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幸福剧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辐射如何辨别?辐射对人类构成的影响,如何应急避险核辐射?

(2011-03-15 16:19:49) 下一个

Q:辐射如何辨别?


A:辐射无声、无色、无臭、无味,大部分亦无法凭触觉感应其存在,只能利用仪器探测量度


Q:如何防护及治疗?


A:若在辐射污染初期,只属皮肤或衣物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须彻底清洗,并服用碘片以防身体吸入放射性物质;若已证实吸入放射性物质并出现症状,则只能针对相关症状作支援性治疗,以及长远监察日后出现癌症等问题。


Q:受辐射污染有什么临?症状?


A:若吸收剂量少,可以全无症状;若吸收剂量较高,会有轻度“急性放射病”,出现呕吐、暂时性白血球减

核安全小常识:如何应急避险核辐射?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隐蔽是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撤离是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

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还可实行服碘保护,即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服用稳定碘产生负效应的危险,对单次服用而言很小,但随服用量增加而增加。

日媒称150毫西弗核辐射将导致健康男子不育

中广网北京3月1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资深日语记者江平介绍日本地震的最新消息。

姜平:自于日本NHK的最新消息,日本地震东北地区死亡人数已经达到2476人,失联人数达到17000余人。东北地区避难所增加至2496所,受灾群众达到446537人。

NHK在通过节目宣传核辐射的相关信息。通过专家解读,如果核辐射达到150毫西弗/小时,会导致健康男子不育。如果男女遭受500毫西弗核辐射,会导致出血症、淋巴永久损害。也就是说,超过100毫西弗的核辐射就已经对人体有永远损害了。日本政府正全力应对这一危机。

媒体称遭微量辐射不可怕 及时换衣、肥皂清洗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中央社”援引美国媒体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频传,外界除担心反应炉熔毁,也忧心熔毁会导致危险辐射外泄。不过,福岛核电站地区有约160人在辐射检验测出阳性反应。在日本执行救援任务的美国海军直升机组员中,有17人出现低量辐射性。然而,美国海军表示,机组员以肥皂和清水梳洗过后,身上已测不到辐射污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放射学研究中心主任布瑞纳(David Brenner)表示,目前辐射量仍算是低的,但接下来24至48小时是关键。

据悉,游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有4个主要类型。α粒子(Alpha particles)相对较重,外泄时无法渗透人的皮肤或衣物,但倘若以别的方式进入体内,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贝塔辐射(Beta radiation)可以造成皮肤损伤,对内脏器官也有害。伽玛射线和X射线(Gammaand X-rays)是肉眼看不到的高能量光束,可能伤及组织,对人体最有害。

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及度量委员会(NationalCouncil o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Measurement)的研究报告发现,美国人口辐射污染源近半来自医疗,例如计算机断层(CT scans)、X光以及核医学。然而,太阳、星星和土壤也会释放辐射。

一个人一年时间内平均可以承受的辐射污染量约为3000微西弗(microsieverts)。为方便大家了解这个数据的背后意义,照1次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就会有3000微西弗辐射,不过仅维持数分钟。

报道指出,人们离放射源越远,遭有害伽玛射线污染伤害就越低。

通常,辐射污染的量越大,中毒的症状就来得越快也越剧烈。

恶心和呕吐是辐射中毒的最初症状。严重的10分钟就会发病,立即有头晕、发软、低血压的现象。若中毒程度轻微,1个人也可能6小时后才发病。

根据美国梅约医院(Mayo Clinic)的消息,脱掉衣服和鞋子就可以减去9成的外部辐射污染,用肥皂和清水也能洗掉皮肤上的辐射。这不仅减低了民众吸入辐射粒子的风险,也降低了开放性伤口遭辐射污染的可能。

报道指出,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对人体有害,因此碘化钾(potassium iodide)可以保护甲状腺免于受损。鉴于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碘外泄,日本当局正发放碘片给附近近20万名居民。


ZT: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3/detail_2011_03/14/5133865_0.s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