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幸福剧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歧视不解风情

(2013-12-03 17:42:37) 下一个

今年夏天,我们在森林木屋度假的时候,从收音机里听倒一个故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美好夏天,一个美国男人到瑞典旅游。他开心地在湖中游泳,还路遇一个瑞典女郎,他邀请她下水一起共度时光,瑞典女郎答应了,她慢慢走进湖水中......


 

突然,瑞典女郎对美国男人说:“你来自美国吧,你们美国种族歧视很严重啊。”


 

呵呵,是啊,是啊”,美国男人回答道:“问题是,你们内心牙根就没有接纳过移民呢。”


 

唔,唔......”,瑞典女郎从水中站起来,转身走掉了。


 

想像一下:夏天的瑞典,无限风光美丽,他们有大把的时光可以共同分享,意想不到的是,却为彼此内心的固执己见毁掉了一个浪漫时光。


 

这样的结果,就是以乐做苦了,一点也不好玩,真是歧视不解风情啊。


 

其实,欧洲的幽默,最早就是以苦做乐来的,黑暗,寒冷,漫长的欧洲,当初是种豆不出豆,种瓜不产瓜,疾病,瘟疫,贫穷的困扰,活下来的人,怎么办,就养成了以苦做乐的习惯,不能都郁闷而死嘛。追跟求渊还是清苦害的结果。当时的人民,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跟命运抗争,而今呢,却成了种族歧视的冷武器。


 


 

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群族,国与国之间,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存在差异和界限,但是在跨越这个界限进行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具有平等的姿态,懂得双赢,这才是高手,才是生存之道。


 

我说说芬兰一个生产小食品的公司,这家公司生产的小吃是以爆米花外面裹上奶油巧克力,产品名称就叫做“Kina”,中国。


 

以前封面设计上面有个中国人的头像,他们自己觉得这个设计不妥当,有些傻乎乎的,有嫌疑是对中国人的歧视,人家这两年,就自觉把产品的封面设计改了。


 

懂得尊重,就会赢得消费者的欢心,也避免给企业带来麻烦。

聪明吧。


 


 

以前的包装设计


 


 

改包装后的设计


 

新闻背景资料:


 

荷兰副首相就中国选手受辱表态:荷兰人应该注意不要侮辱伤害少数人群,“这可能仅仅是一个玩笑,但不是让人开心的玩笑”。


 


 

据荷兰电视广播公司1日报道,针对近日引发热议的“中国选手参加选秀节目遭评委开玩笑侮辱”事件,荷兰副首相兼社会事务和就业部长阿舍尔当天表示,荷兰人应该注意不要侮辱伤害少数人群,“这可能仅仅是一个玩笑,但不是让人开心的玩笑”。


 

此前,美国著名媒体《大西洋月刊》刊登关于此事件评论文章。文章称,究其主因在于,冒犯中国人的言论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司空见惯。


 

事件中的中国留学生汪潇11月29日在荷兰媒体发表声明,首次谈及该事件,“当我再回顾这一段时,我很肯定,我一点都不喜欢其中的‘玩笑’。在一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社会中,人们应当彼此尊重,以得体的方式对待对方,尽可能地不去冒犯他人,并在开‘玩笑’前多思量。”


 

在11月17日播出的“荷兰达人秀”节目中,来自中国的经济学及商学博士汪潇走上比赛舞台展示自己的唱功,却遭到评委戈登连番以“像中餐厅跑堂”的奚落。对此,阿舍尔表示,荷兰社会应重视并认真对待少数人群感到受伤害的迹象。除了汪潇事件引发的种族争论,联合国人权组织正在调查荷兰传统节日圣尼古拉斯节中“给圣诞老人打下手的为何是黑人”,有消息说,如果调查确认,荷兰将被指种族歧视。


 

汪潇的声明称,在荷兰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认识的荷兰朋友都是热情、善良和善解人意的。“为了不让他们失望,在比赛中,我将注意力放在了歌唱上。我没有太留意评委对我的每一个评语,但我已感到其中的一些话是不礼貌的。”当地华人群体要求评委戈登就此正式道歉。“荷兰达人秀”节目的制作方1日表示,对该节目负全责,当初在制作节目时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反应,当时应该把这些片段从节目中剪掉。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1月22日刊登题为《西方电视上的反华种族主义司空见惯》的署名文章,作者马特·斯基亚文扎认为,这种辱华“玩笑”并非偶然,究其主因在于,冒犯中国人的言论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司空见惯。


 

文章称,在近日的《荷兰达人秀》节目中,在中国出生的30岁的参赛者小王(音)——课余时间当歌剧演员赚外快的一名博士生——演唱了威尔第的名曲《女人善变》,表演十分精彩。


 

然而,达人秀评委之一、名叫霍伊克罗特的荷兰歌手却利用这一机会来嘲笑小王的中国人特点。达人秀的另两位评委都为霍伊克罗特的言论感到难堪。名叫丹·卡拉蒂的美国评委甚至对他说,他“真的不应该说这样的话”。


 

这起事件发生前,美国广播公司深夜播出的节目“吉米·基梅尔现场秀”引起争议。一个6岁的小男孩说,要杀光所有中国人。


 

这个节目迅速引起了反应:华人和华裔美国人团体在美国广播公司演播室门外举行了抗议,甚至到白宫请愿。事后,虽然基梅尔和该公司都进行了道歉,但人们仍余怒未消。


 

事实上,人们对基梅尔玩笑的反应之强烈,甚至引起了认为中国人团体反应过激的人的反击。文章称,可以理解反击者的逻辑,但不同意他们的论点。显然,就连最偏执、最为沙文主义的中国人也懂得,美国所窝藏的抱有大规模谋害中国人的幻想的人很少。中国几乎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该节目中的幽默(或者幽默尝试)仅仅在于,这个男孩如何口出狂言,以及基梅尔如同冷面滑稽演员的反应。


 

实际情况是——荷兰电视上的事件证实了这一点——冒犯中国人的言论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司空见惯:一名业余时间演唱歌剧的博士生因具有类似于在餐馆干活的中国移民的种族特征而被不经意地嘲笑;一个男孩叫嚷要杀光中国人仅仅是一个小孩无知而逗乐的言论。


 

这也不仅限于针对中国:9月份,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主持人雇用一个人模仿印度人的口音议论印度货币卢比的价值。3月份,作者的同事考特斯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谈到非洲裔美国演员弗雷斯特·惠特克在曼哈顿的一家熟食店被店主抓住并搜身。店主没有认出他,而且怀疑他顺手牵羊。店主一认出他,便感到无地自容——他不认为自己是种族主义者。考特斯写道:“种族主义活在特别邪恶的个人心中,而非一个民主社会的心目中,这一看法让一些人来劲。他们时不时地口出狂言。”


 

文章指出,这一点也适用于反华种族主义的情况:问题并不仅仅在于那个荷兰电视人物是一个怪人,也不在于基梅尔及其制片商十分麻木不仁,而是在于,我们仍生活在出现这种情绪的社会中,这些“口误”的频繁发生令人头脑发木。


 

在中国人民如何看待美国方面,这些事件也造成真实的后果。看看中国的凤凰卫视就基梅尔事件所做的一项民调的结果吧。当被问及是否认为这个6岁男孩在电视节目中所说的话是偶然的时,大多数人(62%)说:“这是美国社会所有层面的公共平台长期传播中国威胁论所造成的后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幸福剧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94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歧视在哪儿都有,自己也歧视自己人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