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侯博客专栏

杨建侯艺术生涯简介,创作作品展示等...
正文

杨 建 侯 简 介

(2004-03-21 20:23:44) 下一个
年 代 公元1910年 6月19日1993年 7月17日 曾用名 福根 辅仁 仲敏 剑侯 野岛 浪夫 赞楠 白浪 别 号 荷叶村人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籍 贯 江苏省无锡市泗堡桥荷叶村人 技 能 兼擅油画、国画;素描功底深厚;後期喜作花鸟画,擅长梅、竹、鱼,尤以梅称著全国;作品多被收藏,广范流传海外;教学方面治学严谨,广为称颂,从教60年,桃李满天下。系中国当代有影响的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网站地址:http://www.b2cexchanges.com
  杨建侯,曾用名剑侯、赞楠、白浪,号荷叶村人,男,汉族。1910年6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北郊荷叶村造农船木工家庭。自幼酷爱美术,曾在无锡美专受胡汀鹭先生的启蒙。1930年进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就读,为徐悲鸿大师入室弟子。1935年中大毕业,任上海法医研究所解剖制图教师。抗战流亡重庆,任教育部编委会编辑。1942年接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讲师。1947年以后,历任广西省立艺专、南京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教授。生前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江苏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徐悲鸿奖学金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国画院和花鸟画研究会顾问等。1993年卒于南京,享年83岁。先生早年在徐悲鸿老师精心指导下,打下了深厚的中西绘画基础。1931年暑假,他在家乡无锡组织并主持《白浪画会》,逐年举行展览,主编画刊,积极从事艺术活动。1933年,将其油画《铁工》、《遐思》参加上海《艺风画社》展览,引起了前辈画家们的青睐。一个青年画家,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的底层,看到社会现实,朦胧地感到它的未来,是可嘉的。抗战流亡重庆,在教育部任内,参编中小学教科用书,1942年接任国立艺专教职,从而他一心投入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1943年双十节将其近百幅中西绘画在重庆夫子池新生活运动会举行展览,随之,又在涪陵、达县等城相继展出,受到群众的欢迎。   新中国成立以来,他的创作热情更加旺盛。大量优秀作品源源问世。《群雁来归》是1949年为庆祝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而作的丈二巨幅工笔花鸟画。画面瑞雪纷飞,群雁翱翔,象征着全国人民大团结,四面八方社会贤达欢欣鼓舞,一心归向北京,共商建国大计。他创造性地运用了传统绘画的工写结合,吸收西方透视天衣无缝地熔为一体,其雄健华姿,结构繁密而气势磅礴的场面,显示了人民的力量。这是中国传统花鸟画固守单纯平面结构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可称中西融合的典范之作。这幅画,曾在全国及华东美协成立大会上观摩展出,赢得了观众一致的赞叹。他以保满的创作热情,典定了自己在新中国美术界的地位。冲破了当时所谓“花鸟画不能为人民服务”的左顷思想浪潮。 长期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巨辐油画《解放南京》也是他的手笔。这是1957年,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提名委托的军史画创作任务。南京原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它的解放意味着人民的彻底胜利和旧政权的覆没。是人民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作者苦心结虑,写出了在伪总统府门前的举国欢腾、军民同乐的激情,令人鼓舞。这幅画参加了中国人民革命“八•一”建军纪念画展。中央邮电部以此画制作了“八•一”建军纪念邮票,是有历史意义的。   油画《家庭访问》系1956年所作。这是他和夫人蒋秀珊忠诚于教育事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成长的自我思想反映。入选全国美展,获江苏油画一等奖。   中国花鸟画的“写意”,是寄物抒情,借物以写胸中所有,梅兰菊竹,又为文人常画的题材,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先生也很爱画这些题材,尤其是谵朴自守,刚正不阿的精神气质,在他的梅竹画表现上更为突出。