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论中朝关系的本质

(2010-02-09 07:20:15) 下一个
论中朝关系的本质
苏拉, 中朝关系

     2006年10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上篇
    
    在朝鲜核问题上,针对中朝关系的实质以及中朝关系的未来走向,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我归纳了近日在网络上出现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威胁论”、 “双簧论”、 “利导论”。现分别对此三种观点做出简要介绍,并推出本文的全新看法。
    
    一、“威胁论”:
    持这种观点的的人认为:朝鲜发展核武器,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其受害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受害程度。因此,制裁、甚至打击朝鲜是中国的基本外交政策。在这种观点看来,中国动用“悍然”是深思熟虑和非常准确的。
    
    二、“双簧论”:
    认为朝鲜拥有核武器不但完全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甚至朝鲜的“核爆”就是中国一手策划或亲手导演的。中国在朝鲜“核爆”以后所采 取的一系列外交步骤,包括“悍然”在内以及多方奔走,甚至在安理会签署“制裁决议”都是中国和朝鲜合演的“双簧”大剧;或者换种说法是“中国在下一盘很大 很大的棋”,即便安理会决议已经成为事实,但那也是“打孩子给邻居看”。
    
    三、“利导论”:
    这种观点实质是以上两种观点的杂交变种。这种观点以中、朝具有基本一致的世界战略利益为出发点,同时承认中国和朝鲜在国家利益方 面存有相当大的分歧。这种观点认为:中国政府应该面对朝鲜“核爆”这个既成事实,对以前的外交政策“亡羊补牢”,顺势利导中朝一致的战略利益,缩小国家之 间利益的分歧,使得朝鲜的“核爆”牢牢地成为中国手中的“牌”,而不至于使它成为美国实现其战略意图的“跳板”或美国直接支配的“棋子”。
    
    以上观点交织在一起使得中朝关系及其未来走向显得扑朔迷离。假如我们对以上三种观点再做进一步简化,也许更能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以上观点的分歧无非是对中朝关系是何种本质的不同解读:敌人--朋友--同志。
    
    当然,按照现代流行的国际关系学说,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更不存在所谓的“同志”。但这不影响就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事件,各方出 于各自利益还是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利益集团的。这使得我们依然可以使用“敌人”、“朋友”、“同志”的概念来描述不同程度的国家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使 用的“同志”也并非原来意义上“共产主义者”之间的称谓,只不过是比之“朋友”之间利益更加接近的关系。
    
    无须太多的解释,“威胁论”持“敌人”观,“利导论”持“朋友”观,“双簧论”持“同志”观。
    
    
    对于“双簧论”,我真的不想评价,因为它不值得评价。只要中朝之间一天还没有打得头破血流,“双簧论”对无论发生的任何变故都可以用“戏”来解 释:朝鲜“核爆”了,那是“相当于中国的二炮挺进三八线”;中国发表了“悍然”的声明,那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国签署了《制裁决议》,那是“打孩 子给邻居看”;当中国表示反对“武力打击”时,他们说“看看,我早就说过...”假如有一天美国真把朝鲜给灭了,那也肯定是“爱莫能助”,同时“对同志的 壮烈牺牲表示最沉痛、最深切的哀悼”。怎么说呢?假如有网友上网时间短,不知道网文“yy”表达的含义,那么我就有幸在这里“教导”你一把:“yy”是 “意淫”的缩写,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利导论”是目前网络最流行的说法,同时也是带有浓烈感情色彩的观点。什么“唇亡齿寒”、“鲜血友谊”;让我归纳出这种观点的核心我都觉得难以胜任,因为这种观点一开始就前后矛盾,后来又随着事态的进展不停地打“补丁”。我勉为其难大致归纳如下:
    
    朝鲜“核爆”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失误造成的,由于朝鲜长期得不到中国的军事保护和经济援助,不得已而采取的“冒险”行动;既然已经既成事实,中国就 应当顺势利导,承认朝鲜的有核地位,加大援助,反对制裁,加强中朝团结,切不可把一个有核的朝鲜推到敌对方或是让敌对方消灭,使中国失去战略屏障,直接暴 露在敌对力量面前。
    
    鉴于“利导论”所持观点,当中国发表“悍然”的声明时,他们感到惊诧,当中国的态度缓和时他们感到欣慰,当中国签署《制裁决议》时他们感到不解和无奈,当中国表示反对“武力打击”时,他们浮想联翩。
    
