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聊一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大主力 (二)

(2011-04-01 02:11:24) 下一个

东北野战军

不知怎地,一说到四野,我就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仿佛一下就回到四平,长春,锦州。。。。。没有辽沈,,就不会有淮海,没有淮海,就不会有平津,没有平津,自然不会有以后的解放大西南,蒋介石是一步错步步错。


一: 2 纵(司令员刘震上将)  


可能大家会奇怪,为什么不是万岁军。其实很简单,在黑土地上表现最出色的就是 2 纵,公认 2 纵在黑土地上最善于打大仗硬仗恶仗,尤其 5 师又是东野 36 个主力师中最佳的,所以首推 2 纵是合情合理的。而且我认为 2 纵与 1 纵、 6 纵比起来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没走过类似四平那样的麦城。所以后来林彪逢战役必用 2 纵,如锦州、歼灭 9 兵团和打天津乃至一直南下打到镇南关。至于朝鲜的表现就更不用说了。在解放战争中 2 纵第一是没有争议的。建国后 2 纵一直是我军的主力,长期处于沈阳军区的预备队位置,既对苏又防朝。不过我认为这几年可能是北方缓和的缘故, 2 纵在全军从第二的位置跌到第三了。但不管如何,这次裁军中央也不会碰 2 纵这种历史悠久、战功显赫、位置重要的部队的。

二: 1 纵(司令员李天佑上将)  


万岁军的美名,山东 8 个主力师的前两名的底子,平江起义的历史,东野第 1 纵队的名声,造就了我军一大王牌军。不过实事求是, 1 纵在黑土地上的表现可比 2 纵稍逊,尤其是四平,弄的挺没面子的,所以打锦州只好干看,最亏的是黑山阻击战明明有 3 师一份功劳,可军史楞是没反映,导致许多军友还以为辽沈战役的预备队是整个 1 纵 3 个师呢,其实趴在高桥晒太阳的只有 1 、 2 两个师而已。好在捞上了打 9 兵团,虽然说不如 3 纵那么出风头,可起码也比干看强。到了天津 , 又活捉了陈长捷。我只是没搞清究竟是 1 纵还是 8 纵首先 “ 触摸 ” 到金汤桥,好象史学家们还考证呢!南下后 1 纵一直打到云南边境,是东野爪子伸的最远的部队。这一切都奠定了 1 纵第二的位置。当然建国后,由于老彭的偏爱(打得好是事实,但不能说老彭不偏心),得了个万岁军的美名。 1967 年进京后更是从此老子天下第一,至今也没动摇过,到现在 1 纵都是军委的心头肉,什么好给什么,网上干脆说其是远东第一,风头早已盖过黑土地的老对手 2 纵,这次裁军更会是只增不减。(对华野部队未免不公)

三: 6 纵(司令员黄永胜上将)  


东野三只虎已经介绍两只了,剩下的 6 纵自然不能拉下。其实 6 纵很可怜,三个师中有两个都不平凡, 16 师是全军历史最老的部队,叶挺独立团,朱毛红 4 军,哪个都能吓的一般部队一哆嗦,就是战斗力也是东野前四名, 17 师又是东野有名的攻坚老虎,好多战斗没 6 纵的影子可 17 师却没被野司拉下过。可就拥有这么两个宝贝的 6 纵却只能屈居第三,什么原因?兵熊么? 6 纵尤其是 16 师的兵有名的 “ 野 ” ,作战纪律两头冒尖那是东野有名的,连高副政委都敢打的兵还有什么不敢打的?将熊么?黄永胜在作战上的名气不比李天佑、刘震差吧?说和钟伟一样勇冠东野也不过分。下面的李作鹏还干过参谋处长呢,是林总的爱将。其余杨国夫、龙书金他们哪个不是有名的虎将?所以不明白,只能说 6 纵运气不如 1 、 2 纵吧。我感觉林彪对自己这支老部队有点 “ 偏心 ” ,老是放在袖子里,关键时刻老是用 1 、 2 纵而不用 6 纵,好容易用上了又光走麦城。尤其是 1948 年后, 6 纵主力老是看得多,打得少。我不明白为什么打锦州不用 6 纵主力,因为 16 师善于野战不善攻坚吗?把 6 纵放在和 5 纵那种部队一个地位上。入关之后打天津又让 6 纵主力夹在平津之间看热闹,不让攻天津还不让看看北平,以至于打丰台这种好事又让 5 纵捞了去。南下又放在右翼那种无关紧要的方向,便宜全让 3 纵占了。最可恨的是打海南,韩先楚明显偏向 3 纵,什么先遣营,中心开花都是 3 纵的, 6 纵明显成了配角,光急得李作鹏直冒汗没办法。结果打下海南,好! 3 纵北上成总预备队,后来入朝又一显身手。 6 纵呢?原地留下守海岛(有点象华野 3 纵),番号早早撤消。后来虽然重建,但还是没撑过 1985 年。不公啊!要知道 16 师可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绝对主力啊, 1979 年东线可就 16 师和 33 师(当然是在 1955 军编制内)打得最好啊, 5 纵的宝贝 13 师那才什么水平啊, 16 师一个打几个 13 师都没问题!当年要是上朝鲜说不定 16 师能给 6 纵也捞个万万岁军的帽子呢,大家都知道, 16 师野战水平绝对不比 2 师逊色。好在军委知错就改,现在的 16 师已经不比 1 师、 2 师差了,还盖过了 5 师。 54 集团军现在的装备和地位稳居全军第二。只是可惜了 6 纵和 17 师,虽然没华野 3 纵 8 师那么悲惨,也还不到那里去,硬是被从解放军这个光荣的队伍里赶了出去,估计没几年也会变病猫的。这次裁军军委铁定不会动 16 师的歪脑筋的,除非共产党敢否认自己的历史,何况还有老首长支持。所以我期待着 16 师更加辉煌!

