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网上无名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化差异论

(2005-10-31 22:48:08) 下一个
带三岁的女儿在IKEA上洗手间。让她先尿好,我再方便。鉴于她一向是一个自立的孩子,就把她从小格子放出去,嘱咐她去洗手。没有想到,突然之间,邻居格子里一声大叫“Go away!”(走开!)吓出我一身冷汗,马上意识到可能女儿闯祸了。冲出来一看,她正蹲在地上张望 - 原来她想找我,所以竟然蹲在地上从洗手间的每扇小门往里看,不幸被人发现了这一不雅的举动。我赶紧拉着她去洗手,想快点逃离现场。没有想到受害者不依不饶,也冲了出来,大骂我不懂得管教孩子,让她做这等不体面的事情。我拼命道歉,解释说她还小,请她多多宽容。没想到她更生气的样子,说自己如果不宽容,就不是仅只讲一句“Go away!”那么简单了。我颇有些诧异于她的没完没了,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对着一个小孩子大嚷大叫,甚至对我暗示她没有骂脏话已经算是对孩子客气了。在我看来,若是我这样的成年人看了她,如此大惊小怪还有情可缘。象我女儿这样的小朋友,看了也不会知道看到了什么。她为何如此气愤?换了是我,肯定会对门外蹲着的小孩堆满笑容,嘻嘻哈哈打招呼。 在中国胡同口的公共厕所,我就这么交了不少朋友。不同的是那地方没有小门,大家交流更容易。自然各人穿什么花色的内裤也是藏不住的了。有的老人霸着有座的位置,可以坐上一上午,谁进来就跟谁聊,跟媳妇呕了气不愁没地方说去。 我的女儿是我教育的,所以也怀着同样的疑问,一整天都在追着我问“那个阿姨为什么那么生气? 她为什么不愿意人家看她? 她在偷偷吃糖吗?” 不要说我不知如何回答我的女儿,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面对和处理这种文化差异。当然了,如果我在美国再住上20年,大概就适应了,但是那时候我又该如何爱我的故土和伴我长大的故乡文化?再往大里说,我当年千辛万苦考了试来美国读书,难道就是为了考取一个资格可以学作美国人么? 入乡随俗。可是随俗其实还是一个外在的表现。我完全可以勤奋学习美国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尊重并遵守当地的风俗。可是我更想知道我的心将何去何从。我从心里不喜欢否定我带着走了几十年的文化。它与美国不同,但它并不意味着落后和蛮荒。我宁可美国人将它看成是异域风情,而不是没有教养。我在大杂院长大,我视之为骄傲。我小时候住的地方没有淋浴设备,没有坐便马桶,窗户是棉纸糊的那种,但是我从来没有因为住在这样的地方而羞耻。这不是我的错;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错。它是一种恩赐,使我生活得朴素健康快乐。 将IKEA这个故事讲给Mary听。她来美国的时候我大概都还没有出生,所以她见的懂的都比我多。她向我讲起她认识的一个5岁的小孩在幼儿园时哭了,老师抱著她拍,刚好拍到了她的屁屁,她竟然大叫“Don't you ever touch my bottom! It's my private part!” (你不要再碰我的屁屁了!那是我的私处!).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经常在报端看到中国的父亲帮小女儿擦药膏而被控亵渎幼女这样类似的新闻。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越来越可怕,使得人性扭曲到了至亲近的人都不能再信任的程度。我们的孩子太可怜了,我想还给他们中国的文化,虽然粗陋,但是单纯。我希望我的孩子在这么小的时候,只会问我一些看似弱智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弟弟老长不大呢?小孩嘛,还是像小孩比较好。成熟到问人的私处为何如此重要,是我所接受不了的。 我也接受不了随之而来的伤害,加在我亲人的身上。 妈妈一向喜欢照相。第一次来加州,看到美丽的花草,就去照相。走在路边,看到沿街的人家,有修整得漂亮的,也跑近门口去拍照。当时随行的朋友好心劝阻,说这样等於走到了人家私人的地方。她在说的时候,大概也颇为妈妈的举动而感到没面子。