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成欧美“黏合剂”即使一个联合的西方也不能解决伊朗核问题

(2007-02-22 06:06:06) 下一个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月11日文章,原题:接触中国有助于缓解跨大西洋的紧张关系 几年来,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趋势就是“西方”的明显瓦解。在布什的领导下,美国变得好战、虔诚,信奉单边主义,然而欧洲国家却致力于创造一个基于国际法和不同文化价值观之上的“多极世界”。
  然而,从更广泛的全球议题来看,美国人和欧洲人又走到了一起。接触正在崛起的中国将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这一结论是在由美欧的外交政策分析家、前官员组成的访问团对亚洲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后得出的:探讨美国和欧洲怎样才能更好地合作以“管理”中国的崛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进行这次访问的假设前提是大西洋两岸在中国问题上的观点分歧——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双方围绕欧盟可能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所产生的争吵——可能最终证明是加速西方瓦解的又一个因素。然而,与中国官员和分析家的谈话却显示,大西洋两岸的分歧不仅正在缩小,而且中国与西方的鸿沟值得人们认真关注。

  伊朗问题是促成这一最新动力的最清晰、最重要的因素。诚然,大西洋两岸关于伊朗问题的分歧仍然存在,欧洲国家仍担心美国对德黑兰的核计划进行军事打击。然而,更广泛地讲,美欧的立场已经走到了一起,双方赞同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伊朗提供政治和经济激励措施以鼓励其暂停铀浓缩,但如果伊朗不这样做就威胁进行制裁和孤立。尽管中国声明其支持伊朗无核化的目标,但拒绝支持对伊朗的制裁。美国人和欧洲人现在一起抱怨中国的做法。然而,如果没有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即使一个联合的西方也不能解决伊朗核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气候变化问题。数年来,欧洲对美国拒绝接受“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观点感到非常愤怒,但现在布什政府不得不承认这一问题,民主党控制的国会提出了一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立法,下任总统几乎肯定会和欧洲的立场走得越来越近。然而,中国在这方面却不肯迈出大的步子。中国对非洲和拉美的政策也在远离越来越一致的西方立场。

  即使就对华军售问题本身来说,大西洋两岸的裂口看来也正在缩小。例如,欧盟原本取消对华军售禁令的计划在中国人大2005年3月通过“威胁利用武力阻止台湾‘独立’”的《反分裂国家法》后就被无限期冻结了。

  当然,西方内部仍存在着分歧,不过这些分歧正在缩小也是一个明显的事实,宣告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已经终结显得过于草率。遏制俄罗斯已不能再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提供黏合剂了,但是接触中国的共同利益却能够提供维持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所需要的黏合剂。▲

  (作者菲利普·戈登为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陈一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