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风起深壑,秋叶舞商弦。 我在山头坐,静观秋月圆。
个人资料
山菊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当代名人与黄果树》 - 黄果树风景区保护建设开发回顾

(2017-07-23 18:14:45) 下一个

 

 

也许冥冥中真有天意~~~得知父亲病势转沉之时,这本书刚好转载至倒数第二篇。于是下意识地把那篇分成两次发出,并且决定这最后的一篇要留到‘最后’。

 

可惜这‘最后的时间’并不长~~~曾经将大半辈子奉献给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老海,我们挚爱的父亲,在2017年6月2日凌晨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

 

与家人们一起办完父亲的后事,刚刚回到美国的我,凌晨爬起来编辑此文,祝才去到另一个世界的老爸:父亲节快乐!!!

 

 

 

黄果树风景区保护建设开发回顾

 

黄果树夜景)

 

前言

我于1982年3月调到黄果树主持工作,在这之前,从1950年到现在,六十多年来,都是在黄果树、在大瀑布旁的关岭和镇宁两自治县工作,我的一生与黄果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此,回顾撰写黄果树的保护、开发、建设、变迁、作史料留存于世,列入本书之中,以供读者参阅。

 

黄果树历史概况简述

 

 

黄果树大瀑布位于贵州省西部属安顺市所辖的镇宁和关岭两自治县接壤处,地理方位为东经105°41 ′,北纬25 °55 ′。


黄果树距贵阳137 公里,距安顺45 公里,距昆明499公里,在滇黔公路旁,贵黄高速公路直达风景区。

 

黄果树位于长江与珠江流域分水岭的南坡地带,地处珠江水系的北盘江支流打邦河上。区域内落差大,瀑布群分布集中,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多年平均温度15 .6℃,海拔700-12 00米,北高南低。

 

黄果树地区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过多次褶皱运动和升降运动,区内喀斯特地貌发育交替频繁,造就了现今黄果树区域的形态奇异、类型齐全的喀斯特地貌。出现了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景观的瀑布群、洞穴群、天星桥水上石林群等密集组合的自然奇景,堪称为祖国的稀世珍宝、世界的自然遗产,喀斯特地貌博物馆。

 

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称黄葛树瀑布。最早见诸文字的,是明朝弘治年间《贵州图经新志》和嘉靖年间的《贵州通志》、《贵州山泉志》、《贵州名胜志》。由于黄葛树(即榕树)和黄果树音同,到了同治年间出现了黄果树的叫法。

 

1637年4月23日明代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对大瀑布作了详细精美的描绘:“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复,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揭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

 

其后历代文人墨客都写过众多的诗文描述和赞颂瀑布,清代名画家邹一桂绘制的《白水瀑布图》则留存于世。在我国1930年代的教科书上,编写有黄果树瀑布的课文,开始让国人皆知黄果树大瀑布,到1936年滇黔公路通车,瀑布在公路旁,路人得见瀑布真容,口耳相传,大瀑布开始名扬四方。

清名画家邹一桂绘白水瀑布图

 

在解放前漫长的岁月中,黄果树从风景名胜的角度看,基本上没有什么开发建设,历史上只留下一个简陋的“望水厅”和破烂不堪的龙王庙,游人稀少,瀑布也没有受到大的破坏。

 

1940年,当时的贵州企业公司王祝九等人,委托大夏大学土木系主任王仲杨,带领10余名学生对大瀑布进行20多天的测量,瀑布的高度、流量、地形、地质有了记载。企业公司组织测量为的是修小电站,幸好电站没有修成,否则瀑布定遭破坏。

 

解放后,瀑布和天星景区的林木植被,有过几次毁灭性的破坏。一是大炼钢铁,二是集体食堂,三是修红岩电站,景区内的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现大部分是保护后的次生林和种植的人工林。

 

