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思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好玩的襄阳南路-童年的回忆

(2017-02-16 19:02:08) 下一个

襄阳南路上有许多好玩的店铺之类的地方,在我五十年代的童年生活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襄阳南路附近的地图

1. 永嘉路以南,路西侧

我比较熟悉的是从永嘉路到建国西路那一段,全长不过四百多米。

襄阳南路永嘉路口的西南角上就是乔家栅食府,著名的有点心如擂沙园、两面黄炒面、粽子、糟田螺等等。其实那年头很少光顾乔家栅,但是清明节吃的青团必须是从它家买的。

乔家栅食府

乔家栅的菜单

在襄阳南路的西半边,从乔家栅往南有一家上海理发厅,大约有三开间门面,店里的条件、理发师的手艺都不错,好像价格也贵一点。住在附近的妇女逢到有要紧的场合,会到那儿去烫发或者做头发。

我常去理发的那家叫同鑫理发店,就在大上海再往南一点。店堂是一开间的,本来是一条弄堂的弄堂口,弄堂里的居民也从这儿进出。晚上店打烊以后理发师就睡在店堂里。进门左手边是四、五个理发椅,再往里一小间,装了洗头用的水斗。应该是1958年大跃进时,有一次洗头时忽然发现,一坐上水斗前的凳子,头上的灯就亮了,洗头的水也开始流出来了。理发师很得意,原来是他们自己搞技术革新装上的新花样。店堂的右手边沿着墙放着一溜长板凳,漆成绿色的。要理发的人进门就坐在长凳上,一路往前移;等到移到最前面就轮到理发了。店里备了一些小人书给顾客看。看到理发师理完一个人,往理发椅上放一把小板凳,我知道轮到我了,赶紧再找一本小人书带上。理发师等得不耐烦了,就拍着理发椅背催我。后来长高了,就不需要小板凳了。等到头发剪好,用热水舒舒服服地洗了头,额头上、头颈后面扑上爽身粉,就可以回家了。不过如果手里的小人书还没看完,可以留下来继续看,理发师傅是不会赶我走的。几年下来跟理发师熟了,偶尔不理发的时候跑去看小人书也是可以的。

同鑫理发店北边隔壁是太平村茶食店,卖苏州茶食如酥糖、麻饼一类食品的。门口还有一只炉子,专卖黄松糕之类的热点心。最让我入迷的是看他们做年糕。入冬以后店里就开始做年糕了。伙计将煮熟的粳米放在一只石臼里,用木杵舂成软软的白米团。白米团从石臼里取出,放在一张大案板上,掐成小团,搓成长条,用木制的模板一压,就成了一条长长的、两头圆的年糕了。全部过程都是手工完成的。师傅们动作熟练,只见一条条白白胖胖的年糕从他们手下飞出来,吸引我在旁边看,久久不肯离开。

最难忘的是太平村的年糕团。店里做年糕的时候,也顺带卖年糕团。化五分钱,师傅揪下一团做年糕的米团,捏成杯状,然后加进不同的料。加什么料,由顾客自己选,有黑芝麻粉,白芝麻粉,小核桃,大核桃,花生,松仁,瓜子,白糖。样样都好吃,这时候是最难下决心了。加好料,师傅把米团捏好,大约有拳头大小。拿在手里还是温热的,可以焐手;咬一口,真香,真甜。

再往南,经过几栋大宅子,就是通往襄阳南路第二小学的弄堂,388弄。弄堂口南侧是一家极小的小店,卖点杂货、铅笔橡皮之类的,老板个子矮矮的,头发往一边梳,说一口苏北话。他也是同鑫理发店的老板。店里还卖一种夹肉面包,八分钱一个,很好吃。

向阳小学所在的388弄弄堂口

388弄内的大可堂普洱茶馆

再往南是几栋小巧的洋房。其中一栋曾经开过一家叫家庭食堂的餐馆,老板娘说一口很好听的天津话,跟我妈妈谈得来。他们家的大儿子跟我是一个小学的,比我高一、二级,是个大个子,却很和气。他跟我挺好的,有时在街上碰到我会拉着我聊天。