    “利导论”是建立在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误”这个前提下的,这本身就极不合理。中国外交政策制定者有那么多的智囊机构,并且掌握有和我们普通网民极 不对称的国际战略信息,怎么可能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没有我们普通人看得清?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看得清”与“看不清”的问题,他们本身就是国际外交事务的 当事人,国际外交事件本来就是在他们和其他国家的决策者之间发生的。
    
    作为邻国,朝核问题是中国最大的地缘外交问题;作为缔结有“军事互援”条约的盟国,朝核问题是中国最大的国际战略问题。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可能在这方面犯过于严重的原则错误的。
    
    实际的情况,自从朝核问题成为外交问题以来,中国是介入最多的国家,无时无刻不在跟踪、关注朝鲜的核问题,主导了“六方会谈”,我都记不清谈了多 少年、多少次,说中国没有考虑到核爆的后果,怎么也不能另人相信。正是这些矛盾使得“利导论”经常需要向“双簧论”,偶尔也会向“威胁论”求救。
    
    
    “威胁论”是持有人数较少的一种观点,这可能和当今网民中左派占大多数有关;偶尔也有一些一贯的左派忽然跑来这里求救。虽然他的人数少,但在笔者 看来,确是三种观点中最为“流畅”的一种观点。说它“流畅”是因为它不需要打太多的“补丁”即可解释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一贯的、坚定的立场和行为:反对朝 鲜“有核化”,一旦有了“核苗头”,我就想办法动员力量用会谈拖住你;“拖”不住,你有了就是“悍然”;就要提请制裁,就要想办法让你销毁。唯一让“威胁 论”持有者感到不满的是中国反对“授权动武”。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三种观点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缺陷,有没有更合理的解释呢?中国和朝鲜的关系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是敌人?是朋友?是同志?这正是本文试图回答的。
    
  
    中篇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国家也是这样。回顾中朝关系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有助于我们回答“敌人”还是“朋友”的问题。
    
    1949---1978年,是中朝关系比较稳定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朝关系,仅仅用“同志”似乎都不足以表达其密切,按当时说法是“同志加兄弟”。当然,这并不不意味着没有任何波折。
    
    按照朝鲜所担负的为社会主义阵营“站岗放哨”的使命,中国给朝鲜必要的经济援助是应该的,也是合理的。这就象一个企业雇佣保安必须支付费用一样。他“站岗放哨”了,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开荒种地,你就必须给他买“盒饭”;他连“盒饭”都吃不到,怎么给你站岗?
    
    抗美援朝结束后,中国和朝鲜同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同样需要建设,同样需要苏联的援助。中国在这个时期没有对朝鲜实行过多少实质性的经济援助,好在同处于“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朝是彼此体谅和理解的。更何况中国刚刚牺牲了几十万的优秀儿女去朝鲜保家卫国?
    
    不久,中国由于自然灾害,建设架构过大,老大哥逼命讨债,在脱离“大家庭”的同时,中国进入了经济困难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无力援助朝鲜,中国 也给了他一些东西但不多,比如一些刚刚研制出来的一些战斗机和坦克等。这个时期,朝鲜的主要“盒饭”来自于苏联及其主导的“欧洲社会主义经互组织”。这种 情况使朝鲜在中苏论战中,表面保持中立,实际上较贴近于苏联;肚皮的意见毕竟压倒一切。直到文化大革命兴起时,红卫兵小将还对朝鲜的这种暧昧态度非常不 满,甚至要大串联到平壤去批斗“金修”,据说金日成还表态愿意接见,愿意接受批判。在这个时间段,中朝关系可用“同志稍逊,兄弟犹存”来概括。
    
    70年代以后,中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和战略力量建设,在世界舞台上标新立异、撑起“第三世界”的大旗,在国内把建设重点调整为“农、轻、重”的次 序,着力于提高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更具体一点,就是1972年---1978年。中国真正对朝鲜有实质性援助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6年是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际环境空前改善的6年。这6年间,朝鲜在中苏两国的同时支援下,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人均国民生产 值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特别是良好的文化、卫生、教育,简直让中国的老百姓羡慕不已。在这个时期,每当中国国庆,中国就要提前照发不邀请兄弟党和政府派团前 来祝贺的文告,即使是这样,朝鲜依然会派出代表团前来。朝鲜的大小报纸在“十一”这一天,统统出彩版,用中朝两国文字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 国人民万岁;世界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毛泽东万岁;朝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等大辐标语和祝贺社论。这一时间的中朝关系可以说是“同志兄弟, 亲上加亲”。
    
