贫穷落后的背景的,而事实上是从慈禧的同光中兴开始,中国自己种植鸦片,中国的经济又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流入,在当时的金银本位的货币系统下,中国的财富又在增加,而且加上清朝几百年的积累,中国积累的社会财富总量是世界第一的。

而在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的富不等于强,由于中国的富而不强,反而成为了强盗们觊觎的目标,而此时中国又决策失误,统治者误信邪教,搞起来了刀枪不入的迷信活动,并且不按照世界的游戏规则,公然支持邪教分子杀害外国驻华大使,支持邪教分子攻击使馆,向全世界宣战,最终导致滔天巨祸,中国的权利系统完全被摧毁。而中国还有执政者对于这样的攻击使馆杀害大使的行为大加赞扬,直接导致中国的使馆被炸弹攻击后人家也依据中国的这个写进教科书的说法拒绝道歉。

在当时的背景是中国甲午战败,1898年又是列强瓜分的狂潮,中国的版图被列强划分了势力范围,内部由于戊戌变法的纷争,矛盾也日益激化,在此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必须说的是此次与1860年大大的不同,当时的木兰秋狝,皇帝等中央控制体系是健全的,而到1900年,太后、皇帝几乎是乔装只身逃跑,国内上下在一段时间内是不知道太后、皇帝所终的。

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国际战争的常识的话,中国是要亡国的,中国的命运基本上就是被列强瓜分,国家将不复存在,中国四分五裂成为各个列强的殖民地,就如历史上的30年战争后的日耳曼帝国,以及土耳其、波兰等国家一样的,中国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避免亡国和被瓜分的命运,而且只有赔款没有割地,不能不说是外交上的重大胜利,是弱国外交制衡的巨大成果,因此李鸿章在国际上是享有东方俾斯麦的美誉的。

在具体层面上,李鸿章等人首先搞了一个东南互保,又在外交上按照西方的规则,声称中国没有宣战,是太后被人挟持后有人矫诏,而外来的“友邦”是来帮助中国“平叛”,那么既然是平叛,当然就只有赔偿军费以及叛乱中的友邦损失,绝对没有割地的理由。

而对于中国这样的说法,事实到底是什么列强谁的心里都是明镜一样,但是怎样认定事实却是实力说话,这里的问题在于要瓜分中国列强的利益又不平均,其中英国占有的势力范围比较模糊,不容易落到实处,而美国还没有占到划分的势力范围,因为1898年的时候美国与西班牙在打仗,所以这样的刮分列强之中又矛盾重重。

李鸿章利用的列强的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让对手得到的心理,最终让所有列强接受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要求,其中美国是最支持中国的,而英国觉得瓜分结果自己吃亏也支持了美国的意见,最后其他列强就不得不接受了,原因就是英国国力最强,而美国的举国军事精锐均刚刚打完美西战争,军队集结就在近在咫尺的菲律宾,而且休整充分伺机行动,一旦列强们为了瓜分中国分赃不均而打了起来,谁也来不及调动足够的军队与美军抗衡,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就这样保存了下来,后来美国还把中国给美国的赔款用来建设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和最好的医院。

能够在亡国巨祸面前,维持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相比之下再多地赔款也相对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从外交谈判的角度上来说应当属于重大胜利,而实际上立有大功的李鸿章,又由于推翻满清政权的需要,在历史上被极大的丑化,事后沙俄还不甘心要威逼李鸿章割让辽宁,李鸿章力拒,在沙俄的威逼中吐血而死,致死没有答应,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国际与国内是根本颠倒的。而中国是不允许有主和的英雄存在的,历史上的北宋开国功臣潘美,在当时比得上秦琼对于李世民,但是后世被丑化成为了众所周知的潘仁美,中国不能正视历史,悲剧还要重演下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