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网上无名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慎独与慎众

(2011-10-22 12:31:16) 下一个


这里有两篇文章,分别是司令在08年所写的“慎独”,和英二应和的“慎众”。当年草草读过,却正忙于海归生活的适应,没怎么细探究竟。前几天司令看了我写的“撒马利亚人的勇气”一文,提及此篇。特意找来,认真拜读N遍,深深颔首。很是佩服这二位,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咀嚼了我从论坛到博客到微博再回到博客甚而至于想要ID自杀的今日才浅浅尝到的滋味。

特此转贴留存。

 

【慎独---一只孤零零的花瓶】 by 窈窕淑女司令

 

慎独与慎众



早先就读过些慎独的理论,可没什么共鸣。

尽管那时中国社会在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已经开始一切为钱,二奶小姐遍地,理想主义殆尽,可离我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后来开始上网、玩论坛,目睹芙蓉姐姐横空出世,各类大侠、高手、才子玉女、牛鬼蛇神遍地,网上运动风起云涌地越来越邪门,才觉得“慎独”值得好好琢磨一下。

狗了一下,发现对慎独的说法,儒家和庄子有挺大的分歧。

儒家说“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说俗了就是有人没人的时候都得当正人君子,比如半夜三更无人之处也不能闯红灯,一人在家里时也得规规矩矩地,不能脱光光,不能说脏话等等。基本杜绝了当伪君子的可能性,有不苟的念头大约还是可以想想的,但一定是不能说出来的。

后来又说儒家的所谓“慎独”另有说法: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慎其独也。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君子慎其独也

听起来很诗意,基本意思就是作为一个君子,要内心专注于“仁义礼智圣”五种“德之行”的状态。

而《庄子大宗师》说: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庄子的重点在“独”上,而且有点玄学的味道,我理解他的意思是,人只有在独自一人,夜深人静时,才能扪心自问真正体验到内心本质的心理状态。

儒家提倡“慎独”,主要担心有一批实为小人的伪君子,众目睽睽之下都一本正经,而独自一人没人监视时就要干点坏事。当年刘少奇大力提倡的所谓“共产党人的修养”基本也是以“慎独”为理论基础。

儒家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就是虚伪了点,迂腐了点,也天真了点,挺象论坛上有些网友大声号召“要做善良的人!!”,话是没错,可怎么衡量,有什么好处呢。

真能做到“慎独”的前提是要要一颗良心。这良心是真实的良心,不是表达出来的良心,那些小人之成为小人就是因为没有良心(或仅是有限的良心)约束,那你怎么能要求他没人知道或看见时不干坏事呢,我想这也是儒家和法家的本质区别,法家根本不相信高举道德大旗能约束小人,用重刑吓唬就行了。

显然我比较喜欢庄子的“慎独”说法:自思,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灵魂。

夜深人静时把挖出的灵魂放在桌子上,左边是好的灵魂,右边是有缺陷的,把有缺陷的再分分类,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小时候父母影响的,再有些是后天环境所致。。。

能补的就补,不能补的至少知道如何把那些有缺陷的灵魂修饰屏蔽起来,别把他们放出来。

人无完人,首先接受自己不是完人,只有真正认识解释自己,才能能够理解他人理解世界。这基本就是我个人的“慎独”理论。

这个过程必须要“独”,只有你自己才能做这件事,如果你自己都不想认识自己别人说你什么都没用,比如网上有些人,自己的感觉和别人对你的印象相差巨远:丁丁丁。。。慎独时刻!!

