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黑格尔哲学引发的两场世纪闹剧

(2018-05-13 05:27:01) 下一个

虽然黑格尔不如他的两位室友谢林(Schelling)及侯德林(Holderlin)那样少年便得意,却是名副其实的大器晚成。他的诸多著作中的《现象学》和《逻辑学》是他一生中对哲学界的主要贡献,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正常思路来看,那应该是人类哲学发展进程中的天才之作,但它们却因为专业化的哲学发展中有悖于一般人的正常思路的因素而对其后的主流哲学造成了至今也难以恢复的悲剧性的创伤。

先来看黑格尔的《逻辑学》,如果对它的意思进行仔细咀嚼,并将通过将其内容与现实的自然与社会现象进行对比而将其语言未能清楚表达的部分进行合理化处理之后,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黑格尔的所谓逻辑学是要在他之前的传统的形而上学与形式逻辑的总和之上找出一般规律来。但是,因为他形而上学与形式逻辑的总和中又引入了时间的概念,且将之运用于世界的一般过程,因此,黑格尔的所谓逻辑学是要在形而上学,形式逻辑,以及自然科学的总和中找出一般规律来。而黑格尔对于形而上学形式逻辑以及自然科学的总和的观察思考的结果得出它们的总和具有所谓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等一些规律。如果我们用水果来打个比方,那么黑格尔的思路就相当于是将有着各自特性的苹果,香蕉,西瓜,橘子放到一起,来研究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结果发现他们都有大量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再举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是,每种植物和动物都有各自的生长繁殖的规律特征,但人们发现大多数的植物的叶子和动物的繁殖表现出与黄金分割有着内在的关联的所谓的斐波那契特征。

但是,由于黑格尔所思考的内容对他当时来说过于深奥,一般人没去考虑,他的前人也没为他提供相应的语言词汇,因此,他在表达上显得有些混乱,尽管黑格尔的语言能力及逻辑表达能力是超强的,但是由于他所考察的内容当时来说过于抽象,因此,他不但没能将它说清楚,而且他自己后来似乎也有些糊涂(据说他一糊涂时,常会在一个地方很长时间不动,哪怕被雨淋着,仍在那里思考)。而黑格尔没表达清楚的结果导致了他后面的人以黑格尔用辩证法否定了形而上学为名对形而上学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挞伐,不论是西方的学术专业界还是中国文革期间的政府和民间的政治运动中,不知多少因为被扣上形而上学的帽子而被逼得身败名裂。

更有甚者,直至今天,在中文网站还常有一些人出来煞有介事地说黑格尔的辩证逻辑(被认为是他的《逻辑学》的直接产物,即前面提到的那些规律)取代了形式逻辑。

而由黑格尔的《逻辑学》引发的这场闹剧中的中坚定力量为海德格尔挂帅的存在主义中的一支人马以及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旨的辩证唯物论人马。

当形而上学在21世纪初被正名之后,由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引发的这场闹剧又衍生一个新的变异:全面否认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性。更确切地说,这一变异是在上世纪所谓的科学哲学兴起后便开始上演,只不过当时以黑格尔辩证逻辑的名义对形而上学进行的挞伐戏还没有收场,所以在主流哲学界曾有过一个用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批形而上学与全面否认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并存的时期。这也是这场闹剧的另一个特色。

其实,如本文前面指出,正如黑格尔在他《逻辑学》开头强调的那样,他并无心否定形而上学,他更不可能否掉形式逻辑。只不过在他的《逻辑学》一书的论述中为了说明他那个被后人称为辩证逻辑的新发现的价值时,指出传统的形而上学及形式逻辑之不足之处时所使用的语言让那些没有认真去咀嚼他的文章精髓而只是满足于对他的文章的文字的了解的人们以为他是要全面否认形而上学与形式逻辑。因此,一个原本应该是对传统的形而上学与形式逻辑进行补充发展的理论成为了人们全面批判形而上学甚至否认形式逻辑的工具。

这里的荒唐之处有两点,一点是没有仔细琢磨清楚黑格尔文章的意思就乱用黑格尔的理论,第二点也是比第一点更荒唐之处在于,即便那些专业哲学的大人物们没有读懂黑格尔而错以为黑格尔是要否认形而上学及形式逻辑,那么他们就应该站在真理一边勇敢地出来批判黑格尔,怎么会是用黑格尔的理论来批形而上学甚至形式逻辑呢?这不正说明他们不但没有读懂黑格尔的《逻辑学》连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及自亚里士多德以降关于形式逻辑的文章也都没有读懂吗?!

难道自黑格尔以后的专业哲学界就由一群阅读能力极差却又带有各种光环的人把持着吗???

难怪曾经有一位在北大读比较文化博士的朋友指着他家里一大哲学名著对我说:哲学就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怎么说都有理!

