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漫的博客

云漫的风光,旅游,舞台照片
正文

冰湖气泡王国

(2013-03-01 06:24:43) 下一个

冬天去加拿大洛矶山脉去看那神奇的冰雪世界和冻结在冰湖里的气泡,是我多年的梦想。


风光摄影有太多不可预测的因素。近十天的行程中天气基本乌云密布,十分不合作。但虽然在摄影上收获不如预期,但这份体验会陪伴我多年。出门越多,心里对那些每年大多数时间在外面风餐露宿的职业风光摄影师的敬意就多一分,就越知道他们的那些精彩辉煌的照片的得之不易。越是恶劣的环境就越容易出好照片。那份艰苦,自然界光线的的多变神奇,以及那份收获的快乐,都是坐在书房安乐椅上难以想象的。


转述一个这里的朋友写的段子:


“当年Marc Adamus还没成名前,DPreview上一群人唧唧歪歪怀疑他的照片是Photoshop做出来的,还从各种技术角度分析怎么怎么不可能,后来传到他耳朵里,Adamus上去就回了一个帖子:我一年300天在外边跑,冬天雪地里露营。


坛子里安静了。











 

1


先上一张花絮。


到达Banff National Park的第二天,在公园的Camp Ground里。这是此行中最为“奢侈”的一次Camping。有camp site, 有卫生间(里面竟然有热水),有野餐桌。气温是“温暖”的-8到-10C度。是夜恰逢满月,玉盘高悬。


后面的数天条件就艰苦的多。离开Banff National Park去了人迹罕至的亚伯拉罕湖边,在这洛矶山脉最寒冷的季节里,附近所有的营地都关闭,也没法在路边随便找一块地方露营,因为路的两边都是高高的积雪。最后在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总算在一片树林里找到一小片空地。虽然那个湖是个人工湖(水库),但连续数天白天看不见任何人,夜里看不见任何灯火,文明离我似乎非常遥远,以至于后来开车回到Banff镇上, 看到城市的灯光竟然有点陌生的感觉。周围不但没有任何设施,夜里帐篷外的气温也曾经降到了-25C。


雪地里低温其实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大风,能让人体温迅速降低。大风中露营和做饭都很困难。亚拉伯翰湖的特点就是风大(要是没风我就不会去了,因为湖面会白茫茫全是积雪,没任何东西可拍)。 有一天大风几乎把帐篷吹上天,而地面的冻土硬如石头,桩子根本打不进去。旁边的树又比较远,没法系绳子。树林里没有空间设帐篷。最后好在可以把车开过来挡一下风,然后把绳子系在前后车轮上,度过了一夜。



 


Photobucket


 



 


2 《Kingdom of Ice Bubbles》


Canon 5D Mark III + Canon TSE-17L.


厚厚的冰层里这些古怪精灵的气泡,是湖底的沼气上升,然后冻结在冰里面而形成。


连续五天,整整十个早晚,我来到同一个地方,全身爬在冰冷的冰层上,在寒风中等待最美的光线,可大多数时候换来的是一次次失望,直到最后这一天迎来了朝霞满天。


这张照片用了好几种技术手段。 拍摄时镜头上下移轴在三个不同位置,然后拍摄了4张照片,最后后期拼接成一张。TSE-17镜头没法用滤镜。只好在最上端拍了2张,一张对天空曝光,一张对山体,然后曝光合成,以对付这样逆光情况下的大光比。


17mm超广角移轴多张合成,不光可以获得4000万像素的高精度图片,更可以做到近似14mm的视角,而这正是这个场景所需要的。 因为山体离湖太近了。由于机身焦平面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 这样的拼图是无缝拼接。和普通旋转机身然后靠软件变形拼接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Photobucket


 



 


 


3 《零下25C》 Abraham Lake, Canada.


Canon 5D Mark III, Canon EF TSE-24 L II. Cokin Z164 CPL. 镜头上中下移动后横拍3张然后拼接。


风在耳边呼啸。刺骨的寒冷。此时此地,在加拿大洛矶山脉最寒冷的季节里的这个凌晨,我站在这个冰冻湖的中心,被四周奇妙的冰裂纹和冰冻的气泡所环绕。 眼前的山峰被瑰丽的第一缕阳光点亮,脚下冰块开裂的隆隆声不断刺激人的神经。



 


Photobucket


 


 



 


4 《雪过留痕》


Canon 5D Mark III, Canon EF TSE-24 L II.