我当时没有说什么,但是我告诉我自己,我永远都不要这样去告诉我的亲人。我要我的妈妈知道,她的孩子长到多大,去到哪里,都是她的孩子,不会紧张地告诉她什么事会使她丢脸。这就是我的中国文化,教我风雨阴晴,事事练达,但总是要像父母溺爱孩子一样地去爱爸爸妈妈,不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美国人的父母可以去住养老院还开开心心,但我的父母不能。只要我活在这世上一日,我就将我能给的最好的回报他们,包括不用异邦的规矩怪责他们。 另外一个朋友的父母,种一块租的菜地。看到邻家菜长得好,就去挖了些别人的土来尝试,结果被公众在网上追讨,害我的朋友要公开致歉。但我这位好朋友,并没有将整件事告诉父亲,给他压力。这件事使我爱这个朋友有加,因为我看到她深深的细腻的爱心。老父作了一生的老实人,没被指偷窃过,现在告诉他说他那样是在偷东西,而这样东西是在他看来一钱不值的泥巴,说的人于心何忍!如果我们可以的话,就多替父母去承担,在我看来才算是个道理。终归老人与孩子不同。我会告诉我的孩子要诚实,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但是父母有一生的积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们的教训会伤害他们入骨。 我所以从来不用这个国家的文化去衡量我的父老乡亲。不是护着自己人,而是觉得那样不公平。 再举个例子。我有一个韩国好友,漂亮,高贵,出身好。可我发现她有个毛病,就是吃饭老叭叽嘴。刚开始时极不适应,觉得她这样好人家出来的姑娘怎么又没礼貌又俗气。后来认识的韩国人多了,才发现大多数的韩国人都这样。我没有做过专门的调查,但自己猜测,这可能就是他们的习惯吧。人家的文化里,不觉得叭叽嘴不好,那我凭什么就用我的文化去衡量她的习惯?如果问问她对吃饭不出声有何看法,她还止不定怎么说呢。 同样的道理,中国人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不能叫喧哗。宁波话音调高,难道就比普通话低劣吗?中国人喜欢排队夹塞或者平时占点小便宜固然不好,但我也不会因此而觉得这样就如何丢了我的脸。我们的国家曾经很穷,现在也挺穷的,穷人就是这样用各种方式讨生活。理解和宽容吧,并且把这个理解和宽容的道理教给蜜罐子里长大不知道苦难可以意味着什么的美国人吧。请不要把所有不同的或者不好的都视为低劣,而把一切学习到的看成文明和进步。我们在承袭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就放弃了另外一些东西。除了神以外,又有谁真正聪明到可以完全知道,究竟是那得到的更好,还是舍弃的更好。 读到过很多文章,讲到中西文化差异,褒贬不一。 而我的这些看法,与好坏无关,只是感慨生长的环境不同,竟可以造就出如此不同的人来。而如果这些人可以相互宽容,不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和道德的典范,这世界就会多些乐趣少些纷争。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我的观点,我再引用两个Mary给我举过的例子。她说有一次,她同好友出游,看到一片草坪,旁边立着牌子,请不要践踏草坪。但当时就有一群中国人,坐在草坪正中间野餐。她不能决定是否应该去提醒他们离开。去吧,会引起人家反感甚至生气;不去吧,又觉得他们实在是在丢中国人的脸。Mary可算是我认识的人里面最宽容又处事最得体的人,她的理论也从来都非常有道理。这一次也不例外,所以在她面前,我的看法根本立不住脚。难道这群人这样,就由着他们去?那不是连让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的机会都不给他们?但是,如果我们先不论对错,只看我们自己当时的心态,就会发现这里面我们不自觉地运用了自己的偏见,尽管可能我们并不意识到或者承认这是偏见:如果换了坐在那里的是一群美国人,我们会不会觉得应当去提醒他们?或者换一个场景,在大学的讲堂里。美国学生最喜欢把双腿交叉,脚高高地翘在课桌上,一边听课一边吃喝,还时不时地打断老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美国读过书的人大概都见过这种情况,可是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美国人就是如此随意,没有那么死板。