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乐维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另一个角度看王立山案

(2010-05-11 08:56:12) 下一个

王立山案刚刚披露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他绝对不对。被开除了,肯定自己有错,怎
么能怪别人,还去杀人呢?

后来从网上知道多一点了,他是内科住院医,被杀的医生是一个印度医生,也是决
定开除他的三个印度医生之一。而且王立山认为他们对他的处理不公正,歧视他。
这使我想起一件事来。

2001年,老婆经过千辛万苦,在同学的大力推荐下,终于获得了纽约Bronx一家医院
的住院医的位置,专业是麻醉。第一年她需要在别的科做一年,当时我们还在威斯
康星的Milwaukee。为了方便,也因为别的地方也很难找,她好不容易在Milwaukee的
一家医院的外科找了一个Preliminary住院医的位置。外科很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
做,所以有空位。而麻醉主要是和外科打交道,在外科做一年,对将来做麻醉会有
好处。

不过当年住院医还是老的一套制度,每周工作90小时。大概一周有一个36小时的班。
就是一口气上36小时的班。我以前不知道,住院医这种摧残人的工作制度。后来因
为住院医成立了一个协会,大力申述,才将90小时一周改成了80小时一周。最长的
班改成了24小时。仍然还是很摧残人的。90个小时的外科下来,你是精疲力竭,只
能睡觉。但是她的工资是4万美元,每小时工资不到9美元。什么是资本主义残酷,
去做外科住院医就知道了。当然别的科也累,只是外科更累。不仅是与血打交道,
责任很大,常常处理emergency 的病人,搞得不好,病人就会死在手术台上。所以
不但是体力的透支,也是脑力的透支。

所以我是不鼓励孩子学医的,除非他/她很热爱,知道这种残酷还愿意去。这是题外
话,如果有时间,我可能会写一篇为什么我不鼓励孩子去学医的文章,再细谈。

大概是2002年的春天,有一个中国女士打电话给我们,说她曾经是内科的住院医生,
现在在家带孩子,想和我们聊聊。我们那里中国人很少,做住院医的就更少了。她
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我们的信息,就打电话来了。

我忘了她叫什么了,为了方便,叫M女士吧。她住在远郊。我们在一个周末开车去了
她家。她30多岁,中等身材,很和蔼可亲。有一个孩子,大概一岁多。家里房子不
错,也很大,请了一个保姆。先生不在家,她说她先生在中国有生意,所以不常在
家。

慢慢聊开了,我们知道了她的情况。她曾经两次在两家医院做过内科的住院医生。
现在回来带小孩,位置还保留着。但是她很犹豫是不是还应该回去做住院医。威斯
康星那里机会不多,做医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职业了。而且我觉得她做的是内科,比
外科要轻松多了,体力上轻松,精神压力也小些,因为病人如有什么危险就送医院
了。干吗不做呢?当然要带孩子,但有保姆。当时学内科的人比外科的多,所以他
们不需要做满90小时一周。但M女士却很不愿意回去。原因有两点,一是老公钱赚得
不少,她不出去也不愁没有钱。第二点是,她说现在美国的内科几乎是印度人的天
下。而印度人总是护着印度人,好的专业方向都是印度人优先,中国人只能去学印
度人不愿学的,干印度人不愿干的。而且很喜欢找你的毛病,很不友好,让你感到
很难受。她两次不做了都是因为干得很憋气,虽然孩子也是考虑的因素,但不是主
要原因。所以即使孩子大一些,让她再回去,她也心有余悸。而且做完住院医,还
得找医生位置,到处都是印度医生掌权,她估计那日子也不会很好过。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些情况,有点吃惊。既然这样,就只能是她自己拿注意了。后
来我们离开了Milwaukee, 就不知道她是不是又去做内科住院医了,以当时她的口气,
可能性不大。

联想到王立山也是在内科,也是在印度医生手下工作,我才觉得有必要披露一下M女
士的经历。这不是说他杀人是对的,但那些印度医生是不是没有秉公办事,没有公
正对待王立山呢?我们不知道。但从8年前M女士的遭遇看,这是很有可能的。

当然印度医生再怎么错,王立山是不能杀人,我同意很多人的分析。这里只想说一
下我听到过M女士的经历,帮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案件,对全面理解王立山的
作案动机有所帮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din 回复 悄悄话 印度人的确是很难相处!
美妈的家 回复 悄悄话 感觉你很客气。没有深仇大恨,一个有家有儿女的刚刚才澳出头的人会拿起枪来杀人???没有该不该的,那老印该死,王立山反而是太懦弱,没本事笼络同事平衡关系(情商肯定有问题)被逼走投无路,搞得抛妻弃子的悲惨下场。
雪花漂飘 回复 悄悄话 第一代移民在美生存不容易, 做医生这种需要很强语言能力的职业更不容易。 选择留美实际是选择一条自己折腾自己的路。

我始终认为, 出国留学见识一下世界, 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和世界先进的人们取得联系, 回到自己的祖国生活要容易和舒服得多。

冬心 回复 悄悄话 外国训练的医生靠考ECFMG而得到在美国做医生的资格,当然在语言和其他方面比在美国医学院毕业生吃亏,种种问题的出现自然不足为奇了。
有时不完全是歧视,实在自己在某些方面比较欠缺,这在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
沟通永远是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所有人都一样,英文不是母语的就更需要留意。
nevereverever 回复 悄悄话 如果是为了钱,请千万不要当医生。一定会很痛苦的。很多人只看到医生风光的一面,却不了解其中的辛苦和奉献。
滚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十一月小棉袄的评论: 同意,只是在招不到美国学生的医院里才会看到一群一群的印度,巴基斯坦的FMG。好的大学医院是看不到多少外国毕业的医学生的。
txchild 回复 悄悄话 老中的語言差也是不爭的事實,老印佔了很大便宜。第1代普篇都不好,所以1定要吃虧,各行各業,不單是毉院。記得大學上課,每次擧手發言,爭論科題。。。。。,老中了了無幾,可能是含蓄的文化背景,能和不同膚色的同事互相了解,最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你,天天看報(英文),看電視(英文),turn on closed caption.不懂看字典,請教同事(理語)。1天天,1年年,同事関係搞好了,語言水平也提高,同事會給你這種精神感動的,悲劇不可能發生。我就是這樣做的。我在石油管道公司干活。就我1個老中。
十一月小棉袄 回复 悄悄话 我是内科医生,你听说的那种所谓美国内科是印度人的天下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我念的住院医的大学附属医院里印度人寥寥无几。不谦虚地说,美国好的内科住院医项目里招印度人不多,绝大多数是美国的医学院毕业生。 相反,有很多三流的内科住院医项目每年招不到美国医学院毕业生,就只能招外国医学院毕业生,里面就有不少印度人和中国人了。 也许这就是为啥你的朋友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慧敏 回复 悄悄话 印度人是很难相处,不关是医生职业,几年前在职场上我先生受过印度人气,结果被迫辞职换工作。最近一家猎人头公司挖我先生去一家总部在印度的大公司,职位和薪水都非常吸引人,想到那几年我先生遭遇,宁可不要这么好的待遇也坚决不让他跳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