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颜知己

生命是一种体验, 爱情是一个过程
个人资料
正文

黄颜的“女人心”

(2005-03-17 15:29:42) 下一个
关于黄颜的性别、与杨红的关系、为什么写女人且从女人的角度写,黄某想一本正经
地说两句:

黄颜的性别对读者读这个故事其实并不重要,又在网上赌咒发誓地声明过了,就不
再赘述。如果猜黄颜是女人的理由是:不是女人,不可能如此清楚地知道女人心理。
那黄某只想说:女人应该相信男人是能够理解女人的,不是完全理解,但理解到黄
某这个程度还是不困难的。男人不理解女人,有人说是因为男女大脑构造不同,有
人说是因为社会迫使男人不去注意这些细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原因,黄某不知道,
不过从黄某这次的“遭遇”来看,至少应该加上另一条原因:部分原因是被女人吓
的,因为谁写得出女人心理她们就说谁就是女的,那害怕失去个人性征的男人哪里
还敢去理解去写呢?这并不是说一个男人被人当作女人就是丢了面子,只不过大家
都喜欢实事求是,一个女人被人唤做“男人婆”肯定是不开心的。

草儿姑娘说得好,既然黄先生自己注册为男性,那还是尊重他的选择。不过黄某倒
是真不在乎各位的猜测,能让各位情诗妹妹开开心,是黄某的光荣,猜黄某是女人,
就能把黄某的什么部位猜短了?猜没了?

有人甚至猜测是黄某自己在鼓吹自己是女性,好吸引读者,增加点击数,或者吓退
那些号称有好感的妹妹,这就过低或过高估计黄某了。点击数对黄某来说只是显示
这个坛子里平凡人的“同类者”有多少,跟码字水平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是很大。
大家是工作之余来看故事的,来寻找同类者的,不是来搞文学评论的。同类者多,
是杨红们的光荣;同类者少,是杨红们的失落。故事不吸引人,任是谁来码字,都
不起作用。至於说吓退几个爱慕者,黄某哪里有这等高尚?怕的就是没人上钩。上
钩者多多益善,不捏碎几颗心,你当黄某好欺负。

黄颜不是杨红的原型,杨红的原型也不只一个人,至少有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
十年代各一位代表。不管是那个年代,她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多愁善感,诗情画意,
但没有人欣赏。她们共同的经历就是一直没遇到心心相印的爱情,就拣一个追得最
紧的结了婚,婚后阴差阳错遇到一个自己为之动心的男人,但由於种种原因,最终
并没走到一起。

文中有些令妹妹们“恐怖”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有些来自于黄某从Mother's Group,
Wife's Group上听来的几耳朵,有的来自于自己所读的书,有的来自于结过婚的女
人在黄某面前目中无黄的讨论。有些浪漫的妹妹一读到令她们毛骨悚然的细节,就
觉得是某个杨红在暧昧的灯光下,附在黄某耳边莺声燕语地倾诉出来的,或是事过
之后,疲惫地躺在黄某怀里推心置腹地说出来的,实在是太过高估计黄某了。牺牲
色相套取素材,损失也太沉重了,黄某敬业,还没敬到如此程度。

黄某写这个故事,实际上是被几个原型鼓动起来的,说要看看自己这几个平凡无故
事的人的生活,码成字是个什么样子,有没有人看。黄某就码起来。码了几日,有
人批评黄某码出来的女人不可爱,黄某就吓呆了,赶紧徵求各位意见,码还是不码。
大家都无所谓,反正你不写某州某市某大学某人的名字,谁知道你码的是谁?只不
过码得太没人看,就不值了,所以就有了1000这个最低点击数。

几个原型是女人,当然是以写女人为主,不从女人的角度写,就不算在写女人。不
过写着写着,就露了男人的尾巴,把几个男人写得更有声色,这就不是黄某的过错
了,因为文中女人就是一类,而男人倒有三类:淫诗,情诗,和两者的混合(这类还
没写)。好在杨红们并不计较自己做了陪角,因为这几个男人,是女人眼里看到的男
人。

黄颜是不是女人身,有兴趣的前来一试就可探明。但黄颜的胸腔里,倒真是除了男
人心,还有一颗女人心,说是一颗心,只是个比喻,其实是对女人的一种崇拜。从
小就觉得母亲伟大,但诚心诚意地想理解女人,做她们的知己,是从黄某写一篇文
学评论开始的。

黄某早在国内时,就已弃文从商,但突发奇想要出国,只好拣回本行,考G考T,一
千就过,误打误撞地来到美国,做起自己迟早要丢掉的文论。有一年,修海明威评
论,要写一篇文论,评价海明威的<<印第安营地>>(Indian Camp),是个短篇。

