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学会欣赏彼此的不同,会享受更广阔的世界。
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个人资料
JustTalk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海外中文教育在泥潭里挣扎之管见

(2018-08-17 08:21:40) 下一个

文章作者:Peter Gao <wonderful-all@hotmail.com> 

1、关于拆字:不是单纯的拆字,是对汉字合体字结构的分解,从而把复杂抽象的合体字还原成二个或三个简单易懂的象形字。变得好认,好记,好写,好理解。在教生字时,我们不能对合体字的复杂结构视而不见,把未知的大量汉字板块丢给学生,囫囵吞枣,让他们死记硬背,吃夹生饭,留下团团迷雾。也让学生生厌,引不起兴趣。

2、关于象形字:象形字是汉字对比于英文法文德文等西方字母文字而言,东方文字的一大优势。不善加利用,用中国的笔画和西方的字母比拼,必然失败,没有出路。

3、正是要考虑到所有学生在美国的生活背景及中文基础,我们是照搬照用国内的一套固有的做法学中文呢?还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海外办学的灵活性,在时间上以少胜多,在学字方面也以少胜多,以少量的象形字(350字)和中华字根(200字)字干(200多字) 为汉字的命脉,为突破口,特事特办学中文呢?

4、试想国内学生从幼儿园起,到整个小学,约七年时间,每周五天,每天少说有六节课,每一节无论语文算数自然美术体育,都用中文在听说读写。识字目标是3500字。海外的华裔学生每周五天,全用英文听说读写,只有周六一天最多两节课有机会学中文(假定学生不请假,不缺课)。识字目标是2500字。不算幼儿园,每周国内学生有30节课有机会学用中文,海外学生每周只有2节课学习中文。时间上只是国内学生的7%,如果算上同学之间,家人之间,周末的生活中大量使用中文的条件,海外学生学用中文的时间恐怕连人家的5%都不到,识字量却是国内学生的71%。增加了大约九倍的任务。大家想一想,这有可能完成吗?缺口是多大?

按照相同的时间比率,海外学生如果学得和国内学生一样好,用同样的六年时间,同样的比率,只能学好245字,就是3500字的7%。平均起来,一年可以学会42字。10年可以学会420字。而我们教育专家设定海外的学生10年识字任务是2500字,超出在现有时间条件下基本识字能力的五倍!除非这里的学生个个是神童,个个对中文都如饥似渴,每天都在听说读写中文,否则根本无法达到学会2500字的目标,连一半(1250字)都难以完成。十年平均如果能学到学好500字,就是相当好的成绩了。

5、症结在哪里?国内和海外的教材始终没有把字根和象形字作为重点做为突破口来设计教材,编写课文,而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顾汉字生成的规律,不顾循序渐进的法则,不考虑汉字之间字与字内部的联系,前后生成,彼此相关的渊源,大量的成组成群,具有内在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随文识字法,在国内尚且不是好方法,在海外就是非常糟糕的方法了!

突出象形字和汉字合体字的构字规律,突出汉字字根、字干的搭配原则,突出许多汉字便于以字族的方式,以字理为线索集中学习的特点,以字组文,正是考虑了海外学生的环境和文化条件的限制,巧学汉字,以少胜多,以少学多的有效途径。

举例比如,学习了“人、门”这两个非常简单的象形字,一定要抓住战机,立刻教学生学习 “们(人、门组成“们”)” 和 “闪”(由“门”和“人”组成“闪”) ,“从”、“众”这四个看似陌生,实则是“人和门”、“人和人”的不同组合而已,没有任何生字的成份。乘热打铁学习五个词语“人们”,“一闪”,“众人”、“从众”、“门人”,组句:“守门人看见一个人在门口一闪,又不见了。”“众人从门口出来”。这样,可以一次学好六个生字:人,门,们,闪,从,众,以及五个有关词语。随文识字法往往把“人”和“门”分开学,把“们”和“闪”分开学,这一分可能是一个月,一年,甚至几年之久。结果是本身有联系的字族,却分开学,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原因是汉字和汉字之间的血肉关系完全被割断了,增加了记忆负担,增加了难度,怎么能指望学生能学好中文呢?

再例如,学习“口”字,“心”字时,最好同时学另一个象形字“犬”,然后趁便学习“吕(常用字),“品”(常用字) 中, 忠,串, 患,吠,哭,器,宫(?ji2是个有用的字干),词组“心口”、“中心”、“心中”、“忠心”、“口器”、“犬吠”、“大哭”、“大器”。

这就是“集中识字法”和“随文识字法”的重大区别。“集中识字法”就是在学习有限的象形字时,及时扩大到这有限的字所组成的字族或字群,在常用字范围内,把应该学的字趁热打铁“一扫光”。提高识字效率。巧学汉字。学到很多字,但是并不费力气。

6、我觉得如果我们真的要切合老师师资和学生、大家的生活环境的实际,就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想急于求成,不要想一蹴而就,一口吃不成胖子。更不要异想天开,一步登天,以不到7%的时间资源实现人家100%的时间学习任务的71%,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建议我们脚踏实地,先从走路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盖房先打地基,砍柴先把刀磨快。下一堂课就是一堂45分钟的趣闻中文课,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获得一些中文的基本知识(象形字,笔画,拼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一下实物教学的特点,展示一下如何不让学生吃夹生饭,汉字怎样来源于古人身边的生活和环境。因此建议不要拘泥于某一本教材或某一课,不要那么严格,程式化,也不要考虑过多的教材要求,教学计划,作业的完成,家长怎样辅导等等。一节课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也不是灵丹妙药。有经验的老师只是善于培养和吸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善于因势利导,善于灵活机动地利用教材,把中文课教活,让中文变得亲切和真实可爱,让中文回到我们身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和互动,使他们不感到枯燥无聊,所学所讲有意思,对中文不反感,为今后的中文课打下一点坚实的基础,开辟一个好头,如此而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