黑格尔以后的专业哲学界应该为今天人类哲学之衰败负起极大的责任!当然,过去一个世纪里也曾有过一些出色的专业哲学家,比如怀特海罗素韦根斯坦等。但是,很显然这些出色的哲学家并无力挽回由那些因没有搞懂黑格尔而卷入由此导致的世纪闹剧的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黑格尔哲学引发的与上述闹剧相关的另一场闹剧则是由黑格尔的《现象学》造成的。如果说黑格尔的《逻辑学》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正常经验范围,那么他在《逻辑学》之前所做的《现象学》便超出了自古以来的人们的正常的思维范围。从简单的文字表达来看,似乎他是在谈论意识的特点,但是由于他的出发点过于古怪,使得他的语言表达比起在《逻辑学》中的表达来更难以让人理解,而这种难以理解造成了日后从专门研究黑格尔哲学出身的哲学大人物胡塞尔居然因为他自己的理论也是以人们的意识为研究对象就也模仿黑格尔的样子用“现象学”一词来命名他的理论。胡塞尔之后的人因为也都没理解黑格尔的《现象学》的意思,反正黑格尔与胡塞尔的现象学都是研究意识特征的,而黑格尔的语言又那么难懂,干脆就把胡塞尔的理论称作“现象学”,而且还不忘了说明一句胡塞尔的现象学不同于黑格尔的现象学------这就成为了黑格尔之后人类文明史上另一场最大的皇帝新衣的闹剧!

其实,胡塞尔及其后的所谓现象学家们没有搞懂的一点是,黑格尔之所以将他的那本书称作为《现象学》是因为他的出发点是假设自己躲进自己的意识中来观察自己的意识对世界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虽然这里说起来有些绕嘴,但是很显然“现象学”这个词用来表达“对于意识观察现象的过程进行观察”这样一个理论是极其恰当,非常合适,几乎别无它选的一个命名,而胡塞尔的那个从所谓的“意向”出发来研究意识的特点不但其深度远比不上黑格尔的思维,而且“意向”与“现象”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但是,由于胡塞尔用“现象学”为他自己的理论命名,别人也都没搞清楚黑格尔的《现象学》是怎么回事,今天大家都把胡塞尔的理论当作现象学,而没几个人知道黑格尔的现象学是怎么回事人----套用中国麻将术语,这是典型的一个截胡。

现象学的本意来自康德的现象说。所谓现象就是人们的意识产生的而不是客观自在的,因此黑格尔的现象学的基本意义就是观察意识如何在外界的对象面前制造出“现象”的。如果胡塞尔也是研究这一特点,那么他就应该给黑格尔credit,而不能声称他的哲学与黑格尔的现象学没关系。

但是,如果胡塞尔的理论只是研究由意向决定的意识结构而与意识如何产生“现象”而无瓜葛,那么用黑格尔所创的“现象学”来命名他的理论就很不得体。

无论怎样,他都要么别用黑格尔创的“现象学”名字,要么就给黑格尔应有的credit,而不是在用了黑格尔创的“现象学”一词作为他的理论名字之后,声称与黑格尔的现象学而无关系!最后导致普通人都说,现象学是胡塞尔开创的。

虽然胡塞尔海德格尔一支人马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的一支人马是由黑格尔引起的世纪闹剧的主要中坚力量,但是,之所以会出现这两场闹剧的因素却在人类文明的更深层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人类文明的浮躁以及对于权威和名望的崇拜追随超过的真理的执着!

专业化了哲学就像好莱坞的影视业一样需要不断地推出新的明星,虽然人们并没有弄清黑格尔《现象学》及《逻辑学》,但是他们仍然急需有一个可以号令天下的权威理论及权威人物,因此,便造成了一些不伦不类的现象。而一旦他们推出了新的权威之后,那么任何对新权威的挑战至少在短期内会遭到下面根本搞不懂理论精髓的普通的跟随者们的无情打击。。。

所以这两场闹剧其实是人类文明内在缺陷所表现出一种极大的悲哀!!!

最后顺便提一下黑格尔的辩证法与柏拉图的辩证法之区别。如果我们把黑格尔的辩证法比喻为用前面提到的斐波那契序列的话,那么柏拉图的辩证法就相当于社会问题里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前者如斐波那契序列那样是对客观存在所做的一种不完备且不具备严格的逻辑基础但却极具普适性描述,而后者表达的是一种多样性特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慕容青草 回复 悄悄话 相关链接:

到底什么是辩证逻辑?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8822/201712/14743.html)
黑格尔的辩证法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8822/201708/11693.html)
再谈现象学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8822/201708/6100.html)
到底什么是现象学?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8822/201708/4630.html)
慕容青草 回复 悄悄话 如果有读者确实去认真读了黑格尔的《逻辑学》之后,不愿认同本文中用“糊涂”来为黑格尔在该书中从字面上来理解是批形而上学及形式逻辑的话进行解释的话,我建议他去认真读一下前言与引言。。。虽然,对读者来说,一本书是先有前言,再有引言,再有其它部分,但是,作为一名哲学文章作者,我知道,前言与引言部分如果不是最后写,也一定是在全文完成之后加以修改的。。。尤其是象黑格尔的《逻辑学》那种经历了再版的书籍,再版后的前言更能反映他的真实观点。

不是说他书中主体部分的话就不反映他的真实观点,而是如我文中指出的,他当时缺乏相应的语言词汇,因此肯定面临着极大的表达上的挑战(尽管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超强的)。。。纵观他的《逻辑学》整体。很显然,他的目的是想将传统的形而上学及形式逻辑统一起来,而且由于在统一的过程中,他发现不能不引入时间变量,因此,他的所谓新逻辑就成为形而上学,形式逻辑,加自然科学的领域的一个统一。。但是,这个统一显然不是要否掉之前的形而上学及形式逻辑的所有内容,只不过是在指出它们的不足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而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