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后,风景区逐步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1977 年由镇宁县成立黄果树风景区筹建组,选派雷选隆、陈凯两人负责。随后修建了观瀑亭和下犀牛潭的步行石级小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给黄果树风景的保护、开发、建设带来了喜讯,省委、省政府委托在任的省委副书记徐健生同志,抓贵州风景旅游工作。1976年6月他亲自考察了黄果树景区,对景区的保护、开发、建设每个项目,他都亲自过问,并指示有关部门给予支助,解决景区的有关问题。同年选派汪朝阳、金德明等专家作专题考察,为景区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980年6月成立黄果树风景管理处,由安顺行署主管,地区建委代管,后又由行署办公室管,卢金甲任处长。从此黄果树地区风景资源的保护、规划、建设、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并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同年8月9日,贵州省委六位书记池必卿、王朝文、徐健生、李廷桂、吴实、陈行庚,安顺地委陈远武书记等10多人亲临黄果树考察,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举措,作出了加快科学开发建设黄果树的指示。

 

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黄果树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缘由是:黄果树以大瀑布为核心,以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瀑布群为主体,亚热带喀斯特山水植被风光与多民族风情融为一体,区域内山水层次丰富,峰峦叠翠,意境深远、风光奇特、伏流、溶洞、石林、峡谷比比皆是,它是一个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区域。

 

为了加快开发建设黄果树国家级风景区、安顺行署专员田永光同志亲自抓风景旅游工作,常宗惠副专员协助,为了加强景区的保护,组建黄果树公安派出所,经行署专题向省政府报告,明确了黄果树风景管理处由省建设厅主管,安顺行署代管,后又委托地区旅游局代管,与旅游局共一个党组,财务上对建设厅负责,人事行政由行署管理。

 

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滚动发展。省编委1982年下达行政编制5人招收合同工30人。同年安顺行署调宋海年同志任管理处支书、副处长、主持全面工作。从此黄果树进入政府系统管理加速发展阶段。

 

管理处经过多次请有关专家实地勘查,作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建设规划,于1982年7月12 日经省政府批准,从此有计划、有科学依据、有项目、有投资的大瀑布中心景区开发建设项目便全面开展。

 

由宋海年主持全面工作,副处长杨中堂负责景区建设工作,雷选隆担任宾馆总经理和办公室工作。管理处设办公室、园林科、财务科、后勤、宾馆等部门。当年完成了主景区旅游小道改建,宾馆建成7月1日开张接待、公共厕所、职工宿舍等建设项目都按计划完成。

 

1982年大瀑布中心区正式接待游客20606人次,票价两角,收入40552 元,利润2928元。

 

为了科学的保护、开发、建设好风景区,管理处在省建设厅和安顺行署领导的指导下两年内8次邀请省内外科学、文艺、交通、建筑、林业等各路专家学者到黄果树实地考察、普查、评价和提供详细的科学根据。1984年编制《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于1985年、1986年两次邀请专家论证,经省政府批准转报国务院审批。

 

规划总面积为115 平方公里,分为大瀑中心区、天星景区、滴水滩景区、石头寨景区、坝陵河峡谷仿古景区、郎宫休假景区等六个景区。外围还有关脚瀑布、上洞等四个景点。接着进行了中心区和天星景区的详规,我们在规划的基础上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对保护风景资源、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建设景区、维护景区治安、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实际工作。

 

风景管理处自组建以来,先后建立了办公室、财务科、人事保卫科、园林基建科、土地管理科、企业管理科、天星景区管理科、行政科、宾馆、工会、党支部等科室部门。

 

行署为加强治安和市埸管理,建立了公安派出所和工商所。这些部门在管理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行使各自业务范围内职权、采取各负其责、内部协作、内外联系的办法形成了保护和管理网络。有部署、有计划、有规范,逐年将黄果树建设成为如今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具体的实施过程分述如后:

 

(黄果树公用服务建设群)

 

一、土地和风景区域的管理

黄果树风景区地处镇宁、关岭两自治县接壤处,土地权属复杂管理困难。1985年,行署派孙克已秘书长到黄果树对中心区和规划区域内的荒山和田地进行划拨和征拨,由冷永刚同志具体办理。在镇宁关岭两县土地局的支持下,把风景区的土地权属理顺。期间,通过向法院申诉,风景区胜诉,把六户强占风景区土地建房的违法户判为限期折除,对群众教育震动很大。统计到1996年,管理处共征用划拨田土荒山5420亩。对原有破坏环境、有碍景观的建筑物,依靠动员群众,政府和政法部门通过环境综合整治,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动员拆除。十多年来共拆除违法违章建筑392处,3870平方米。原建在大瀑布顶上的黄果树中学是主景观的最大障碍建筑物,1992年5月20日下午六时,一声巨响这所影响大瀑布景观的黄果树中学,终于被定向爆破拆除,由政府拨款,重建黄果树中学搬迁于白水村。