事实上很多人年纪一大把了,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仍然有很大的幻觉,不过更多的人一如既往地选择有人时做伪君子,没人看到时做真小人,这类人在网上见了不少。

“慎独”是个和推崇真善美类似的理想而美好的理论,与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独善其身的想法一样,仅对想“慎独”的人适用,如同一只美丽的花瓶,放在客厅里很相衬,但在冰冷现实的水泥地上会很快被残酷地碾个粉碎。

如果想用来约束道德,它的效力比宗教一类的还略逊一筹,:慎独是种孤独的选择,而宗教则是个热闹的团体聚会;死后上天堂还是地狱对信徒来说是更直接的形象的选择---宗教的两个杀手剑:威胁与利诱,更直刺人性的心脏。

对了慎独就是一只孤零零的花瓶

 

*********************************

 

 

【慎独与慎众】 by 英二

 

群体心理学有个词叫 “慎众”,“慎众 ” 是指当一个人身处大众群体中时,要格外注意自身的言行和表现,勒庞在《Crowd-The study of popular mind》中说:这个群体的个人,他们的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群体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若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些闪念或感情在个人身上根本就不产生、或不可能变成行动。”

他又把影响个人在群体中特点的原因归为三点,(一)、数量上给他仗势欺人,疯狂发泄的胆量。(二)、传染(三)、易于接受暗示。

勒庞在提到个人在群体中道德行为表现时说:“单单是它变成一个有机群体的成员这个事实,就能使他在文明的阶梯上倒退好几步。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他情不自禁地做出同他最显而易见的利益和最熟悉的习惯截然相反的举动。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无论什么地方。”

可见,当我们身处大众之中的时候,“君子必慎其众”!因为在团体的时代,一切都群体化了,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准则,若还只用古人的”慎独”的标准,显然已经太不够了,因为”慎独”的年代还是小农耕作的时代,个人是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而现代,人人都在团体之中,穷达都不能独善其身了。所以对 “时之君子”的要求,应该在”慎独”之外还要“慎众”。回顾过去,我们已见到纳粹百万党徒群体盲动,侵华日军的集体效忠,文革的祸延三代;

现代的群体作乱作恶,牛奶中的三聚氰胺,人说:我们的奶牛是顶好的,奶牛的草场是顶好的,生产牛奶的机器设备也是顶好的,可为什么我们喝的牛奶里有三聚氰胺这样的毒物呢?是人下的毒,人太坏了。

中国的历史文化根本是求取生存的文化,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士,一方面有济世的儒家理想,一方面又实践着这样的现实文化:'欲济世必先生存',而要生存又常常不得不出卖自己。所以他们的灵魂总是痛苦地摇摆不定:思想上欲做正人君子,现实环境里却做着小人。“勇者不惧”,不惧死的人原也大有人在,但你不怕死我可以诛灭你九族,这样以来不惧的人就大大地少了。

在现代网络论坛, 一旦出现焦点新闻, 大家就揭竿而起, 在 “嫉恶如仇” 的道德快感和网络支持下,可以肆意发泄愤怒与不满。网络上的蝴蝶效应,使一件在生活中可能并不起眼的事情,网民的语言暴力以及由此造成的舆论压力和社会影响却会像雪崩一样急据扩大,这是网络时代的独特景象。就群体而言网民变得更加强大,能够发挥难以估量的影响;就个体而言网民又显得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侵犯。
  

慎一字无人不晓。但是要论做呢?就基本是10个有9个半都做不到。

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个话说的很令人汗颜,说不要欺骗自己……可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在欺骗自己。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能表里如一!

修心养性究其根本修养的是我们自己,“慎独” 是对自己的要求,更可看成是种态度。 但是老舍想慎独, 却无奈去投湖,因此,我们在提倡了”慎独”之后,再来提倡点“慎众”,因为我们是有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而不是人群中的一粒沙。

还是“司令” 说的好:“人无完人,首先接受自己不是完人,只有真正认识解释自己,才能能够理解他人,理解世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仲伯由序 回复 悄悄话 先生已经进入了,悟佛修禅的阶段,还说自己是:“无名乱走笔”
,我在这层面以下的倒数第二层上,真不知道,这笔还有没有资格拿。
看了文章,颇有收益。调侃的说法,是想增加点幽默。其实,全是赞誉之词。
问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