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什么名画杰作我们总看不顺眼?甚至倒胃口

(2005-05-13 19:48:16) 下一个

包括你我在内的大多数人,永远没有足够的知识来评断杰作    
 文章来源: -轮子 于 2005-05-09 16:18:36   
 
 
 
 我们对画作的评价受美术评论和重大美术事件的影响,只有长期跟踪美术评论和美术事件的那些人(画家,评论家,画商为主体)可以比较透彻地理解一个作品为什么叫作杰作。普通人只接受既成的价值体系,很难逾越它。比如中国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现代派绘画是被禁绝的,所以,那时候大家只知道古典主义和所谓的现实主义绘画。其它一概被人为是丑的,甚至是颓废的。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全体的价值观都彻底改变了,现代派绘画成为倍受推崇的绘画形式。但是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并没有大量介绍和推崇现代绘画,结果在美术专业人士和普通受众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差距。普通人至今看不惯毕加索,甚至凡高。当然,年轻的一代,或者受美术熏陶多一点的人,渐渐会把自己沉浸在新的价值体系之内,结果他们对现代绘画的感知就有所不同,可以渐渐摆脱传统的审美观点。但是一般人很难达到论断杰作的分上。杰作之所以是杰作,就是因为它超越了普通人的审美方式。

最近我们看到了关于画作的激烈的争论,根本在于不同审美价值的冲突。关于艺术作品争论是有一些原则的,一是不能以题材,样式本身来评断作品,任何题材和样式都可能出现杰作;二是,对画作应该在美术的范围内评论,而不应该把美术之外的因素参杂进来,如果这么做,就是典型的文革遗风,那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可以被诬蔑为仇视社会主义,这就是把美术之外的因素放到了美术评论中来。

好像离题了,但是,我看最近的争论想说这些。

有人在此转了一个贴,内容是讥笑那些崇尚凡高的人,认为崇尚凡高未必真懂鉴赏,提出德库宁才是值得崇尚的画家。以下是回帖

 

普通人的个人好恶绝对不可能成为艺术作品的标尺,但是    
 文章来源: -轮子 于 2005-05-09 16:43:21   
 
 
 
 那些举足轻重的画家,评论家,或者画商的“个人好恶”肯定影响美术事件。不同之处在于,那些举足轻重角色的个人好恶已经充分了解并且考量了流行的趋势。

作者个人可以喜欢德库宁,但是不应该把这种好恶当作惊世骇俗的行为,你特别喜欢这个人,并且以此宣称自己不俗,但是别人不会搭理你。其实即使这种喜欢,也是在别人构造好的价值体系里的微调,他最多敢宣称德库宁是天才,他不敢宣称哪个中国画家是天才。但是法国的画商却从圆明园的画家里找到了一个上得了台面的中国画家。

我想说的是,普通人喜欢德库宁和喜欢凡高一样,都是一种追寻。如果喜欢凡高就是俗不可耐的画,喜欢德库宁也一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