 

位于大瀑布上游的六枝地宗洗煤厂,1985年前常年排放洗煤水流入白水河、洪水期恰逢旅游旺季,将白水河变为墨水河,严重污染大瀑布,1985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和当时的贵州省委书记朱厚泽考察发现后,便指示;“限期治理,宁要大瀑布,不留污染户”。经省环保部门罚款五万元,限期治理,后经厂家投资26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解决了这一问题。事后凡是在景区规划范围内新建有污染的厂矿企业都被一律否定。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保护和建设好风景区,宣传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我们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编写录制宣传资料,运用各种宣传方式,使大家懂得:

 

(1)风景资源是国家和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失之不可得,毁之不可生的亿万年珍宝。

 

(2)风景名胜区的事业是政府和各部门的综合社会事业,是物质、精神文明的象征,这一事业理应得到全民的支持和理解。

 

(3)党和国家为了保护和开发风景资源,经政府颁布制定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如((风景名胜管理条例》、《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等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让大家知道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5年6月石溪村部份农民,砍伐天星景区90多棵风景树,经向镇宁县政府通报后,镇宁自治县县委书记卢盛福闻讯当天便带区乡干部到现场查处肇事人员,召开大会教育村民,从此景区很少发生砍树事件。又如86年部分洒把村民将景区自来水主管道破坏,造成重大停水事故。关岭自治县县长伍典诗,当即带公安和区乡干部到现场查处,因此多年来风景区的设施,很少被人为破坏。

 

十多年来,通过国内外各大报刊杂志、图片社、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发布广告、出版图片、刊物、图集、展览,把黄果树得天独厚的奇特风景资源向外扩大宣传,一张大瀑布正面雄伟的全景画,经香港商家印刷成宽幅彩色版画,便流传全国,北京和各省市的部门厅堂、会客室都能见到大瀑布的雄姿。

 

在黄果树景区前后拍摄过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如《黄果树瀑布群》、《瀑布边的布依娃》、《真山真水黄果树》、《良家妇女》、《西游记》的水帘洞、花果山、流沙河等主景《小毛孩夺宝奇缘》、《瀑布前毛主席诗词演唱》等,使黄果树知名度不断提高。

 

在宣传上,特别值得记载的是省人民出版社总编张克同志,他从黄果树初建,到他病故,十多年来,为黄果树风景区,撰写了大量的报道、散文、诗词、文集、丛书、导游词、申遗主编申报书等,为宣传黄果树作出贡献。

 

近年来冷永刚同志组织邀请法国著名钢琴家理查德•克来德曼,在大瀑布拍摄风光音乐录像光碟。请著名词作家乔羽作词、徐沛东作曲、歌唱家宋祖英演唱《黄果树大瀑布》此歌曲获得“中国旅游歌曲大赛金奖,”现已制成光碟,贵州电视台经常都播放。

三、按科学规划,搞好景区建设

(1)景区绿化

景区绿化是首当其冲的任务,是每年的首列项目,建设初期,中心区的森林覆盖率仅为3%,岩石裸露、荒漠化严重,我们本着“先绿化,后美化,加快绿化步伐”的原则。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91年,外调树苗,自办苗圃培育树苗80多万株,在景区内植树52万多株,铺设草坪26000平方米,绿化面积4700亩,封山育林2000亩,回填土方40000立方米,覆盖率提高到13%,将两个主景区造就成为现在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草青花红、不露黄土的幽美环境。

 

(2)景区交通、旅游小道、缆车、索道建设

原来贵阳到黄果树只有唯一的滇黔公路,由于弯道多、路窄、路面破烂,l50公里路程需四个多小时才到黄果树,游客很不方便,修通贵黄高等级公路后缩短为137 公里,两个多小时贵阳可到黄果树,大大方便游人。

 

为了开发天星景区,需要修黄天公路7.78公里,经过交通部门测量设计,在徐健生书记的多次过问下,得145 万元投资,于85年由镇宁县和关岭县,组织民工,分别完成黄果树至三岔河4公里、三岔河到天星景区3.78公里公路建设,完成全长7.78公里黄果树到天星桥的公路。由于客流量逐年的成倍增加,96年由何钟品副处长兼任指挥长修建完成黄果树经滑石哨到三岔河3.5公里的公路,使黄果树到天星桥的公路形成环线公路。

