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姑母、姐姐共事一夫 孝庄皇妃辛酸隐秘

(2007-10-09 17:52:09) 下一个
与姑母、姐姐共事一夫 孝庄皇妃辛酸隐秘


嫁给姑父
  62年的风风雨雨,把一位天真伶俐的少女磨炼成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从沈阳的永福宫到北京的慈宁宫都印有她的倩影与足迹;太多的家事与国事以及太多的传奇,不仅在于与姑母、姐姐共事一夫,还在于她与小叔子多尔衮之间有着说不清的瓜葛,更在于她在弥留之际所做出的不同丈夫合葬的决定,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凄苦、无奈与辛酸,也留下太多的猜测……
神秘的宫闱把一位天真伶俐的闺名为“木布泰”的少女变成风姿绰约的庄妃,权力之争又把她磨炼成一位纵横捭阖而不露的女强人;从沈阳的永福宫到北京的慈宁宫,她经历了太多的家事与国事,面对从天而降的狂飙她从容不迫,面对幼主临朝而造成的大权旁落,她以退为进,巧于周旋,并最终为少年天子赢得了乾纲独断;她在辅佐儿子顺治之后又辅佐孙子康熙,并最终为清王朝培育出一位盛世之君;不管她的儿孙是否需要,她在生前与死后永远守护在他们的身边……

  天命十年初(明天启五年,1625年)蒙古科尔沁贝勒斋桑之女——博尔吉济特氏家族13岁的木布泰在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开始了远嫁的行程,她肩负着家族与部族的使命奔赴沈阳,同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四贝勒皇太极完婚。
  从年龄上说新娘比丈夫小21岁,从辈分上说皇太极是13岁的木布泰的姑父。
  11年前(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木布泰的姑母——莽古思之女嫁给皇太极为福晋。
  皇太极比16岁的莽古思之女年长7岁,应该说是相当般配的婚姻了,但当时的皇太极已经妻妾成群,皇太极的发妻是清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女儿,继之又娶了乌拉那拉氏,当莽古思之女嫁过来时乌拉那拉氏的儿子豪格都已经6岁了。
  为了区别姑侄,姑且称莽古思之女为老博尔吉济特氏,称木布泰为小博尔吉济特氏。
  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思如此安排女儿、孙女的婚事,同后金势力的迅速崛起有直接关系。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八月,科尔沁部同海西四部等组成九部联军,讨伐努尔哈赤,但被击败。
科尔沁部遂退出反努尔哈赤的同盟,成为蒙古各部中第一个同努尔哈赤结盟的部落。
  经过再三的权衡,莽古思决定同努尔哈赤结为儿女亲家,皇太极就成为科尔沁部的乘龙快婿。
  看来联姻皇这步棋是走对了,此后两年努尔哈赤就称汗建国,愈发显示出龙兴之势。
  满蒙联姻也受到后金的重视,因而莽古思之女在四贝勒的妻妾中被视为嫡妻。
  但令莽古思不安的是女儿命中子嗣不旺,成婚都10年了还没生下一男半女,不能坐果的花一旦凋谢就化为乌有了,这对于科尔沁部、对莽古思家族可是件头等大事。
  在莽古思的家族中,到了出阁年龄的只有这个快13岁的孙女了。
  在努尔哈赤的十几个儿子和几个孙子中究竟选择哪一个为孙女婿呢?在努尔哈赤的儿子中年龄上最般配的是比孙女大三岁的多尔衮(努尔哈赤第14子)、孙子中则是豪格。
  但联姻最看中的是地位,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都不在四大贝勒之列,而四大贝勒从天命六年(1621年)就协助后金汗处理政务,既接近权力中心,又积累了从政经验。
  所以还得在四大贝勒中物色孙女婿——大贝勒代善不仅年龄太大,而且早已失去当年的锋芒;出自旁支的二贝勒阿敏可以忽略不计;至于过于急功近利的莽古尔泰肯定成不了大事。