四: 3 纵(司令员韩先楚上将)  


东野 3 纵是一支传奇的部队,被对手廖耀湘称为 “ 旋风纵队 ” ,而且有趣的是先是在新 6 军手下吃了亏(威远堡),后来又打得新 6 军没脾气。 3 纵先是在南满坚持,四保临江是美名扬。可以说,没有 3 纵在南满的坚持, 1 、 2 、 6 纵也别想在北满呆的那么舒服,早被老杜赶过黑龙江了。后来辽沈打锦州是五把尖刀之一,打 9 兵团又抢了个头功,先是敲掉老廖的脑袋,接着俘虏本人。再后来先遣兵团南下,以及打海南都压得 6 纵那只虎没脾气(虽然是人为因素多)。从下属部队看, 3 纵 7 师这个当年的山东 3 师无论怎么看都是东野的主力师,值得一提的是师长邓岳当时还是东野最年轻最英俊的师长,才 28 岁。所以 3 纵排第四是没有疑问的。 3 纵 98 年就全军师改旅了,不知道现在的裁军是否会波及,但仅从其回国后就一直驻扎在全国的咽喉之地达半个世纪没挪过窝,就可见军委的重视和信任了。

五: 4 纵(司令员吴克华中将)  


和 3 纵一样, 4 纵是另一个坚持在南满的英雄部队。山东的 8 个主力师所剩下没提的 5 师、 6 师除了 13 团留在了山东外,其余可都在这儿了。 4 纵在黑土地上的扬名仗是大战新开岭,全歼敌 25 师;再后来就是在塔山一下子赢得了 4 个团级英雄单位,这在全军都是罕见的(老大哥 27 军才一个就牛的不得了了),一下子闻名全军,再加上军纪好(这在军纪相对逊于兄弟野战军的妈拉巴子的东野倒是少见,估计是因为天冷,全纵队都不敢吃苹果,怕集体拉稀),搞得连当时的军委都知道这么支部队以至于指定 4 纵作为后来的北平警卫部队。平津战役中主要和 11 纵作为先遣兵团偷偷摸摸入关(十万人象做贼似的行动估计也挺好玩的),后来协助杨李兵团打张家口。建国后长期驻防对台一线,朝鲜打的那么热闹军委都没舍得使用这个部队,后来又驻防对越一线,可见军委对这个部队还是很重视的。虽然现在 4 纵不如同军区的那个 5 纵风光,甚至气得吐血。但是我相信在新一论裁军中军委即使裁那个 5 纵也不应该碰 4 纵,何况 4 纵还出了个军委副主席呢!

