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也许中国人已将其忘记,但世界记住了他:Google 主页纪念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

(2018-01-14 18:19:08) 下一个

[原创]周蓬安:几人知晓Google?几人知晓周有光?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1月14日,《纪念周有光112周年诞辰!“汉语拼音之父”登上Google首页!》一文报道,今天是周有光诞辰112周年纪念日,也是他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周有光是汉语拼音的主要研制者,谷歌为了纪念他,特别推出了纪念主页。

    


    Google究竟是什么东东?又缘何在首页推出纪念周有光逝世一周年主页?如果不做一些简单的解释,估计多数网龄不到十年的中国网民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简直就找不到北。同时,了解周有光的网友也不是太多。

    


    笔者首先介绍一下自己对Google的印象。就在世纪交错之际,笔者有幸接触到互联网,因为对时政新闻比较关注,又喜欢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逐渐对网上写作有了兴趣,因此不时会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而使用最顺手的搜索引擎就是Google。那时,中国也有搜索引擎,那就是百度,但因为其功能远不如Google,大家都很少使用。

    如今用百度搜索“Google”,显示的第一条为“Google官网”。可当你点击查看时,显示的却是“糟糕!谷歌搜索这会儿出问题了...您可以稍候再试,或者临时用其他搜索引擎搜索:360搜索 百度搜索 必应搜索”。

    


    当你用360搜索、必应搜索后,显示的结果与这个完全一致。原来,这个被中国人称作“谷歌”的玩意儿,实际上已经退出中国多年。“Google”的百度百科显示:谷歌是一家位于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业务包括互联网搜索、云计算、广告技术等,同时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其主要利润来自于AdWords等广告服务。1999年下半年,谷歌网站“Google”正式启用。2010年3月23日,宣布关闭在中国大陆市场搜索服务。

    百度作为Google的竞争对手,因Google的退出而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不过依据笔者“二胎好养”的观点,认为靠娘老子“只生一个好”获得优厚物质资源而无忧无虑成长的独生子女,因为从小就缺乏可信赖伙伴,缺乏良性竞争,对漫长的人生未必真的有好处。百度因为失去竞争对手,也就更多的“自惯自”,不再顾忌网民的感受,因此才会强推恶贯满盈的“莆田系”医院。

    而在笔者看来,Google离开中国,是中国网民的一大损失。 目前百度的搜索功能,不仅仅远不如10年前的Google,甚至远不如10年前的百度,我是真不知道为何会这样?

    


    聊过对Google的留恋,再来聊一聊“世纪老人”周有光。这天,姓周的我见识了网友对两位周姓名人截然不同的评论。除普遍赞美周有光老人外,出生于1934年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新城《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一文因为批评张五常、吴敬琏等著名经济学家,而收获了众多网民的评论,笔者在微博上匆忙撇清关系称:此周非我周。我去世后是要见列祖列宗的。

    


    扯远了,言归正传。百度百科显示: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内容,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即使不考虑其一生的学术成就,仅就这活到112岁就是人间奇迹了。而他112岁生日的次日去世,就是奇迹中的奇迹了。周有光的一生,有人说他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85岁以后,是思想家。周有光老人去世前几年的视频,在网上仍能搜索到,建议各位网友看看。

    


    周有光的夫人张允和也是出身名门,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武龄,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这四姊妹还个个是能人,个个嫁名人。大姐张元和嫁昆曲名家顾传玠,三妹张兆和因为作家沈从文的追求而名声在外;四妹张充和成为德裔美国籍犹太人,著名汉学家、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傅汉思的夫人。怪不得叶圣陶曾说,张家的4个才女,谁娶到了都会幸福一辈子。而张允和的六位兄弟张宗和、张寅和、张定和、张宇和、张寰和、张宁和,在各自领域也都很有建树。

    


    Google在周有光诞辰112周年之日推出纪念主页,肯定是表彰其对语言的贡献,对促进不同语言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谷歌涂鸦的介绍中称,拼音极大地增进了国民的读写能力,降低文盲率,减轻了外国人学习中文的痛苦,向盲人提供了一种通过盲文阅读的方法、将无数的中国方言与其共同的声音命名法联系起来。如今,小学生在学习识字之前学习拼音,此外还有一个周有光大概没有预见到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用电脑键盘和手机快速输入中文。

    


    笔者小时候没有学习过汉语拼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使用的是每小时最多打千把字的“五笔画”输入方式,后来用孩子幼儿园教材学汉语拼音,如今每天都能轻松地敲出几千字发网上。 因此,必须感谢“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老人。当然,也期待Google“你快回来”。(我的公众号为“zhoupengan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