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钱多人傻 达芬奇丑闻揭示的一点不假

(2011-07-17 12:27:20) 下一个

这两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这个名字在中国大陆很露脸。不过说起来,既搞笑,又可悲,因为露脸不是因为那幅倾国倾城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更不是因为那本名叫《达·芬奇密码》的侦探小说,而是因为一种名为达芬奇的家具,而这种家具偏偏陷入了造假丑闻。
这种与达·芬奇先生同名同姓同国籍的家具,据说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家具高端品牌之一,以价格昂贵著称。听说,一个床头柜,大概就要13.5万元。说是天价,一点也不为过。问题是,这天价货,不仅不是所谓的产自意大利,而且还有偷工减料之嫌。
达芬奇家居自己承认曾卖过盗版美国货,即便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庄秀华在新闻发布会上泪流满面,也洗刷不掉涉嫌欺诈消费者的丑行。笔者好奇的是,这些年,家具服装行业品牌中,假洋鬼子比比皆是,这几乎已成国人的共识,最臭名远扬的当属曾风靡十几年的欧典地板。
从欧典地板到达芬奇家具,这些年,这类“假洋鬼子”坑了不少中国有钱人,赚了很多黑心钱。问题是,为什么偏偏还有那么多人吃亏上当?比如,在达芬奇家具新闻发布会上,就有一位老兄质问自己买的1000万元家具怎么办?这位仁兄的身家毋庸考究,问题是什么样的东东值得他花那么多钱?
是因为达芬奇品牌历史悠久吗?应该不是,这家不知来源于何处的公司,1994年才在新加坡开设了首家零售店;是因为其质地优良,甚至有收藏价值吗?好像也不是,因为据曾实地考察过这家所谓名牌店的朋友说,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很多甚至都不是实木的;是因为达芬奇这个名字吗?可能有点谱。
达芬奇这名字,听上去特响亮,特有外国味,有贵族范儿,何况大家自小学起就知道达·芬奇画蛋的故事,长大后又零星知道一些达·芬奇的事迹,买与他老人家同名同姓同国籍的家具,坐下去特舒服,躺下去特温暖,那感觉就是不一样。所以说,买达芬奇家具的人,买的不是家具,而是一种精神感受,人家愿意大把大把地掷钱,摆的就是个谱。
遗憾的是,CCTV的调查让达芬奇们原形毕露,也让很多消费达芬奇的人,脸上多少有点挂不住,上了假洋鬼子的当,不仅没有长脸反而掉了自己的身价,说出去都有点不好意思。这些年,类似中国有钱人吃真洋鬼子亏、上假洋鬼子当的故事,发生在很多领域。家具服装这类日常用品尚且不说,单是教育与理财这种高端服务领域,也已屡见不鲜。
去年闹得满世界都知道的唐骏假学历案,就是一例。如果说,达芬奇家具事件中,店家售假的因素还占主导的话,那么,类似唐骏假学历事件中的当事人,十有八九是自愿买假。现在,全世界的野鸡大学几乎全往中国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需求大。愿意买张洋文凭的有钱人多,君不见,某著名小品演员,现在不仅是国内某民营管理学院的校友,还经常飞往新加坡攻读EMBA。以此人的年龄、机智,你说他是上当受骗,还是花钱镀金呢?
至于一位女名人说自己被洋行理财理成了无产者,那已经不能简单地说是对方售假,也不能单纯地说此人上当,如果非要找个原因,可能还是内心深处的对国外知名银行的迷信。不然,以此女的睿智,想蒙她谈何容易?
炫富也好,买假也罢,说到底,还是因为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对洋人洋货的迷信。君不见,现在中国人出趟国,大包小包地往国内“拿货”的大有人在,而且有些人是“只买贵的”,除了国内外物价差额外,多少还是有些炫富的味道,崇洋的色彩。
行笔到此,不由想起前几年那个人傻钱多的段子。看看某IT业老板,到香港一口气买下港九最贵楼盘,而且决不还价时那顾盼自雄的模样,除了人傻钱多,还有什么词语能形容得更精准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