他们热情,潇洒。但是,想像一下,这样做的是一个中国留学生。请注意,不是土生土长的ABC,是刚从中国考出来的留学生,我们如何感觉?没错,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教养。或者,他/她来了没多久,就开始学美国人的样子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所讲的绝非只限於礼仪。这种偏见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判断。戴德生曾经说过:“假使我有千磅美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我们从这样的话语中看到了他的爱心,我们为之动容。可是,请试着把“中国”换成“美国”或者“英国”,说话的人换成是我们的中国同胞,当会作何感想?敬佩?感动?大概是鄙夷吧。为什么?因为偏见。爱美国爱中国,都不重要。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千万注意不要用偏见。 Mary的另外一个例子是关于换尿片。(我这次特别跟Mary过不去,所以得把这篇文章藏藏好,别让她看见。)她说美国人从来不在洗手间以外的场合给孩子换尿片,可是我却见过不止一次他们这样做。其中有一次,同一位双胞胎的妈妈一起带孩子出去玩。中间等火车的时候,她将两个孩子轮流抱在怀里,熟练地在露天车站给他们换了尿片,同时很骄傲地对我说:“你看,你没有孩子的时候,觉得什么都很难。现在有了孩子,就知道没有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她当时骄傲的态度很重要,让人从中感觉不到这行为本身的不礼貌和不得体。可是我自己知道,我有时不得不在外面给孩子换的时候,几乎是偷偷摸摸的,生怕被人看见了,因为我而瞧不起中国人。认真想想,又实在没有必要。一切都只是习惯而已。大多数美国人没有这个习惯,个别美国人有;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对隐私特别大惊小怪的习惯。我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彻底改变这些习惯;同样难的,是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偏见。 十几年前我去浙江旅游,住在一个好友家里。早上睡得正酣,突然被抑扬的谈话声吵醒,发现枕边有一老妪,是我朋友的外婆,端坐在我床头的木制马桶上大便,一边同院子里的姑妈攀谈。说的是当地话,我听不懂,但被她们的音调和兴奋所感染,躺在床上忍不住地笑着。对了,就是这种感觉,笑观人生。没有人在我脑袋旁边拉过屎,现在有了,我会觉得是对我不礼貌吗? 对浙江人这样。对中国人这样。对美国人这样。对所有的人都这样。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相隔遥远的国度,从加州飞回中国都要飞十几个小时。以前住东部时,有时飞了一天,辗转几次,还没有飞出美国,那时的家乡就更遥不可及。两个地方如果生长出同样的人群来,才真叫奇怪呢。那么只要觉着舒服,这就是你生活的地方。就说中国吧。人说那里人声嘈杂,可我就是爱那份拥挤的热闹,喜欢在人群中坐着看城市风景,人们的嘻笑怒骂;人说那里的购物环境不像美国这么安静整洁,可我希望可以打发孩子到楼下去打酱油而不用担心他的安全,或者到对面的茶餐厅去吃份快餐而不用驱车去PLAZA;人说那里的人喜欢吵架,可我宁可被人用乡音骂着也好过有时大家笑脸相对但就是忙得有一天你在这里消失了也没有人知道。所以每当我的同时惊讶于我不知道某个肥皂剧里的人物,或者某个球星,我也不会不好意思。那你们还不知道崔健和潘长江呢!我们没个人一天都是有24个小时,只是做的事情不同。所以我懂得的和看重的一点都不落后。美国人喜欢中国的草编饰物这些饰物就变得有格调,这可不合道理。没有人应该或者可以决定事物和文化的优劣美丑。真正作定夺的,是自然,心意,和神。 女儿在美国出生长大。我已经在想,等有一天我带她回归故里,她一定会问为什么那里的厕所(又称茅房/便所)没有门。我要如何对她解释,才会使她懂得欣赏这不同种的文化,而不大叫一声“Go away!”呢? 11-11-0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