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风景

走走看看: 走光明的道路, 看美好的风景, 过幸福的生活.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戴维斯杯:纳道,费德勒,西班牙瑞士美国中国队

(2011-12-06 14:10:33) 下一个

2011年的戴维斯杯决赛上个周末在西班牙的塞尔维亚结束。纳道领军的西班牙队,以3:1击败波罗挂帅的阿根廷队,四年内三夺冠军。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队在半决赛时击败了小德的 Serbia 队。当时小德在美网赛后,因伤未能全力发挥,否则小德带领 Serbia 队对阵纳道的西班牙队,应该是“梦幻”对决。可惜未能实现。

决赛的比分不能反映跌宕起伏的过程。近几年没有怎么关注戴维斯杯的比赛,但是这一次,看了大部分单打比赛。波罗奋勇拼搏,给大热门东道主造成不少麻烦。

比赛是在西班牙队擅长的红土场地进行,但是阿根廷队的红土场地成绩也很好。第一场单打,由纳道对阵阿根廷的二号选手 Monaco(排名在26位)。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纳道兵不血刃以6:1,6:1,6:2直落三盘。第二场,由波罗(排名第11)对阵排名第五的费雷尔。波罗以2:1领先以后,可惜在第四盘和第五盘体力下降,被以稳健发挥著称的费雷尔逆转。这是一场精彩的比赛,双方杀的天昏地暗。波罗依靠身高和力量,发球犀利,击球势大力沉。个子比较矮小的费雷尔(1.75米,跟张德培一样高,在网球高手当中算是比较矮的),多年位居前五名,主要是依靠稳健发挥,很少无谓失误,防守好,正手好。

阿根廷队赢得双打以后,第四场单打,双方主将登场。本来以为红土王纳道应该会稳占上风,没成想,背水一战的波罗,很快就连续破发,以6:1赢下第一盘。纳道在红土场地被打成6:1,还是很少见的。也许是在决赛,打决胜场的压力太大。还有,尽管是在西班牙比赛,但是赛场上有很多阿根廷的球迷,拼命为波罗加油,还夹杂鼓声,感觉好像到了阿根廷的主场。相反,西班牙球迷的加油声反而不如少数阿根廷球迷,也许是对本国球队比较有信心,老神在在。

落后的纳道逐渐稳定下来,慢慢打,注意成功率。而西班牙观众在纳道落后时,也紧张起来为纳道加油,声浪盖过了阿根廷球迷。最后纳道连扳三盘,为西班牙队赢得最后一分。最后一盘,波罗比较明显的体力不支,全凭发球和毅力坚持,但是到最后的抢七实在是撑不住了。

纳道领军的西班牙队,在2008, 2009, 2011三次夺得戴维斯杯。两位主将纳道和费雷尔都长期排名前五位,还有几位排名在8-30名之间,实力确实很坚强。有体育记者开始称这支队伍是戴维斯杯历史上最好的球队,但是也有人认为1992年夺冠的美国队实力更加突出。

在美国黄金一代(1989-2002年,桑普拉斯,阿加西,考瑞尔,张德培,马丁)全盛时期,1992年的美国队,由当年排名第一的考瑞尔和阿加西担任单打,老将麦肯罗和桑普拉斯任双打。当年考瑞尔连拿澳网和法网,阿加西勇夺温网,风光无限;而桑普拉斯只能是第三号单打,张德培连决赛阵容都进不了。可见那次夺冠的美国队,实力确实非同小可。当年的亚军是瑞士队,那也是瑞士队历史最好成绩。当年加冕巴塞罗那奥运冠军的罗塞特 Rosset,是我印象当中第一位网球场上的巨人。身高2.01米的罗塞特,依靠强劲的发球成为当时的顶尖好手,并带领瑞士队打进戴维斯杯决赛。

华裔明星张德培也曾在戴维斯杯大露风头。1990年,美国队由18岁的张德培和20岁的阿加西领军,在决赛中以5:0战胜对手。张德培独得两分。那年的美国队可能不如两年后的阵容豪华,但可能是戴维斯杯历史上夺冠队伍当中最年轻的。

桑普拉斯也在戴维斯杯留下辉煌的一页。1995年的戴维斯杯决赛,美国队做客莫斯科。由曾夺得法网和澳网冠军的卡佛尼科夫为主将的俄罗斯队,选择了室内红土场地,给擅长硬地的美国队制造困难。但是桑天王异常神勇,连续把俄罗斯两员战将斩于马下。他还与马丁合作赢了双打,三天连续作战并独得三分,帮助美国队捧回冠军杯。

2010年,纳道没有参加戴维斯比赛,专注于大满贯(连拿三个大满贯),最后是小德领军的 Serbia 夺冠。小德在决赛中1:2落后的情况下,力挽狂澜,为本国独得两分。信心大增的小德,一鼓作气在2011年的前9个月夺得三个大满贯,几乎成为“孤独求败”。可惜,在9月,有伤在身的小德无法“为国增光”,在戴维斯杯半决赛中败给阿根廷队,失去了与巅峰时期的西班牙队一决雌雄的机会。不仅是 Serbia 的损失,网球迷也失去了欣赏“巨星相撞”的机会。Serbia 有世界第一的小德,还有排名第九的眼镜侠,第22的维克特,还有一位顶尖双打专家。这支队伍实力之强,如果没有伤病困扰,大约只有西班牙队可以与之抗衡。

