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明迪: 自由选择的乐趣

(2004-11-16 11:03:46) 下一个

自由选择的乐趣

 

明迪

 

 

以前常常抱怨国内的教育制度对专业选择限制得太死,几乎没什么自由挑选的可能,中学就分文科班、理科班,高考报名时就得填好学校志愿和专业志愿,进校后若想改专业,机会微乎其微。刚来美国时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真自由啊”,除了必修课以外,选修课几乎想选什么就选什么。后来向本科生一打听,发现他们更自由,从天文课到音乐课,五花八门,到了四年级还可以重新选专业,真是令人羡慕不已。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成了新一代移民,安居乐业后孩子渐渐长大,便发现美国正在放弃一些原有的“自由选择”,而是在向中国式的教育制度学习,越来越早地让学生锁定将来的主修专业。

 

我女儿刚上小学二年级时,她班上就有两个同学转到所谓的快班学校,一个专攻语言,一个专攻数学,三年后那两个孩子一个看心理医生、一个性格孤僻,我很庆幸我女儿在一个很好的小学里得到了正常的教育。但是这种快班和智力学校对孩子们却有着莫名其妙的吸引力,似乎能进这种学校或班级就象征着比别的孩子聪明许多、高出一筹。初中时我女儿进了一所专门培养数学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重点初中,当初完全是因为离家近我才给她报的名,开学后考试分班,她被分在快班中的两个荣誉班的A班,回家后很得意,而我却为她担心,因为我想起她小学的那两个同学后来的“下场”。不过两年下来,她还没有变得脆弱或孤僻,我这才有所放心,看来中学生比小学生承受能力强一些。

 

最近很多专业高中到我女儿的中学去介绍情况,有专攻数学或化学的,也有专攻生物和医学的,还有表演和美术专科中学,据说这些都是新名堂,带有试验性质,目的是让学生从高中一年级就开始重点学习某一专科知识,为大学培养“专业”学生。这其中的部份原因我能理解,因为美国特缺数理化老师,而音乐艺术人才也应从小就培育。但作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从小深受“专业培训”之害,对美国教育体系的这种改变极为反感,我破费了不少口舌,才说服了女儿让她将来安心地去一个好高中全面地学习,不要考虑什么“专科”高中。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她当然不会听我的,于是我给她举例,让她自己比较、自己分析,我知道她将来的选择还得看她自己了。

 

美国教育系统的这种“逐渐走向专科化”趋势,据说是因为研究单位发现来自亚洲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成绩普遍比美国本土的研究生好,而研究的结果是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很早进行专科训练。这种片面的研究结果误导性很强,殊不知来自大陆的研究生一路专攻某个专业,十几年下来对所学专业厌恶至致,“博死”后纷纷改行,从数理化跳到计算机、会计或工商管理,有如转世投胎般的痛快。

 

我周围就有不少这种过去深受“专业”其害、现在“重新做人”的朋友。这些人多半是学理科的,当初因为奖学金的原因而来美继续深造,“硕死”“博死”后工作几年,突然觉得自己研究多年的东西枯燥无味,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并不在此,而有了美国绿卡后跳槽方便多了,于是重新进修,改做其它行业。也有的人一毕业就失业了,不得不改学比较实用的专业,以养家糊口。还有些在大学工作的人觉得教书这碗饭吃起来既乏味又不轻松,还不如在工商界挣的薪水多,想穿了,觉得还是硬本事比软本事有用,但已不再年轻,改行为时已晚,后悔不已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让下一代从小多接触各方面的东西,培养广泛的兴趣,长大后根据爱好而学习、根据志向而工作。

 

生命有限,能够学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生活的乐趣就会更多一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