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大众经济学:一万元能改变什么? (图)

(2011-09-06 06:41:28) 下一个

这篇文章要解决一个令很多人疑惑不已的经济问题,并且为各位说明一个实际且实用、但常被小看的理财观念。
为避免艰涩,让不常读理财文章的人也能明了,我会细部分解整个概念,步调也许缓慢,但不似金融业说话含糊笼统、模棱两可的滑头行径,我会直坦坦的给你一个结论,请各位耐心细读,相信可以对读者有所帮助。
请各位先思考一个问题。
张三和李四两人同为上班族,张三月领三万元,李四月领四万元,假设两人其他客观生活条件都相同,请问李四每个月所赚的钱是张三的几倍?
先别急着用四去除以三。我们先谈什么叫做“赚”。
所有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收入要减去成本,剩下来的才叫赚。以一个上班族而言,他的薪水必须支付完每个月生活所需,剩下来的才算是赚的。
事实上,如果只以维持基本生活所需来算,每个人的花费应该相差无几,因此我们不妨假设,张三和李四两个人每个月的基本生活开销,都一样是两万五,这就是他们去上班赚钱的“本钱”。收入扣掉本钱,张三每个月“赚”五千,李四每个月“赚”一万五,所以李四每个月所“赚”的钱,是张三的三倍。
接着我们来定义这赚到的部份。如果那两万五叫做“生活基本所需”,那赚到的这个部份就叫“生活品质”。如果你嫌我武断的以金钱的多寡作为衡量生活品质的标准不够恰当,那我们不妨称这个部份叫“改善生活品质的筹码”。
这个例子会解答一个很多人都觉得疑惑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的收入只比我多不了多少,但是生活品质却比我好很多?
表面上,李四每个月领的薪水只有张三的一点三三倍,生活水平照说不会比张三好太多,但是你很可能看到张三的座车市价六十万,而李四的车市价一百八十万。这种例子,各位身边一定有。
要详细算给你看吗?
假设两人把每个月“赚”的部份都存下来,存了十年,张三会存下六十万,李四会存下一百八十万。这不就是刚刚说的车价?
如果不买车,还可以买房。显然此时李四的自备款是张三的三倍,每个月可以用来付贷款的钱也是张三的三倍,理论上他可以买总价比张三贵三倍的房子。较贵的房子通常意味着较大、较舒适的居住环境,或者是较好的地段、较佳的增值潜力。对于日后财富的累积,影响更是深远。
而这一切,都不过只是因为李四每个月比张三多赚了一万元。
我想要说什么?
请扬弃“节流”的念头,请积极“开源”。
景气不好,大家直觉的想要节省,新闻报导每天告诉你省钱的妙招,但是如果真的深思起来,“节流”其实是一件成本很高、效益却不大的事情。
为了明天油价要调涨三元,你开着车子到加油站,怠速排上两小时的队,加了二十公升的油,表面上你省下了60元,事实上,扣掉排队两小时怠速的油耗,你真正省下的可能不够买一瓶养乐多。更别提你花掉你人生中宝贵的两小时,还有无谓增加的碳排放。这只是众多例子之一而已。
这种为了省一点不成比例的小钱而多跑远路或多花时间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且“节流”所能节出来的,顶多就是你原本收入扣掉基本开销的部份。事实上,你怎么节也节不出多少来。
如果硬要为了节流而省吃俭用,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健康,最后省下来的钱还不够付给医生。若从这角度看,节流还是有害的。
再者,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会告诉你,节流只会使社会上总体消费更进一步减少,让景气更不好。景气更不好,你就更拚命节流,于是恶性循环。
我不是说像某些经济学者劝人每日省下一杯咖啡的观念不对,但一天省一杯咖啡能省下多少?
也许有些人会说,就是因为景气不好,工作不好找,开源不易,所以才要努力设法节流啊。这话虽没错,但还是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观察。
工作不好找,是那些月薪三、四万以上的正职工作不好找。但如果你把标准放低,你会发现,还是有很多兼差性质的工作,每个月只需多增加五十到七十小时左右的工时,就能增加7000到12000不等的收入。而这类工作多半不需要什么专业技术、学历、条件,只要你花点时间精力。比方餐厅里的洗碗阿姨就是。
你可能会说这种收入太少,不值得赚。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文章初始就告诉你一万元的价值。正确来说,应该是“多出一万元的价值”。当然能赚得更多当然更好,但我只是不希望你小看了一万元的价值。不论是以个人或是家户为单位,只要每个月多收入一万元,所产生的差异就会远远大于你的想像。这一万元,其实比你所认知的要大得多太多了,怎会不值得赚?
你可能会说平时上班已经够辛苦了,如果再增加工作的负担,难道不也是会影响健康吗?但如果每天提早三小时起床去送个牛奶、报纸,负担会很大吗?很多人为了健康,不是每天提早两小时起来骑十五公里的自行车?骑自行车的人还没钱领咧。
每天下班花几个小时打一个没什么技术性,纯粹是卖时间的工,没那么大不了。难道各位每天下班回家就早早上床睡觉?谁不东摸西摸看电视上网?说打个兼差的工会影响健康,我想那是对原本身体就不好的人而言,这就不必勉强。
再说,一个人如果执著于节流,很可能除了上班之外,什么事都不敢做、哪儿也不敢去,只敢待在家里,久而久之就变成宅男和宅女,跟社会的脉动脱了节。相对而言,一个积极找寻开源机会的人,会较常和社会上不同领域的人接触,经常会体验到新事物,这种成长也不是可以用金钱加以量化的。
多打一份工开源,可能同时会带来“开缘”的结果。这世上许多成功人士的成就,最初都来自无心插柳,但重点是这个柳总是得先插下去。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读者文摘上读过一篇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夫妻退休搬到乡下农庄,为了除草买了牛,为了吃掉牛粪上的蛆而买了鸡,牛产牛奶,鸡生鸡蛋,为了消耗吃也吃不完的牛奶和蛋,于是制造了吃也吃不完的冰淇淋,最后只好拿到附近商店去寄卖,误打误撞的开创了一番事业。
你怎么知道多打一份工,多认识一些人,会为你开出怎样的“人缘”和“事缘”?就算这两者都没有,你还是多赚了这一万元,还有那份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的生活态度。怎么算都划算。
所以,就算你失业在家已久,始终找不到一般正职的工作,我想建议你,先从这种一万元的工作开始。也许你会因为收入太少而觉得对不起家人,但我认为你完全不必这么想。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开始。而且读了前面的说明,你应该明白,小小的一万元,可以对你的家庭产生多大的帮助。
华伦巴菲特富可敌国,但有一天与朋友同行时,看到地上有一个两毛五分美元的铜板,他还是弯了腰下去捡。朋友看了不禁失笑说:“华伦,你每年都赚十几亿美金,怎么还在乎这点小钱?”巴菲特闻言,把那铜板举到朋友眼前,说:“这是下一个十亿美金的开始。”让华伦巴菲特如此富有的真正关键,就是这种充份把握每一个小小机会的精神。
不知道各位同在部落格写文章的朋友是否注意到一则新闻,今年国中基测的作文成绩普遍提升了,有人说那是因为学生普遍开始补习作文的结果,所以这里有市场,你可以考虑去教作文。不是吗?
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因为,当我们把赚钱的目标降到一万元左右,那么就有很多工作机会不见得非得是“找”出来的,而是可以凭创意或观察社会潜在的需要,配合自己的专长所“生”出来的。大家不妨多动动脑筋。
所以如果你看到我下班之后跑到围棋教室教棋,也不必太意外。
如果要以个人的专长或兴趣维生,有时不容易,但如果我们把目标放在只增加一万元的收入,通常就简单多了。
而这种做法如果广为流行,那么不但景气不会低迷太久,而且还会逐渐繁荣起来。你若问我为什么敢这么说,我就只好告诉你,这种模式在台湾发生过,只是因为好日子过久了,我们忘了。许多四、五十年前月薪两千元台币的公务员,可没嫌过早上去送牛奶,一个月多赚两百元不好赚。不然你以为当年的台湾经济奇蹟是怎么开始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不觉得多打一份最低工资的工是一个提高生活质量的好主意。休息和娱乐业是生活的重要部分。有的人挣钱是为了买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有的人挣钱是为了不必干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骑自行车和去打体力工的区别就在于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没有自主性。有些人觉得收拾布置屋子和给家人做饭是享受,可是要她们出去给别人家做保姆,做厨娘,她们是不会想做的,因为只要是工作就有了义务,要听命于和取悦雇主,才有钱赚。

