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艺术科技文化哲学。。。

(2019-05-16 09:14:14) 下一个

艺术,科技,整体文化,和哲学的区别主要是:

艺术只要一个人或少数一些人关起门来就可以创作出供世界亿万人欣赏的作品。所以,艺术最容易被剽窃和抄袭。人类文明中的一大奇观便是,不知有多少临摹者的画比原作者的更美妙,但是人们一旦发现是临摹的就不承认其美妙;不知有多少次某名人其参加模仿自己的比赛,结果被模仿者胜出。这种现象表明的是:艺术太容易被模仿,抄袭,剽窃。而这本身也表明了三点:1)艺术作品容易被大众所理解; 2)艺术作品一旦被理解了,容易被复制;3)而前面这两点又表明,就艺术创作的技术来说,难度较低。

科技相对来说比艺术要难以理解一些,但仍然是少数一些团队掌握了之后就能创造出改变世界的奇迹来。因此,科技也是一个人们所热衷于偷来偷去的领域。而科技又要分成技术与一般科学,其中技术最容易被模仿,抄袭,剽窃。因为技术只要了解了其中的一些关键内容,那么几个人关起门来就可以设计出产品,然后组织一群人(从几十个到几万个人的群体)在封闭的环境内就可以生产出攻克世界市场或战场的产品来。所以,每个国家都把高端的技术资料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而一般科学稍微有所不同,因为其所面对的是大家都知道其基本原理,但是却又都面对着一些难以突破的普世未知的自然领域。因此,一般科学相对比较开放,人们甚至需要把自己的成果公之于众,得到同行的认可才能被世界所接受,否则等于没干。当然,一般科学同样也有偷来偷去的问题,尤其是实验室里进行操作的数据,及人们投稿后还未发表的一些关键的想法。

而哲学则不同,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稿公开地摆在全世界人的面前,随便拿,随便读,但还经常是没人读得懂,还经常被那些凭着解读那些文稿赚得名利双全的专家们解释得乱七八糟。更重要的是,即便是专家们解释对的部分,在他们那里也不过是用来炫耀和赚钱的资本而已,并无法直接创造出任何可以改变世界的奇迹来。通常是,十亿个人读了一个哲学,五亿个人有印象,一亿个人有点感觉,一千万个人觉得不错,一百万人的思维受到些影响,十万人的行为受到些影响,一万人对之很有体会,一千人对之有所掌握和运用,一百人基本理解,十个弄懂了,一个人精通了。所以,人们虽然也常喜欢偷哲学,但偷去之后最多只能是进行表面的模仿而不具有根本性的效果,因为他们很难找到那个十亿分之一的可以精通该哲学的人。即便他们专门组织人来研究那哲学,他们所组织的人当中可能有一半属于那根本没印象的五亿人之中的,而另一半也不过是有点感觉而已。

整体文化介于哲学与一般科学之间。虽然其中有些东西诸如艺术,科技信息是可以偷来偷去的,但是其整体效果却是需要民众的普遍实践才能表现出来。所以整体文化大概属于是一百人接触了之后,九十万人有印象,五十万人有感觉,十万人思维受影响,五万人行为受影响,一万人可以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一千人弄懂了,一百人恰巧可以在实践中运用之创造奇迹,十个人非常精通。

刚才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英国某学者破译了所谓世界上最难懂的被称之为Voynich的文卷后很多人欣喜若狂,我很不以为然。如果一个文卷之所以难懂是因为没人懂它的文字,那就根本称不上什么最难懂!最难懂的是那些公开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哲学,所有人都能读得懂其单个词汇的表面意思,却不能从整段话所具有的所有好像可能合理的字面意思中找出那个真正唯一合理的意思来,那才叫真正难懂,那才是偷也偷不去的内容。而且,哲学之难懂并非作者故意进行加密,而往往是作者苦口婆心地的论述,读者就是读不懂!除非是当面一一细解,就是读不懂!以Voynich来说,如果说有人破译了它的文字,就完全懂了的话,那又算得了什么难懂?几年后恐怕就没人再提起它了。《道德经》的文字大家都懂,有几个读懂了?

