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客栈

临时客,澳籍华人,职业工程师,曾任“澳洲日报社”社会新闻版记者。
个人资料
正文

纪实小说:一生中最钦佩你的时候 (5)

(2007-04-16 17:21:40) 下一个
之四、

广州,是我的吉祥之地。多少年来,每当我时运不济的时候,总会第一时间先退到广州,重新寻觅机会,积蓄力量,以图再战。而我人生的第一次机遇,也正是发生在广州这个城市。

正当我在深圳的酒店里没日没夜工作的时候,通过一位老师的介绍,一家名为广深空调的广州乡镇企业决定接收我。这种接收不是像帝王大酒店那种临时性工作,而是永久性地调我入他们单位,与此同时,我也可以把自己的户口档案迁入广州。对我来说,这种机遇至关重要,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从帝王大酒店辞职,提起简单的行李到广州报到。

这家公司位于广州海珠区一个偏僻的角落,估计以前是农村,改革开放之后,才新辟为工业区的。说是公司,实际上是一家小工厂,当时正处于创业阶段,十几个人、七八张桌子,也没什么设备,只有空荡荡的厂房摆在那里做样子。创业初期的工资也低得惊人,每个月的工资也就一百来元吧。幸亏我在深圳还混了一丁点的积蓄,否则,在广州最初的几个月就要借钱过日子了。就是这么一个当时看起来弱不惊风的小厂,连我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也不过就是五、六年的光景,后来竟然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上市之后,不到四年,这家公司就倒闭了。真是应了古人的一句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我正好经历了企业走上坡路的那个阶段,待到它走下坡路的时候,我已经辞职出国了。

这样说起来,我也算是创业者之一了,确实如此。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创业者,想想看,这样一个乡镇企业,突然来了一个学空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当然是格外受到领导的重视了。一开始,我被分在技术部工作,参与了工厂所有产品系列的设计,俺们的技术部长是一个中专生,对空调是半窍不通,不过对我却是很好的,技术上万事都由我拿主意,恰好我本人也是一个主意特别大的家伙。不夸张地说,跟勇一样,我也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相当于工厂总工程师的样子吧!后来的很多年,母校经常组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到我们的工厂参观,常常有学弟学妹们向我取经,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进大厂工作!”理由很简单,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仅此而已。

要说我们工厂做的空调产品,那真是再简单不过。是那种没有压缩机系统的空调末端风柜和一些风机盘管而已。只不过我们厂领导的胆子特别大,贷款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冲压设备和装配生产线,所以,造出来的产品质量比广州地区的同类产品要强那么一点儿,结果,立刻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产品,第一年的销售总额才60万元;第二年,销售额就翻了六、七倍,达400万元;第三年,销售额在第二年的基础上又翻了六、七倍,达3000万元。这样火箭式的发展速度,不能不说也跟当时的社会大形势,广东地区全民搞建设有关。

到我进入工厂的第三年,蒙厂领导重视,我已经被提升为工厂的销售部经理了,主管着这几千万元的销售业务,每天客户盈门,迎来送往、吃吃喝喝,忙得不亦乐乎!有一天上午,勇突然来了,是专门找我来的。当时我正在外面的门市部开销售例会,听到厂里的门卫报出勇的名字,心头大喜:这小子还挺守信用,真的来看我了。我立刻开着摩托车就回了厂里,见到勇笑眯眯地站在厂门口等我。当时,我们有两、三年没见了,自然是亲切万分。二话不说,我就要尽地主之谊,请勇上大酒楼好好地吃一顿,勇却不慌不忙地要求先参观我们的工厂。这有何难!我每天都要带数不清的客户参观工厂,工厂的工艺设备、产品性能,都已经烂熟于胸,勇听得非常仔细,时不时还拿本子记录一下,这个不奇怪,勇本来就是一个在技术上非常认真的人,我们厂的那点空调产品又不是原子弹,没什么可保密的。

吃饭的时候,勇又问了我的近况以及我们厂的发展状况、销售情况,我都一五一十地跟他说了。我也问他:“你还在原单位工作吗?”他点点头说:“暂时还在,不过也想动一动了。”我觉得:勇的单位实在是效益不错,就劝他,没有把握不要轻易换单位。再说,上哪儿去找更好的单位呢?勇想了一会儿,才说:“应该有。”我再问他去什么单位,他笑而不答。他这个人就是这样!问别人的事情的时候总是要详细再详细,别人问他的时候却又支支吾吾。我是那种对好友可以把心都掏出来的人,跟他谈话可真费劲!见我面露不悦之色,勇赶紧解释说:“我现在还没有考虑成熟,待我想好了,一定来找你商量。两个月之内,我还会再来找你,届时,恐怕还需要你的帮助呢。”

不到一个月,勇就又出现在我们工厂的门口,这次来的不止他一个人,还带来了他的大学同窗好友军。他俩此行的目的是:劝我从广深空调公司辞职,跟他们合股创办一家新的空调工厂。我是大吃一惊!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TomAmy2007 回复 悄悄话 Good job!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