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荷雨声·指上花

在文字之间行走,在文字内外相爱,由生到死 图文原创版权所有 转载请说明,禁止一切商业用途 ameidar@hotmail.com
正文

谁还需要那条扬起的皮鞭抽打在脊背上

(2008-01-20 06:11:16) 下一个
子夜在登上南下的火车时,给我发来短信,我记得其中的一句是:广播里要求乘车的旅客注意安全,自觉排成三队等候上车,而实际拥挤的人群早已经排成了九队。

西客站里的拥挤,我没有去想,我的脑子中却闪现着刚刚把铁轨染红的那个花季少女。她在这个雪舞纷飞的季节,独自舞出了一抹红,红得叫人心悸。所有人的悲愤都比不得那两个心神俱碎的父母,所有的哀痛都无法抚平这两位老人内心的伤痕。

我们该责怪什么?这个落后的铁路运输?这混乱不堪的车站管理?这个蚂蚁国度的泱泱之众?

就是不久之前,去年11月7日,郑州一个幼小的生命在放学乘坐公交车时,被拥挤的人群挤入车底,被轧身亡。

如果说,这两件事相似,我以为是对死者的不公。可是,同样拥挤不堪的人群,同样软弱无力的个体,都是再没有鲜活的生命。

是谁把人群中的你我他变成了弱势群体?

其实,我们早已经习惯了拥挤,因为我们也曾或者还是这拥挤的队伍中主动或者被动的参与者。其实我们都曾经是隐形的杀手,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拥挤的人群里谁会被无辜地夺走生命。

我不想在这篇文字里探讨事发地管理者的责任问题,因为责任事故必将被追究,而法律的制裁也该以事实为根据,对责任人作出相应的惩罚。

在众怒之中,如何不犯?我想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得到答案。依从一种舆论导向,偏执于一种理论观点,是否会对事件的制止和防患有作用,我是很怀疑的。这种怀疑是和个人对少女死亡事件的同情与对责任人的鞭挞并不矛盾的。

每个月的11日,是北京的“排队日”。我不知道世界其他的国家或者城市是否也有这样的一个日子,而非中国北京独创。这样日子的提出,是因为北京08年到来的奥运会,我不知道奥运会结束之后,这样的日子是不是就会结束。用首都文明办主任张慧光的说法:北京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意为两人以上就应像“11”一样顺序排列。希望杜绝公共场所乱拥乱挤、城市交通乱行乱停等不文明行为,为奥运会创造文明有序的环境。

如果谁告诉我,在中国人群密集的地方,他没有被拥挤的人群推搡过,我绝对有理由相信他在说谎。很多年前一些外国记者来到中国,会跟看大熊猫一样看着我们本该自觉排队有序的情况下却混乱不堪地拥挤着互相争抢的壮观景象。那些呆久了的外国人逐渐的不再新奇了,因为这样的情况几乎无所不在。厕所要抢,否则就会尿裤子,买票要抢,否则就进不了门,上车要抢,否则就没车可坐。如果你不抢,有时反而会被当怪物看,于是你有时也被迫着去抢。抢习惯了,也就自然了。

记得梁实秋先生曾在他德文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北平,家人告诉我许多敌伪横行霸道的事迹,其中之一是在前门火车站票房前面常有一名日本警察手持竹鞭来回巡视,遇到不排队就抢先买票的人,就一声不响高高举起竹鞭飕的一声着着实实的抽在他的背上。挨了一鞭之后,他一声不响的排在队尾了。前门车站的秩序从此改良许多。我对此事的感想很复杂。不排队的人是应该挨一鞭子,只是不应该由日本人来执行。拿着鞭子打我们的人,我真想抽他十鞭子!但是,我们自己人就没有人肯对不排队的人下那个毒手!好像是基于同胞爱,开始是劝,继而还是劝,不听劝也就算了,大家不伤和气。”文尾他叹道:“难道真需要那一条鞭子才行么?”

素质低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就在于习惯。当我们逐渐习惯的时候,一切都成为了自然。而当我们把这种自然当成了天经地义,对其产生的后果推卸责任,漠视这种习惯下的生命的缺失,那么这是比经济的落后,管理的不善更可怕的顽疾。

如果一个公共的场所,需要依靠别人的强制管理,需要别人的严厉监督才能遵守秩序,才能把排队当成一种必需不得不做的事,我想象不出还有比这更叫人觉得尴尬无奈又可笑的事。这与日本人扬起的皮鞭有何本质的差异?

一个有序的环境,是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而就这基本的常识却不是我们在任何的情况下都会自觉自愿去遵循的。

冷静的事,我们除了追究车站管理者的责任,难道就不该反省一下吗?这好像与对管理不善者的谴责声讨并不矛盾,只是为了切实减少这样的悲剧产生,仅此而已。

如果冷静在天堂,她是会怪这个车站还是更怪那股把她推挤下铁轨的人潮?这是谁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只是,我们如果能在良好的车站管理中再自觉排队等候上车,小冷静在天堂是否会更欣慰?

也但愿,我们并不太需要那一条鞭子吧。

但愿这个世界不再有哭泣的母亲,不再有无辜夺去生命的花季少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游子. 回复 悄悄话 叹气.无奈.官员们是不是少哄一会小秘多看一眼啊/?
胡涣 回复 悄悄话 听到这个消息,也想了很多。你说出了我想说的。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