往南是一家煤球店,再往南就是申大米店。

五十年代以后,好像米店都统一叫第几粮店了,但我们从来不用这个店名,就一直就叫它申大米店。实行粮食定量的时候,买米必须到指定的粮店去买,申大就跟我们家有了几十年的关系。上小学时我就会帮妈妈去买米了。1958年以后,用上了机械化售米。付了钱,划了购粮证,就把布袋套在一个木制的漏斗口下面。营业员问一句“装好了吗?”回答说好了,营业员一拉一根杠杆,米就泻下来了。

申大米店所在的那一段街

从米店往南没多远是一条弄堂,大方新村,是比较精致的小洋房。我好几个小学、中学的同学住在这儿。再往南是一条窄窄的弄堂,452弄,一直通到太原路。襄阳南路第三小学的分部,即原来的醒华小学也在这条弄堂里。

往南是大德隆糖果饼干店。虽然只有一开间的门面,却干净、亮堂,玻璃柜、冰箱什么的摆满了店堂,冷饮、糖果等摆得玲琅满目,远不是那些烟纸店(上海人是这样叫杂货店的)可以比的。不过这一家店我很少光顾,总觉得比较贵。再往南去,经过一家裁缝铺,一家吃食店,好像还有一家理发店,就是建国西路口了。路口是银行,过去是汪怡泰茶叶店。据说是汪怡泰在1928年开的第七家分号。三、四层的楼的侧面还有过“汪怡泰茶叶”的大字残留着。

2. 永嘉路以南,路东侧

再回到永嘉路口,襄阳南路的东半边。路口的一栋楼是襄阳南路311号。据史料记载,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后即住在这栋楼里。但我小时候并不知道这件事。那时就是个大院,住着好多人家。临襄阳南路的一侧有一扇门,从来不开,一对夫妇就利用那个空间摆了个报摊。两人还背着个大书包沿街叫卖报纸。一天两次,上午卖解放日报、文汇报,下午卖新民晚报,风雨无阻。星期六我们家必定会在报摊上买一份《每周广播》,这样就可以知道下一个星期里无线电里可以听到什么节目。我外公专找京剧节目,父母留心“广播书场”(一个每天播出评弹的节目),我大哥喜欢听音乐,我有时找“北方曲艺”节目,看有什么相声好听。

311号的旧照片

近年的311号,沿街开了商店

往南是一栋小楼,曾经开过一家私立的天启医院。隔壁是日新小学,以后改成襄阳南路第一小学。现在是襄一幼儿园(南园)。过了日新小学的围墙,有一栋二层楼的小楼,上楼的楼梯开在室外,楼下开过一家沙发店。老板说宁波话;我跟他儿子打过架。

313号天启医院小楼

襄一幼儿园(南园)

沿街的349号跟另外三幢格局差不多的三层楼房并排,跟马路垂直,就形成了一条弄堂。但是这条弄堂没有弄号,每幢房子有自己的门牌号码,从349号往下数,是351、353和355号。这种非街面房子而沿用马路上的门牌号码的在上海很少见。与此相同的是襄阳南路530、532、534号。但这几幢房子已拆了,所以349号到355号这几幢房子就是仅剩下的一个例子了。萧红、萧军曾住在351号里。

这几幢房子的外墙用的是类似耐火砖那样的贴面砖,349号的外墙上还贴了一些彩色瓷砖。门洞里的台阶和平台是彩色磨石子,底楼窗户外装着花纹大方的铸铁栅栏,不过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跟弄堂口的铁门一起拆掉了。每间正房里都有壁炉,有通往厨房的电铃;厨房里有烧热水的炮仗炉。二楼有阳台,阳台的铸铁栏杆的花纹跟楼下窗户栅栏是一样的设计。弄堂是水泥铺地,但靠边有一条一米来宽的泥地,居民可以用来种点花。泥地再往外是一道竹篱笆。