    1978年,邓小平访美,中国和美国达成了大规模的战略妥协。中国的军队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裁减,中国的战略项目都进行了大面积的下马,当然也就不 需要朝鲜这个站岗的了,朝鲜重新回到了单方面依靠苏联的情形。由于政策的延续性,直到1990年,中国和朝鲜至少保持了朋友和传统的兄弟关系。
    
    这个时期的朝鲜经济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呢?这里有必要大略说明一下,1987年朝鲜的人均国民生产值950美圆左右,1999年中国才达到这个数 字;1994年他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高度城市化;他的农业靠12万台大型农业机械和370万的农业工人进行,基本算是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但他的 经济有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象样的工业、能源体系,这些都要靠苏联的援助和与中国、“经互组织”的“易货记帐贸易”来进口。
    
    细说起来也不能怪他,中国的这些体系,也是在困难和封锁中靠“勒紧腰带、自力更生”建立起来的。朝鲜一直没有经过全面的封锁,对苏联和东欧组成的 半个世界的开放一直是中国奢求不到的,对外贸易也一直搞得很好。他没有必要自寻苦头,去自己建立一个工业体系。这样看来金日成确实比毛泽东会做人,毛泽东 在1960年开始自寻苦头用十几年时间建起了一个庞大的体系。
    
    90年代以后,国际风云突变,苏联解体,整个前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处于“休克”状态。朝鲜被抛弃了,他这个保安失业了,因为老板破产了。援助没有了,易货贸易没有了,记帐结算也没有了;这时候美国偏偏抓住他的人权问题不放,封锁他,制裁他。
    
    我们可以想象朝鲜的窘迫,拖拉机没有石油发动不起来,提灌站没有石油抽不上水,偏偏又遇到了干旱,把进城的人赶回农村种地,他们又失去了必须的农 业技能和必要的农器具,就这样连续几年粮食大幅度减产。朝鲜这时候唯一能指靠的只有中国这个老大哥:虽然你不用我“站岗放哨”了,但能不能看在我以前长期 “站岗放哨”的份上给一点“安家费”或是“退休金”呢?对于朝鲜的投靠中国肯不肯伸出弟兄之手呢?朝鲜一开始还可以用木材、铁铅矿从中国换回点石油和粮 食,如果交换的物质不太够,小差额就记帐;很快后来也不行了。
    
    1992年是中朝关系陡然转折的一年,这一年中韩建立外交关系,在建交声明发布之前,作为朝鲜的盟国,中国“忘记”了按照国际惯例照会朝鲜,而韩 国则是朝鲜法律认定的国内非法组织。与此相对比,朝鲜不仅是“一个中国”最坚定的支持者,而且还是最坚定的捍卫者---朝鲜拒绝和任何与台湾保持有外交关 系的国家建交。
    
    从1992年起,中国开始全面“深化改革”,你想要东西好办,我这里和国际接轨了,“易货”不符合国际规则,你必须拿现金,拿美圆购买,把原先拖欠的100多万美圆也还了,否则免谈。
    
    1994年,金日成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溃乱中去世,金正日接手的就是这样的烂摊子。
    
    1995年-1997年,朝鲜连续大幅度减产,遭遇了持续3年的大饥荒。1996年,按美国的说法,朝鲜人均消费粮食仅为250克。现在网络上有 一种幼稚的观点说:“假如朝鲜敢不听中国的,嘿嘿,马上让他饿饭”,这也许正是“双簧论”产生的根源。你就不想想,假如有一点些微象样的援助,怎么会只有 250克呢?他2000多万人全年吃的粮食只有中国3-4个县的粮食年产量,你还让他怎么饿!在这一年,中国总理朱容基说,中国三年不打粮食也饿不着(后 来发现是统计数字虚假)。1996、1997年,中国山东一带还有人用玉米芯和麸皮混合加工成所谓的“粮食”销往朝鲜(也许是走私),据目击者描述,那东 西在中国是“连猪都不吃的”。
    
