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在“圆明园画家村”的一段旧“情”事 (3)

(2004-12-25 18:06:24) 下一个

                                   

                               

我开始环顾四面的墙,每一面挂了几幅画。我吃惊题材差不多都跟宗教有关,那时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吧,我惊异在于珊的画里有了全面的反映。我很难判断究竟是美术作品,美术评论中的宗教话题给了她更多的影响,还是教堂里的活动、对圣经和神的感悟给她更多的影响,毫无疑问二者都有影响。至今我还记着她的几幅画。一幅是一个牧师的肖像,如果你想象她画中的牧师一脸虔诚,那就错了。我看到她笔下的牧师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象似洞见一切事项,但是脸上有一种神秘的似笑非笑,略微有一点苦涩,还有一点狡狯。以当时我对基督教的初浅了解,这个牧师对我来说是太费解了。另一幅画的是一个女孩的全身像,不知道为了什么目的(去教堂?)在画面上行走。我怀疑那是于珊的自画像,一袭黑衫的女孩,在冷色调中显得有点瑟缩,看似茫然其实毅然决然地往目的地走。女孩是黑色的,教堂是黑色的,只有天空是暖和的红色。我还记得的另一幅图稍大一点,画面由一对杂乱无章的线条和色块占满,那时我已经好多年没有读美术评论,更没有跟踪中外当代美术发展,面对那些纷乱的线条和色块,脑子也一样的乱,不过凭感觉,觉得别有意思,而且判断于珊似乎想尝试一种跟自己大多数绘画不同的风格。

还有好几幅画,我今天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我至今依然觉得震撼的是,中国当代画家竟然可以使用油画这种绘画形式如此个性化地表达自己,中国的美术教育比我想象的要富有成果得多。要知道就在十多年前,中国是个连印象派绘画都要批判的社会。十几年之后,年轻的画家却可以操熟练的西方绘画语言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当然我更不会料到,我毕业之后若干年,我曾经无意中介入其中的,居住和工作在干草和牛粪的混合气味环境中的这些为了艺术选择动荡甚至食不饱腹生活的画画的人,终于获得中外美术界的承认,其中的佼佼者的画作被多家外国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几名画家还娶了德国或着法国人妻子,摇身一变成了中国当代绘画代言人。我面对于珊的画作,虽然觉得震撼,但是我再大胆也没敢估计,她和她的伙伴们正在颠覆中国美术传统。

看完画,与其说我尽着自己对于美术作品和流派的理解,对于珊的画作了一些解读和评论,不如说我主要表达了一种惊异。其实我们没有太多地谈画,因为画跟释一样其实不合适让画家自己做解释。按现代解读理论,画家和观赏者(评论者)共同构成创作的整体,二者与其互相疏通观点,不如互相补充。读者看到得很多时候不是画家想到的,但是画家却可以因为开启了读者的想象力而感到自豪。

话题很快从于珊的画转到了她的身世和故事。她原来是个川妹子,从四川美院(当时中国有三大美院:中央美院,浙江美院和四川美院,后来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如火如荼)毕业,分配在一个中学做美术老师(上天经常胡乱安排你的人生,人生还是要自己把持得好)。她对这份工作一点兴趣都没有,早就想不干了。在初恋失败之后,依然决然地辞职,只身来到北京以作画为生。她的叙述让我感觉到,失去一份工作对她来说根本不是事,但是失去爱情却是她不能承受的。她说她用了一两年的时间从一个大学期间开始,大学毕业之后结束的恋爱中恢复。她好几次说到,爱情对于她来说太重要了,如果再遭遇爱情,她知道如何努力去保守。我看她平静说话的样子,很难看出她对爱情的倚重,但是联想她所有画作中弥漫的一种沉郁,不可预知,渴望又有点惶惑,无奈的气氛,可以推想她需要一种倚靠。有人把这种倚靠叫做爱,我经常不这么想事情。

于珊还告诉我,她不久前受洗了,现在是真正的基督徒。中国人信教的原因之一是,没有爱人的时候去爱神(需要指出的是,这不妨碍其中的很多人,最后成为真正的基督徒。我想于珊进教堂的初衷可能如此,但是看眼前她的状态,我相信她需要神的护佑,或者说信仰可以给她带来力量。事实上,基督教相关的题材成了她画作的基本题材,本身也可以看作是神的护佑了。画家的创作之源,也就是她的生命之泉,因为画家是要以画谋生的。

当时,于珊还没有卖出她在北京画的任何一幅画。那时候,鼻子尖的中外画商已经盯上了圆明园画家(纵观世界各国的美术发展,对于人类美术史作出巨大贡献的有三种人,伟大画家,伟大评论家(印象派和毕加索绘画都是让睿智的评论家给扶持的,最后一个就是画商了,比较好听的名字是画廊owner)。事后我们很清楚,圆明园画家是那些精明敏锐的画商给发现的,而不是中国画院里的那拨热衷于熬年头评职称的老朽。我问她为什么不卖话呢?她说一直想办个人画展(一个画家最大的理想),画一旦卖出去就很难再聚齐了。我问她靠什么维持生活,她说平时接出版社的活,给人画插图和连环画。她给我看了她的连环画稿,再次让我吃惊,那些笔法和形象完全是西方绘画的特征,跟中国传统的连环画手法没有什么瓜葛。若干年之后,这种绘画被称作卡通画,那是后话了。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已经夜里一点多中了。房东在窗外做了最后的巡视,在院里纳凉的一家人要回屋睡觉了,我也担心北大门卫堪称世界上最严格的校园盘查,起身向于珊告别。她有两分钟没有挪动地靠在墙上,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我觉得很奇特的反应,在北大校园里听惯了男女学生拿腔拿调的高度礼貌却少点实在的寒暄,客套,招呼,再见,面对这么一个懒懒的画家,真觉得很有意思。她把我送到院子外面,简单说了再见。当我蹬上自行车,我才发现这一代居然没有路灯,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最有作为的画家,生活工作的条件甚至不如百多年前的凡高们吧。

黑黑的夜里,有干草和牛粪的味道,追逐在我身后,还有于珊画中人物沉郁和多思的表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大石头 回复 悄悄话 饶舌兄,我把mail留下,fanjunping@hotmail.com 有空的话,把你的好文章发给我。谢谢。
大石头 回复 悄悄话 不光是这个画家系列了,很多文章我都喜欢,我也还真是不清楚国内该发到哪里,以前常看去sina看,好久没去也不知道怎样了。
谢谢你的祝福,我现在加拿大,正在联系上海的工作。
大石头 回复 悄悄话 你有没有发在国内的某些网站上?我过不久要回国了,wxc就上不来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