但是,还有一支队伍,可与这两支球队抗衡,那就是费德勒领军的瑞士队。自从罗塞特带队打入1992年的戴维斯杯决赛以后,瑞士就再无亮眼的成绩,多数是在世界组与欧洲组之间徘徊。尽管老费在2004年以后称霸网坛,但是戴维斯杯是代表国家的团体赛,只有一名好手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所以老费多年对戴维斯杯兴趣缺缺。但是,2008年瑞士涌现出了另一名好手,Stanislas Wawrinka。在两人合作夺取北京奥运男双冠军以后,Wawrinka 稳步上升,近两年一直稳居前20名,甚至进入前十名。由这两人组成的瑞士队,击败其他球队应该没有问题。如果运气好或者是主场(选择有利场地),打败西班牙队和 Serbia 队也很有可能。当然,他们的劣势,是其他人水平不高,只靠这两人兼单双打,而且都是五盘三胜制,体力可能是个问题。

2011年戴维斯杯决赛以后,纳道宣布2012年他将不参与戴维斯杯比赛,专注于卫冕奥运冠军,也许还想在大满贯比赛中有所斩获。没有了纳道的西班牙队,与法国队和阿根廷队处于同一水平线,实力会低于小德领军的 Serbia 和老费率领的瑞士队。如果小德因为伤势在2012年没有太大起色,而老费选择积极参与戴维斯杯的比赛,也许2012年是瑞士队第一次夺取戴维斯杯的最佳时机。

也许有人会说戴维斯杯是鸡肋,特别是只盼老费赢球,见不得老费输球的部分费迷,会不赞同老费参与戴维斯杯的比赛。作为一般的球迷(不只是某人的粉丝),客观的说,老费已经成为 GOAT,作为球员该拿的冠军都拿过了,只剩下不太被看重的奥运冠军,与团体比赛戴维斯杯的冠军老费还没有拿过。人之常情,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争取。也许老费本人还是很看重奥运冠军和戴维斯杯。

从老费连续参与了2000,2004,2008三届奥运会来看,老费是很有国家荣誉感的。不像某些美国球员那样只顾打职业赛赚钱赚积分,根本不考虑代表国家出战奥运或戴维斯杯。就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18岁的费德勒结识了现在的太太。在今年美网结束几天以后,老费就不远万里,奔赴澳洲,代表瑞士队出战戴维斯杯世界组的附加赛。老费独取两分,击败了休伊特和新星托米奇,帮助瑞士队保留在16个世界组球队当中。也许,经过四轮比赛,2012年的戴维斯杯属于瑞士。

戴维斯杯是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团体赛,分为世界组(16个队)和四个大区组(各区可能还分为两个不同级别的组)。世界组的16个队经过三轮淘汰赛以后,出线的两个队在12月初争夺冠军,这是这一年最后的比赛。世界组的第一轮(一般是2月份)失利的8个队,在9月中与四个大区的前两名共8个队,抽签对决进行附加赛。胜队进入下年度的世界组(世界前16名,比如今年的瑞士队),负队掉入大区组(第17-24名,比如今年的澳洲队)。

中国队从1980年代起,一直参与戴维斯杯的比赛,但多数是在亚太大区的第一组和第二组之间徘徊。最好成绩是1987年打入当时东方大区组的决赛,和1990年打入亚太大区的前两名。这两次都是相当于打进世界前24名,但是没能进入世界组(前16名)。

我有幸到现场观看了1987年中国队取得历史性突破的那场比赛。在东方大区的半决赛中,中国队的刘树华胜了两场单打,还与马克勤配对赢了双打比赛,一人独取三分,主场战胜了日本队。特别是第一场,刘树华在1:2落后的局势下,在全场观众奋力加油声中,完成了大逆转,最后一盘是长盘决胜,8:6,非常艰苦。

中国队在1990年以后,再也没有进入亚太大区的决赛,最好成绩是止步亚太大区的半决赛。2011年,中国队先是以3:2击败卢彦勋领军的中华台北队,然后在亚太半决赛中以1:3败给托米奇带领的澳洲队。2012年的中国队签运不佳,在亚太大区的第一轮就要再次面对澳洲队,过关的可能性很小。

亚洲球队当中成绩最好的是印度队,经常位于世界组的行列,曾在1987年打入戴维斯杯决赛,但是0:3 (2:3)败给了维兰德领军的瑞典队。印度队还曾在1970年代打入戴维斯杯决赛,决赛对手是当时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代表队。当时的印度队实力坚强,被看好夺冠。但是印度队为了抗议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拒绝与南非队比赛,把冠军拱手相让。历史证明,体育与政治有时还真是无法分开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qisenzl 回复 悄悄话 有看最后一场比赛。波罗在心理素质上还是比纳道差了一截,在纳道击出了一个擦线球(波罗以为出界了),被裁判判为有效后 ,一下子就焉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