    
    中国曾一度建议朝鲜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但金正日顽固地认为目前的困境并不是“不开放”造成的;相反,正是由于以前过度开放,过于依赖进口造成的。 假如美国不解除制裁,即使开放还不是照样买不来粮食和石油?何况也没钱买。如果改革就是分工厂分地,金正日不相信“一分”地里就能长庄稼。中国和朝鲜在意 识形态方面已经分道扬镳。从这时起,笔者谨慎地认为,中朝之间的同志与弟兄情谊已经荡然无存。但金正日是现实的,他非常明白这时候和中国扯破面皮没有好果 子,于是就虚与委蛇,表面点头哈腰,能要一点就要一点,要不来也不急头上脸,原本也没大指望。朝鲜就是在这时不动声色地选择了“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也 十分懂得不能让对方完全绝望,人若多一分可依靠的外援,就会少一分自力更生的勇气。中国作为“自力更生”的老祖宗,还能不知道“自力更生”的要害!这样中 朝在虚伪的“朋友”份上维持着关系,彼此心知肚明。
    
    
    
    
    下篇
    
    很长时间以来,每每谈到国际关系,主流理论一致声称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绝对的利益关系,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别被有意或无意地抹杀了。笔者认为意 识形态就是国家的价值观,决定了国家对利益的认同和取舍。一个国家认为什么是利益,什么利益更大?皆来源于其价值观。一个国家之所以选择资本主义制度,一 定是他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他肯定不愿看到社会主义比他搞得好,如果出现了社会主义比他搞得好的情况,就证明这个国家的主导阶层对国家的引导错误 了,人民就要重新选择主导阶层。
    
    任何一种价值体系都包含了“好”与“坏”的对比,没有对比的“好”,说了也不会有人相信。1992---2006年是14年,这14年朝鲜在与中 国的痛苦对比中渡过。在中国,每当有人说“社会主义好,集体经济好”,随时就会有人出来回击:“说‘好’的请到朝鲜去说”。朝鲜的存在价值似乎仅仅成了证 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参照物。1998年前后,很多地方都组织了乡、镇级以下干部到朝鲜旅游参观,参观什么?那时的朝鲜还在饥荒中挣扎,到处一派残败 景象;参观无非就是告诉人们:看看吧,这就是不改革开放的下场。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把亡国之君养起来,用于警戒后代的例子。面对如此境遇,朝鲜没有喊“士 可杀而不可辱”,一个现代版的“卧薪尝胆”在默默演绎。
    
    那么我要问:假如有一天出现了朝鲜在很多方面超过了中国的情况,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证明改革开放失败了呢?这样的证明不是中国愿意看到的。同样作为 比邻国,而且是具有现实战略威胁的大国,印度核爆为什么不“悍然”?巴基斯坦核爆为什么不“悍然”?怎么朝鲜核爆就忽然“悍然”起来了呢?说到这里,“悍 然”一词的含义不是昭然若揭了吗?其逻辑不是洞若灯火了吗?
    
    这就叫“遏制”,“遏制”并不是美国的独家专利。美国为了全球战略利益可以“遏制”中国,中国为了证明改革开放的正确,为什么不可以通过“遏制” 让朝鲜成为不死不活的参照物呢?这样看来,中国“遏制”朝鲜并不是出于国家安全和世界战略利益的考虑,实际上现阶段的中国也不存在什么“世界战略”,“遏 制朝鲜”的实质就是国内政治的延伸。
    
    
    1992-2006,朝鲜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了14年的反面教员,他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挣脱自己的“角色”。让我们来看看朝鲜这14年来都做了些什么:
    
    在农业方面,朝鲜有意识地降低了现代化程度,增加农业劳动力150万人,减少农业对机械、石油的依赖程度;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同样出于减少对机 械、石油依赖的考虑,多为高渠自流灌溉。经过几年的努力,2005年,朝鲜声称已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人均粮食已达750克/人.日;宣布不再接受联合国 的援助。2006年2月份,在这个农业出产的淡季,朝鲜的玉米价格竟回落到了14年以前的水平。
    
    在工业方面,朝鲜采取“先军战略”,什么是“先军战略”?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以军事需要为优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朝鲜建立了基本完备的军事工业、 重工业体系,不仅成为同等级别国家中的军事强国,而且拥有了同等级别国家中唯一的完备军工体系。
    
    
    
     在这方面,笔者引用一篇来自韩国观察家的报道予以佐证:
    
    朝鲜核试爆对国际社会的震荡是多层面的,其中之一便是外界对朝鲜军工体系的组织和科研能力刮目相看。然 而,朝鲜庞大的军工体系始终是个谜。据韩国媒体报道,朝鲜以慈江道为中心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80余家军工企业多藏于地下,代号全部是“第某某号工厂”。伊 拉克战争后,相关防护措施更为严密。此外,朝鲜还指定110多家企业在战时转换为军工企业,生产军需物资。
    