狂风吹起昨夜的积雪,在冰封的湖面上滑过。



 


Photobucket


 



 


 


5 《Frozen Lake》


Canon 5D Mark III, Canon EF TSE-24 L II. 三张拼接


阴云笼罩着一望无际的湖面。



 


Photobucket


 



 


 


 


 


6 《冰湖夜色》


Canon 5D Mark III, Canon EF TSE-24 L II. 三张拼接


天天是这样的阴天。



 


Photobucket


 



 


 


 


7


在这个点的最后一个清晨。天上的辐射状的云非常给力,但冰面里的泡泡太密集了点,有点遗憾。今年不巧,水位偏低,规则的大泡泡很少。



 


Photobucket


 



 


8 Castle Mountains Sunrise。


Canon 5D Mark III, Canon EF TSE-24 L II. Cokin Z164 CPL. 镜头左中右移动后竖直拍摄数张然后拼接。


第一天早上,-15C, 看看河边的路好像没啥,就掉以轻心了,没穿snowshoes,没用雪套。结果一脚下去,雪就到了大腿。好不容易把腿拔出来,鞋子已经在雪里。掏了一会儿弄出来,里面已经都是雪,而我的袜子因为湿了,转眼已经冻得硬梆梆了。


最后在鞋子里扔了一块hand warmer,然后光脚穿鞋,在雪地里拍了一个小时。幸亏第一天住的是旅馆,还没checkout。 回去后用电吹风吹了1个小时,总算把鞋,裤烤干,否则下面几天就麻烦大了。


特别想避开那桥,该死的桥! 可我没法继续往前走了。镜头如果太向右又总觉得别扭。这个点,下次我还要来。



 


Photobucket


 



 


9 Vermillion Lakes Sunrise。


第二天早上,碰到了最美的光线。这个湖基本完全被雪覆盖,本来没有什么意思,但恰好前面有一小块水面可以做前景,虽然不理想,但去过的人都知道,这个位置实在太方便了,就在城边啊,所以就来拍了。


满天的乌云,等了很久,本来觉得没戏了。但突然云就开始火红起来。大约1分半钟后,又回归平淡,仿佛是一个梦。如果当时是低头收拾器材而没有亲眼目睹这一切,我决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Photobucket


 



 


最后的那个早晨,回到Banff。早上起来,再次路过这里,心想是否该再来,但最后决定再去去拍Castle Mountains。结果Castle Mountains完全没有被照亮,彻底没戏,但我们身后的遥远的东方,朝霞似血,如辐射状喷薄而出。 我这2-3年来见到的最瑰丽的日出,眼睁睁在我眼皮底下溜过。Richard Bernabe说过,“We nature hotographers often find ourselves at the right place but wrong time or the right time but wrong place.” 哈,这是我这次旅程的最好写照。


 


 


 


10 Into the Mountains


这个点在班芙国家公园外的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晚上又只能在路边雪堆里宿营了。要穿上30寸的雪鞋,走大约半个小时,上下几个陡坡,穿过过膝的雪地,树林,和一个冰冻的湖泊,才能到达。前后来了4个早晚,都没有碰上特别满意的光线。天边总是有低云挡住黄金时刻的光线,期待中的满天火烧云从未出现。


为了让前景的这个弯曲的溪流的曲线最美,必须走到离山体很近的位置。那里用17mm也不够广。这张照片也是在拍摄的时候把TSE-17镜头上下移轴在三个不同位置,然后拍摄了4张照片,最后后期拼接成一张。在最上端拍了2张,一张对天空曝光,一张对山体,然后曝光合成,以对付这样逆光情况下的大光比。和前面的一张冰湖气泡照片一样,17mm超广角多张合成,在获得高精度图片的同时,更可以得到更宽广的视角,而且远景的山不会太小。



 


Photobucket


 



 


 


 


 


冰中气泡和裂纹的细节


Canon 5D Mark III, Canon EF TSE-24 L II. 镜头几乎贴近冰面。


 



 


11


Photobucket


12


Photobucket


13


Photobucket


14


Photobucke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southwoodlaker 回复 悄悄话 无语。震憾。钦佩。学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