  比来比去还是觉得,在后金政坛上最有希望的是四贝勒皇太极。
  对保留着兄死妻嫂、父死妻后母习俗的游牧部族来说,侄女嫁给姑父实在是件司空见惯的事,说来也巧这门婚事订下不久,就传来莽古思之女身怀有孕的消息,而当小博尔吉济特氏同姑父合卺之后半年,老博尔吉济特氏为皇太极生下第二女,联姻终于有了结果,只可惜不是位阿哥,还有点美中不足。
  有姑侄共事一夫,总算又多了一层保险。
  关于四贝勒皇太极的神话第一次出现在小博尔吉济特氏生活中是在1619年(后金天命四年),那一年她7岁。
  该年,后金军队在萨尔浒一带大败明军。
  在同明山海关总兵杜松所率领的军队作战时,已经抢占界藩山的四贝勒配合从吉林崖冲下的后金军队全歼杜松一路;在同明开原总兵马林所率领的北路军的激战中,四贝勒所率领的千余骑向占据斐芬山的明军冲去,集中力量歼敌一隅,进而全歼北路明军;而在同刘?所率领的南路明军作战时,四贝勒率领军队抢先占领战略要地阿布达里岗,居高临下,为彻底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此次战事中,四贝勒的战绩最为突出……
  因而小博尔吉济特氏对姑父皇太极充满钦佩之情。
  当心目中的偶像出现在博尔吉济特氏眼前,而且是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四目相视时,反倒觉得不自在了,景仰一个人同嫁给一个人毕竟不是一回事。
  在观念上她可以接受把姑父变为丈夫的现实,可在内心深处就是找不到做夫妻的感觉,说真的她还需要一个转换角色的时间,她不是不想得到名副其实的婚姻,也不是不想体会风月之情、云雨之悦,可一旦到了和丈夫单独相处的时候就格外的紧张,床笫之欢对于她就像是海市蜃楼一样……
  对于她和四贝勒来说,都还需要一个磨合期。
  以夫为师
  小博尔吉济特氏嫁到沈阳后一年零六个月——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1626年),后金汗努尔哈赤晏驾,虽然她才14岁但已经从大福晋乌拉那拉氏的被迫殉葬中感受到权力之争的血雨腥风……
  在老汗王去世后,代善在长子岳托、三子萨哈廉的说服、推动下明确表态拥戴四贝勒皇太极即位。
  有了代善的表态,志在必得的三贝勒莽古尔泰也就成了孤家寡人,但颇通韬略的皇太极却一再强调“皇考无立我为君之命,若舍兄而嗣位,既惧弗克善承先志,又惧未能上契天心”,翻译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并不是老汗王指定的继承人,如果越过兄长而即位既怕不能很好地继承父汗的志向,又怕不能符合天意。
  虽说兄弟子侄一再强调“国不可一日无君”,盛赞“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但皇太极就是要抻一下,不急于接受他们的推举。
  四贝勒的推辞愈发使得众贝勒惶惶不安,于是他们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进,表明对四贝勒即位“众皆悦服”。
  这样反反复复地持续了十几天,一直到八月二十七日——
  老汗王去世都已经16天了,皇太极才接受兄弟子侄的推举,并决定在九月初一继承汗位,以明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在即位问题上所表现的以退为进,是在政治上给小博尔吉济特氏上的第一课。


皇太极给小博尔吉济特氏上的第二课,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天聪元年(1627年),即位伊始的皇太极利用明军修复关外重镇无暇东顾的机会,决定派重兵突袭明王朝的战略伙伴——李氏王朝所统治的朝鲜。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王朝派出了援军,经过将近八年时间的血战终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明与朝鲜也就结下了情同骨肉的友谊,因而当明与后金大战萨尔浒时,朝鲜派出军队参战。