从349号到355号形成的一条弄堂

隔着这道竹篱笆就是357弄,永安别业。乔家栅食府老板王汝嘉就住在这条弄堂里。永安别业里都是石库门房子,非常规整。二楼朝南是一溜窗子,所以光线很好。三楼有面积很大的晒台。但是3号跟别的房子的设计不一样,大了好多,是花园洋房,前面有一个不小的花园。夏天我曾跟着我二哥和他的朋友去抓过蟋蟀。3号曾经开过牙科联合诊所。花园边上一个玻璃棚,估计是花园的暖棚,牙科诊所用来当做假牙的工作室。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上海电影院,提到1956年上海市文化局派电影事业管理处的科长蒋柯夫去接管上海电影院。蒋柯夫一家就住在3号的三楼。《上海地方志》的《上海文化艺术志》里还有一篇他的传略。

永安别业走到底,穿过一道铁门就可通到永嘉路上的慎成里。

永安别业弄堂口

永安别业的弄堂口往南是三幢街面房子。有一家理发店,旁边是一家夫妻老婆店式的烟纸店。老板叫许福祥,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徐福祥家”,它的正式名字倒反而不记得了。店虽小,却好像样样东西都有。读小学后,我会帮大人去打酱油、料酒,买烟,买肥皂草纸;爸爸有时馋酒了,会叫我去打一角钱的“臭麦烧”(一种烧酒)。但我最记挂的是他们卖的话梅、橄榄、粽子糖之类的零食。

“徐福祥家”再过去是一家建筑材料店,我们习惯叫“石灰店”。一开间的门面,进店迎面就是一个一米来深的大池子,占了很大的面积。最好看的是店里做纸筋石灰的时候。伙计在那个大池子里放上生石灰,再往池子里放水。一时间蒸汽升腾,店里几乎对面不见人,只听得池子里冒泡泡的声音。还要加入像马粪纸那样的纸筋,好像还要用工具搅动。以后等冷却下来,就成了纸筋石灰,可以像刀切豆腐那样用铲子切,用来糊墙。

石灰店往南就是大明铁工厂,即以后的信昌机器厂、文教针厂的范围了。这是这一带的大单位了,逢到国庆、五一,厂门口会装上横幅、彩灯,挂上大红灯笼,入夜后把这一带的人行道照得雪亮,显得喜气洋洋的。小的时候大人把我带到那儿走一走,算是看灯了。稍长大点就带我到外滩、人民广场看灯,更大些了就自己去看灯了。

原大明铁工厂、信昌机器厂临街的一段,现为一家当铺

隔壁是383弄。弄堂口有过一家大饼油条摊,所以大家就叫“大饼摊弄堂”。弄堂里其实还套着几条大大小小的弄堂,房子一般也不错,但也夹杂着一些简陋的屋子,还有一家针织厂。从这里可以一直穿到嘉善路、陕西南路。

383弄的弄口

往南去有一家一开间的知衣百货店,店里窗明几净,货品很齐全。老板娘是广东人,对人很和气。凡是要买袜子、手帕、棉毛衫裤这样的日用品,我妈妈总是上知衣去。

福显坊是一条大弄堂,里面都是石库门房子。萧红、萧军曾住在这条弄堂里。弄堂口曾经有过一个皮匠摊。弄堂口的左右各有几家店面房子。往北去曾经有过一家南货店。大概就是南货店这个店面,以后还开过一家豆浆店。豆浆店的橱窗里放了一只大号的量筒,里面灌了豆浆,还插了一支比重计,可能是为了显示他们的豆浆浓。到现在我还记得这个细节,可见老板的市场营销术很成功。

福显坊往南的街面房子里,有一家老虎灶。冬天去那儿叫一担热水来洗澡,伙计会送上门。还有一家张廷康小儿科诊所。一条街上许多小朋友都做过张医生的病人。

可惜从知衣百货店到福显坊这一大片房子现在都拆掉了。

福显坊再往南是429弄,然后是431号海光小学,即后来的襄阳南路第三小学。隔壁的433弄可以一直通到建国西路。弄堂里有一个三教堂,所以周围的人有时就称之为“三教堂弄堂”。说来这三教堂还真有点特别,大殿里面供奉了佛教、道教和儒教三个教的偶像。我小时候去看过,不过印象已经不深了,只记得里面冷冷清清,香火不盛。好像大殿以后曾经用来办过里弄生产组。

