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风情

作者因工长期在南美工作.
正文

苏里南随笔(一)

(2005-08-30 09:51:41) 下一个
苏里南随笔 一、途中见闻 2003年7月,因工作需要,我们一行三人由北京乘荷航班机经由荷兰阿姆斯特丹转机并仍乘荷航来到了南美小国苏里南。 由于我们几个均是第一次出国,路上所有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那末新鲜。 在北京机场安检时,不知是什末原因,我们中的一位被机场警察拦下了,一问,还有两人,于是我们三人均滞留在安检区,警察询问我们到哪儿区,去干什末,我们回答,到苏里南,公司外派工作,好在几分钟后放行。给我的感觉,好像他们在控制什末。 登机的时候,有一个中国女孩二十多岁,似乎随身携带的包裹看起来有些超重,机场人员拦下了她,态度实在不敢恭维,由于当时都在上机通道上,这个女孩的结果如何就不清楚了。 在由北京至荷兰的班机上,85%的乘客是中国人,机上供应的中餐到也算能习惯。飞机是荷航的,空姐的态度并不象我想象的那末优秀。不过,给我的感觉,年龄比国内航班的要大,应属“空嫂”级。机上的广播也有中英荷三种语言。 飞机在经由俄罗斯上空时,我曾向下看过,有的区域白雪皑皑。 我们的飞机25日下午14点左右由北京机场起飞,中途未停,直航荷兰阿姆斯特丹,由于时差的缘故,到达荷兰的时间是当地时间傍晚-我们一路都是白天。 飞机进入欧洲上空时,在接近阿姆斯特丹前,在飞机上出了能看到绿色的丘陵,山脉外,偶尔还能看出城镇,尤其是快降落前,阿姆斯特丹在飞机上看来,是典型的欧洲城市建筑特征。而这些都让我有一种兴奋感。 由于是转机,在荷兰机场不能出海关。只能在机场内等候,于是我们在机场内等候了23小时左右。令我们不解的是,刚下飞机进入机场大楼,荷兰警察便把我们三人和另外十余个南方人(感觉象农村人且拖家带口,就像国内春节后北上列车里的民工队伍)集中到一个区域,并将护照都收上去了。后来,来了一个华人(后听说是机场专门雇用的台湾人),把中转候机的注意事项说了一下,这时警察似乎也检查过了护照,便将护照分别归还。此时这些人才自由进入候机中转区。 阿姆斯特丹机场很大,我们先是在二楼的一个休息区休息,这时天已经黑了,我们也很乏。躺在椅子上准备睡觉。这时,刚才被一起留在候机区的那些南方人也来了。但这些人似乎对公共场所不以为然,相互之间大声喧哗,这一现象引起了也在这儿休息的西方人的不满,他们骂了几句候,见这些人仍旧我行我素,便转到其它区域休息去了。又过了一会儿,我们几个也实在受不了了,于是也开始另找地方。很快,在对着跑道的方向有找到一个休息区,于是,我们几个人轮流值班,开始休息。 第二天,我们几乎在机场内呆了一天。直到下午才登上去苏里南的飞机。 在候机过程中,我在机场内闲逛了很久,转了很多地方。 机场内有一个小店,是文化类店铺,我选中了十张明信片,是阿姆斯特丹的城市风景明信片,准备回国时带给儿子。付款时才知道,明信片是一欧元/张,十张明信片合人民币100圆。我的天,真是天价!!幸亏出国时我带了300美元(那可是我在国内两个月的收入)以备路上不时之需,否则可真要丢中国人的脸了。 此外,我们在机场内的饭馆内(中国的称谓)简单地填肚子时,一杯水(可乐)1欧元。 由此可见,中国人在国内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要登机了,却又发现昨晚在休息区大声喧哗的那批人又是和我们同机; 在荷兰——苏里南的飞机上,除了有近二十人的中国人外,基本上都是苏里南人——黑人和印度裔人。那天正赶上荷兰与另一个国家的足球队有一场重要的比赛,而且荷兰队赢了,当机上的广播通知这一结果时,这些乘客的欢呼声立时轰然而起,个别的黑人甚至在飞机过道上扭了起来。 机上的空乘人员年龄较大,在我看来,最小的过三十岁,而最大的则过五十岁,可称之为"空奶"了。呵呵! 由于这趟飞机在起飞时就已晚点,到达苏里南时,已是晚上8点了(当地时间)。 苏里南给我的第一个深刻的印象,是在出飞机舱门的那一刻。 由于飞机内有空调,在机内的一路感觉倒还好,但出舱门的那一刻,突然感觉倒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股热浪,潮湿、闷热,几乎让我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持续了数分钟,才略有适应了点的变化,但那空气里的潮湿感直到数日后才多少有些适应了。 也就在这一刻中,一种新的惊讶、失望的感觉随着视线的展开涌上心来:眼前的飞机场,实在是太出意外了,一是小的出乎意料,二是破旧的让人意外。真是难以想象,苏里南首都的国际机场竟是如此模样。由此我开始对苏里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 出了机场海关,外面有公司在苏里南的人员接站,我们一行三人分别上了两台车返城。 当时天已黑了下来,会车时才意识到,在苏里南,车辆是靠左侧通行的。 道路的两旁均是黑漆漆的热带灌木,经常会有不大的居民区的灯光经过。一个多小时候,我们到了一家中餐馆,据接站人介绍,这是在帕拉马里博唯一的一家纯北方特色的中餐馆。当时我并没有记住餐馆的名字,直到快一年的时间,我才反映过来,它就是后来我们又去过多次的曾在帕拉马里博有名的“一品饺子馆”。这家餐馆和我们的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年后餐馆的老板、老板娘挣足了钱,又分别转产开起了两家木材行,这是后话。 当时,公司其余人员已在餐馆等候我们,气氛很热烈。 值得一提的是,帕拉马里博的的啤酒,给我留下了第一个好印象。这种啤酒的名字是“帕波” ,第一口的感觉是一种醇香并略带微甜的味道,比在国内任一地方喝过的任一品牌的啤酒都好。(不过,以后再喝起来,这种感觉就不明显了,时间一长,就感觉不出来了;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真是所谓“久闻不觉其香”啊!) 由此,我开始了在苏里南的工作、生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