  尽管萨尔浒之战以明军的战败而结束,而且后金的势力很快囊括了辽东半岛,但朝鲜对明朝不改初衷,不仅给在岛上坚持抵抗后金的毛文龙提供方便,还帮助从辽东逃到朝鲜的汉民从海上返回中原地区。
  在皇太极看来,只有切断朝鲜同明朝的联系,后金在同明的抗衡中才可能消除来自右翼的牵制。
  为此皇太极在天聪元年(1627年,明天启七年)率领一支军队到辽河一带,摆出要兵进辽西的架势,可在实际上却派大军突袭朝鲜,强迫朝鲜同后金签订城下之盟,以后金为兄,以朝鲜为弟。
  皇太极在政治上给小博尔吉济特氏上的第三课,则是率领军队突破长城防线,对明京畿地区进行扫荡。
  由于当年老汗王努尔哈赤在广宁之战后未能穷追不舍、连续作战,就给了明王朝在辽西构筑宁锦防线的机会。
  明军乘机恢复城堡,练兵、屯田,大大加强了在辽西的防御能力,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受挫就是一个证明。
  而皇太极即位后对锦州的进攻再次受阻,都充分证明在当时后金还不具备冲破宁锦防线的能力。
  于是,皇太极决定避实就虚,在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1629年)突袭并无重兵防御的长城。
  皇太极避实就虚的决策,给小博尔吉济特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令小博尔吉济特氏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兵临北京城下的皇太极,居然能仿照《三国演义》蒋干盗书的情节,编造了宁锦防线的缔造者——袁崇焕同皇太极有密约的假情报,并有意泄露给所抓获的明牧马场的太监、且给其提供逃跑的机会,从而用反间计使得明朝的崇祯皇帝把从宁远飞抵京城勤王救驾的袁崇焕逮捕入狱,导演出明朝皇帝自毁长城的传奇……


皇太极的运筹帷幄,实在令小博尔吉济特氏叹为观止。
  天聪四年初(1630年)皇太极班师回朝,但留下一支队伍驻守夺取的关内四城——迁安、永平、遵化、滦州。
  由于负责驻守关内四城的二贝勒阿敏,在明军突然发动袭击时仓皇逃回关外,从而使得皇太极把关内四城作为南下桥头堡的战略设想落空……
  然而皇太极却本能地具有将坏事变成好事的能力,把关内四城失守作为治罪阿敏的理由。
  阿敏不仅失去二贝勒的头衔,而且被幽禁,皇太极即位后所保留的四大贝勒一同接受朝贺的议政形式初步得到改变,虽然代善、莽古尔泰依然在朝贺时同皇太极并排而坐,但皇太极居中而坐,两位兄长分坐两边,天聪汗的地位明显提高。
  自幼就“独噬图史”的小博尔吉济特氏在嫁到沈阳后不仅像读天书一样去阅读汉文典籍,而且还从皇太极的治国安邦、军事征伐中学到许多……
  其中有文韬,有武略,有权术,有机变,有汉文。
  此时,她已经把丈夫视为良师。
  由于小博尔吉济特氏在婚后好几年也没有身孕,让皇太极的皇后——也就是她的姑母万分焦急,就连远在科尔沁的家人也都因此方寸大乱,博尔吉济特氏家族决定由她的祖母在朝贺时把自己的老闺女——比侄女还要小好几岁的小姑姑带到沈阳,继续同皇太极联姻。
  孰料这层意思还没挑明,就节外生枝了,多尔衮见到了汗兄的小姨子,而且是一见钟情,结果由皇太极做主把皇后的妹妹许配给了多尔衮。
  姐姐来归
  政治上的运筹帷幄、军事上的出其不意,是那样地吸引小博尔吉济特氏,而其乐无穷的感受则把她引领到“治国、平天下”——原本是男人的世袭领域,生为女人也许是她一生最大的悲哀……
  然而一个女人在做了母亲之后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在生下两位格格之后,小博尔吉济特氏似乎才意识到即使为了女儿也要努力去尽一个妻子的责任。
