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陈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妄说两句艺术和自由

(2011-04-07 17:34:53) 下一个

看到好多人在谈“艺”说“艾”,我也插言两句。

艺术,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即使是山野农妇,也不妨拄着锄头唱两句山歌、抄起剪刀剪一幅剪纸什么的。每个人对艺术的共鸣和理解常常不同,这也很正常。我们常常说:“这个是我的茶,那个不是”说的就是共鸣度,不是吗?

喜闻乐见的主流艺术当然好啊,拍彩色连续剧就和后院种着摇钱树一样;画房子画车也不是神话。

还有的艺术是小众的,或者他们的艺术形式奇特,或者他们的激情另类,或者他们就是有钱耍把着玩。但不论如何,如果他们不弃不离,甘之如饴,观者的反响并不重要。而包容,则是最诚恳的支持。

何况,有时候,创作的人只是在“做”这件事情,既没有哗众取宠的初衷,也没有要满盆满钵的目标。比如,我和儿子讨论《I AM LOVE》时,虽然他只是学生,但我想,他的观点代表创作者的一面。那就是:“这类的艺术,更多的是创作者自己的享受,或者说,他们的快乐在于创作过程中的激情、热烈、思考。他们七年磨一部片子,只要钱够,别人何必担忧?生活中的Tilda游走在两个情人三个孩子之间,只要他们六个人不打架,关卿何事?”

我想,我们,作为观众,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为自己的平凡生活添点乐趣,就行了。

艾的作品我也不懂。不过我不同意有人看到一点反应落后黑暗的作品,就给作者扣个“卖国”的帽子。这个帽子可谓是满天飞,而且常常是生活在西方、拥有充分话语权的同胞们更乐此不疲。记得以前在城里某论坛看到一个网友拍了一组西北城市的片片(银川还是西宁),里面有拉板车、烧蜂窝煤的照片,被群殴“暴露黑暗”,还好作者不是名人,不然准要被质问“拿了主子多少钱?”

我倒是觉得艺术作品常常要取一个独特而有特点的视角。好比我们要是去印度,也保不齐要拍街上游走的牛、恒河洗澡的人、天葬烧尸什么的。就是家中小儿,考大学做PORTIFOLIO的时候也放了不少北京的市井照片 – 晾满衣服的四合院,街头等活的民工、一脸倦容的扫街大妈。不然你让他拍什么?摩天大楼、亮闪闪的地铁、衣冠楚楚的白领职员?还不如去纽约拍呢。

既然是生活,为什么要回避?难道君不见现代别墅的墙外就是依墙而建的窝棚?豪华奔驰的边上就是低头拉车讨生活的民众?

我倒是更加关注作为一个公民和普通人的艾,怎么就这么离奇地“消失”了?任何的罪责,总要有一纸文书吧?即使没有定案,也得让家属知道这人被拘在哪里了吧?离奇消失的事件,我还以为只有电影里的盖世太保才做呢。

在过过的博客里看到她以 Martin Niemoller 牧师发人深省的短诗与大家共勉。我就贴张照片吧。 诗作刻在波士顿Holocaust 纪念碑上。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接着,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接着,他们追杀天主教徒,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

接着,他们奔我而来,
可是,再也没有人剩下,可以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April 7, 20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小泥山 回复 悄悄话 完全同意你说的。

论坛上有些人的发言,让我很难受。

一个个异见人士,维权人士“失踪”,真可怕!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chaojiang的评论:

CHAOJIANG:是啊。寒心啊。

昨天在坛子里不少人和我争,说什么在美国大街上骂政府你试试看?我说,言论自由包括表达异议,这个受方可以是个人、组织或政府。在大街上骂,若是妨害了公务,当然也不可以啊。但即使我被拘了,也会有法律程序通知我的家属吧?人间蒸发,我只知道盖世太保这么干。

还有人动不动就拿出“主子”来说事。我看,就算有“主子”,那么,在一个政权下,一个公民如果发表一点意见,都要想想自己是不是有“主子”,坐牢了是不是有“主子”把自己捞出来,那么,这个政权也很恐怖啊。不是吗?

还有人说啥喝娘的奶却骂自己的娘,呵呵,这个就更有意思了。难道任何人发出点不同声音都得先流亡不成?如果还在母国讨生活,就是又喝奶又骂娘的逆子;如果拿别人的钱,就更了不得了,靠“主子”过活的“奴才”。所以呢,只有缄口了。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clipmom的评论:

别针妈:好久不见!问好!

就是这个理啊~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过过,其实坛子里谈艾好几天了,我一直没有插话,直到看了你的文章。最后一段直击我心。

不过,大放厥词后觉得挺对不住过过的,因为我整个行文基本是重复你说的,而且说得还没有你深刻。~~

谢谢你这么真心和我讨论,怎么是“卖弄”,你是行家。

确实,个人看不懂或不喜欢的东西不必铁口直断人家不好,或是“垃圾”,包容是艺术修养的基本点。就像别针妈说的,“太多人把艺术和自己的审美混为一谈”,说得太对了!而且,这样的人还比谁都振振有词。

今天想到一点,关于教育孩子,我们的孩子可以不上名校,可以不挣大钱,但要在宽容祥和的家庭气氛中长大。偏执、自以为是、狭隘的思维,会影响一生的生活。

再次谢谢过过。
chaojiang 回复 悄悄话 我倒是更加关注作为一个公民和普通人的艾,怎么就这么离奇地“消失”了?

这也是我想问的!!!

默默好。
clipmom 回复 悄悄话 顶默姐。说的很好

太多人把艺术和自己的审美混为一谈
过耳风 回复 悄悄话 今天偶然看到一句话:我对坏品位有浓厚的兴趣——它比那种假想中的好品位令人激动得多,后者不过是人们看待事物的一种标准化了的方式而已。(Helmut Newton)。

这句话来形容现代艺术再贴切不过了。我们的审美观是在常态的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所谓常态,就是上面说的“看待事物的一种标准化了的方式”,现代艺术的重点恰恰是打破常态,传达一种意念和新的思考方式。“美”这种传统的艺术体现,让人安心,因为是常态,而打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让人不安,因为这是非常态,所以很多人无法接受现代艺术。但是,你一旦开始逆向思考,一旦放开心灵,就会发现一片前所未有的景象。

其实,现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博伊斯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真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艾未未的裸体在我看来比那些ps过的朦胧照片美过百倍。当然,这是一个审美趣味的问题,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不同的只是每个人的审美趣味。

呵呵,我也是在学习现代艺术中,默默姐别怪我卖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