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草

把最近几年的原创作品,包括小说,散文,随笔和诗词等等,放在这里与朋友分享。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历史万花筒之一瓣 --《天涯忆旧时》简介

(2015-04-01 10:55:50) 下一个
历史万花筒之一瓣

 
--《天涯忆旧时》简介
 

凡草
 
   整整四十年!

   四十年前,在中国,在我们的故土,曾经有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它持续了十年之久,涉及到一千六百多万人,几乎影响到广袤大地上的每一个家庭。由于这场运动,“知青”从而成为中华文字里的一个特定名词。知青情结,也成了一段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情怀。

  这千百万名知青中,有一部分飘洋过海,散落在世界各地。尽管他们身居异乡,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可是,那段经历却一直伴随着他们,永远难以忘怀。这场运动的四十周年之际,他们在天涯海角,从一个特殊角度,带着拓宽的观念、交错的习俗和迥异的道德来回首那一段蹉跎岁月,并且把深深的情感化成文字,汇集成一部40万字的文集,《天涯忆旧时——海外知青文集》。

  这部知青文集一共有27位作者,分别定居在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各国。尽管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头衔——“知青”,都有一段共同的经历——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命运转折——远离故乡“洋插队”。现在,他们在海外从事各行各业,有些人还颇有建树。正是这些曲折阅历和艰苦生活的沉积,使他们从中提炼出一块块人生瑰宝。

   文集中共收入了31篇文章,分为纪实和小说两个部分,并附有一些旧时照片。这些文章,从风雪迷茫的北国草原一直写到波涛滚滚的南海小岛。这里的人物,有兵团的拖拉机手,农场的农工,草原上的羊倌,群山中的拓荒者,农村大队干部,背着药箱的赤脚医生,社队小学的民办教师,更多的是普通的人民公社社员。
  
  他们如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生活。小蚕的纪实文章《咖啡和小熊的故事》写出了两只小狗的天真可爱,用它们的遭遇隐喻着一代知青悲惨无助的生存处境。闫庚函用《偷鸡摸狗》的调侃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吃不饱时,人的大脑功能就开始退化,最后,退化到只有一个想法:有什么办法把肚子填饱。”

   知青时代正当青春年华,朦胧茫然不知所措的初始爱情宛如楼兰笔下的《炉火温馨》,自然至今记忆犹新。阿忆笔下有个情窦未开的少女和一个为了生活盲目地嫁给了陌生农民的上海知青,她们的初恋就像一团迷雾消逝在《蔗林鱼塘边的岁月》里。或者,像广玉兰在《茫茫大山》里产生的那种情怀,“大山不会忘记的,就像山风和山泉一样,不会消失的。”而黎京着力刻画了几位知青的群体故事,那里,爱情在《迷茫的杭盖》中苦苦挣扎,试图在动荡的社会里,从革命友谊和阶级感情中夺回它本来应有的一席地位。

   劳苦之余,自然也有些闲暇。乐飞在《捉鱼的乐趣和惊恐》中,用颇为轻松的笔调,描绘了好几种捉鱼的手段和妙趣横生的小故事,绘出了一幅苦中作乐图。

   可是,处于当时的境况,一代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举步维艰,前途茫茫。星光用沉重的笔调,写出了《没有希望的明天》,芦紫在《江营轶事》里叹息着一代人像‘小炉匠’般的无奈。万幸,就如冬至在《下乡十年》中提到的,很多知青默念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

   这种信念使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沉沦,没有向命运屈服,在峰回路转的时刻,挣扎而起。书刊在《祸福相依》中提起,她几乎是用生命换来了复习考大学的机会;关中几经挫折,不屈不挠,终于圆了大学梦;更多的人,像书刊,湘平,乐飞,……在通过文化考试,体检合格以后,还担心着政审——那个年代套在每个人头上的一道紧箍咒——对自己一生命运的影响。

   可喜的是,作者们的眼光并没有局限在个人恩怨之上。他们不仅写知青,写农民,写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写农村,写那个时代的悲欢喜乐。常静笔下的牛老憨和青儿一家,黎娉儿在《世间女子》中记录下来的农村女儿们,悲歌在《最后一课》里讲述的悲剧,《麻油汤面条》从一个女知青的遭遇折射出农民生活的悲惨以及他们与生而来的纯朴人性,《羊下桥》里那位天真可爱的女孩和她的奶奶一起为生病知青招魂的故事…… 这些貌似平淡的描写,在读者面前铺开了一幅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的画卷。

   他们笔下的故事,不管是纪实文学还是进一步再创作,都超越了“无怨无悔”的空洞理念,大多数作者都可以用过来人的视角来看待大千社会,把自身的经历与整个社会相联接,从更高的层次上,通过有心无意地对比,分析和认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运动。星光探讨了为什么知青会成为《不受农村欢迎的人》。凡草在《无奈的选择》里感叹着实际上并没有选择的体制。何家声比较了同属于婴儿潮一代的《老三届和越战老兵》,他们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自我存在,个人价值的追求”上的相同与不同。独善斋主则技高一筹,用纯熟的笔法把《河东四子》的知青生活,和他们回城以后的悲欢境遇浓缩进了中国35年的改革和变迁。

   由于远离故土,这些海外知青酿制的思乡之酒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清淡的异域醇香。正如科发出版社的总编张桐先生所言:“作者们的真实、宽容、豁达的心态也是留在国内的知青们,包括那些知青作家所不同的,也许是经历了洋插队和海外生活造成了过去同是知青,而今天在思想和心灵深处的区别。这是现在一直生活在国内的知青们,难以持有的心态。”他认为,“这些作品留住了真实的年代,也给后人留下了我们这一代人对生活和历史的责任。”

   四十年过去了,年华使这一代人鬓发苍茫,进入了回忆往事的阶段。这些普通人鲜活的回忆和独到的见解从众多层面留住了那个真实的年代,成为历史万花筒里一片灿烂的花瓣。于是,后人在转动它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绚丽的图案。



《天涯忆旧时——海外知青文集》


星光总策划,凡草主编,在2008 年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之际由美国科发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侨报》副刊,2008年12月20日 以《历史中的一片花瓣》为题登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