故事应该算是很简单,写一个小男孩NICK 随做父亲的医生到一个印第安人的营地去
为一位难产的妇女接生。那位妇女已经阵痛两天了,因为胎位不正,所以叫声连天,
把所有的男人都吵得跑到听不见的地方去了。她的丈夫因为三天前砍伤了脚,行走
不便,只好躺在女人的上铺。

医生为了救人,叫三四个人按住产妇,在毫无麻醉的情况下,用简陋的器具,为她
施行了剖腹产。当医生为他的成就沾沾自喜一番后,想到要祝贺一下那位骄傲的父
亲,才发现那个做丈夫的,早已用一把剃须刀把自己的喉咙割开自杀了。

故事的结尾处有NICK与医生探讨自杀与死亡的对话。当NICK 问到是否很多男人自杀
时,医生的回答是“NOT VERY MANY”,而女人呢,是“HARDLY EVER”。

黄某读此篇的第一感觉,这是对母亲、对女人的一种赞颂。一个男人无声地用剃须
刀自杀,已是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而他宁愿这样,只因为无法忍受妻子的痛苦,
可见妻子所受的痛苦之巨了。而那个女人、那个母亲却忍受了,只为把一个新的生
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按医生的回答,自杀的男人不多,而自杀的女人几乎没有,
说明女人承受痛苦的能力更强,因为女人的生命有时不是她一个人的。

任课老师是全美海明威协会主席,治学严谨,要求学生必须读完所有现存的评论才
能动笔,所以黄某只有削尖脑袋,四处搜寻,唯恐遗漏了一篇现存评论,连海明威
的手稿都挖掘出来,对照每篇草稿,从修改处研究作者的思路发展轨迹。读了那许
多评论,最终发现,这一个短篇,已有成千上万的评论,仅是文章的主题,就有说
探讨死亡的,探讨自杀的,探讨白人与土著矛盾的,探讨男女差别的,探讨同性恋
的,等等等等。

黄某读了那许多的评论,唯一的感觉是:就算你现在把海明威从坟墓里拉出来,他
也未必记得当初写此文时的真实意图了。他被别人分析了这许多年,早已被分析糊
涂了。

一边是作者,一边是读者,好好的组合,为什么要在中间夹杂一个评论家?作者为
什么写,只有他自己知道。读者从中读到什么,也只有读者自己知道。读者是最好
的/最后的创作者。读者读书的时候,都是带着自己的经历、气质、愿望、理想来读
的,他从书中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为什么要个评论家在那里指手划脚,说作者写这
个故事,是为了这个这个原因,读者读的时候应该这样这样理解?你以为你是谁?
你比作者还清楚他为什么写?你比读者还清楚他应该看到什么?

所以黄某就按自己的理解,瞎写一通,文章得到任课教师的好评,但做文论的兴趣
是彻底报销,遂从良,改做与文论无关的行业。

但黄某的确被这个简单的故事震撼了。海明威是以写硬汉子著称的,连他都以如此
景仰的笔调来写女性,叫黄某如何不震动!心里装着这样一个故事,加上自己读了
成千上万评论都没清除掉的自己的认识,黄某看女人,就有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村里住着两家人,一家死了老婆,剩下一个鳏夫和四个儿子,
另一家死了丈夫,剩下一个寡妇和四个女儿。多少年后,那个鳏夫消沉潦倒,借酒
浇愁,四个儿子非偷即抢,家败人亡。而那个寡妇呢?含辛茹苦,把四个女儿抚养
大,都嫁得很好,享天伦之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是因为女人易弯不易折,而男人宁折不弯。有人说女人在
困难面前更有韧性。还有人说女人的韧性来自于她每月一次地面对鲜血,吓出胆来
了。不管别人怎么说,黄某认为女人的这种韧性,这种坚强,来自于她的无私的爱。
对女人来说,她个人的生命不属於她一个人,不能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她的生
命属於她的父母,她的丈夫,她的儿女。有人曾对一些自杀未遂者作过调查,问他
们为什么终止了自杀。男人的原因大多围绕他自己,但大多数女人都是因为想到自
己还有年迈的父母,还有未成年的子女,等等等等。一句话,还有一个除她之外的
人要照顾、要牵挂、要爱。

女人这种牺牲自己、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爱,在黄某身边也随处可见,文中的几
个原型自不待言,这里还有为了爱,跟一个身患癌症,行将就木的男人结婚的女孩,
有为了孩子的安全,跟一个威胁离婚就拿孩子开刀的丈夫生活多年的女人,有为了
丈夫不至於丧失身份,就保持婚姻关系,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女人,很多很多。
有些做法是黄某私下不赞成的,但那一份自我牺牲,无私无畏的爱,的确令黄某自
愧莫如。

有人说,不管是什么女孩,你只要一味地追,都是可以追到的。这个说法,没有统
计数据支持,黄某是不敢轻易相信的。但黄某也的确看到一些非常优秀的女孩,最
终敌不过强大的追求攻势,嫁给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孩的。文中这几个原型,都是这
样嫁给自己的丈夫的。为什么女孩会爱上紧追她的人呢?除了当时的孤独以外,主
要还是心里那份要救男人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爱。看那男人爱得那么苦,只好献身去
救他。