(黄果树宾馆)

 

 

(黄果树餐厅)

 

98年为了开发郎宫景区和方便漂流项目,接通断桥、红岩碑、滴水滩,经龙朝树回黄果树的大坏线旅游线路,由关岭县人武部,组建民兵团队,修通天星桥至郎宫3.8公里公路。景区公路共修建22 公里(含建设厅和行署投资共修滴水滩和红岩碑便道6.52 公里)。

 

为了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的保护,克服建设性破坏,按规划要求绝对保护好自然壮美景观,在修建旅游小道时,我们依靠群众与能工巧匠共同反复研究,修建的石板小道、水面踏步、莲花踏步、小桥、亭台等采选了景观美妙、曲径通幽、不走回头路的最佳方案。

 

所有建筑材料不准在景区内开采,据统计始建以来共修建旅游小道十八公里、六十四座小桥、两座铁索桥、四座造型别致的石拱桥,如天星洞前的夹石桥,抬眼望去,几块巨石凌空飞架,从深谷此岸伸向彼岸,自然成桥,颜色造型与自然无异、裂纹遍布、摇摇欲坠,令人望而却步,但走在桥上,就觉坚如盘石,经常年洪水冲击仍安全坚固。

 

为了解决大瀑布主景区游客太集中,除增修环绕小道和索桥外,集资借款投资110万元,于90年9月建成缆车站,大大方便游客观大瀑布上下难的问题。缆车委托云马机械厂设计、生产、组装,两车上下对开,每车载人60个,五分钟上下一次。

(天星桥索道)

 

天星景区景点较多,步行旅游线路较长,游客游完全程便很疲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91年由职工集资70万元和云马机械厂合资建成索道项目,由管理处负责土建部份施工,由云马机械厂负责机械部分施工,双方按投资分成。

天星桥茶室

 

(3)实施详规,完善景区建设

在82年大瀑布主景区开始接待游客2万多人后,83年猛增到11 万人,完善景区建设开发新景点,日显迫切,在景区景点建设上,本着服从总体规划和保护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民间特色和自己的景区风格。在大瀑布主景区抓住唯黄果树独有的水帘洞,在80年原开发的基础上继续勘查、设计、开发,于84年5月6日终于开通,当天宋海年、杨中堂、冷永刚等和民工八人慢慢爬通全长l34 米的水帘洞,它由六个洞窗,五个洞厅,三股洞泉,六个通道所组成。经过扩修,配建步道、栏杆、灯光、警示牌等便可供游览了,可是能否开放的意见不一致,为此前后请专家观察、研究半年也定不下来,到10月份的一天行署田永光专员主持会议,他批准作为试开放,从此被游人称颂的美景便展现在游人面前。国际洞穴协会副主席D•C•福特教授游后说“水帘洞是世界上最美的,还没有见过如此好的洞穴”。海内外游人认为堪称世界水帘洞之最。穿越水帘洞除了观奇景,最令人兴奋的要算从水帘洞各个洞窗看犀牛潭的彩虹,是双彩虹,一前一后,七彩俱全,而且是动态的彩虹,实属自然奇观。

 

水帘洞的正式开放使游客从83年的ll万人次增到85年的38.5万人次,这就提示我们需要加速开发天星景区。

 

85年黄天公路正在兴建,没有通车,要提速开发天星景区,只有用人挑马驮运建筑材料,只有步行到景区,为了按详规要求开发,当时明确由杨中堂、冷永刚负责组建,冷永刚同志长期坐阵天星景区。开发是艰苦的,原始景区,杂草丛生、毒蛇出没、食宿不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公路通车的基础上,修建七公里的石板小道,穿行于石壁、石壕、石缝、石林之中,逶迤于盆景边石之上。

 

天星景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开发3.5平方公里,有天然盆景区、天星洞景区、水上石林区三个相连的片区。这里石笋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集山、水、林、洞为一体,其间,长着仙人掌、小灌木丛、各种花草,终年点缀着绿荫,真所谓;“石傍流水,水上有石,石上长树”。展现的是生命繁衍,生物众生。

