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CEO的招人面试经验谈

(2010-12-26 19:42:21) 下一个
前言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

每当唱到这一出,俺的双眼呐,热泪盈眶,依稀仿佛、仿佛依稀,又回到那阳光灿烂的火红岁月。在太湖之滨、沙家浜附近,年轻的我,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开始踏上了拉杆子、带队伍的生涯。

从此后转战南北,几起几落。招过兵,也被招过;炒过人,也被炒过。

上周五职坛如此热闹,
令无数英雄竞折腰,
不禁手痒,
毅然拾起弯弓射大雕,
凑个热闹。

中国经理,中国伙计

既然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可能有两个相同的人。“在同等条件下,招中国人”就是个伪命题。

我在北美的几次有限的招人经历里,均给了自己人以优先考虑。理由无他,我们是少数民族,要以少胜多。让我们看看白葛格中的盎格鲁-撒克逊大英帝国是怎么干的,他们仅区区几千万而已,在地球上也是少数民族,而在近两百年主宰了全球几十亿人口。这些人见到自己同宗同族也是远之踩之的态度,绝不可能有今天这个格局。

大家拿政府里招人,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妇女、残疾人士,是天经地义,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美国有不少公司也有类似的政策。这是金牧师等少数民族先辈撒热血换来的。

本城有位力刀兄,是个有资格招住院医的大牛掰,其用人之道让我颇有共鸣。在oral interview即使中国人表现略微逊色,也优先启用。英文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中国人常常是腹有经纶道不出,实际水平往往高于其表达能力。

对于同胞,我在面试里更侧重考查做事态度。对于白葛格,技术上反而要把严一点儿,进来干不了活,还喜欢越厨带庖主持会议的可不要。

我自己在几位中国人经理、team leader手下做事,经历有好有坏:好到成为哥们,坏到被拉出去砍头。风城黄土高坡大学,有中国教授就爱招中国人做肥佬--看到这里,有的人恐怕要说风凉话,招中国人可以少给钱云云--我可以作证,这位老哥给钱比美国教授、伊朗教授慷慨多了。中国经理不都是传说的那么糟糕,有自以为是亚白人专门对华人同胞下狠手的糊涂蛋,更有提携后辈同胞的好人。

主席教导得好,中国经理中国伙计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这样咱们在美加澳纽才能过的舒服。

技术面试, “夸大”乎,“撒谎”乎

申请人为了得到面试机会,无不在简历上想方设法向空缺职位的技术要求上靠。这是各色人等之常情,没什么奇怪。

抛开候选人的简历,拿一套非对即错的试题直接招呼,此类经理在用人之道上还任重道远。

GOOGLE的面试方式在业界里让许多人颇有微词。但我很欣赏他们的方式。

绝不问申请人简历中没有的技术内容,围绕简历提问,体现对申请人起码的尊重,不仗着自己店子大,做事就不上路子。

提问前,先让申请人了解GOOGLE对于技术水准的定义,让双方ON THE SAME PAGE。

例如:要问C++的内容,先告诉你可以自我评估0到10,每个层次有不同难度的题目。0是只学过从来没用过,10是“这门语言是你发明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得10分,就算你把网上搜罗的考题都背熟了,也别给自己打10分。

那我给自己打9分。你急切地想来延安的革命队伍中来,心情是可以理解地。

问了一两个问题就卡住了怎么办?不要紧,咱们把题目换到8分的。

就算你一开始给自己打高了,这只是贵我双方对于水平的理解上有差异:你在袋鼠软件公司是C++大牛,周围的人特服你,而在GOOGLE也许只能打8分,甚至7分,这不是你吹牛,而是两个公司对这个技术的要求不一样,将来一起工作的人也不一样。所以,这既不是夸张,也不是说谎。这是环境差异造成的认知差异。

咱们把情况摸摸清楚、搞搞清爽,岂不正是面试的目的嘛。面试又不是FBI的搞测谎,稍有不对,就机器滴滴直响。

如果你只上过三闾大学,非说自己是克莱登毕业的,伪造学历、伪造工作经历,那是撒谎。在美国加拿大(估计澳洲也差不多),撒谎是相当严重的指控。即使拿到OFFER,公司也可据此把人FIRE掉。

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怎么办

那申请人碰到难题怎么办?不能就此说这个HIRING MANAGER是个二愣子鸟人,刁难人。国内受应试教育的训练是,每个问题都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因此必须试图理解题意,恨不得变成一条蛔虫钻进出题老师的肚子里。在面试中,导致对HIRING MANAGER和问题揣测过度。

碰到一时无法答案的情况,不妨用反问、迂回的办法,多多旁敲侧击和试探,keep the conversation going,让他把问题多用几种方式说出来,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原来他要问的不是想象的那么深,进而找到答案;即使没有给出完美的回答,让他了解自己解决问题、trouble shooting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把工作经验和技术素养展示给对方。很多老印经理喜欢出怪题,我用这种方式也得到过OFFER。

我在GOOGLE的面试里还用过一个非常手段:MM问我某个搜索问题的最快算法,我说我知道,但是一时想不起来。她心肠好,说:我给你提示一下,王二麻子数麻点。我立即反驳:王二麻子算老几,我知道麻省理工张三给出过比这更快的算法,不信一会儿我给你写个EMAIL详谈,电话里很难说清楚,这个比较复杂。MM同意了。回家后,我GOOGLE了一下,果然找到了张老三的算法,发了个EMAIL。第二天,MM发EMAIL来恭喜俺:这轮面试俺通过了,她跟上级某牛掰分析了我找到的算法,确实比他们标准答案的那个快。这个非常手段我称之为“把水搅浑、迟滞打击战术”。

总结:切不可沉默长考导致冷场,这是面试的大忌。

结束语

本文不是想与谁争论。本坛里有做到CEO一级的经理人,处世练达让俺高山仰止。虽然我也当过CEO。有个日本笑话:从科员到课长需要十年,从科员到社长之需要一念之间--自己注册一个株式会社就行了。我的CEO就是一念之差造成的,远没有攀登高峰的功力。

世事复杂,每个人都是盲人摸象,没有谁能知道所有的真相、事务彻底的本质。我就是把自己摸到的一条尾巴叙述一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