  一个不能主宰自己婚姻的女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生儿育女才体会到夫妻一环的重要,她必须为儿女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而在粉黛集中的后宫就更是如此,母亲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决定儿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1634年),小博尔吉济特氏的国与家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这一年五月,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的叔叔毛祁他特率领自己的部众投奔后金。
  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作为成吉思汗的嫡传后裔已与明朝结盟,以对付正在崛起的后金。
  但察哈尔部在天聪六年(1632年)被皇太极击败,向西狂奔,逃至青海大草滩,一路之上部众损失大半。
  毛祁他特见大势已去,在溃逃途中,先躲到科尔沁部,继之又从科尔沁来到沈阳,归降后金天聪汗,该年五月来到沈阳。
  皇太极从毛祁他特那里了解到察哈尔部沿途溃散的状况,立即率领军队收编散落的部众。
  五月二十九日,当皇太极行至纳里特河扎营时,一只“雌雉自西飞堕御营内,众军索之不得,夜入御幔榻下”,“众皆谓雉翟乃后妃之羽仪,当为皇上得贤后吉占”。
  当皇太极凯旋后,科尔沁部已经把木布泰26岁的姐姐送到了沈阳宫阙,时为天聪八年十月十六日。
  为了区别姐妹俩,称姐姐为大博尔吉济特氏,据太宗朝实录记载:当大博尔吉济特氏抵达时,“上偕皇后诸妃迎至,设大宴纳之”。
  在大博尔吉济特氏抵达沈阳的当天就举行了合卺之礼,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切在此之前就都安排完毕。
  无论是实录还是《清史稿·后妃传》,对于大博尔吉济特氏在来到后金以前的身世都没有任何透露。
  按照当时早婚的习俗,26岁的女子不可能还待字闺中,更何况科尔沁部莽古思家族一向对联姻非常重视,大博尔吉济特氏在十几年前就应该已经嫁出去了。
  问题是,她的第一次婚姻嫁给了谁?虽然清朝当权者有意掩盖真相而变得扑朔迷离,但从察哈尔部的林丹汗的叔叔毛祁他特先逃到科尔沁、再从科尔沁投奔沈阳后不到5个月就上演科尔沁部送大博尔吉济特氏到沈阳同皇太极完婚等一系列事件中,还是可以发现某些蛛丝马迹的。
  在努尔哈赤当政时,察哈尔部是漠南各部名义上的首领,其实力也是各部中最强大的。


科尔沁虽然已经同努尔哈赤结盟,但在十几年前还无法判断究竟哪一个更具有王者之气,在同后金联姻的同时把大博尔吉济特氏嫁给察哈尔部的首领,也是很自然的安排。
  笔者的这一推测并非出自杜撰,而在得悉近代史上一件真实的事情——太平军起事后,某一大户在无法判断哪一方最终获胜的情况下,让一个儿子投到李鸿章的门下帮助办淮军,让另一个儿子投了太平军,将来无论哪一方胜了,都有人在朝中为官;结果是清军平定了太平军,那个察哈尔部儿子也阵亡了,而投在李鸿章门下的儿子后来官至清朝总督。
  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就脚踩两只船,儿子都可牺牲,更何况女儿。
  大博尔吉济特氏以前的夫家—察哈尔部的首领毛祁他特一行人,需要把大博尔吉济特氏作为进见礼;木布泰一直到天聪八年仍然未能给皇太极生下阿哥的现实,也使得莽古思家族对这门婚姻特别热衷;而天生丽质、文静的大博尔吉济特氏又的确同皇太极有缘,一下子就把皇太极的魂给勾走了,堪称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真应了“皇上得贤后”的“吉占”。
  与此同时,作为妹妹的小博尔吉济特氏的生活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当大博尔吉济特氏成为后金后宫的一位妃嫔时,已经嫁过来10年的木布泰相当兴奋,自己的身边毕竟又多了一个娘家人。
  姐妹俩嫁给一个丈夫在满蒙的贝勒、贝子家本来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更何况博尔吉济特氏对于汉族的娥皇、女英共事一夫的典故早已略知一二。
