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巴陵鬼话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 晴

(2015-11-03 03:57:27) 下一个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 晴
◎今天中午,老伴把曹行长送来的鲫魚红烧。
“没吃饲料的鱼味道就是不一样”,她边说边给小孙夾了一块魚肚皮上的肉,又舀了些鱼汤给孙子。——孙子刚刚出院,胃口不大好,却说:这鱼好香,好吃。爷爷你怎么不吃?
我笑笑:爷爷吃。
我边说边夾了一块魚肉,正欲吃,脑子猛然设想:老曹破魚的场景:一刀下去,鲜血直流,鱼尾还在抖动……我马上把鱼退回去……直到最后,这红烧鲫鱼,我一点也没吃。
老伴说:平常那么喜欢吃鱼,今天却不动筷子,真是个迂老头!


◎ 佛教戒杀生。但原始佛教,僧侣托缽,别人给什么就吃什么。佛教传到中国,自梁武帝始,才力倡全素食。我见过一些西藏僧人,包括活佛,他们喜肉食,我也接待过不丹国僧人,他们不杀生,但举国食净肉:全是进口净肉。
我呢,龟、蛇、狗肉、蛙类等不食,我以为它们有灵性。近十多年,以素为主,吃点鱼或锅边肉。为什么?我也说不出原因。但我也一直拷问自己:伪善乎?


◎午睡起床后,查阅“君子远庖厨”。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不是孟子的著作权,而是出自《礼记。玉藻》:“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也就是说,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
     齐宣王与孟子的一则对话中(《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引述了“君子远庖厨。”
下面是该文译文: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情,您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的,所以没有传到后代来,我也没有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用道德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
宣王问:道德怎麽样就可以统一天下了呢?
孟子说:一切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去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了。
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
孟子说:能够。
宣王说:凭什麽知道我能够呢?
孟子说:我曾经听胡告诉过我一件事,说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您看到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您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宣王说:是有这件事。
孟子说:凭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
宣王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不过,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会吝啬到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者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老殷:
     齐宣王不忍心看到牛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牛。
孟子认为,齐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因为王上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谁敢质疑亚圣的话?杀羊与杀牛,不都是杀吗?因为见牛与未见羊,进而得出结论:“故远庖厨,仁之至也”。对此,老殷至今弄不明白:这仁,这善,不伪乎?
    施仁政,倡王道,是儒学之大要述。可在历代王朝中,何来仁政?何来王道?凭“枪杆子出政权”,靠杀人更换朝代,怎么会有仁政?独裁者怎么会有仁慈?
    当下,官方力倡儒学,意欲何为?无非是要把杀牛换成杀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