文中陈杨之恋无疾而终,在黄某看来,是鹬蚌相让,渔翁得利。你为我好,我为你
好,结果反而坏了事。yonder姑娘早在文章结束前就英明地指出,整盘棋都是周宁
这个不懂棋的人在乱走。其原因就是陈杨都太多考虑对方,而忘了争取自己的幸福
其实是对对方最好的爱。文中陈大龄以星系比喻周陈杨的关系和超越情欲婚姻之爱
情的说法,都是来源于生活。原型之一至今仍保存着这几封信,其中“超越”用的
是beyond 而不是above(这一对原型是英语专业的)。九四年陈杨在青岛开会时偶然
相遇,其时陈仍未结婚,依然风度翩翩,所带两个女研究生毫不掩饰对他的爱慕,
但陈毫无所动,却抽出一天时间,陪杨红与几个与会女代表游玩青岛栈桥一带,有
合影照片为证。

当然,原型们现在都已十分哲学,说也许就是因为没有走到一起,才保持了这段美
好的爱,如果真的结了婚,恐怕即便是没离婚,感情也消磨得差不多了。

这就使黄某想到一首哲理诗,说树林里有两条路,都通向同一个地方(死亡?),你
选择这一条路,就看不到那一条路沿途的风光;你选择那一条路,就看不到这一条
路沿途的风光。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所以无论你选择哪一条,你最终都可能
后悔没选另一条。

不过既然知道是这样,就应该看开了,不去后悔没选另一条。作为读者,就可以飘
在半空中,看到两条路上沿途的风光。

生活中人人都希望有完美的爱,完美的结局,但爱常常是有缺憾的。爱的缺憾美,
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大部分歌咏爱情的诗歌小说,写的都是爱的缺憾美。写
爱上一个人,却不知道这个人爱不爱自己,或者知道自己的爱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相爱了,就写见面之前的等待之苦,分手之后的相思之苦。相爱而不能结合,被社
会被生死相隔,更是有数不清的诗词歌赋为之慨叹歌咏。

爱的缺憾美:当事人心中永远的痛,小说家笔下永远的爱。

有没有办法让缺憾的爱不成为当事心中永远的痛呢?应该是有的,时间可以治愈所
有的伤痛,哲人式的思考可以使你象看小说一样看待自己心中的痛,为你开解。

黄某最欣赏的三句话是:

生命是一种体验。
爱情是一个过程。
幸福的秘诀在於降低自己的追求。

这几句话,肯定不是黄某自己想出来的,肯定是quote, 不过忘了原作者是谁了。

既然生命是一种体验,那么,不论你体验的是酸,是甜,是苦,是辣,都是一种体
验。最理想的是各种滋味都体验一下,但如果不能,也不必为自己体验了苦而别人
体验了甜感到不平。酸甜苦辣都是体验,体验面前,味味平等。

既然爱情是一个过程,它就如任何过程一样,有发生,有发展,也有结束。当爱情
发生的时候,不要讶异,欣喜地迎接它的到来,促进它的发展。当爱情结束的时候,
也不要认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一个过程结束,可能会有另一个过程到来。如火如
荼的爱情结束了,可能会有相敬如宾的爱情到来。

当然如果你说相敬如宾不算爱情,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就要用哲学姐姐的一句话了:
请给爱情下个定义先。

对第三句,黄某没有什么更多发挥,一句“无所求,就无所惧”就搞定了。

哲学姐姐说得好:你总是抱怨自己生活平淡,只恨911那天人在纽约,身不在世贸,
你的平淡都是你自己发挥这三句话造成的,你有把生活平淡化的倾向和能力。

英美文学妹妹就造了一个新的单词:ping-fan-ize : 使生活平凡化。

各位,不怕吃苦,不甘平凡的,就勇猛地跳进生活里去,苦就苦了,甜就甜了,不
枉来这世上一场。怕吃苦的,不怕平凡的,就跳到半空,管它世人忙忙碌碌,辛辛
苦苦,勿自在上面看热闹。

---------------------

如果从前有一半的人认为黄某是女人,看到这里,应该有100%认为黄某是女人了。
大老爷们的,谁个吃饱了无事干,想这些名堂!

如果是黄某身边的狐朋狗友呢?早就打断了黄某的长篇大论,一齐拍掌笑道:黄,
你太搞笑了!

当今是一个搞笑的年代,一本正经的说就是最好的搞笑。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跟着感觉 回复 悄悄话 黄颜, 黄颜, 你怎么出了这长篇, 就再没有了. 反正我不管, 套用唐晓琳一句话: 你把我写进去, 就要负责把我再写出来. 否则, 哭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