 

天星洞则是溶洞的典型,洞内若干大厅,最大的厅高50多米,面积1.8万平方米,各种形态各异、五彩缤纷、大小不一的石笋、石柱、石幔、石壁、石盆,结构奇特、别致美妙,色泽鲜艳。现在的进洞口是人工开的,为的是通风好,不走回头路。

 

天星景区于86年5月1日开放,它给黄果树增色增辉,全国风景协会主席,储传亨称颂是难得的美景,还作一佳联;“风刀水剑刻就万顷盆景,根笔藤墨绘制千古绝画”。

(天星桥盆景区)

 

95年12月由建设厅召集设计,研究单位共34 位专家,在黄果树论证大瀑布夜景工程项目,一致同意用现代的灯光照明系统,激光演示系统,灯光水景系统,组建成具有国内唯一的风景夜景特景,同意委托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施工。于96年元月动工,6月完工开放,这又给大瀑布增加了光彩。在大瀑布的天然“大银幕”上不时呈现出各种图案,大瀑布的夜幕,让游人感受到动感强烈、五彩缤纷科技奇异、人类智慧的伟大。

 

“ 九七中国旅游年”新增打邦河漂流项目,从水上石林末端新建的石溪码头起漂,顺流而下,到有江南田园景色,风光秀丽的郎宫渡假村,终点全长四公里,其间高差32 米,漂经l3道急滩,最长滩面100多米,最高滩面9米,每漂过一处滩后均有一段平缓水面,中间还可选岸边洞穴休息。新增这一项目,给风景区游客带来了刺激情趣。

天星桥漂流起点)

 

为了分流大瀑布中心区游客,从85年开始便逐年开发石笋山景点,到87年10月经李廷桂、吴实等老领导倡议建为碑林公园,于90年售票接待游客。园中建有碑亭五个、石碑岩壁撰文等百余处,有毛主席、朱德、周总理以及名人学者为颂杨黄果树留下的宝墨。

 

(4)配套景区服务建筑和管理用房

在服从规划、满足服务、方便管理与景观景物协调、体现民间风格的原则下,逐年逐个项目来进行建设景区的宾馆、公厕、停车场、门房和管理用房等。不生搬硬套江南园林和皇家园林模式,而是突出黄果树的山川地貌特点,保持自然美。

 

到96年统计完成宾馆、公厕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筑面积156 00平方米,有床位380个,建成管理、生活设施建筑面积36 00平方米,建成日产5000吨水厂和容量2000千伏安变电站,建成库容70万立方米调节水库一座,避雷塔两座、程控电话1000门。

 

老宾馆石板房是82年建成的,但规模太小,只有中小餐厅各一个,32个床位,已不适应接待需要,新宾馆是85年兴建的,但由于资金短缺,及各种原因总不能开业,时逢“92中国友好观光年,”加之黄果树评选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评为“黄果树杯”竞赛第一名称号、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促使在景点建设、组织建设、充实班子、优化环境、增置设施、培训人员、优质服务、强化保护等项工作进行全面整治。

 

92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给新宾馆下达专项投资150万元,责成管理处组建筹建组,专门班子抓宾馆建设,由副处长韩志平同志任组长,并立下“军令状”保证于当年五月一日开业,经过努力,完成新宾馆的改造、装修、配套、屋面渗漏处理、门厅、大小餐厅装饰改造,建成冷库、卡拉OK厅、锅炉房、洗衣房、腊肉烘房、购置配齐各种餐具设备、空调机等,培训宾馆职工,保证了准时开业。

 

到冷永刚同志担任处长期间宾馆房屋设施都已老化,经贷款进行全面改造更新,增建室内外游泳池、桑拿馆、夜总会、新客房、绿化美化,使宾馆的接待环境、卫生清洁、服务规范、食宿娱乐更上一个新台阶、评定为三星级宾馆,完善了旅游宾馆必要的系列项目。

 

(5)筹集资金适应开发建设需要

我省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一直未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没有固定的投资来源,为了争取资金加速开发景区,十多年来靠的是腿勤、嘴勤、手勤,按详规要求的项目、不间断的向省、地有关单位如建设、林业、交通、财政、计划、旅游、金融等部门写报告、编计划、力争获支持投资。建设厅是风景区的主管单位。投资最多、指导具体、帮助最大、监督最细。