六: 8 纵(司令员段苏权少将)  


8 纵在黑土地上成军晚,可是从诞生起就一直扮猪吃老虎,硬是打成了主力,而且也是东野唯一一个地方部队打成主力的部队,这点连林彪都很惊讶,以至于黄永胜放着 6 纵司令不当非要回 8 纵抢司令当。在正史上 8 纵在辽沈战役打锦州时是五把尖刀之一,同时也是两次被批的倒霉蛋,包括军委批评在内。一次是所谓封锁飞机场问题,两个机场,用的在 9 纵方向,关闭的才在 8 纵面前,硬要 8 纵的炮弹飞过整个锦州城去封锁那个 9 纵跟前的机场,强人所难嘛,野司又没给 8 纵配备巡航导弹 ^0^ !第二次更冤, 8 纵以一个纵队的兵力独当一面并吸引了锦州三分之一以上兵力,使得范汉杰一直以为主攻方向在 8 纵。可在 2 、 3 纵突破后,野司居然痛斥 8 纵行动缓慢,至今未突破。真是,要是 8 纵那么牛,又吸引敌人又歼灭敌人,还要 2 、 3 、 7 、 9 纵以及 17 师干什么?这就象东野 8 个纵队呼呼累的半死赶到大虎山,突然发现 9 兵团已经被打阻击的 10 纵全歼一样,可能吗?所以 8 纵后来虽没受影响,可却连累了公认的大老实人老段(虽然我认为他更适合干政委)。我 10 年前刚研究 45 军军史时就特别奇怪怎么司令员才是个少将,可副司令副政委都是中将呢?当时还以为建国后和陈光似的犯了错误呢,前几年才弄清原因。段苏权那是公认的 “ 上将资格,中将功劳,少将军衔 ” ,不过也塞翁失马,因为文革没怎么挨整。到了打天津,问题又来了,究竟是谁先打到金汤桥又和 1 纵磨了几十年牙,众说纷纭,不过好象最近有结论了,可我忘了什么结果,谁能告诉我?一直到南下, 8 纵才掀开其最辉煌的一页,就是衡宝战役的拦腰一刀,以一个师顶住了桂系 5 个师,从而保证了歼灭桂系主力(呵呵,其实也挺险,万一林彪当时反应一慢,可就又是个金门,你不得不佩服 8 纵的运气),也为 24 师赢得了猛虎师的美名。从此,师长丁盛及 24 师就记在了毛泽东的脑海里,以至于 13 年后又点将,点 54 军。该纵排第六显然正合适。今天 8 纵的种子可是大名鼎鼎的猛虎师,牛气的不行,风头甚至盖过同军的 16 师 , 军委八辈子也不会裁这个部队的。当然,在华野 8 纵也还有一个师,有趣,转来转去几十年后又归 8 纵管,虽然不是老 8 纵。

七: 7 纵(司令员邓华上将)  


堂堂上将军的部队只排第七,是有点不给面子,可 7 纵在解放战争中真没什么特别闪耀之处,起码比不上前六个。翻翻军史, 7 纵部队最有名的就是瓦弄大捷,可那是 1962 年的事。不过这也不怪 7 纵,成军晚,又不象 8 纵那么能捣鼓,还不如 10 纵那么运气好。能排第七也可以了。今天 7 纵的种子就是在 54 集团军编制内的那个在瓦弄大出风头的部队,虽然不如红 4 军和猛虎师那么有名,不过相信军委也不会碰的,毕竟那是阿三心中永远的痛啊,我们得珍惜不是?

八: 9 纵(司令员詹才芳中将)  


9 纵成立后参加的战斗不少,不过最著名的还是两点。一是在锦州活捉了范汉杰和卢浚泉,二就是出了个全军资格最老的军长,红军时代就是军长到解放军还是军长的估计就这么一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 斋公 ” 詹才芳。别小看他才是个中将,这个老四方面军让许多四方面军出身的上将见了都必恭必敬的。值得一提的是 9 纵 25 师后来在营口表现欠佳,最近在网上还看到有人为 25 师抱不平,其实一点都不冤。所以 9 纵也就能排第八。很遗憾,今天的解放军序列已经找不到 9 纵的影子了,如果预备役不算的话。

九: 10 纵(司令员梁兴初中将)  


