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英国《卫报》刊登文章:劝英议员对香港死心

(2014-12-02 19:08:47) 下一个

 
  中评社香港12月3日电(记者 杨犇尧编译报道)据英国广播公司1日报道,中国拒绝英国下议院外委会调查团入境香港调查该地政治改革,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对此事高度关注,并称中方的做法是“错误之举”。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回应称:“允许谁入境,不允许谁入境,是中国的主权”。

  英国《卫报》刊登著名评论员玛丽•德耶夫斯基(Mary Dejevsky)的文章,文章认为《中英联合声明》已签订30年,但在今天的英国,仍有不少议员认为英国在香港有“正当利益”,文章称如果英国因香港议题而与中国产生了正面对抗,将不符合英国本国的利益。文章编译如下:

  谈起香港很多英国人都不知道从何说起,这片位于南中国海上的明珠,过去英国人称她作殖民地、后来叫做“前殖民地”,再后来有人会称她作势力范围。

  英国在和中国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已过去30年,香港回归也已过去了17年,但是至今,很多英国人仍不愿承认香港已经归还了中国,这就解释了为何在近期的一些事件中,英国外交优先考虑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

  上周香港学生冲击政府总部的行为,应该是“占中”开始以来最具有暴力性质的事件,警察动用了警棍、水炮以及胡椒喷雾来阻止学生闯入,随后,中国政府宣布拒绝由英国下院议员组成的代表团入境香港,因而,议员们不得不取消年末的香港之行。

  被拒绝入境显然令议会尴尬,但这种样的尴尬却是短暂的,因为下院的人可以宣布占领了道德的高地。代表团团长、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奥威特认为“这是对自由世界的一种侮辱”,该讲话激起下议院对该事件的激烈辩论,但最终,是选择硬着头皮过去然后在机场被遣返,还是乾脆直接取消行程,结果看来却都是一样的。

  最令人惊诧的是代表团访港的理由,他们称这次访港是对“一国两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做“调查”,审视在那里发生的一切。恕我直言,组织这样的“代表团”活动显然是多余的,因为两个月来发生的事已经向他们展示了一切。

  “占中”组织者和支持者希望在2017年落实没有特定要求的普选,希望提名权不受北京控制,而在很多香港的年轻人看来,中央政府对候选人的否决权意味着“一国两制”失效,正如今年夏天李柱铭和陈方安生所陈述和形容的那样。

  在英国,不少人认为中国政府拒绝下院代表团入境,不仅是在敲打香港,更是在警告英国端正立场,如此一来,很多自认“高尚”的议员会后悔当初如此轻易地就放开了香港,但是在我看来,他们把问题颠倒了。

  英国对于中国而言既不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也不是最重要的外交伙伴,议会是可以喋喋不休地进行抱怨,但是从首相和伦敦市长访华的行程就能看出,事实上,英国比中国更需要对方。

  当末任港督搭乘游轮离开维港的时候,英国在香港的影响就已经结束了,这也意味着从那一刻开始,“一国两制”的定义将由北京来完成,因此,对于那些来英国表达诉求的“香港民主特使”,我们理应尊重他们,但更重要的是,如果香港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改变它的人也应该是年轻的一代。

  因此,外委会奥维特在BBC的言论简直令人诧异,他说:“我和我的同事正竭力避开传媒。这次访问将在不有损双边关系的基础上,提升我们对未来在香港‘合法权益’的认知度,”实在是可笑。

  香港已经不是英国的殖民地很久了,因而,我们除了对人权等基本权益可以保持关注度外,英国在香港早就没有了所谓的“合法权益”,下院的人可以自行到全球任何地点去宣扬他们的“价值”,而现在,他们已经先失去了同北京的热线联络,此外,任何想在前殖民地宣扬民主和法治的尝试都不具备说服力。

  英国或许对香港心存愧疚,但宣扬在前殖民地曾经拥有的权益并妄下定论,这样的做法无论是在香港、津巴布韦、南非还是克什米尔,都会激起对方的愤怒。

  大英帝国已经结束了,对于像英国这样一个经济规模中等的国家,最富有成效的外交是寻找盟友,而如果要想在香港议题上向中方施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寻求欧盟帮助,后者至少能在实力上与北京相称。

  有了自知之明才不至于犯错,而现在看来,抓住过去不放的不再仅仅是俄罗斯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