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神秘而强悍---中亚的前世今生

(2006-12-22 12:41:45) 下一个

中亚史记述文明、宗教的交融,也写下政治、军事的冲突。与中国新疆毗连的中亚今天是否赢得民主及市场经济有待证明,是否成为恐怖主义温床或美国的反恐重镇,也仍是悬念。
中亚国家在前苏联统治七十年后独立,可是,真正获得民主和自由了吗?昔日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了吗?长期沉浸在回教文化里,中亚会否成为恐怖集团的温床,或美国的「反恐重镇」?北京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意在防美或防堵「五胡乱华」再现?而要关怀今天的中亚,首先需要了解中亚的前世今生。
目前,政治意义上的中亚,由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五国构成。中亚西部以里海为界,东至中国新疆,其北与俄国,东北与蒙古共和国,其东南与巴基斯坦,南部与阿富汗,西南则与伊朗为界,面积三百九十九万四千四百平方公里。中亚约六成土地为沙漠和半沙漠,其他为绿洲。中亚地形分布基本上北面是哈萨克广阔的大草原,南面是咸海水系盆地。中亚国家中面积最大的是哈萨克,最小的是塔吉克。除了阿姆河(Amuderya)系和锡尔河(Sirderya)系从高山边界引来淡水,河岸地区可耕种外,大部分沙漠地区都不宜于农业。
中亚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如今除突厥系民族外,还有许多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犹太人、日耳曼人、亚美尼澛鶥土耳其人、阿哈斯卡(Ahaska)人和朝鲜人,中亚地区还未突厥化和伊斯兰化之前,定居民族以印欧语系民族为多,自从公元前二千年中期亚利安人南下,以后有塞人、乌孙、大月氏等游牧民族进入中亚,使中亚成为民族大熔炉。中亚处于中国、印度及波斯和希腊文明之间,是联接东西方经贸的枢纽地带,所以在十六世纪以前海洋商路未通之时,中亚是各种文明、文化、宗教及经济贸易的交汇之处。六世纪中叶突厥部落建立突厥汗国后,近十万突厥人进驻中亚,在六世纪至十二世纪经过西突厥汗国、黑汗王朝、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等突厥国家后,中亚地区的突厥化进程基本完成
中亚的伊斯兰化进程除了阿拉伯的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中亚伊斯兰化政策之外,也在以上三个突厥国家统治中亚时期完成,故中亚伊斯兰教以及伊斯兰文化有明显的古代突厥民族信仰的痕迹,也带有佛教、祆教以及摩尼教的思想烙印。
一部中亚史,除了记述各种文明、文化、宗教相互交融现象之外,完全是政治和军事冲突的历史。据文字记载,首次征服中亚的是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an Dynasty,公元前五百五十年至公元前三百三十年),紧接着是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大帝。由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中亚,希腊文明也在这里得到发展,其中阿富汗地区形成的犍陀罗(Gandhara)艺术是中亚与希腊文明的结合象徵,犍陀罗艺术对佛教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在公元前一世纪开始随佛教从新疆一直流传到敦煌,甚至中原,阿富汗的巴克特拉(Bactria,今巴尔赫)也因此成为中亚的佛教中心。
随后匈奴帝国在政治和经贸上控制了中亚广大地区,西汉为对抗匈奴的压力采取了「断匈奴右臂」战略。西汉于公元前六十年建立西域都护府遥领中亚事务,此为中国第一次进驻中亚,尔后虽东汉极力经营中亚,但其统治范围只限于新疆一地,与西域「三绝三通」之后即退出中亚,后为波斯帝国和埃夫塔利特势力统治中亚。五五二年后突厥汗国崛起并统治中亚,唐朝于六三零年消灭了东突厥后便于六六一年统治了中亚。
唐朝在主导中亚事务之时,由西而东进的阿拉伯,由南向北的新兴强权吐蕃和代替西突厥崛起的突骑施等三大势力仍对中亚虎视眈眈,唐朝军队于七五一年与阿拉伯军队的战争中败北而退出中亚地区;中亚北部的突骑施和南部的吐蕃也相继退出,伊斯兰势力统治中亚的时代来临。
八世纪至十世纪原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和统治中亚的萨曼尼王朝(Samanid dynasty,八九五年至一零零五年)的突厥人开始在中亚崛起,十世纪以后并在中亚建立了黑汗王朝、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中亚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进程已走向中亚的阶段。
蒙古人崛起及横扫欧亚大陆后,在俄国建立了钦察汗国、伊朗建立伊儿汗国、中亚建立了察合台汗国,此三汗国在崩溃前已经迈向伊斯兰化或者突厥化的路程。俄国人原属钦察汗国,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完成了对高加索、西伯利亚以及中亚的全面征服,然而俄国在中亚继续南下时遇到另一个崛起国家英国的抗衡,俄国的目的是在确保中亚的前提下南进,英国的目标则是在稳占印度之外继续北上,进而控制中亚。这场大博弈历时一个世纪,对弈双方使出各种手段进行了殊死争斗。然而,大博弈决斗中还应有一个战略对手清朝,十九世纪中亚争夺战为俄、英、中战略三角的格局。
清代是中国对中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重要时期。清朝乾隆皇帝对上贡不勤和威胁国家安全的准噶尔汗国发动了一场军事远征,于一七五七年征服准噶尔部人后将其土地(天山北部)并入清朝,清朝远征军于一七五九年又将天山南部回教政权和卓汗国(Khoja Dynasty)征服。自此以后「新疆」作为一个专有地名出现在清朝史籍中。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准噶尔控制中亚北部地区,对中亚南部地区也有政治影响,清朝平定准噶尔,不但解除了西北威胁,而且将其国土扩大到中亚中部地区,同时也解除了中亚地区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的国家安全威胁,但也为沙皇俄国征服中亚提供了有利时机。
俄国于一八七九年征服了土库曼斯坦地区,与此同时在新疆也建立了独立的阿古伯(Mahommed Yaqub Bek)政权(一八六六年至一八七七年)。
当时英俄之间的「大博弈」在中亚激化,分别与阿古伯政权加强关系以便遏制对方,英国与阿古伯政权之间频繁的政治和经贸关系也使俄国意识到英国的威胁。俄国于一八七一年五月进兵中国新疆伊犁,经过两个月苦战终于控制了该地区。
左宗棠奋力抗沙俄
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清朝面对俄国的蚕食,以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首的主战派以国家安全利益要求夺回所失的中亚土地,以消除俄国的威胁。阿古伯政权被左宗棠军队摧毁之后,要求俄国退出所占的新疆伊犁地区,清朝与俄国经过一番艰苦周折,于一八八一年二月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清朝失去了哈萨克斯坦东部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地。清朝为完全统治新疆,经左宗棠和刘锦棠之多次建议终于一八八四年在新疆建省。
刘锦棠于当年十月二日奉命为第一任甘肃新疆巡抚,省会为乌鲁木齐。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转移到乌鲁木齐,使新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由理藩院所属藩部地位,从此成为隶属内阁的行省。从此,各势力争夺中亚的战争告一段落。
然而,百年之后,冷战结束,中亚五个突厥国家独立,中亚再次成为当今各势力纵横捭阖的场所,中亚形成的地缘政治真空也由各势力争先恐后地填补。各势力在中亚为获得其地缘政治、安全和能源利益而发生的一切,俨然重演古代中亚上演多次的争夺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