431号,原为海光小学,现在新建了教育档案管理中心

435号,嘉训幼儿园

435号是原来的嘉训小学暨幼儿园。那建筑很有气派,现在正在装修,相信装修好以后一定会恢复过去的风貌。再往南有一溜灰砖的二层楼房;接着是一道围墙,围墙内是一个大花园,一幢法式洋房。房子很大,花园里有草坪、小桥、假山、凉亭。这一片花园正位于建国西路襄阳南路口,门牌号码是建国西路296号。这原来是荣毅仁的公馆,也有一说是申新纱厂总管理处。据介绍,1954年荣毅仁提出他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协议就是在这里签的。后来做过毛麻纺织研究所,现在是襄阳会馆。

襄阳会馆面对建国西路一面

3. 永嘉路以北,路西侧

再谈谈襄阳南路在永嘉路以北那一段。在这个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曾经是人和烟纸店,后来改成了一个水果店。店里有公用电话可用。往北一点点有一家鞋店,专卖胶鞋,如跑鞋、套鞋等等。我们家要买胶鞋就经常去这一家。有一位年纪稍大的营业员,有点苏北口音,头发往后梳,一直梳得整整齐齐。我们去买鞋,他总是很耐心地帮我们挑选、试穿。再往北是一家酱园。我们家如果要做炒酱,我妈妈会差我拿着碗去买一角钱的“三酱”,就是豆瓣酱、甜面酱各半,再加上一点红辣椒酱。往北是敦和里,沿街则是一家合作食堂,叫南丁食堂。

敦和里一角

永康路襄阳南路口的西北角是一家碗店,再北有一家美化照相馆。我们家拍报名照、全家福都去那儿。一开间的门面,楼下开票、取件,楼上是摄影室。摄影师调好灯光,站在照相机旁边,教你怎样调整姿势,然后抓紧机会捏手里的橡皮球,照就拍好了。

4. 永嘉路以北,路东侧

永嘉路襄阳南路口的东北角是东福南货店(往东一点,在嘉善路口有一家南货店叫“东西”,我一直觉得这个店名有点怪)。襄阳南路由此往北有文雅书局,一家当铺,一家布店(恒大祥?)等。布店的营业员有一手技术,顾客说要剪多少尺的布料,营业员会双手并用从挑出的布匹里扯出需要的长度,不用尺量,用手一撕就成。我们家买的最多的是龙头细布,一种价廉物美的白布。

襄阳南路289号是扬子江食品公司。手头有一只印着“嘉训幼儿园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纸袋,是1952年扬子江替嘉训幼儿园办的,所以儿童节那天每个小朋友可以拿到一小袋糖果、点心。

扬子江糖果店1952年儿童节为嘉训幼儿园小朋友准备的糖果袋

布店往北有一家服务站,可能是各种小手工业者合作化以后建起来的,占了两个门面,专门提供各种修理业务,像修鞋、修雨伞、配钥匙之类的。烧水的壶、做饭的铝锅的底烧穿了,或者搪瓷脸盆漏了,可以去换一个底。汗衫、汗背心穿得久了,上半部有点破,下半部还算结实。他们可以把上半部分剪掉,换上新的,就又可以对付一阵了。

服务站过去是一家熟食店。为了防止食物中毒,好像六十年代以后店堂里用玻璃隔开,营业员戴口罩、帽子,穿白褂子,显得特别干净。可见那时食品卫生的监管已经比较严了。跟现在常见的广式烧腊店比,多了酱汁肉、红烧小排骨、素鸡、兰花豆腐干等品种,好像更合上海人的口味。