东野 10 纵的主力就是前面西野提到的 359 旅北上部队,居然还有一个红军团。可真是丢人到家,别人是地方部队打成主力,唯 359 旅正好有个性,偏反其道而行。北上的 12 万部队,原来是主力的(如山东 1 、 2 、 3 、 5 、 6 、 7 师和新四军 3 师)到东北还是主力,原来不是主力的(如冀热察辽部队)也锻炼成了主力,可就在这么一种氛围下能大踏步下降也不容易,够难为 359 旅的了。不过可能就是 “ 将熊熊一窝吧 ” , 10 纵换了个虎将梁打铁的,还是有变化的,在黑山打的还不错,虽然没有塔山夸张,也不如华野 10 纵专业,可比起过去, 10 纵总算是脱胎换骨了,否则五十年代必被撤消,说不定 50 年集体开荒北大荒的部队就会多个 “4” 字辈的也不好说。 10 纵该感谢梁兴初!在现存的 21 个军中,我认为该部队应该仅高于那个 5 纵排倒数第二。我有幸在西北与该部算是半亲密接触了几年,而且该部和我也比较有渊源,我姐曾随该部队打过仗,老校友又是该部队的头儿。那会儿常找 28 师的兵们聊天。老实说,驻地附近的老百姓对这个部队评价不怎么样。传闻这次裁军有这个部队,我认为这很正常,凭 10 纵的战绩,能保存到现在已经是运气了,虽然现在出了个军委副主席。

十: 12 纵(司令员钟伟少将)  


12 纵在黑土地上没什么出色表现,部队还不如头头出名。钟伟将军本人可是解放军的传奇人物,也是东野唯一可以指挥林彪还能让林高兴的人。一打起仗来口头禅就出来了:娘卖 * ,给我冲,不冲枪毙你!导致整个部队都跟着他好战,青树坪被人围了几个打一个还敢打一天才撤。建国后授少将公开不满意,是全军少数几个敢不要军衔的人之一。至于 1959 年的正直表现倒是让我肃然起敬,直人还是有直人的可爱之处的。再谈 12 纵, 12 纵在南下江南前可是一直吃现成的,先是围困长春,让守军饿得不得不交枪。再南下沈阳,周福成部早就没了斗志,乖乖开门迎接。到平津打塘沽,侯镜如又跑得比兔子还快,全军集体跑步看大海是最大收获。总之青树坪前 12 纵就没硬仗。不过那一战也使 35 师元气大伤,打的 12 纵够呛。我这里有个疑问,就是国民党宣传青树坪一战连 35 师师长都阵亡了,真的假的?今天 12 纵的种子就是海军陆战队之一,我觉得这次裁军不仅不该撤消还应该扩编才对!

十一: 11 纵(司令员贺晋年少将)  


贺晋年少将是我军有名的剿匪专家,不过转野战军后运气就不太好了,传说和陈光、周保中、段苏权等人一样是属于林彪不喜欢的人物,所以 1955 年才授少将。 11 纵在全军有两个有名之处:一是出了个全国闻名的烈士董存瑞,二是在平津战役时贸然打密云差点把毛泽东气死,引的华北 2 、 3 兵团跟着挨骂!也有两个奇怪之处:一是同和 4 纵守塔山, 4 纵打出 4 个英雄团,可 11 纵连一个英雄连也没听说,好象是个观众。二是现在炒作的不得了的红一团在当时的 11 纵居然默默无闻,没听说打过什么著名战斗,唯一的英雄单位居然才是个什么 “ 密云突击连 ” ,真丢红一师的脸,黄军长泉下有知将脸上无光。 11 纵部队真正打出名气还是解放后。 1979 年 33 师可是和 16 师一样大出风头,现在提起这个不幸落在 5 纵这个排外编制内的部队, 10 个人要有 9 个竖大拇指的。现在作为驻港步兵旅的主体, 11 纵的种子活的有滋有味的,比另一个炮兵部队(传闻要撤)舒服多了。

十二: 5 纵(司令员万毅中将)  