    第二经济委员会手握实权
    
    据报道,国防工业在朝鲜被称为“第二经济”。因此,朝鲜在这一领域建立了党、政、军全员参与的合作体系。由朝鲜劳动党所属的第二经济委员会专 门负责,军方提出装备需求,政府负责军需电力并供给材料。第二经济委员会不仅从事枪炮、舰艇、航空器等军事装备的生产,还负责军事装备的开发和进出口业 务。此外,它还在朝鲜政务院所属的民用企业内设立军工车间,指导这些企业生产军用物资和武器零件。为保证军工企业的生产,第二经济委员会在原材料和外汇的 使用上拥有优先权。
    
    据韩国权威军事杂志《军事论坛》披露,第二经济委员会下辖1个总管理局、7个机械工业局和1个对外贸易局,其下属的国防科学院最近划归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管理。7个机械工业局负责的重点各有不同:
    
    第一机械工业局负责口径在82毫米以下的常规武器、弹药和普通军需装备的开发及生产。
    
    第二机械工业局负责坦克、装甲战车和军用卡车的采购、开发和生产。该局曾在苏联的技术援助下仿制T—62型坦克,并出口到中东国家。
    
    第三机械工业局负责82毫米以上火炮、防空炮和火箭炮的开发与生产,与炮兵司令部合作密切。在朝鲜,有一种火炮被称为“主体炮”,它的射程达30公里,采用火箭增程弹时达44公里,可以打到韩国首都,这种朝鲜人引以为傲的大口径火炮就出自第三机械工业局。
    
    第四机械工业局近几年来在朝鲜“最出风头”,因为它负责各种导弹的采购、研发与生产,此外还负责“华城”、“劳动”和“大浦洞”系列导弹的生 产以及相关工厂和试验设施的管理。该局管理着12个导弹生产厂和试验基地,如 “1月25日”机械厂、江界第26总厂、海军导弹厂、咸镜北道导弹试验场等。据悉,位于慈江道的江界第26总厂拥有最大的地下试验设施,员工多达2万人, 可生产各种导弹和火箭。
    
    第五机械工业局负责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开发,与原子能委员会和国防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密切。
    
    第六机械工业局主要研发和生产水面舰艇、潜艇以及海军相关装备。
    
    第七机械工业局负责飞机和通信装备的采购、研制和生产。
    
    除了以上7个机械工业局,总管理局一般负责计划制定、预算编排、原材料采购和分配。对外贸易局对外名称为龙岳山公司,负责武器的进出口。朝鲜 武器的主要买家是中东国家。“主体炮”曾在上世纪80年代出口至伊朗,参加过两伊战争。另一种170毫米口径的M—****型火炮出售给了利比亚和叙利亚 等国。在国际市场上,朝鲜的弹道导弹以物美价廉而得到部分国家的青睐。据路透社今年3月报道,朝鲜曾以散件形式,向伊朗出口18枚射程达2500公里的 BM—25机动式导弹。
    
    朝鲜军工领域的另一个重要部门就是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国防科学院,它负责与国防相关的所有研究开发。该院设有导弹部、电气与电子部、金 属与化学材料部和位于咸兴的化学研究所、定州的生物学研究所、博川的原子能研究中心、江界的电子制导研究所等40个研究所,此外还包括江界军事研究院、宁 边原子能研究园等其他科研机构。可以说,国防科学院是朝鲜军工体系的“大脑”。
    
    
    朝鲜军工水平面面观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朝鲜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但有分析认为,朝鲜军工体系也有弱项。
    
    韩国国防研究院安全战略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在海上武器制造方面,朝鲜的大型舰艇建造技术相对落后。朝鲜于1982年建造了1艘1640吨 级、1.5万马力的护卫舰之后,就没再建造过更大的舰艇。安装在朝鲜舰艇上的大部分舰炮都是手动式,射击反应时间长。潜艇建造技术也相对落后,潜艇浮出水 面所需时间长,而且噪音大。但是朝鲜的小型高速艇和小型潜艇的建造技术已达到了一定水平。
    
