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喀秋莎》的魅力

(2013-05-14 19:03:20) 下一个
《喀秋莎》的魅力
 
 
隆冬时节偷得几日清闲,到迈阿密晒了晒太阳。晒太阳的感觉真好,暂时忘记了朔风吼,雪花飘,战战兢兢把路找的悲凉景象。仰望蓝天白云,涉足细沙轻浪,热带风景的确让人心旷神怡。荡在棕树下的吊绳上小憩,坐在热腾腾的按摩池内放松,游轮上的生活真可谓吃喝玩乐,每日优哉游哉,真真是个乐不思蜀。正所谓:熏风吹人醉,美味灌肠肥!
但是对于升斗小民来说,再悠哉的享受也是在有限的时光里,大把子的时间还是要面对柴米油盐,面对为生计而早出晚归的奔波。回到了家里,心踏实了,脚步又恢复了匆忙。再忙也要写点什么关于出游的东西吧,那些走马观花的拼图在脑海里却依旧不成篇幅,玩得很好,却没有感动,所以也没有灵感。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是那首老歌《喀秋莎》的旋律突然在耳畔荡开了,那个温馨的图片也在眼前浮动了。
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照例要下游轮改乘小游艇到小岛上,我也照例站在游艇的前方看风景。突然被游艇后面的歌声惊醒,就是这第一句“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还是中文与俄语的混声。中文唱声是来自于我的同行朋友们,唱俄文版的是来自俄罗斯的一对老人,原来坐在一起的他们聊了两句后便聊到了《喀秋莎》,此呼彼应,歌声在游艇上响起,掌声笑声在大海上荡漾。喀秋莎的邂逅是那样的自然,带出那样发自心底的快乐,与我们,与老人,是共鸣,也有一种美好的回味和向往?
此时又记起了另一次旅游的一个小小插曲。
数年前有一次西欧游中的威尼斯之行,乘游艇从亚得里亚海到达威尼斯这个明珠之城,参观了集美丽典雅与壮丽辉煌于一身的圣马可广场之后便改乘当地特有的尖头摆渡小船,由身着古典船手服的船手划桨,带我们穿越水城的水上大街小巷。惊叹这座水上艺术长廊一般秀美的漂浮在水上的建筑群,感叹这明珠般的城市已在渐渐下沉并即将成为历史。水道的两旁很多的建筑物已经人去楼空,门窗已经全部拆除;有些地势和台阶很高的商店还在运营,购货者寥寥无几,昔日的繁华已随流水的冲洗而去。“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当小船进入到一个窄巷子时传来了歌声,歌声来自空空的楼架子下面一层的窗台上,那里坐着两位年轻的俄罗斯姑娘,她俩斜倾着身子面向水道对着过往的小船,姿势优雅,神情活泼,歌声清脆。摆渡的船手放一个秋波也跟随她们一起唱了起来,肯定不是标准的俄语,当时我的惊喜与此次在游船上极为相同。
 据说在俄罗斯还专为《喀秋莎》这首歌曲建立了一座纪念馆。《喀秋莎》谱写于1939年,唱红于二战期间,那不是舞台上的忸怩做唱,也没有情歌的缠绵纠结,而是前后方的思念与美好的祝福。硝烟滚滚的战场早已远离,当年唱着这首歌的年轻男女可能也所剩不多,然而歌曲的魅力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是可以感染任何一个族群的,所以,在威尼斯的水城上有俄罗斯的女孩和威尼斯水手的对唱,南美的大海上有俄罗斯老人和中国游客的合唱。
美丽的景致可能会在脑海里褪色,但喀秋莎的惊喜是来自情感的碰撞,每每忆起都会有新的涟漪兴起。
明快简洁的节奏,优美活泼的旋律,把情与爱的温存填充了。质朴流畅,才能够流传的久远。这便是喀秋莎的魅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