要节约也要看在那里节约。光每天少喝一杯咖啡当然省不了多少钱,但是每几个月少买一个名牌包的确能省不少钱,每个月少出去下几次馆子也能省不少钱,还可以吃的更健康。把下一辆要买的新车定位成十几万,而不是60万的豪车更能省很多钱。试想要是李四没有张三的工资水平,却想买张三那样的车,要打多少个小时零工?我们以每小时8块钱算,要赚额外的10,000元李四要每月多工作125小时!每周就是31小时!快赶上一份正式工作了!

我看要大幅提高收入水平,要想办法找到高收入的工作。或者自己创业,或者进修而进入高收入行业,或者努力在自己的行业做出成绩来,争取做到高级主管位置。一个律师(即使在大事务所里普通的入门级律师)每小时也要收费200美元左右,相当于最低工资的20-40倍!这里重要的是使巧劲,而不是蛮力。

巴菲特可能有捡硬币的喜好,但是他每年出去旅游的私人游艇可不是捡硬币能捡出来的。总是留心机遇是没错,往哪里留心恐怕更重要。他在金融领域花心思的回报比他捡硬币或者到餐馆当侍者的回报要大几百几千倍。当然在平常的工作里发现机遇的情况也有,就像买彩票偶尔也会有人中一样。
林韵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欣赏这种人生工作的态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