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不很明了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洋媳妇阔别中国10年:回国好像穷亲戚zt

(2007-10-23 01:18:36) 下一个
帕姆.维特菲尔德
上世纪90年代,我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一段时间,学习了中文,融入了当地文化,并嫁给了一位中国人。 “一辆夜间疾驶的汽车速度之快竟超过了其前灯”的西方谚语,正是中国那10年间(巨变)的生动写照。

从极快的建筑和经济发展速度上可以体会到这一点。我看到了价格双轨制的废除、西方资本和专家的涌入、快速变高的城市和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的豪华宾馆,以及CNN和NBA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屏幕上。我见证了经济特区的诞生,邓小平的葬礼和香港的回归。

但是当我离开10年后于今年夏天再次回到中国时,眼前的一切还是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走出北京国际机场后不久,我就感觉自己如同德国民间传说中的侏儒怪。在我离开的那段时期,中国已经从一个混乱的工地变成了一个超级现代的、购物中心林立和被8车道省际公路连接起来的适合居住的城市国家。

中国的城市更加绿化、清洁、有序和以市民为本,并以我从未见到过的方式注重环保。我去过的每一座城市都验证了我的这种感受:我跨越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的历程。

1991年的中国,尤其是北京,感觉就如同后斯大林时代的俄罗斯一样,颜色单一的土灰色建筑,良莠不齐的服务和人际间随处可见的冷漠。

10年过后,每个人都在考虑成功、未来和成就。我欣喜地看到网吧和穿孔饰品,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驾驶着新买的汽车,东西方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世界上一种从未有过的景象。

我在飞机上看到2007年4月16日《新闻周刊》里有一篇文章说,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引人瞩目的国家转变历程。”在这个国家仅仅几天的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一说法。人们经常谈及的是中国的经济崛起及其规模空前的持续增长。但是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是的,我丈夫高中和大学的同学都全都过上了小康,甚至是富裕的生活。他们彬彬有礼,经常出外旅游并拥有了房子和汽车,成为了拥有不少下属和奶妈的雇主。在应约参观他们的美好生活时,我和丈夫不再是久经世故的美国游客,反而感觉自己像贫寒的堂兄堂妹。朋友们的生活水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他们的谦逊更是深深打动了我。

中国人总是非常含蓄而没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人们之间不太强调“自我”而是“我们。”当我和丈夫参观新科技园或者修缮一新的历史遗迹时,当地中国人就会礼貌地向我们微笑并点头执意,很明显,他们感觉我们就好像从地底下某个岩层里爬出来的一样。

这是中国人每天都能取得进步的秘密:面对公共利益(即国家经济和中国的国际形象),普通中国人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他们能够在不奉行利己主义的情况下取得非凡的成就。他们感激生活所给予他们的,但并不居功自傲。他们能够以耐心、慷慨和仁慈去忍受挫折、困难和错误。中国人并没有成为西方病态的自我优越感的牺牲品。

生活在一个能够保证每个人的生活都确实在提高的国家里一定是非常美妙的。不需要更加安逸,但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民法制定和实施、休闲机会增多、卫生保健逐渐健全,以及科技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方式进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人们在各方面就能够感到更加愉悦。

经过6个省份、10座城市的旅游之后,我们回到了福建省的一个乡村,那是丈夫儿时成长的地方。尽管中国城乡居民的差距持续扩大,但是乡下人和农民并没有被完全甩在后面,至少在福建等省的更多沿海地区不是这样的。

我婆婆家的人已经不再种植水稻,因为他们意识到果树之类的经济作物是一种更好的投资。他们不再使用扁担而是骑着摩托车到山上采摘并运送水果。一座座两到三层的新楼房已经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其中许多还安装了现代浴室设备和修建了将来用于停放汽车的车库。我丈夫的妹妹家还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我丈夫是他们村第一个高中毕业并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现在,我所有的侄子和侄女几乎都已经高中毕业,其中许多人还进入了大学学习。

我们这次旅行中所见到的中国亲戚和朋友几乎全部都对未来表示乐观。对国家政策的逆转、对当地政治的忧虑和对communist教条的抱怨已经消失殆尽。尽管我知道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但是在活力、进取心和热情面前,这些问题已经显得微不足道。

21世纪当然属于中国,没有人比中国人更能体会到这一点,他们没有浪费任何一个机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云耳 回复 悄悄话 真是热情的歌颂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