世界上有些东西其表面价值就是根本价值,比如艺术作品。因此,偷去了就偷去了。所以,人们保持艺术作品的价值变成了保持原作者的价值:只要是临摹的,即便比原作者更高级,也没用-----这其实已经失去了艺术本身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的时代,虽然人工的艺术可能会因为沾点“人”气,而具有特殊的价值,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的技术价值很快就会如已经被人工智能击败的棋类技能一样失去昔日的光环,而成为一种补偿性的装饰品。人们不会再赞叹,“啊,那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艺术家呀。”因为等有人再发那样的感叹时,他自己和旁边的人心目马上会响起一个声音:“这算什么?还没我家刚买的机器画的漂亮呢。”

科学技术虽然有着深刻的内涵,尤其是其中的数学公式及数据,常人难以理解。但仍然是只要偷了其表面的东西,就是偷了它的可以拿来进行根本性创造的东西。

哲学则不同。虽然哲学的文章可以进行抄袭剽窃,可是不但哲学的理解力无法抄袭剽窃,而且哲学所应有的只有当广大读者了解了之后才具有的社会效果根本不可能由少数人抄袭得去。一般文化虽然整体上比高深的哲学容易理解和模仿,但是其整体的社会效果却也不是能随便抄袭得了的。

当然,上述所有数据都没有统计的依据,只是用来写意,相信大家能理解其中的意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慕容青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飞来寺' 的评论 : 我前面那个跟帖可能过于抽象不易理解。。。举个大家都听得懂的现实的例子吧:那些亿万富翁们都喜欢在家里挂满了价值连城的名画,或在厅里摆上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那与社会上的公民文化没有半毛关系,只是一方面可以用来为亿万富翁们的财产进行保值,一方面让他们平时看着那些艺术品心里感到舒服,一方面等有人来访时,可以炫耀一下而已。。。。。。这就是艺术的硬性价值所在。。。。。。

没人会在家里墙上挂满哲学著作的,因为那不值钱。。。就算有人向访客展示自己书房里收藏的各种哲学著作,那也是为了炫耀自己有学问。。。。。。这里的区别是,象访客炫耀艺术品,一来直接让人享受艺术品的价值---就是它们的外在表现,二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但是,象访客炫耀哲学著作,人们一来根本不可能从书的外表上感受书所含有的真正价值,二来也并不说明收藏者一定读懂了那些著作,更无法反应哲学的根本价值之所在---社会影响力!

这就是哲学之软与艺术之硬的一个最好的对比。。。
慕容青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飞来寺' 的评论 : 都可以。。。如果一组数的平均值是50,而它的最小值是0,那么它一定含有一个大于50的数,这是本文的说法依据。。。

但另一方面,文化不是线性的,因此,1+1 可以远远大于 2,那就成了你所说的依据了。。。

总之,本文这里只要涉及到数目和大小之比的都是写意,并无严格的依据。。。

我把整体文化的影响之不可偷性置于科技与哲学之间,只不过是要突出强调哲学与硬科技之比的“软”性,也就是说对于它的影响不可从硬性功利出发。。。当然,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强调整体文化之“软”性,也就是说对待整体文化,不能像对待科技那样采取硬性功利的那种捞一把是一把的策略,因为,它和水一样的,你想捞也捞不着。。。

所以,我把哲学介于科技与整体文化之间,与你强调整体文化包括科技的区别在于:是强调哲学如水一样地,你只有把社会置于其中才能有所获益,还是强调社会的信息功能更如水一样的你只有把社会置于其中才能有所获益。。。。总之,两者都如水一样地软,都不具有科技和艺术那样的硬性价值,都不是你想捞就能捞得到,因此都是偷也偷不去的。。。
飞来寺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整体文化介于哲学与一般科学之间”还是包括了所有,含哲学、科学技术、艺术等等?
慕容青草 回复 悄悄话 谢网友支持!

补充一点:今天很多人仍未能习惯将文化与信息联系起来。。。看待所谓整体文化的一个最恰当的方式就是将文化看成是信息源。。。换句话说,虽然文化中的诸如科技等信息偷着了就有用。。。文化整体信息的功用则不是偷了就有用的,而是只有当全民广泛接受到信息后,一百万人里面有一小部分会有直接运用,但对很大一部分人的思维会产生影响。。。所以,对待文化和对待哲学一样,用功利的思维是行不通的。。。
南岛水鸟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旧日云中守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