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观察感悟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蟹肉冒充豬肉

(2018-06-23 12:58:27) 下一个

                   蟹肉冒充豬肉        劉振墉

       我的老家在長江北岸的江蘇靖江縣西來鎮。

       五十年代後期,好幾次回鄉買肉包子吃時,發現肉餡中豬肉很少,多數是蟹肉和蟹黃。我很奇怪,說得清清楚楚是買肉包子的,怎麼錯給了我蟹黃包子呢?家裏人向我解釋,沒有錯,這就是普通的肉包子,因為豬肉貴,而螃蟹便宜,所以就用蟹肉來代替豬肉,以降低成本。

       養豬要飼料,成本較高,所以豬肉每斤要五六角錢,而螃蟹是野生的,每斤只要幾分錢。商家買來當天捉的螃蟹,找幾個空閒沒事的老太太來剝蟹肉,每人每天付給三四角錢工資,就高高興興的了。(當時大米每斤九分錢,農村瓦、木工上門做生活,每天才拿到五六角錢)

       螃蟹便宜,是因為資源豐富,而且捕捉容易。秋天割稻後,會看到田埂上有一個個的洞,那就是螃蟹洞,這時捉比較容易,當然不是每個洞裏都有蟹。更多的人是在夜裏,打著火把或手電筒沿河浜搜尋。在我們小鎮每天的早市上,總能看到十多個人在賣蟹,螃蟹劄成一串串的在吐泡沫,或者就散放在竹簍裏,任它們爬來擠去。

      長江蟹學名叫中華絨螯蟹,俗稱大閘蟹。螃蟹屬於洄遊生物,長江下游的淡水與海水交匯處,是它的出生地;河口以上的淡水區域,是它的成長地。長江蟹在淡水中長大到性成熟時,就離開自己生長的環境,陸續遊到入海口鹹淡水交接的地方進行交配、產卵、孵化,經過幾次脫殼,成長為幼蟹,再溯江而上,回到淡水中。從長江幹流到支流,一直到大大小小的湖浜河溝,以及稻田荷塘等一切有水的地方,都會見到螃蟹的蹤跡。又經過幾次脫殼,才能成長為我們所熟悉的形象。

      兒時每天上學放學,都要從一條兩三丈寬的大河的橋上走過。沿大河往東約四公里,就到了長江邊上,所以經常看到潮漲潮落。當滾滾濁流洶湧奔騰而來時,一定有許多人眼不易覺察的幼蟹,隨著潮水進來。這些小不點兒,已經在長江裏遊過了幾百里,進入內河後,還要繼續向前幾十或上百里,才能找到這輩子的落腳地。

      上世紀的六十年代,長江沿岸各個河口,紛紛建起了水閘,大堤內再也見不到潮漲潮落。只有在天旱缺水時,才開閘放水,蟹寶寶們要想突破“江防”進入內河的機會就很少了,於是,野生螃蟹成了珍品。

      在靖江,蟹黃包子現在成了一道知名度很高的點心,據說每個要十大幾元。用的當然是人工養殖的螃蟹,至於味道如何?我 也不知道,淪落異鄉,很多年沒有回去了。(原载世界日报2018/03/19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