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闲人华华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愿为闲人
正文

海选——我喜欢的歌

(2007-01-23 15:14:08) 下一个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好日子。我历时三年,在今年十月把预期的120首歌曲全部背唱了下来。这也是我不服老的一个体现,反反复复,哪怕前背后忘记,日积月累的,终于圆满完成了自己所定的目标,像农夫种禾那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丰收的喜悦。

我买回厚厚的二册歌本,在近千首歌中海选出120首歌曲,真是古今中外都齐,两岸三地都有,影视歌曲不少,还有民歌情歌校园歌,花色齐全着呐。

外国歌曲,英语歌曲选得是那一年参加老年大学怀旧金曲班所教唱的几首,比如“Moon  River”,比如“You  Are  My  Sunshine ”等等,老师唱的那个味儿啊,真是没话说。老师说那些歌,多是爵士乐,音调不高,特别适合老年人吟唱,我完全能领会老师教的那些歌唱技巧,但自己唱时却很难学到位,可见懂和会之间还是有着很大距离的。

还有几首日本歌曲,日文不懂,只能唱中文歌词的,但浓郁的日本小调的韵味不变,且译词也相当优雅、恰当。比如“小村之恋”,是庄奴填的词,“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岗,依偎着小村庄;蓝蓝的天空,阵阵的花香,怎不叫人为你向往。”唱着歌,乡村那美丽的风光便跃然眼前了。

说到古词曲,我选了李煜的“独上西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千古绝唱的经典词句啊。

至于影视歌曲,我选了很多,大概有30首左右吧。从中国的第一首电影歌曲“渔光曲”到目前正在热播的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的主题歌“希望”,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那些影视歌曲一唱起来,就会联想起电影、电视剧中的感人片断,像《渴望》中的“好人一生平安”,像《欢颜》中的“橄榄树”,像《黄飞虹》中的“男儿当自强”,还有像《昨夜星辰》、《上海滩》、等等的主题歌,当时那些电视剧播放时可真是万人空巷的呢。

广泛传唱的中国的民歌民谣和情歌也多得不可胜数,我也选出了几首。比如湖南民歌“采槟榔”、河北民歌“回娘家”,这类歌有民俗里的那股特有的韵味,要唱出每一首歌中那不同的调调儿也不容易。情歌中“绿岛小夜曲”和“月亮代表我的心”应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了,这两首歌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通俗易唱的流行歌曲我自然不会拉下,“乡间的小路”、“垄上行”、“小城的故事”、“读你”、“萍聚”、“踏浪”、“迟到”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这类歌曲青春纯真、朴实无华,寓意却又深刻,我很喜欢那种风格。

十年动乱后,首先传入的“靡靡之音”当属邓丽君清新委婉的歌喉,她唱的歌迅速传遍国内的三山五岳、大江南北,迷倒了多多少少的小青年,中青年、老青年,毕竟被禁锢了十几、 二十几年的日子啊,一旦开禁,那个喜爱自不待言说。那时刚有单喇叭的收录机,很紧俏,连买盒式磁带都得开后门或凭侨汇券才能买到。当年我拿着侨汇券到华侨商店买了几盒磁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啊。

再以后,港台歌曲大批涌入,粤语歌曲也红及一时,满街都能听到香港四大天王的歌声。卡拉OK也盛行起来,成了开禁后继交谊舞之后的又一大众性文化娱乐,几乎所有饭店的包房里都安装了卡拉OK设备。小小的弹丸之地香港,男男女女出了这么多的红歌星,还不是要靠对人才的挖掘、打造,对人才的包装、造势而捧起来的么。可惜那时国内还没有让歌星层出不穷的涌现出来的气候和土壤。

我选了很多港台歌星的成名歌曲,如邓丽君的“千言万语”、梅艳芳的“亲密爱人”、刘德华的“来生缘”、周华健的“忘忧草”、任贤齐的“心太软”、林子祥、叶倩文夫妇的“选择”,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极好听的,我唱着那一首首歌,时时会感怀时光的飞逝和生命的无常,昨日何等年轻的,今日脸面上已有掩饰不去的皱纹,当年在舞台上放喉歌唱、且歌且舞的如邓丽君、梅艳芳、张国荣,今又安在?就如“水中花”中的歌词,“凄风冷雨中,多少繁华如梦,曾经万紫千红,不留影踪”。

我喜欢的歌又何止所选的这些,好歌实在太多,只能百里挑一地海选一下,120是个吉数,记忆力有限,再多选恐反生混乱。今后遇上实在喜欢的,那么就在120首歌中PK几首出局便是。

唱歌有益于大脑的逻辑思维,唱歌时声带、肺部、胸肌等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经常唱歌能心情舒畅,是有益于健康长寿的。想唱就唱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