 

到96年底管理处累计完成建设投资6536 .6万元,其中,建设部、国家旅游局、邮电部等中央级部门投资631万元占总投资9.65 %;省建设厅、财政厅、计委、旅游局、林业厅、水利厅、交通厅、教委等省级部门投资2842万元,占43 .48%;安顺行署投资108万元占1.65%,管理处收入中投资2955 .6万元占45 .22 %。共完成建设项目128项,打造好了现今接待规模的基础。

 

(6)发展旅游业,带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风景资源的开发为旅游业发展打好基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内的交通、通讯、建筑,商业、食品、工艺品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的带来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到96年底累计接待游客522 .2万人次,累计收入5375 万元,创汇120.3万元。累计上交国家税收483万元,接待人数最高年是92年54 .5万人次。

 

社会效益:修通贵黄高等级公路和景区公路后增开旅游列车、景区班车、建成程控电话,增开航班。为当地农民提供较好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提供劳务就业机会,仅镇宁波波糖一项,82年年产500公斤到现在年产50吨。按社会调查分析、景区直接收入与社会经济收入的比例为1:8,按此计算,到96年风景区累计收入5375 万元。则风景区给社会产生经济效益为四亿三千万元,解决就业约2200人。据不完全统计,到96年在景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个体工商户420家,从业人员1780人(不包括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工艺品生产等)。

 

82年前地处风景中心区的黄果树村,是扁担山区最穷的村,年年要救济款返销粮,青年姑娘往外嫁,外村的姑娘不愿来。由于旅游业的发展给村里创造脱贫致富条件。目前,该村从事旅游服务业劳力占85%以上,有80%农户换新房,村中有自来水,闭路电视、户户有电视机,人均年收入达2445元以上,10万元存款户,已不是少数。

 

黄果树风景区已成为我省旅游的龙头品牌,是我省的窗口,它增强了中外信息的交流,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友好往来,大量的引来了中外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中央领导、外国元首、金融财团等等,可以说凡是来贵州的国家领导人、名人学士、外国宾客都会来黄果树观光视察(前面的篇章已经介绍过了)。而国务院部办委的领导则更多了。又如新西总理朗伊、博茨瓦纳总统、莫桑比克总书记以及朝鲜、美国、索马里、越南等友好使团。还有活佛班禅、国画大师刘海粟、相声大师候宝林、摄影家吴印咸等。经初步统计,部级以上和当代名人到过黄果树约一百多人。

 

环境效益:这更是人所共知的,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强化封山育林,加快绿化步伐,美化区域内的景色,达到了风景区内乌语花香、草绿树荫、空气清新,人们都称赞,环境幽净舒适。

 

四、对黄果树的发展写上几句

黄果树风景区的保护、开发、建设虽已具有一定规模,创下了贵州的旅游龙头品牌,但总体规划的六个主景区,还只开发了两个,共7.6平方公里。这与十多年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云南石林、武夷山、普陀山、张家界、九寨沟相比,差距则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投入少、特别是近年来没有大的项目投入,郎宫主景区96年7月25日成立开发指挥部后,当时由于是计划经济,每年只靠建设厅少量的城市维护费来支付小项目,除了原管理处投资土地征拨款,便没有项目投资,l999年4月28日黄果树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将原管理处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一分为二,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管委会依法监督,这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但由于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很多问题没有明确界定,为此,不少事,部门之间都相互争论,各抒已见,使很多相关黄果树发展问题搁浅,现已引起上级政府党委重视,逐步协调解决。

 

黄果树发展的前途是无量的,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带来了:在贵黄公路的基础上又新建清黄高速公路、水黄、关兴高等级公路的建成通车、滇黔公路昆黄段的扩建、埧陵河大轿的通車,紫黄公路的开通,以及安顺机场的通航,沪昆高铁的兴建、新黄果树镇的兴建,半边街的搬迁等都给黄果树风景区注入强大的活力,相信后来的建设者们,一定会抓机遇加快建设黄果树。

 

变迁在不断的进步,发展是主要的。功在党的政策英明、功在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功在于支援爱护黄果树的各部门、功在于参与建设黄果树的人们。

 

注:本文所统计的数据截止于1996年(老海退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