1963年他在花鸟画教课上示范,以其扛鼎之力,写成丈四巨幅“墨竹”一件,题“老干精神矗立,新枝个个叶生,任他风风雨雨,我自昂然斗争”,这在中苏关系恶化,反华大合唱愈演愈烈之际,世界妇代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国代表杨蕴玉在“吁!吁!”声中屹立,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完的斗争精神。他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有感而发的。   1991年,先生为南京雨花台革命英雄烈士纪念堂所作的大幅《墨竹》题为“气凌云汉万古长青”,显示了英雄们宁折不屈,精神永垂的伟大气概,又是一件杰作。   十年浩劫,杨建侯不能例外。他受尽了委屈凌辱,生平所藏及自己手头的作品毁劫殆尽,尤其是剥夺了他十二年自由作画的权利。1976年,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杨建侯心情激奋,创作了“春满人间”大幅红梅图。盛花怒放,在一派朝辉夺目的照耀下,花枝烂漫,播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可谓是又一幅罕见的佳作。参加了北京双庆画展,编入双庆画集,文化部礼赠联合国收藏,天津、河南、上海争相出版。他的画梅之名,更加扬开。   杨建侯的素描功力深厚并有独到的表现,它不仅仅作为造型能力的基础,且中西结合创出了有中国风格的独立艺术表现。1964年春节期间,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气候下,爬上常熟虞山之顶,完成巍巍巨构素描长卷《琴川揽胜》。真正做到“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的效果。他常带领年轻教师或研究生翻山越岭踏遍祖国各地。他总是对景观察“绕树三周,做观终日”地领会对象、掌握对象。他的代表作很多,如《清奇古怪》、《烟雨漓江》等,1980年在江苏美术馆的“杨建侯素描展”,参观者达一时之盛,英国皇家博物院有邀请前去展览、收买之意,而他却不忍把自己的爱作外流。   他的中国画,既有深邃的构思意境,又有笔墨的诀要,参加国际展览而被收藏者也不在少数。举例来说:1989年,墨竹《清风高节》应邀参加国际美协第十二回在东京展出,被收藏,荣获日本颁发《表彰状》;《柏鹿图》、《兆瑞图》,应邀参加国际美协22届亚细亚现代美术展,应邀参加泰国文化交流展,泰皇国政府收藏等。中国驻塞浦露斯大使馆、驻奥地利大使馆都有他的作品陈列。欧、美、日、奥、香港等国及地区都有他的藏品。这些作品在国际上起到了对祖国文化的弘扬作用。正如悬挂在奥地利维也纳中国大使馆的题为《春满人间》的红梅图,大使李本跃及夫人李曾珑对人说:“这幅杨老的画,红梅盛开,绽开了多少世人的心田,各种肤色的人都来欣赏,挤在画下拍照,是世界各国人都看得懂,领会深刻的东方艺术。它没有国境和民族语言的界限,是全人类的普通话、希望、力量、未来”。杨建侯先生创作不辍,半生所作不下四、五千幅,这是对祖国艺术繁荣的卓越奉献。   杨建侯的艺术教育继承了徐悲鸿大师的办学精神。从“爱”出发,在艺术园地辛勤耕耘了六十多年,呕心沥血,关心青年在艺术上的成长。解放初,在所谓“中国画不适合社会主义需要的极左思潮中,有改中国画为“水墨画”、“毛笔画”、“彩墨画”的,甚至有的国画教师因此而改行的。先生认为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数千年发展而来的传家宝,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极关重要,坚持不改,并成立国画教研组。提倡以素描为基本功,一专多能,精一兼薮的教育体系。他的论著出版发表的有《人物画的基本技法》、《郑板桥的杰出艺术成就》、《写意花鸟画法》、《连环画的构思构图》、《钢笔画研究》、《素描画集》等。   建侯先生以身作则、谆谆善诱、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培养了大批美术和美术教育人材,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骨干作用,有的已成为美术院校的教授、美术界的领导,其饮誉海内外者不泛其人。 1989年,正值杨建侯教授八十寿辰暨从艺六十周年,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美协、南师大、江苏省美术馆联合发动庆祝活动、隆重举办庆祝大会及杨建侯画展,并印发庆祝杨建侯教授八十寿辰暨从艺六十周年文集,盛况空前。表达了对这位老人的尊敬。 杨建侯在美术教育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在《中国文学》英文版和法文版;香港《文汇报》、《美术家》;台湾《台湾日报》等报刊上都曾以专版介绍。日本《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家名鉴》,《中国现代美术家名鉴》,国内《中国当代名家辞典》和各《名人录》都有条目推荐。大陆内外多家电视台拍摄过专题片,介绍他的艺术生涯,其中南京电视台的《在润泽的土地上》、中央电视台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向国内多次播放,并选送通过卫星向国际播放。1992年他荣获国务院颁发专家特殊贡献的终身津贴证书,这都是对他卓越成就的肯定与推重。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