无论是部队,还是司令员,在全军都是很有名的。部队,是全军唯一的 5 纵,我至今闹不明白林总怎么想的,开始不设 5 纵说明他也是有顾忌的,可后来却义无返顾,非要来个全军没有的亮点,看来林总还是有信基督教倾向的;头儿呢,则是大名鼎鼎的 “ 不怕一万,就怕万毅 ” 。可头儿强不代表兵也强。 5 纵说实话,真的不仅是全军最年轻的部队,也是战绩最少的部队,真不比西班牙的哥哥们强多少。整个解放战争,也就一个打丰台还能装装门面。当然,呵呵, 1949 年军委看这个部队实在可怜,总不能让近 7 万人(这个数字超过东野的大部分纵队,也是没有战斗损耗的铁证)搞武装游行啊,于是给了个打杂牌的任务,当开荒前的最后安慰。再加上后来在朝鲜的那个掩护价值比自身军事意义大得多的黄巢岭阻击战(若华野 10 纵是阻击战爷爷,华野 2 纵、 7 纵和东野 4 纵、 10 纵是父亲辈的,那么 5 纵也就是曾孙辈的不到),就让这个部队现在尾巴翘天上去了。广东的朋友都知道当地人是怎么称呼这个部队的,我就不说了,呵呵!真不知道军委怎么想的,当年 70 个军中最先要撤消的军现在反倒活下来了,听说最近还自封了个什么 “ 岭南雄虱 ” ,凭什么呀?历史还是战功?后台!呜呼,那些 “ 冤死 ” 的英雄部队将死不瞑目!在这一轮的裁军若不裁这个让驻地人民和军史迷们咬牙切齿的部队,天理不公!

总评价:许多网友把东野捧上天了,我认为东野虽然优秀,也战功显赫,可并不是解放战争中最值得称颂的野战军。因为和其他野战军比起来,东野有几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有松花江北以及东满西满那强大的工农业做基础的稳固的根据地,粮、弹、兵源充足;

二、背靠苏蒙朝,使得国军始终只能攻其一面;

三、山东的 115 师和新四军三师可以说是抗战时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几个部队都到了东北,成为东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四、正面的国军始终兵力不足,正规军从未超过 30 万人,加上地方部队也始终没超过 60 万人,从 1947 年夏开始国军的兵力再未占过哪怕相对优势,再去掉守备部队,机动兵力寥寥无几,这一点从新 1 军这个王牌都被拆开搞守备就可看出,几乎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五、和其他几个战区不同,国民政府对东北的最高期望就是打到长春,若不是马歇尔多事,老蒋只想打到锦州呢。战略思想如此消极,焉能不败?若是 1946 年下半年不给东野半年的休整时间使其从容完成土改剿匪从而站住脚跟的话,在四平之战后集中主力北进,林彪一样要被赶到苏联去。

六、东北地域广大,各城市和敌人兵力都相当分散,利于大兵团打运动战,利于我军分割消灭敌人,更利于围城打援。

七、不客气的说,中央在东北全胜之前一直采取的是在牺牲其他战区,尤其是华东、中原来支援东北的战略,而老蒋这个草包又偏偏看重眼前利益,怎么看南京附近的共军都比远在东北的共军危险,中了共产党的圈套,将大部分嫡系主力都投入了华东中原战场。如果当时老蒋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在 1946 年暂时放弃在西北和华东的全面进攻(当时华野不可能有实力渡江南威胁沪宁杭),在东北多投入 20 万人,林彪铁定要到山里打游击或撤到苏联。解决东北后再回师南下,我们至少要推迟 5 年解放全中国。

八、这个条件是第四个条件派生出来的。就是由于兵力严重不足,国军始终不能真正实现老杜所确立的,北守南攻,先南后北的战略,再加上实际操作时总是不能放弃一城一地的得失,一边挨打,另一边立刻收缩援助,导致芝麻西瓜都保不住。结果在实践上成了东野的南拉北打,北拉南打,国军的精锐部队都在这么个拉锯战中逐渐消耗掉了。若是国军能再多 3 个军用于南满,或者能在 46 年冬和 47 年春暂时置北满于不顾(最多 2-3 个月)集中兵力打掉 3 、 4 纵,那么肖劲光、陈云就是三头六臂也没用,东北战局立刻可以改观。所以东野之所以后来那么牛,在 1947 年春后越打越轻松,可以说是这八个有利条件作用的结果,而这个八个有利条件则是关内各战区所全部或大部分不具备的,当然也是和林彪等善于指挥以及东野广大将士英勇善战也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在人民解放军质量、配合程度和指挥艺术远高于国军的情况下,即使国军拥有优势的兵力和火力(如西北、华东)都尚不能取胜,指望在总兵力尤其是机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打胜仗那更是白日做梦,就是象老杜那样国民党的优秀将领也做不到。所以东北的溃败早在 1947 年夏季其实就已经注定了,何况东野还发明了专门对付固守大城市国军的一点三面战术。总的来说,东野善打巧仗,善于发挥人力、火力的优势,而不象华野主要都是险仗恶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