    朝鲜空军拥有的轰炸机和战斗机稍显陈旧,1999年从哈萨克斯坦引进的40多架米格—21战斗机,没有安装对地攻击精密制导武器,在夜间及全 天候作战能力、抗电子干扰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弱点。目前,朝鲜仅能进行飞机组装,每年可组装生产2至3架米格—29战斗机。朝鲜空军曾试图拥有预警机,并 于上世纪90年代至少对一架安—24型运输机进行了改造,安装了米格—29战斗机雷达,但其仅能完成较为简单的任务。
    
    在信息技术方面,朝鲜的硬件设施落后于韩国,但是软件技术已达到了很高水平。有报道称,朝鲜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招收具备计算机天赋的 青少年,由自动化大学培养成为专业黑客。据韩联社今年6月报道,朝鲜军方首次成立了隶属于人民武装力量部总政治局的网络战部队,其主要目的是破坏韩国军队 的指挥通信网。
    
    远程火炮和导弹威力不小
    美军对外公开的资料显示,朝鲜在军事分界线附近部署了大量的远程火炮,其中就包括“主体炮”。美国最初于1978年在平壤东南部的谷山发现这 种火炮,因此将其称为“谷山炮”或者“M—1978”。一旦战争爆发,朝鲜的远程火炮可以立即将首尔变成一片火海。此外,导弹也是朝鲜手中的一张王牌。朝 鲜研制的“劳动”系列导弹是苏联“飞毛腿”导弹的改良型,射程约1300公里。该导弹于1993年5月在东海进行过试射,它的射程可覆盖日本全境。除了 “劳动”系列,朝鲜还有两种致命武器——“大浦洞—1”型导弹和“大浦洞—2”型导弹。前者的射程超过1500公里,1998年8月进行过试射,一部分越 过日本落入太平洋。这种导弹在朝鲜也被称为“白头山—1”型导弹,“大浦洞”是以发射场地所在的咸镜北道花台郡大浦洞的地名命名的,是国外的普遍叫法。 “大浦洞—2”型导弹则是朝鲜正在开发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为3500—3600公里,可部分覆盖美国的阿拉斯加。
    
    军工体系保国家安全
    朝鲜的军工体系上世纪60年代仿造苏制武器,70年代独立生产坦克、军舰等重型装备,80年代生产导弹和航空装备,90年代则在俄罗斯的支持 下组装米格—29战斗机。虽然遇到经济困难,朝鲜放弃了传统武器数量的增长,但其开始重视对小型潜艇等突袭装备和导弹、核武器等战略武器的开发。应该说, 在“重量级”相近的国家中,朝鲜算得上是“军事强国”。这与朝鲜提出的“先军政治”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朝鲜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外部形势,提出将 “先军政治”作为朝鲜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和生命线。“先军政治”,简单来说,就是一切以军事工作为先,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军事是国事中的首要方面。正是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朝鲜的军工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科技教育方面,朝鲜在困难的岁月里不仅没有缩减教育经费,而且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朝鲜是亚洲除日本外国民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和人才、 技术储备最充分国家。针对自己资源不足的缺陷,朝鲜选择微电子和软件业作为重点突破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朝鲜形成了强劲的研发能力。为以后角逐国际市场预 设基础。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可以设想,朝鲜已经具备了挣脱遏制的基本力量。随着核武器的拥有,假如朝鲜能够运用恰当,一个较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就会打开;要不了10年,一个“东方以色列”也许就会出现在国际舞台。不同的是,朝鲜比以色列具有更广大的领土和人口。
    
    
    在本文的最后,笔者试图解答“威胁论”持有者的不满:中国为什么要反对“授权动武”?
    
    这里我要问:假如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其他国家对朝鲜动武,那么接受这个“授权 ”的会是谁?
    
    是美国吗?美国在伊拉克的“夹生饭”还没有咽下去,伊朗还远远没有“夹”到碟子里,他目前没有能力顾及朝鲜。
    
    是中国吗?朝鲜除了拥有150万正规军,还有数百万民兵枕戈待旦,这些军人都是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单从军人战力来讲,中国的200多 万“少爷兵”可能不在一个级别。从装备说,中国显然比朝鲜具有优势,但优势还不具有“代”差的性质,中国还不具有精确打击能力。假设的中朝之战,充其量也 不过就是一场传统的人力火力战,中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在可预见的年月内中国不具有单独对朝鲜打击的能力。而且美国会不会允许中国去打掉朝鲜现政权建立一 个亲中国的傀儡政府也是个问题。这个解答你满意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