  虽说性爱是排他的,但在皇宫内的女性首先需要学会的就是宽容,对丈夫的移情别恋要视而不见,心如止水,对自己所受的冷落要毫无怨恨之情,听天由命,顺其自然。
  然而令小博尔吉济特氏始料不及的,共事一夫不过是她自己一厢情愿的设想。
  姐姐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妹妹小博尔吉济特氏的处境——欲做贤妻而不可得。
  小博尔吉济特氏在婚后多年培养起来的夫妻感情,伴随着皇太极对大博尔吉济特氏的炽热的持久的爱而消失得杳无踪迹,而夺去丈夫的竟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姐姐……如果在几年前,当少不更事的小博尔吉济特氏还不懂得风月情浓的滋味时,对于姐姐的独承雨露也许并不会特别在意,可如今她已经从少女变成了少妇,让一颗被异性激活的心,去适应被冷落的麻木生活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被冷落是痛苦的,但也给了小博尔吉济特氏清醒地领悟人生的时间……对于夫妻来说,第一次的四目相视时的感受可以彼此凝固一生,姐姐投过去的惊鸿一瞥,足以令皇太极刻骨铭心,而她当年投过去的是惊恐羞涩,在丈夫的心中她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女孩。10年形成的夫妻情竟敌不过一瞥……小博尔吉济特氏又重新考虑起自己的角色,既然她不可能在皇太极的感情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就把精力用于所热衷的政坛吧。
  “天生我材必有用”,又何必枉悲伤!小博尔吉济特氏对察哈尔的关注并不亚于皇太极。
  当林丹汗病死的消息传到沈阳后,她的第一感觉就是立即派军队去接收林丹汗的部众。
  小博尔吉济特氏的设想与皇太极不谋而合,多尔衮、豪格、岳托、萨哈廉等率领军队从辽东出发,一路西行,渡过黄河,对土崩瓦解的察哈尔进行收编。
  在政治上她竟然能同皇太极“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本身就说明她已经拥有挤进男人世袭领地的能力……
  多尔衮对林丹汗之子额哲及其部众的招抚,以及从林丹汗遗孀——苏泰福晋那里得到元朝的传国玉玺(上面刻有四个汉文篆字“制诰之宝”)的消息,更是令小博尔吉济特氏不胜欢欣,凭直觉她已经感觉到对后金的事业来讲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堪称是天与人归……
  此后不到一年,皇太极便在满、蒙、汉贝勒、大臣的拥戴下称皇帝,改国号“清”,改元崇德。
  在称帝的同时,皇太极也开始完备后宫制度,五宫并设:以皇后老博尔吉济特氏位居中宫,以宸妃大博尔吉济特氏居关雎宫,以贵妃——阿霸垓部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博尔吉济特氏居麟趾宫,以淑妃——阿霸垓部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博尔吉济特氏居衍庆宫,以庄妃小博尔吉济特氏居永福宫。
  庄妃已经从五宫的设置及命名中领悟到皇太极极力在政治需要与追求感情之间保持平衡。
  五宫中清一色的博尔吉济特氏的后妃,反映出他对满蒙联姻的高度重视;以皇后老博尔吉济特氏位居中宫显示出对皇后地位的尊重;以关雎宫安置姐姐宸妃则说明:他虽然是皇帝但首先是个男人,而作为一个男人对于纯属个人情感的渴望与追求,以“关雎”作为宸妃殿宇的名称,就迸发出他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生活的神往;麟趾宫则出自《诗经·周南》中的“麟之趾”篇,该篇盛赞周文王子孙繁衍且人才辈出,以麟趾命名寄予了皇太极对博尔吉济特氏家族妃嫔生子并册立为继承人的厚望;至于衍庆、永福所表达的不过是幸福绵延长久。小博尔吉济特氏深知,在接近权力巅峰的后宫,在接近权力之争漩涡的后宫,能成为一个永远有福的人又谈何容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