永康路口。自行车商店原来是一家五金店,80年代我一位朋友在大金空调这个店面开过电脑店

永康路口

快到永康路时有一家五金店,虽然只有两开间,货品却十分齐全。橱窗里摆过一只比篮球大的磨砂灯泡,画着卡通脸,还伸出两只手,晚上灯会亮。有时爸爸需要洋钉、木螺丝、钩子,家里那个样样都有的“五金抽屉”里配不到了,就会到那儿去买。1977、78年间还卖过当时流行的新型内墙涂料。我在那儿买了一铅桶的涂料,要骑着自行车回家,刚跨上车那铅桶就倾翻了,洒了一地。我手上也沾满了涂料,只能擦在对过马路边的砖墙上,留下了一只浅蓝色的手印。以后经过那儿总要留心看看,那手印居然还在。1997年时经过,那一段已经破墙开了一家腌腊店,一家照相冲印店,我的手印也跟那砖墙一起消失了。

非常感谢老朋友维堯、祐伟、维萍提供了照片。其余照片来自网络,也一并在此致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joebruin 回复 悄悄话 頂!這一帶, 太熟悉了!
MMMMM06 回复 悄悄话 我爷爷奶奶家也住那里,永嘉路,一边是乔家珊,一边是小菜场。一路上有买光明冰砖的,有买桃板的…我去住了半年,读中国中学,下课买了零食一路吃回家…后来,半年里胖了好多…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md2013 发表评论于 2017-02-17 09:00:55
这块地儿太熟了!小时候嘉善路菜场,夏天,阳光灿烂,外婆买菜时带我吃资饭油条,豆浆,买知了,小麻雀,进过那茶场附近的一托儿所,后进的是太原路上的教工幼儿园,又去了乌南幼儿园...采芝村,外婆家 桃园村...复兴中路夏天梧桐树参天象城门似的

海关学校,智取威虎山剧组 东平路,对面的冰库 ,五官科医院,越剧院,上音,跳水池,绿灯网球场,衡山路游泳池,永隆食品店,华亭路旧货市场,上方,新康花园...



满满的童年回忆...

去国怀乡...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

还有淮中中学,共青中学是陈冲的母校。建国西路近高安路的机关幼儿园,衡山宾馆,风雨操场,衡山路吴兴路口的三栋高干高知大楼,衡山路上的大生食品店对面新华社,衡山路旁的常熟游泳池,上海跳水旁边的房屋交易市场,太原路的乌中菜场是徐汇区最大菜场。。。
md2013 回复 悄悄话 新康花园天天穿过。家在上方。新康近复兴中路一侧是四幢五,六层高楼,吴海燕好像住从复兴中路进去左右第二幢,靠上跳食堂。曾作为电影 第二个春天的外景地。有好几个同学 二,四军医大的住那幢
Laochu7 回复 悄悄话 油皮花生5分一包。红烧麻雀五分一只。我家以前就在新康花园。吴海燕的夫家张晓生家就在我家对面大楼里。
md2013 回复 悄悄话 糞坑中学?汾阳中学?工艺美术研究所对面。学习成绩比不上五十一,市二,还有沪光中学
md2013 回复 悄悄话 这块地儿太熟了!小时候嘉善路菜场,夏天,阳光灿烂,外婆买菜时带我吃资饭油条,豆浆,买知了,小麻雀,进过那茶场附近的一托儿所,后进的是太原路上的教工幼儿园,又去了乌南幼儿园...采芝村,外婆家 桃园村...复兴中路夏天梧桐树参天象城门似的

海关学校,智取威虎山剧组 东平路,对面的冰库 ,五官科医院,越剧院,上音,跳水池,绿灯网球场,衡山路游泳池,永隆食品店,华亭路旧货市场,上方,新康花园...



满满的童年回忆...

去国怀乡...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伤心
危言 回复 悄悄话 这个简直就是关于襄阳南路的一篇论文啊,你该把它投稿,以后留存上海历史博物馆。
xiaoge 回复 悄悄话 记性真好,也在那里住过。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怀念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点赞,没闲话讲。
独上南岛 回复 悄悄话 交关赞!
HUDIEMI 回复 悄悄话 粪坑中学就在附近,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